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使用者名稱不規範
-
2 # 漢水秦川
首輔是指內閣輔臣之中的首位。內閣及輔臣的簡略史如下:
明朝初建時,朱元璋任命了丞相,一個是李善長,第二個是胡惟庸。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廢丞相,罷中書省,設“四輔官”,不久又罷。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華蓋殿、謹身殿、英武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仁宗時,任用楊士奇、楊榮為華蓋殿、謹身殿大學士,權力加重。明世宗時,改華蓋殿為中極殿,謹身殿為建極殿,將大學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書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內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實有宰相之權.
自從有內閣及首輔後,明朝每代都有首輔,張居正是萬曆首輔。其他歷代的首輔如下:
大明曆任內閣首輔序列表 第一部分:內閣初期(此時內閣首輔並未直接指定,而是根據排序推論) 1、黃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進,十一月降。 1402 (即建文四年,年號由已篡位的朱棣廢除,下同) 2、解縉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進,永樂五年二月罷。 1402-1407 3、胡廣 永樂五年二月進,十六年五月卒。 1407-1418 4、楊榮 永樂十六年五月進,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1424 第二部分:內閣制度完善時期 5、楊士奇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進,正統九年三月卒。 1424-1444 6、楊溥 正統九年三月進,十一年七月卒。 1444-1446 7、曹鼐 正統十一年七月進,十四年八月卒。 1446-1449 8、陳循 正統十四年八月進,天順元年正月罷。 1449-1457 高榖 天順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 1457 9、徐有貞 天順元年二月進,六月罷。 1457 10、許彬 天順元年六月進,七月罷。1457 11、李賢 天順元年七月進,成化二年三月丁憂。 1457-1466 12、陳文 成化二年三月進,五月降。 1466 13、李賢 成化二年五月復,十二月卒。1466 14、陳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進,四年四月卒。 1466-1468 15、彭時 成化四年四月進,十一年三月卒。 1468-1475 16、商輅 成化十一年三月進,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1477 17、萬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進,二十三年十月罷。 1477-1487 18、劉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進,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1492 19、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進,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1498 20、劉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進,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1498-1506 21、李東陽 正德元年十月進,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1512 22、楊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進,十年三月丁憂。 1512-1515 23、梁儲 正德十年三月進,十二年十一月降。 1515-1517 24、楊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復,嘉靖三年二月致仕。 1517-1524 25、蔣冕 嘉靖三年二月進,五月致仕。 1524 26、毛紀 嘉靖三年五月進,七月致仕。 1524 27、費宏 嘉靖三年七月進,五年五月降。 1524-1526 28、楊一淸 嘉靖五年五月進,七月降。 1526 29、費宏 嘉靖五年七月進,六年二月致仕。 1526-1527 30、楊一淸 嘉靖六年二月進,八年九月致仕。 1527-1529 31、張璁 嘉靖八年九月進,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1531 32、翟鑾 嘉靖十年七月進,十月降。 1531 33、張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復,十一年八月致仕。 1531-1532 34、方獻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進,十二年四月降。 1532-1533 35、張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復,十四年四月致仕。 1533-1535 36、李時 嘉靖十四年四月進,十七年十二月卒。 1535-1538 第三部分 內閣鼎盛時期 37、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進,十八年五月致仕。 1538-1539 顧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 1539 38、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復,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1539-1541 39、翟鑾 嘉靖二十年八月進,十月降。1541 40、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復,二十一年七月罷。 1541-1542 41、翟鑾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進,二十三年八月罷。 1542-1544 42、嚴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進,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1544-1545 43、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復,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1548 44、嚴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進,四十一年五月罷。 1548-1562 45、徐階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進,隆慶二年七月致仕。 1562-1568 46、李春芳 隆慶二年七月進,五年五月致仕。 1568-1571 47、高拱 隆慶五年五月進,六年六月罷。 1571-1572 48、張居正 隆慶六年六月進,萬曆十年六月卒。 1572-1582 49、張四維 萬曆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丁憂。 1582-1583 50、申時行 萬曆十一年四月進,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1591 第四部分:內閣動盪時期 51、王家屏 萬曆十九年九月進,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1592 52、趙志 萬曆二十年三月進,二十一年正月降。 1592-1593 53、王錫爵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進,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1594 54、趙志 萬曆二十二年五月進,二十九年九月卒。 1594-1601 55、沈一貫 萬曆二十九年九月進,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1606 56、朱賡 萬曆三十四年七月進,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1608 57、李廷機 萬曆三十六年十一月進,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1612 58、葉向高 萬曆四十年九月進,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1614 59、方從哲 萬曆四十二年八月進,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1620 60、劉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進,天啟元年十月降。 1620-1621 61、葉向高 天啟元年十月復,四年七月致仕。 1621-1624 62、韓爌 天啟四年七月進,十一月致仕。 1624 63、顧秉謙 天啟四年十一月進,六年九月致仕。 1624-1626 64、黃立極 天啟六年九月進,七年十一月致仕。 1626-1627 65、施鳯來 天啟七年十一月進,崇禎元年三月致仕。1627-1628 66、李國 崇禎元年三月進,五月致仕。 1628 67、來宗道 崇禎元年五月進,六月致仕。 1628 68、周道登 崇禎元年六月進,十二月降。 1628 69、韓爌 崇禎元年十二月進,三年正月致仕。1628-1630 70、李標 崇禎三年正月進,三月致仕。 1630 71、成基命 崇禎三年三月進,九月致仕。 1630 72、周延儒 崇禎三年九月進,六年六月罷。1630-1633 73、溫體仁 崇禎六年六月進,十年六月致仕。 1633-1637 74、張至發 崇禎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罷。 1637-1638 75、孔貞運 崇禎十一年四月進,六月罷。 1638 76、劉宇亮 崇禎十一年六月進,十二年二月罷。1638-1639 77、薛國觀 崇禎十二年二月進,十三年六月致仕。 1639-1640 78、範復粹 崇禎十三年六月進,十四年五月罷。1640-1641 張四知 崇禎十四年五月代,九月降。 1641 79、周延儒 崇禎十四年九月進,十六年五月罷。 1641-1643 80、陳演 崇禎十六年五月進,十七年二月罷。 1643-1644 蔣德璟 崇禎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罷。 1644 81、魏藻德 崇禎十七年三月進,本月卒。 1644 第五部分:南明王朝內閣 弘光(朱由崧)時期 李建泰 崇禎十七年三月代,五月罷。 1644 82、史可法 崇禎十七年五月進,八月出。 1644 83、高弘圖 崇禎十七年八月進,十月罷。 1644 84、馬士英 崇禎十七年十月進,弘光元年閏六月罷。 1644-1645 隆武(朱聿鍵)時期[1] 85、黃道周 弘光元年閏六月進,隆武元年七月出。 1645 86、路振飛 隆武元年七月進,二年十月降。 1645-1646 87、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進,永曆元年正月叛。1646-1647 永曆(朱由榔)時期 瞿式耜 永曆元年正月代,二月降。 1647 88、吳炳 永曆元年二月進,八月卒。 1647 瞿式耜 永曆元年八月代,九月降。 1647 89、嚴起恆 永曆元年九月進,三年正月降。1647-1649 90、黃士俊 永曆三年正月進,四年正月罷。 1649-1650 91、嚴起恆 永曆四年正月進,四月罷。 1650 92、文安之 永曆四年四月進,五年二月出。1650-1651 93、吳貞毓 永曆五年二月進,八年三月卒。1651-1654 94、丁繼善 永曆八年四月進,十四年罷。 1654-1660 95、馬吉翔 永曆十四年進,十五年七月卒。 1660-1661 張煌言 永曆十五年七月代,永曆十八年九月卒。 1661-1664 監國魯 (朱以海)時期[2] 方逢年 弘光元年閏六月進,監國魯元年六月叛。 1645-1646 熊汝霖 監國魯二年十月進,三年正月卒。 1647-1648 馬思理 監國魯三年正月進,十月卒。1648 張肯堂 監國魯四年十月進,六年九月卒。 1649-1651 沈宸荃 監國魯六年九月代,七年正月卒。1651-1652
-
3 # 搞笑柚子君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或許或許對歷史並不是太瞭解,可能是閱讀,或者電視劇涉及到這個名詞,才會提問,我會為您通俗解答這個問題。
我把這個標題定義為“首輔,宰相廢除之後的又一衍生品”
宰相是傳統王朝的最高行政長官,一直皇權和相權彼此爭奪,又互相依存,畢竟皇帝為家天下,不是所有皇帝都可以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有治理國家的實際才能。大多數皇帝都是平常人,都需要一個真正替他們主事的人,這個應運而生的就是宰相。
當皇帝有能力,或者渴望權利的,就會使用手段,來削弱相權,比如說漢武帝的中朝,無形中削弱了宰相的權利,當皇帝無能時,相權就會增多,有很多王朝有很多昏君不管事情,王朝依然沒有大亂,維持幾百年,正是因為宰相制度的存在。皇帝不管宰相站出來,皇帝管宰相協助。
歷史的列車來到了明朝,朱元璋從農民變成了皇帝,坐在龍椅上,體會權利的滋味,讓他無法自拔,並且渴望程度逐漸加大,這讓他對丞相這一官位,非常忌憚,胡惟庸結黨營私讓他找到介面,一舉廢除宰相,這一幾千年的制度。從此天下六部繞開丞相直接聽命於皇帝,大小事務由皇帝親自處理。
朱元璋是個工作狂,精力充沛,什麼事情都親自處理親力親為。但是他的子孫並沒有他這種勞模精神,就要想辦法放鬆自己,可是宰相已經被先祖廢除,不可有,怎麼辦,智慧是無窮的,辦法總是有的,於是皇帝開始找幫手,周邊的太監,大臣就用上了,開始逐步形成了,皇帝,司禮監,內閣,這一行政機制,具體來說就是這樣,一件奏章事情會先交給內閣,由內閣大學士寫出處理事情的辦法,然後交由內廷在皇帝的監督之下由司禮監批紅蓋章處理意見,然後下發,事就成了。
在這個權利鐵三角中,內閣是由大臣所代表的,由於歷史上的宰相不能重演,所以給這個機構的地位身份是很低的,內閣也不過五品機構並且由太監司禮監製約它,當時中央幾乎所有的部門都比他地位高,但是權利大,這就是所謂的官小權大,像這麼重要的位置,小人物肯定不行,一定是由大人物擔任,也就是大官,大官又怎麼願意放棄那麼高的地位來當小官,不符合常理,但是還必須這麼辦,辦法總是有的,這一辦法就是“加銜”你成為閣臣不是官小嗎,給你加一個尚書銜,你就是二品,加一個太師銜,你就是一品,這不就解決了。
開始內閣閣臣平等,沒有大小之分,但是明朝是一個講究論資排輩的時代,後來明代中期就逐漸形成了先進入內閣,地位高的不成文規定,到了高拱,張居正時代,內閣首輔和次輔更是有了明確的界限。首輔也就成了內閣的第一話語人,擁有對內閣的絕對權利。
從明憲宗到明神宗一百多年間皇帝幾乎不上朝,皇帝管的事情也少,這時候如果你是內閣首輔,並且和司禮監掌印太監關係特別好,是兄弟。那麼一件事情處理起來也簡單,直接你寫意見,然後找你兄弟蓋個章,事就成了,你也就是天下的實際統治者了。
內閣地位最高權利最大體現在張居正在位的時代,那個時候內閣凌駕於六部之上,六部幾乎成了內閣的下屬機構,(前面提到過在明代,自從朱元璋廢除宰相以後內閣直屬於皇帝,即使有了內閣,也不是直接聽命於內閣)當時皇帝年芳十歲,一切軍國大事均有張居正處理,張居正和當時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還是兄弟,於是政令通過幾乎沒有阻礙,張居正的地位也是幾乎等同於以前的宰相。
後來的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國家大事還是關心的,管事也只是接見一下那幾個內閣大臣詢問一下,其他大臣一律不見。
可以說大明王朝16位帝王一半都是昏君,可是依然維持了276年,其中原因就是內閣制度的存在。也就是說皇帝不管事內閣管。
內閣無疑是宰相制度覆滅的替代品,雖然地位不及宰相,權利也不直接稍有欠缺,但是已經起到了以前宰相的作用。
至於內閣首輔還有誰,太多了,張居正之前由高拱,徐階,嚴嵩,夏嚴,之後也有張四維,申時行。
-
4 # 迷樓
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時,正是萬曆皇帝登基之後。這裡我們要解釋一下什麼是內閣首輔,先得說說什麼是內閣。
自從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殺了丞相胡惟庸、廢除宰相制後,他把代表宰相權力的中書省(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給廢了,並且留下遺訓:今後不準在提起立宰相,誰提就殺掉誰!沒了中書省,就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你想皇帝也是人啊,除非是像朱元璋那樣的瘋子,會這樣想:天下是老子打下的,你們誰都別想分享老子的權力。其他人都不會這樣做。
到了建文四年(也就是1402年)的八月,建文帝知道這是累死人的活兒,得找人幫著幹。他開始挑選幾個得力的大臣組成一個類似秘書班子的機構,在文淵閣值守,後來就叫做內閣,人數從三個到七個人不等。進入內閣的大臣稱為大學士,這領頭負責的那個就是首席大學士,被稱為“首輔”,或者叫“元輔”。首輔就相當於現在的總理。排名第二的叫次輔。這首輔和次輔的權力相差太大了,進入內閣的大臣往往都由首輔提名,所以他們都不敢與首輔相抗衡。
剛開始,這內閣就是個秘書班子,皇帝有啥旨意,幫著皇帝草擬一下詔書。後來,皇帝就說,這事你們怎麼看啊,你們先拿個意見,朕再來定。內閣肯定很慎重,他們小心翼翼,商量了又商量。所以,皇帝大多數情況下就採納內閣的意見了,於是內閣的意見就很重要。慢慢的,就形成內閣的權力實際上大於六部的情況,成為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樞,掌管著國家機構的行政權。那這個首輔,也就成為了不叫宰相的宰相。
明代總共有83任內閣首輔,其中有的人擔任過兩任。在張居正前後,共有翟鑾、張孚敬、方獻夫、夏言、顧鼎臣、嚴嵩、徐階、李春芳、高拱、張四維、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沈一貫等等這些人當然過內閣首輔。
回覆列表
首輔是明代對首席大學士的習稱,名義上相當於宰相之職,設置於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代朱元璋廢除宰相一職之後,世間便再無宰相。明中期後,大學士又成實際宰相,稱之為“輔臣”,稱首席大學士為“首輔”,或稱“首揆”、“元輔”。嘉靖、隆慶和萬曆初期,首輔、次輔界限嚴格,首輔職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權力最大,內閣中亦爭奪劇烈,次輔不敢與較。清代領班軍機大臣之權極重,亦稱為首輔。
姓名 任期 上任 離任
1 黃淮 1402年 洪武 三十五年八月進 十一月降
2 解縉 1402年-1407年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進 永樂五年二月罷
3 胡廣 1407年-1418年 永樂五年二月進 十六年五月卒
4 楊榮 1418年-1424年 永樂十六年五月進 二十二年八月降
5 楊士奇 1424年-1444年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進 正統九年三月卒
6 楊溥 1444年-1446年 正統九年三月進 十一年七月卒
7 曹鼐 1446年-1449年 正統十一年七月進 十四年八月卒
8 陳循 1449年-1457年 正統十四年八月進 天順元年正月罷
8" 高榖 1457年 天順元年正月代 二月致仕
9 徐有貞 1457年 天順元年二月進 六月罷
10 許彬 1457年 天順元年六月進 七月罷
11 李賢 1457年-1466年 天順元年七月進 成化 二年三月丁憂
12 陳文 1466年 成化二年三月進 五月降
13 李賢 1466年 成化二年五月復 十二月卒
14 陳文 1466年-1468年 成化二年十二月進 四年四月卒
15 彭時 1468年-1475年 成化四年四月進 十一年三月卒
16 商輅 1475年-1477年 成化十一年三月進 十三年六月致仕
17 萬安 1477年-1487年 成化十三年六月進 二十三年十月罷
18 劉吉 1487年-1492年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進 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19 徐溥 1492年-1498年 弘治五年八月進 十一年七月致仕
20 劉健 1498年-1506年 弘治十一年七月進 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21 李東陽 1506年-1512年 正德元年十月進 七年十二月致仕
22 楊廷和 1512年-1515年 正德七年十二月進 十年三月丁憂
23 梁儲 1515年-1517年 正德十年三月進 十二年十一月降
24 楊廷和 1517年-1524年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復 嘉靖 三年二月致仕
25 蔣冕 1524年 嘉靖三年二月進 五月致仕
26 毛紀 1524年 嘉靖三年五月進 七月致仕
27 費宏 1524年-1526年 嘉靖三年七月進 五年五月降
28 楊一 清 1526年 嘉靖五年五月進 七月降
29 費宏 1526年-1527年 嘉靖五年七月進 六年二月致仕
30 楊一清 1527年-1529年 嘉靖六年二月進 八年九月致仕
31 張璁 1529年-1531年 嘉靖八年九月進 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
32 翟鑾 1531年 嘉靖十年七月進 十月降
33 張孚敬 1531年-1532年 嘉靖十年十月復 十一年八月致仕
34 方獻夫 1532年-1533年 嘉靖十一年八月進 十二年四月降
35 張孚敬 1533年-1535年 嘉靖十二年四月復 十四年四月致仕
36 李時 1535年-1538年 嘉靖十四年四月進 十七年十二月卒
37 夏言 1538年-1539年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進 十八年五月致仕
37" 顧鼎臣 1539年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 同月降
38 夏言 1539年-1541年 嘉靖十八年五月復 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39 翟鑾 1541年 嘉靖二十年八月進 十月降
40 夏言 1541年-1542年 嘉靖二十年十月復 二十一年七月罷
41 翟鑾 1542年-1544年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進 二十三年八月罷
42 嚴嵩 1544年-1545年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進 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43 夏言 1545年-1548年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復 二十七年正月致仕
44 嚴嵩 1548年-1562年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進 四十一年五月罷
45 徐階 1562年-1568年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進 隆慶二年七月致仕
46 李春 芳 1568年-1571年 隆慶二年七月進 五年五月致仕
47 高拱 1571年-1572年 隆慶五年五月進 六年六月罷
48 張居正 1572年-1582年 隆慶六年六月進 萬曆十年六月卒
49 張四維 1582年-1583年 萬曆十年六月進 十一年四月丁憂
50 申時行 1583年-1591年 萬曆十一年四月進 十九年九月致仕
51 王家屏 1591年-1592年 萬曆十九年九月進 二十年三月致仕
52 趙志皋 1592年-1593年 萬曆二十年三月進 二十一年正月降
53 王錫爵 1593年-1594年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進 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54 趙志皋 1594年-1601年 萬曆二十二年五月進 二十九年九月卒
55 沈一貫 1601年-1606年 萬曆二十九年九月進 三十四年七月致仕
56 朱賡 1606年-1608年 萬曆三十四年七月進 三十六年十一月卒
57 李廷機 1608年-1612年 萬曆三十六年十一月進 四十年九月致仕
58 葉向高 1612年-1614年 萬曆四十年九月進 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59 方從哲 1614年-1620年 萬曆四十二年八月進 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60 劉一燝 1620年-1621年 泰昌元年十二月進 天啟元年十月降
61 葉向高 1621年-1624年 天啟元年十月復 四年七月致仕
62 韓爌 1624年 天啟四年七月進 十一月致仕
63 朱國禎 1624年 天啟四年十一月進 十二月致仕
64 顧秉謙 1624年-1626年 天啟四年十二月進 六年九月致仕
65 黃立極 1626年-1627年 天啟六年九月進 七年十一月致仕
66 施鳯來 1627年-1628年 天啟七年十一月進 崇禎 元年三月致仕
67 李國 1628年 崇禎元年三月進 五月致仕
68 來宗道 1628年 崇禎元年五月進 六月致仕
69 周道登 1628年 崇禎元年六月進 十二月降
70 韓爌 1628年-1630年 崇禎元年十二月進 三年正月致仕
71 李標 1630年 崇禎三年正月進 三月致仕
72 成基命 1630年 崇禎三年三月進 九月致仕
73 周延儒 1630年-1633年 崇禎三年九月進 六年六月罷
74 溫體仁 1633年-1637年 崇禎六年六月進 十年六月致仕
75 張至發 1637年-1638年 崇禎十年六月進 十一年四月罷
76 孔貞遠 1638年 崇禎十一年四月進 六月罷
77 劉宇亮 1638年-1639年 崇禎十一年六月進 十二年二月罷
78 薛國觀 1639年-1640年 崇禎十二年二月進 十三年六月致仕
79 範復粹 1640年-1641年 崇禎十三年六月進 十四年五月罷
79" 張四知 1641年 崇禎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80 周延儒 1641年-1643年 崇禎十四年九月進 十六年五月罷
81 陳演 1643年-1644年 崇禎十六年五月進 十七年二月罷
81" 蔣德璟 1644年 崇禎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罷
82 魏藻德 1644年 崇禎十七年三月進 本月卒
82" 李建泰 1644年 崇禎十七年三月代 五月罷
83 史可法 1644年 崇禎十七年五月進 八月出
84 高弘圖 1644年 崇禎十七年八月進 十月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