-
1 # 155498167
-
2 # 紫砂壺記
近日,一女記者喝了一杯珍珠奶茶後前去某醫院影像科做腹部CT的影片廣為流傳。影片中,記者驚奇的發現自己的胃裡有著顆顆渾圓飽滿的 “珍珠”。結合之前有人喝珍珠奶茶喝出腸梗阻的事件(小嶽嶽式捂臉驚嚇~),加之珍珠彈性質韌的口感,記者得出了這珍珠就是塑膠的結論,人們根本消化不了。
CT檢查不會欺騙人,那像闢謠君這樣的文藝小青年所鍾愛的珍珠奶茶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繼續喝了?周董給你的愛,到底還能不能溫暖的捧在手心?(噘嘴)
“珍珠”到底是不是塑膠?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珍珠”的配料到底是什麼。其實珍珠的主要成分都是澱粉類物質,有的用木薯類澱粉,有的用糯米粉,有的用玉米粉。“珍珠”在加工過程中還會使用到一些食品新增劑,主要是凝固劑、穩定劑和增稠劑,如硫酸鈉、氯化鎂、羧甲基纖維素鈉等。它們都是允許使用的合法新增劑,安全性都是可以放心的。而且由於過量新增反而會影響口味(例如氯化鎂具有較強的苦味),因此也不用擔心商家會加得太多。另外,根據“珍珠”不同的口味需要,商家還會新增一些食用香料,如焦糖。
所以這跟塑膠有什麼關係嗎?沒有。或許珍珠奶茶裡面的珍珠質感很彈很韌,要花些力氣才能嚼碎,給人以這樣的錯覺。而事實上如此的口感和嚼勁是商家有意而為之,添加了一些小麥蛋白類食品新增劑。小麥蛋白是一種蛋白質,除了某些對小麥過敏的人,小麥蛋白不會對人體構成任何危害。
影片中的CT片顯示,女記者胃裡的珍珠各個渾圓,清晰可見,似乎很恐怖的樣子。事實上,CT成像原理是密度越高的物體亮度越高。吃完飯去拍CT的話胃裡也會有密度較高的食糜,我們能夠從CT上看到珍珠,最多隻能說明這種食物密度較高,而不能說明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而如果是珍珠一樣高強度的塑膠,在CT下既不會高亮,也是不會有珍珠那樣的彈性的。另外在臨床中,為了避免食物對器官成像的干擾,一般在做CT之前是要禁食4-8小時的,所以這張CT片也是不合格的。
塑膠眨巴著無辜的大眼睛說,這鍋我不背。
“珍珠”難以消化到會引起腸梗阻?
腸梗阻的發生一定是有一些基礎因素的。闢謠君曾見過一位做了胃腸吻合手術後的老爺爺,一頓飯吃了較多的土豆後結果發生了吻合口處的腸梗阻。如果我因此告訴大家:天啊嚕,吃土豆吃出腸梗阻?亦或是,必看!每天都吃的食物竟然如此恐怖!這樣還是善良真相不套路的闢謠君嗎。(攤手)
腸梗阻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小孩子得腸梗阻可能是因為先天性腸管發育不全、腸套疊、吞入大的異物等等,老人家可能由於糞石、腸道動力不足、術後的腸粘連等多種原因引起腸梗阻。珍珠奶茶裡的珍珠的確不像是牛奶稀粥這樣的食物那般好消化,對於有這些基礎因素的人群來說確實有可能引起腸梗阻,但絕非全因。若只歸因於此,絕對是以偏概全,聳人聽聞。
這一次,“珍珠”說,這鍋我不背。
奶茶還能不能喝?
能,正規途徑生產、銷售的奶茶還是可以放心購買來喝的。但說一千道一萬,奶茶不宜多喝,主要原因是奶茶的成分很不均衡,通常含糖量比較高,對於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要慎重些。我們只能將奶茶視為偶爾消遣的享受,絕不能以之取代白開水,作為補水途徑,無節制飲用。因為保持健康才能當好祖國的花朵嘛。
回覆列表
我就是開奶茶店的。珍珠的做法起源於臺灣,是木薯粉加澱粉製成粉圓。再用電飯煲煮15分鐘左右,在保溫15分鐘左右。珍珠和奶茶搭配簡直絕配,當時風靡一時。但有一點,煮好的珍珠不能過夜的,冷凍和保溫都不行,所以開店的都是定量煮珍珠。我就是這樣,有時不夠用,有時有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