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安說

    一、溫度要合適。雛雞對溫度比較敏感,出殼後1~3周內保持35~32℃,隨日齡增加,以後每週降低2~3℃。二、飲水要及時。特別是經過長途運輸的雛雞,一定要及時飲水,否則會造成脫水。採取自由飲水法,第1次飲水給予5%的紅糖水。三、溼度要適當。出殼後10日齡內保持較高的溼度利於雛雞羽毛生長及防止脫水,10日齡後溼度要較低一些,以免誘發球蟲病,一般10日齡內65%,10日後55%。四、密度要適宜。育雛密度過大,雞舍內會產生較多有害氣體,並會產生啄癖現象,育雛密度過小,育雛面積和裝置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費,一般平養時密度為每平方米20只,籠養時每平方米40~50只。五、用藥要細心。用藥量過大或藥物在飼料中拌和不勻會產生藥物中毒,所以預防和治療雛雞疾病時,一定要按劑量飼餵。六、光照要合理。光照可促進雛雞的採食、飲水和活動,出殼後3日內應給予24小時的全天照明,以後每晝夜光照8小時。

    在雛雞1~2日齡,可採用24小時全天候光照,使雛雞熟悉環境,以便於吃食、飲水。但照明燈光不宜過亮,一般以每20平方米安裝1盞25W電燈泡為宜。至3~14日齡,只夜間餵食時開燈即可,白天不必開燈,以便於雛雞休息以促進生長髮育。2周齡後,如果天氣溫暖晴好,可降雛雞放到室外去活動。但開始時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左右為宜。以後活動時間可逐漸延長,使雛雞的到充足的Sunny和充分的運動,以增強雞體的抗病能力。

    七、看護要精心。對雛雞要特別注意精心看護,以防被餓死、渴死、淹死、踏死、狗貓鼠咬死及中毒而死,還要注意觀察雛雞的精神狀態及糞便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採取積極的解決措施。

  • 2 # 新凍網

      初生雛雞對環境的適應性差,對疾病的抵抗力弱,在第一週內死亡數佔全期死亡數的比例較大,引起雛雞前期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雞白痢

      雞白痢病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是雛雞前期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雞白痢的發病時間一般在進雛後第三天開始,第四天至第十二天死亡率較高,耐過雞部分可形成僵雞,生長緩慢。雞白痢的主要症狀為消瘦、白色石灰樣下痢、脫水、死亡。但也有一些患雞白痢的雞死亡時沒有明顯症狀。雞白痢屬於垂直傳播疾病,最有效避免方法是從淨化程度高的種雞場引進雛雞。低溫可誘發雞白痢暴發,所以進雛後第一週內,尤其應當保持適宜的溫度,並在飼料或飲水中新增抗沙門氏菌的藥物以最大限度減少死亡。

      二、病弱雛

      由於種蛋、孵化環境控制等因素的影響,剛出殼的雛雞有一少部分為病弱雛,如卵黃吸收不良、弱小、臍炎、癱瘓、瞎眼等,這些雛雞通常在1周內死亡。病弱雛雞生產意義不大,而且常常是疾病的傳播源,所以進雛時或進雛後,應當將病弱雛剔除,以保證育雛的順利進行。

      三、非疾病因素死亡

      由於雛雞前期的環境適應能力和運動能力差,管理不當就可能導致雛雞死亡。非疾病因素的死亡有溺死、壓死、凍死、熱死或渴死、鼠害等。

      1.溺死。引起雛雞被溺死的情況有:

      要防止雛雞被溺死,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飲水器的水槽深度應和雛雞的大小相適應;②雛雞進舍後要儘早飲水;③保證足夠的飲水位置;④水溫應與雞舍溫度接近;⑤飲水器不宜太高。在最初幾天裡要加強巡視,及時發現溺水雛雞,將其放到溫度較高的地方,使其羽毛儘快乾燥。

      要防止雛雞被壓死,最主要途徑是加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工作認真仔細。地面平養的雞可設工作走道,走道和雛雞活動區用隔離材料分開,運送飼料、墊料、飲水器、料桶時,可將這些物品放在工作走道上,既有利於衛生,又可最大限度減少意外壓死。

      3.熱死。初生雛雞對溫度耐受的上限和下限非常接近,大約在33℃-36℃。所以在管理差的雞場,雛雞熱死的情況並不少見。

      造成雛雞熱死的情況有以下幾種:①雞舍溫度低或有賊風導致雛雞扎堆,如果時間較長,可使被擠在中間而無法逃出的雛雞受熱死亡;②雞舍溫度不均勻,區域性溫度過高,而且雛雞被隔離材料隔在不同區域,無法找到適宜溫度區;③供熱系統失控。要防止雛雞被熱死,最好24小時值班,確保溫度均勻、適宜。

      4.餓死或渴死。可造成雛雞餓死或渴死的情況如下:①水槽和料槽位置太高或只能保證大部分雛雞能夠採食和飲水,而體格小的雛雞則可能被餓死或渴死;②由於不熟悉環境,加上墊料不平整,個別雛雞無法靠近料槽或飲水器;③癱瘓、瞎眼、喙部畸形及個別始終不會採食的雛雞會被餓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人嘗試喝寶寶的2段奶粉,肚子咕咕叫也拉肚子,是奶粉有問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