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動隨心22
-
2 # 051698
假如張居正和戚繼光生於崇楨時代,張居就會毫作為,同樣戚繼光就會被祟楨砍頭!假如明朝未年不是崇楨執政而是李太后和馮寶執政,就會有張居正和戚繼光式的人才出現。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崇楨不但不是伯樂,在政治上也很弱智,怎能識人用人!
明朝未年雖然腐敗透頂,內憂外患,但南方經濟尚好,兵力上百萬,並有火器和進口的紅夷大炮等先進武器,綜合實力仍勝過農民軍和後全,但最終滅亡了!雖然滅亡是多種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崇楨皇帝一系列決策失誤導致明朝滅亡的。
決策正確人才就會出現,決策正確機會就會出現,決策正確就能剿滅李闖和後金。可惜崇楨一錯再錯,又怎能有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現呢?
-
3 # 此事不唯風與月
一、在經歷了炎黨和東林黨之爭後,文官集團存在矯枉過正地問題,非此即彼且窮追不捨,政治鬥爭成為朝堂主流
二、大量清流進入權利中樞,這些人擅長高舉道德,擅長空談理想更擅長辯論是非但就是不擅長變通,缺乏做事情的必要條件(為政者講究術法勢的統一,而清流有勢有法偏偏無術)
三、內閣成員的無能,在崇禎之前,內閣成員雖然也更迭頻繁但卻不至於每年換一個首輔那樣誇張(崇禎朝貌似認命了17個首輔,也就是說免職了十六個),高官至內閣成員既拿不出合理的治國方略,也無法幫助皇帝給能做事的人創造條件,甚至於不能夠讓病急亂投醫的崇禎皇帝少犯點錯誤
四、文管集團的腐化,道德只在口中不在心中,崇禎讓大臣們捐餉銀,連十萬都湊不出,李自成進京後從一部分官員家中搜刮出數百萬兩,前來投誠侍奉新帝的官員有侍郎,有尚書,有內閣成員,乃至前首輔(不止一個),這樣的群體如何堪用
五、皇帝的自身能力限制,危機中上任的崇禎帝,有心勁兒,也有狠勁兒,但能力的確不強,在太平年代,還是有機會成為一箇中平之君,但時勢到了那般局面,得以非常之法用人,但崇禎有用非常之人的嘗試,卻無用非常之人的策略。
崇禎絕對稱不上無可用之才,只是沒用好而已
-
4 # 白雲快劍
崇禎的本性,外寬內忌。因其嫉賢妒能的本性,兼且多疑的性格,以至於,能臣被陷害和殺害。也因其本性,好用阿諛奉承,諂媚陰險的小人。如此,大明不敗亡,豈有天理?!
明朝中後期傑出政治家交相輝映,皇帝才能自得其樂。但為何崇禎年間卻似乎缺乏傑出人才?雖然有孫傳庭、洪承疇、楊嗣昌等人,卻遠不如高拱、張居正、戚繼光等將星閃耀。你可說崇禎剛愎自用,但隨後南明朝落花流水,何以再無濟世之才呢?
回覆列表
應該說在天啟朝的時候開始,東林黨開始上位,文官們的重心已經不在治理天下了,而是側重於黨爭,目的則是在於掌控朝堂,為背後的利益集團服務。天啟朝魏忠賢在位,手段強硬,能夠壓制住文官,此時天下還算穩定。到了崇禎朝,先是幹掉了魏忠賢,又沒有替代者上位,還大肆削弱了東廠和錦衣衛的力量,崇禎基本成為了睜眼瞎,對於局勢沒有一個合理的判斷,被文官使勁的忽悠,昏招迭出。還有就是崇禎太沒有擔當了,魄力不足,本來一些相對正確的措施,被文官一反對就熄火了,更惡劣的是還找執行者做替死鬼,要知道那些執行者一般都是肯辦事,比較忠心的,就這樣君臣離心離德。還有就是那些文官可能覺得改朝換代對於他們影響不大,不過是換個皇帝家族,治理天下還得用到他們,他們一點都不擔心吧,所以就沒有幹實事的,只不過沒有想到李自成這麼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