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對萬曆比較感興趣,有人說明亡於萬曆,有人說萬曆是中興,因為政治清明,讀到很多張居正的事,感覺張居正沒有以前書本上說的那麼偉大,許多學者對他還持批判的態度,感覺張比嚴還要直男癌,對一切反對的都要加以消滅,萬曆又是比嘉靖老實很多的人,不對張加以控制。張貌似比嚴還要貪的多,所以很疑惑,為什麼歷史評價差那麼多呢?
8
回覆列表
  • 1 # 40568

    沒有勢力就沒有威信,主要要看結黨營私的目的是什麼。在明君和百姓的心中能為天下蒼生謀福利的結黨營私是認可的。反之結黨營私的目的是為了欺壓百姓,作威作福,唯利是圖,瞞上欺下為了小團伙的利益不擇手段,甚至用暗殺暗害虐殺酷刑來打壓反對者,必會遭到有良知的皇帝和百姓的唾棄。

  • 2 # 梅癯花瘦

    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只是手段,主要還是看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嚴嵩的目的和張居正一樣嗎?嚴嵩是為了個人的權位,張居正是為了國家除弊政。沒有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明朝的國庫根本就支撐不起萬曆三大徵,沒有張居正啟用戚繼光,北方邊境會被蒙古人屢屢犯邊,都不用女真人做大就夠明朝喝一壺的。更不用說用考成法整頓吏制。嚴嵩有什麼功績?除了寫幾段青詞,字寫得比張居正好外,給張居正提鞋都不配!

  • 3 # 迴歸閱讀

    張居正以天下為己任,他親眼看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立志要獲取更大的權利,來改變現狀。嚴嵩為一己之私,而無家國情懷。

  • 4 # 明天再來看吧

    不知道從哪裡知道張比嚴貪得多。在抄張居正家的時候,總共才抄出來多少銀子?這還是在皇帝明確要收拾他的情況下,在一個和皇帝平起平坐的首輔家裡,超過這點錢來,在明朝來說,我覺得這個首輔可以算相當清廉了

  • 5 # 朝文社

    這二位大明閣老中的鐵腕人物,區別就在倆字:負責!

    要弄清楚張居正和嚴嵩的不同,首先就要明確一件事:評價一位明朝閣老是否稱職,最重要的一條標準是什麼?清正廉潔固然重要,但放在明朝,最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必須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

    “負責任”有多重要?看看明朝政治史就知道:好些人都在奇怪,為什麼明朝的皇帝們,各種搞怪的型別都有,但國家卻能蒸蒸日上?因為擔當行政大任的內閣大學士們,尤其是身為百官之首的內閣閣老們,不乏負責任的政治家。這裡的“負責任”,不一定非要求一位閣老每天二十四小時撲在工作上,但必須要求他一輩子都要堅持一種原則:識大體,顧大局。只有這樣負責的閣老,才能撐起一個王朝的運轉。

    這種“負責任”,舉一位明朝閣老的例子就知道:嚴嵩的老前輩,嘉靖皇帝早年登基時的寵臣張璁。論品行,這位張璁大人在整個明代,都屬於口碑極低的一位,靠著大禮議之爭獲得嘉靖帝榮寵,以給嘉靖皇帝做急先鋒,狠踩老臣楊廷和的表現,得以迅速扶搖直上,最終官居內閣大學士。如此做派,放在當時道德觀裡,絕對小人一枚!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小人,在內閣大學士任上,卻展現出了叫好些明清政治家汗顏的襟懷:明明和前任楊廷和掐的你死我活,但到真正大權在手時,楊廷和沒有做完的工作,比如裁汰冗官,清理皇莊,整頓國家財政邊防。張璁有沒有一氣之下全都廢掉?非但沒有廢,反而接過手來繼續做,做的比楊廷和還要出色。甚至立下中興大功後,依然誠懇的告訴嘉靖帝,楊廷和雖然對不起你,但他沒有對不起大明朝!

    何為識大體顧大局?這就是識大體顧大局,這位“小人”的襟懷擔當,比起今天某支國家運動隊朝三暮四瞎指揮,害的成天出去被人屠的拙劣表現相比,更是遠遠甩開!

    而以這個標準來形容,嚴嵩是百分百不合格的,張居正是百分百合格的。

    先說嚴嵩,這些年對於這位大明奸臣,各種同情的聲音大起,某位老戲骨擔當主演的明朝題材電視劇裡,這位大明一代閣老,更是獲得了廣泛的同情。乍一看去,嚴嵩是有很多優點的,寫得一手好青詞,讀得滿腹錦繡,論起權謀手段,好些閣老比他更上不得檯面。但一個重要區別,卻註定了他被釘在恥辱柱上的命運:他從不是個負責的政治家。

    為何這樣說,一句話就可概括:很多政治家爭權歸爭權,國家利益面前卻從不含糊。但放在嚴嵩身上,卻是高官厚祿高於一切,哪怕國計民生大事,為升官也可以隨便犧牲。

    於是,本著這一可恥理念,他專權生涯裡,最噁心的事情,還不止是貪汙腐敗陷害忠良,而是為了自家的權位,不惜敗壞國家大計。典型就是他和另一閣老夏言的權爭,雖說雙方都是各種手段無所不用,但嚴嵩為了搬倒夏言,不惜羅織罪名陷害與夏言有親戚關係的一代名將曾銑,導致曾銑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冤殺,原本一片大好的北方國防大業,更因此土崩瓦解。曾銑沒有蒙冤時,明軍高歌猛進,眼看就要收復河套草原,曾銑含冤而死後,嚴嵩親手提拔的繼任者仇鸞卻是慫包到底,惹得韃靼有恃無恐,殺到北京城下,險些叫明朝遭受靖康之恥!

    尤其可恥的是,就是在韃靼兵臨北京,成日燒殺搶掠時,惹出如此大禍的嚴嵩,竟然大言不慚對嘉靖帝說:韃靼就是一群惡賊,關上城門讓他們在京城外面燒殺搶,搶夠了自然就走了!所謂百姓生計,十幾萬人口被擄掠,在這位閣老心中,都是不值一提!

    如此人物,最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實在罪有應得!

    而在這一點上,同樣把持大權的張居正,卻是比嚴嵩高太多,如很多人所知,張居正是透過與高拱的權爭,最終坐上了首輔寶座,開始了十年轟轟烈烈的改革,但是在國家大事面前,他卻體現了比嚴嵩高得多的胸襟,對待政敵高拱昔日的心腹,卻是敞開懷抱,典型水利科學家潘季馴,原本是高拱一手提拔,張居正得勢後,也一度心灰意冷回家。但是張居正卻絲毫不在乎這些過節,親自寫信邀請潘季馴重新出山,這才有了大明朝輝煌的治水成就,今天中原黃河沿線的梯田,就是這番襟懷坦蕩換來的成果!

    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不是說一定好脾氣,真正的宰相肚量,是對國家大局的慷慨擔當。只此一條,嚴嵩距離張居正,堪稱十萬八千里!

  • 6 # 超越45322277

    張居正於朝政多有建樹,這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以帝師的身份主持朝政,沒有以一身之清,而肅天下。諸如諸葛武侯,受遺輔政,清介自持,不受饋賄。而張相因循受之,貪賄好色,不足以為天下倡。好在他志在建樹,以己為天下任,如能激濁揚清,一整貪墨,一代名相更會生輝!

  • 7 # 潘總1985

    要說清廉,倆位都是大貪汙犯。張和嚴都是政務很強的首輔。張是想起中興把持朝政,嚴是純為了權位把持朝政。張的格局比嚴高。

  • 8 # 歷史老轉輪

    嚴嵩是世宗嘉靖皇帝時的內閣首輔,張居正是之後萬曆皇帝時的內閣首輔。兩人都是一時的權臣,而且都有貪汙受賄之類的情況,可嚴嵩敗壞朝政、禍害國家,張居正因為改革朝政而對明王朝的社稷做出貢獻,所以後世對兩人的評價十分極端化。

    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間,當過首輔十人,有的人任職兩三個月被罷免,比如毛紀、蔣冕。也有的人也僅僅任職幾年被罷免,如徐階,下言。而嚴嵩呢,入閣二十年,任首輔竟十五年之久,可想而知嚴嵩深受皇帝寵幸。他把持朝政二十多年間,他兒子嚴世蕃一起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為非作歹、賣國求榮。而嘉靖帝一心求長生不老,好煉丹藥,不問朝政,於是他投其所好,受寵程度可想而知。順治年間的《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他入閣後,彈劾他的大臣甚多。這些大臣中,有的被處死,有的被削職,其中在歷史上影響較大的是楊繼盛、沈煉等人。據說,嚴嵩被革職後,朝廷查抄其家產,結果發現有黃金三十萬兩、白銀二百萬兩、良田美宅數十所,可見其貪一汙之甚。

    相反,張居正是位偉大的改革家,他讓大明王朝延續了幾十年之久。

    張居正在神宗時任內閣首輔,為官時間長達10年。他曾下令清丈全國土地,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有效地緩和了社會矛盾,改善了明王朝的財政狀況,並在客觀上促使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張居正主張取財有制,用財有節並反對不顧人民的承受能力橫徵暴斂。他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家,少有的治世能臣,並且具有相當優秀的政治品格,舉世無雙,獨一無二。《明史·張居正傳》以“尊主權、課吏治、信賞罰、一號令”概括了張居正施政。也就是說,張居正是在原有的政治框架中,透過強化控制、加強管理達到行政目的。他在政見上與高拱、徐階等人相比較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只是他比那些人更有政治手段,因而執行起來也更有成效。正因如此,張居正在當時才得到普遍的讚揚。

    嚴嵩將大明帝國弄得烏煙瘴氣,朝綱敗壞,國防軟弱,種種國亡之象紛現。他是大明帝國二把手,軍費是他貪的,帝國財政是他敗的,世人不唾罵他唾罵誰?而張居正呢?他硬是幫大明帝國續了幾十年命。兩人就沒有可比性了。

    張居正的能力比嚴嵩不知要高几個臺階——在其位謀私利,和在其位謀其職,就是這兩個人的區別罷了。

  • 9 # 迷蝴蝶

    這個問題問得。同樣是集權專制,為什麼唐太宗就和宋徽宗不一樣?問題不在於是否集權專制,而在於利用集權專治做了什麼。不把朝政握在手裡,沒有足夠的幫手,如何落實政策?如何勵精圖治?張居正讓大明的國庫重新充盈,讓官員的行政效率大幅提高,這就是他和嚴嵩的最大不同。

  • 10 # 此事不唯風與月

    我說兩點差異

    一,嚴嵩是在明朝當皇帝最長的嘉靖時期,嘉靖的帝王之術相當嫻熟,這個時候能夠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真的不只是嚴嵩的本事夠的問題,而是得到皇帝的默許和支援,嚴嵩最主要的心理動機是維持,維持住皇帝支援的局面,在此基礎上去爭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已,把持朝政的目的是結黨營私,為私利,既無私德,又為害天下,

    張居正則是在孤兒寡母的時期,大權獨攬,人稱立皇帝,張居正結黨營私為的是把持朝政,想做點事兒,做點大事兒,雖私德有虧,但有功於天下,

    二,嚴嵩若及早抽身行不行?一皇帝不同意,二下臺後面臨別人的大清算,不把黨同伐異做到極致他也就不能安全抽身,可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愣是讓吳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都安全上位,

    因而,嚴嵩是既不敢又不能

    可張居正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做個十多年太平宰相,不去改革,不去折騰,不那麼早使用現在都是主流的績效考核(考成法)得罪整個官僚體系,以及推廣一條鞭法去得罪廣大地主士紳,那麼他完全可以安全著陸,等皇帝大了還政於帝即可,

    有坦途而不走,卻要選擇一條頂雷的路,這叫做有所為有所不為!

    請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人物,我們總是把偉業贈與偉人,又將偉人神話為聖人,更將聖人美化成完人。德行與功業的真相,在歷史中恰恰總是蹺蹺板式的,

    儒家思想充滿了自相矛盾之處,

    德彰則渾身是錯也不容指責,萬事皆可,德鄙則立身不正,萬事不可為,

    有大功於世的人怎麼能德行有虧,他必須是個好人,當時不是,以後也得是

    尤其儒家主張法先王,及後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更是讓變法者幾無好評,

    後世對這種大改革家,存在政治方面的顧慮,究竟如何定位都要顧及當時執政者的情況,需要改革的時候就歌頌,需要守舊時就唾棄,這才是這個問題能提出來的原因吧

  • 11 # 遠山紅日碧玉樹

    不足道的問題。張居正為江山社稷,有益於明王朝。嚴嵩陷害忠良,有損於明王朝。不過,張居正有益明王朝,可讓萬曆不舒服,搞得被抄家。皇帝的個人感受和王朝的利益,也包括帝王的長遠利益,有很大的不同。你認為是有益的,可帝王感覺不舒服,那這個事也麻煩。類似的人多了,比如田豐,伍子胥等等。封建社會做臣子,最好是高士奇這樣的,沒實質性功勞,但是善於揣摩帝王的心理,可以做高官,有收益,沒任何風險。

  • 12 # 悠然南山

    張居正和嚴嵩,也許都有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的行為,但後世對其評價卻截然相反,為何?

    一、目的不同。在評價一個人的是非功過之前,肯定都要先看一下當事人之所以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作為,他的目的何在,即使最終結局不盡如人意,只要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也往往會贏得眾人的諒解,最不濟也會贏得世人的同情。

    張居正之所以要刻意培植、扶持、壯大自身勢力,摒棄“君子不黨”的古訓,在朝堂之上大搞“一言堂”,是因為他看到了大明王朝在歷經二百餘年的風雨洗禮後,已經到了積重難返、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才能得以繼續維持的地步。但自古以來,只要涉及到革故鼎新,難度之大也就可想而知:革故,也就是要革除舊習、陋習,革除那些阻礙社會進步發展的勢力,這樣一來,必然會招致既得利益集團的猛烈抨擊與強力反撲;鼎新,就是要設立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新制度、新規則、新方法,對於生而就有惰性的常人來說,一時半刻也是很難接受的,況且改革之路漫漫,誰也不是先知,當然也不敢肯定將要面對的到底是地雷陣還是桃花源,所以持觀望態度的人也必定不會在少數。張居正是一個有著強烈的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的人,他也必定不會允許自己既定的改革目標受到任何勢力的遲滯與阻撓,因此,不斷啟用自己身邊的人,或者說是“聽話”的人,同時,清洗那些冥頑不化、油鹽不進的反對者也就是成了張居正的必然選擇,透過這種方式運作的結果,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會在身邊聚集起一群以張居正為中心的“朋黨”。

    反觀嚴嵩,他結黨的目的又是何在呢?答案很簡單:為享一己私利,為保一己之安。嚴嵩及其兒子嚴世藩貪得無厭、陷害忠良,單論他們所為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能夠下獄殺頭乃至於滅門的重罪,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自己所犯的罪惡,當然也就惶惶不可終日,當然也就必然絞盡腦汁妄圖謀求一個既能作威作福又能明哲保身的萬全之道,因此,他們盯上了“結黨”這條道路,以為只要儘可能多的將別人拉到自己的這條“大船”上來,只要“船員”足夠多,大家就可以“富貴共享、風險共擔”,就能抵抗所遇到的所有大風大浪,殊不知,“結黨”本就是一步死棋,被古代歷來的統治者所忌憚、所憎恨,沉船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二、所作所為不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後,對內推行“考成法”,大力整飭吏治,一改過去“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的拖沓扯皮的現象,使官場氣象為之一新,極大的提高了朝廷的運作效率,使政令得以暢通全國而無阻,為其任內所採取的“富國強兵”之舉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同時,實施“一條鞭法”,改革賦稅,清丈田畝土地。此舉不但解決了賦役不均和官吏盤剝、稅收混亂的問題,既改善了朝廷的財政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對外,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不僅一舉蕩平東南倭患,同時確保北方邊境上沒有俺答來犯,維護了明朝邊疆和平穩定的局面,也為國內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反觀嚴嵩,除了逢迎拍馬,一味媚上,勞民傷財的為當時的嘉靖皇帝營建齋宮密殿,曲意逢迎的齋醮禱祀、撰寫青詞,致國家大事百姓生死於不顧、終獲“青詞宰相”的惡評外,還有就是結黨營私、貪腐無度、敗壞超綱、殘害忠良。

    三、對社會的影響不同。儘管張居正的改革,因為種種原因,在後來隨著他的離世而人亡政息,也就僅僅存在了十餘年的時間,但當時的所作所為,無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就緊張的社會矛盾,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尤其是“一條鞭法”的推出,簡化了賦役的條目和徵收方法,使賦役合一,為後來清代雍正時期推行的“攤丁入畝”的制度提供了參考和依據。反觀嚴嵩,除了削官抄家、兒子被斬、最終乞食度日、死無棺木下葬,被《明史》列入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為後世所永遠唾棄外,什麼也沒有留下。

  • 13 # 白璧青錢

    先說張居正,張居正是一心為國,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張居正在位十年,進行的張居正改革,分別在政治上實行了考成法,裁撤驛站,還有“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原則,在經濟上實行了清量田畝,一條鞭法,這幾條都得罪了當時的大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在軍事上繼續與韃靼封貢互市的同時,任用了戚繼光,李成梁防守北方,用殷正茂,凌雲翼平叛廣東,廣西。經過十年的改革,明朝政府官員辦公效率大幅度提高,國家賦稅收入增加,在保證了國防建設,治河等重大費用開支的同時,國庫裡還積累了四百餘萬兩白銀,糧倉裡積攢的糧食可以吃十年,南方的叛亂被平定,北方的國防也很穩固,人民負擔得到減輕,富國強兵的目標得以實現。

    雖然那些大地主們瘋狂的反對,但是張居正是內閣首輔,皇帝,太后,還有大太監馮保都對張居正很信任,張居正得以掌控朝政,這些人反對也沒有用,但張居正掌控朝政做的都是上面那些事情。

    至於結黨營私,張居正用人的態度表明他任用的都是有實際才能的人,這也算是“結黨”,但是“營私”倒不見得。

    可能有人會說張居正收過什麼戚繼光的美女,吃春藥而死,跟太后有一腿,前面說過,張居正打擊了那些大地主們,裁撤了冗官冗員,這些人對張居正有怨恨,但張居正的手段強硬,他們無可奈何,就有人寫書,在自己的著作上寫張居正的不好,所以在明代野史上可以看到很多誹謗張居正的記載。

    張居正的名言:

    “願以身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古往今來,這是幾人能做到的?

    張居正權威傳記《張居正大傳》的作者朱東潤先生認為,只有諸葛亮可以跟張居正能比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至於嚴嵩,同樣是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嚴嵩只為一己之私從兩個人抄家後和張居正墓葬就可以看出來

    嚴嵩死後,抄家得四百萬兩白銀,黃金萬兩,張居正只有十萬兩,想想張居正幾十年的為官生涯和首輔,皇帝的賞賜一直不斷,光皇帝這些年的賞賜也不止這些銀子了,張居正的墓葬在文革期間被挖掘出來,陪葬的只有一個玉帶和硯臺,這像是一個貪官的墓葬嗎?而且抄家中,抄家的官員為了要張家吐出所謂的多餘的二十萬兩,對張家人多加逼迫,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上吊身亡,自明清白,要是有這麼多銀子,也不用上吊來自證清白了。

    果然張居正死後,那些大地主們瘋狂反攻,對張居正和張居正的改革發動了瘋狂的攻擊,最終張居正名聲也壞了,家也被抄了,改革也被廢除了,當然,明朝最終也亡了。

    同樣是把持朝政,張居正是為公,嚴嵩是為私,即使張居正結黨營私,也是為了公,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當然要比嚴嵩這樣一個只為自己謀私利的人評價高了,只是有些所謂的專家抓住所謂的野史不放,胡亂考證而已。

  • 14 # 生說

    對明朝內閣首輔的評價,從其大者是對國家是否有貢獻,是否稱職而論,如果單論個人道德,能當上內閣首輔的人,幾無完人。

    可以這樣理解,明朝的內閣在成祖之後成熟,成為國家中樞,內閣首輔為閣臣之首,但並非事實上的丞相,無法理上宰相的權威。內閣首輔為閣臣之首,由皇帝任命,內閣裡又受到其他閣臣的挑戰,因此,能成為內閣首輔的絕非等閒之輩,非頂級權術高手不能為。

    但政客和政治家的區別在於,政客所謀求的是自身小集團的利益,而政治家,除了自身的利益以外,更多的是為國家計,為江山社稷謀。嚴嵩之於張居正,就是政客與政治家的區別。嚴嵩陷害忠良,居其位,不謀其政,只一味迎合皇帝,謀求自身小集團利益。張居正,同樣是靠政治鬥爭上位的,但在其任上,實施一系列改革,為國家殫精竭慮,開創一番新氣象,為明朝續命。雖然有自身的道德缺陷,但仍不失為一代政治家。

  • 15 # 營三千

    張居正在明朝的評價其實沒有現在好。

    在明朝時,囿於一些傳統的觀念,人們對於張居正其實是很有負面看法的。比如,對於張居正獨攬大權的行為,很多人並不贊同,認為“江陵震主之威”,乃是目無君上的行為。另外,張居正的“奪情”,也招致了很多批評和反對。人們都稱讚反對奪情的言官,而對張居正堵塞言路的行為表示不滿。同時張居正的排斥異己、奢侈浪費,也招致了很多批評,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張居正的形象逐漸正面,人們認識到了這個人的偉大。

    應該說,張居正是一個有些超越時代的人物,而嚴嵩不過是個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大臣罷了,張居正的過錯,比如奪情,比如過分限制皇帝,以如今的眼光來看根本算不得什麼問題,我們的道德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張居正獲得如今的名聲並不奇怪。

    張居正是一個孤勇的改革者,他的鋪張浪費、奪情、無視皇帝,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的目的是改變明朝這個老大帝國的頹勢,而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目的達成了。那麼,以結果而不以過程論,他當然是一個偉大的人。至於手段嘛,古人云,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倒也沒啥。他的黑點,比如對萬曆的限制,在當代人眼中,反而是“限制君權”的大好事。而丁憂這種“父母去世回家不工作三年”的規定,以今人的眼光看簡直是太不合理,那麼張居正的奪情,也不會成為黑點。至於鋪張浪費,老實說,張居正貪汙,但是他抄家抄成那個樣子也不過搞出來十萬銀子,和嚴嵩相比,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張居正的功績在明朝後無來者,而張居正的黑點在如今不值一提,他的名聲肯定不壞。

    而嚴嵩,他又幹了什麼?和前任相比,張璁參與了嘉靖初年的革新,夏言敢於進諫,敢於勸阻嘉靖皇帝的不合理行動,和後任相比,徐階雖然也聚斂,但也辦實事,嚴嵩卻只會揣摩上意,撐死了算是“彌縫其間”。他不辦事,甚至為了求穩而阻撓別人辦事,不過是個弄權之人罷了,這個人的終極目的只是自私自利,確實沒有資格和張居正相比。

  • 16 # 置身黑白的精彩

    嚴嵩何德何能,可以與張居正相提並論?

    同樣權傾天下、同樣結黨營私,但是此二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一個是一心為己、從不利人,為了個人利益禍國殃民無所不用其極

    一個是結黨只為謀政、心繫天下蒼生,甚至願意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所以,這兩個人有可比性嗎?

    昔日正直敢言的嚴嵩,變成了奸邪狡詐的嚴首輔

    說起嚴嵩,應該是那種自始至終都壞到骨子裡的人,比如說從小心理陰暗啊、貪財啊、喜歡勾心鬥角什麼的,這才能和他長大成人後的大奸大惡匹配起來

    可實際上,青年的嚴嵩,不僅不奸,還很忠,甚至說很憤青,他可以因為奸臣當道或是政見不同憤而辭官、致仕回鄉。作為25歲就考全國第四,授庶吉士的嚴嵩,也曾因一腔熱血怒髮衝冠,為了崇高的理想放棄自己的前途

    等到他再次歸來,已經垂垂老矣,同年的同學或是同鄉,早已步步高昇,而他卻只是個翰林編修官而已,嚴嵩發誓,這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

    先是陰謀陷害了當朝首輔兼正直老鄉夏言,甚至說連活路都沒給他留下(夏言在嚴嵩的陷害下,被處以棄市的判決)

    然後,跟兒子嚴世藩雙劍合璧,大貪特貪,工程回扣拿到手軟、人事調動老子收錢兒子蓋章,嚴首輔就這樣成為當朝鉅富

    一時間,以嚴嵩父子為首的嚴黨開始陷害忠良,徇私舞弊,賣官鬻爵,搞得整個朝廷烏煙瘴氣,還先後害死正直錦衣衛沈鍊、忠臣楊繼盛等朝中大臣

    而最為可氣的是,嚴嵩曾為了自己的前途而視黎民百姓為草芥,在擁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拒絕出戰(不戰則無事,一戰如敗則危及自己)任憑侵略者大肆於京城外燒殺擄掠,一時間餓殍遍地、生靈塗炭。

    這就是嚴嵩執政多年的縮影,除了自己的權勢以外,他什麼都不在乎,也正是這樣,嚴嵩也當之無愧的成為明朝第一奸臣

    品行不算太正的張居正,無愧於明朝第一名相

    張居正何人也?徐階之門徒,陽明心學之傳人,大明天下之支柱!

    在嚴嵩權傾天下之時,是他協助自己的老師徐階,一舉扳倒了嚴嵩,讓這個奸臣有了該有的歸宿(兒子嚴世藩被處死,嚴嵩沒收全部家產,放歸故鄉,兩年後飢寒交迫而死)

    張居正終於走上了歷史舞臺,成為當朝首輔,也正是這個時候,他做出了自己的抉擇——是為自己,還是為天下?

    要知道,如果一個人願意為了別人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名譽一切,而且還可能被別人誤會、甚至誤解,這種勇氣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張居正做到了,他已經權傾天下、朝堂之上說一不二,面對年幼的萬曆皇帝,他儼然是整個帝國的統治者

    只是,他懷有一個夢想,是為天下黎明百姓謀福利,改革以一條鞭法為核心轟轟烈烈的展開了,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波折,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張居正的選擇,是力排眾議,是堅持不放棄。所以後世說張居正擅權之甚,遠高嚴嵩,此說的確不假,但區別在於他們兩人的出發點是完全不同的!

    而變法的最終結果,我們也都知道,大明因此延續國祚五十年,而張居正生前位極人臣(活太師)

    同為權臣,同樣結黨,為何二人有天壤之別

    二人都是明朝知名的權臣,掌權期間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鐵腕統治

    只是,出發點的截然不同讓二人在後世的評價也大相徑庭

    個人並不敢認同如題所說,將此二人作對比,因為獨裁者和獨裁領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雖然這個說法也不甚恰當

    張居正死後被虢奪全部榮耀,並被抄家。這可能是小萬曆對於這個昔日亞父般的人物的憤恨,畢竟張居正生活奢侈、品行不端(或許跟自己老媽有一腿,此事有爭議)、把控朝政多年

    這一切,我想張居正早已料到了,而且他也堅持這麼做了,因為他明白,他要做的這件事,必須這樣才能夠執行下去

    太后的支援,百官的控制,人心的收買,要完成變法他必須這麼做!當然,生活奢侈可能是他唯一的個人私慾,但這又有什麼影響呢?

    生前位極人臣,死後身敗名裂,這是張居正個人的結局,但變法卻得以繼續執行下去,我想張居正如果泉下有知,也會沒有什麼遺憾了吧!

    虛偽之人,大奸也大惡,是為嚴嵩,謀害忠良不遺餘力、權勢滔天只為權力,無視百姓只求自保,這是一種權臣

    忠正之人,擅權也謀私,是為張居正,為救大明殫精竭慮、擅權犯上是為執行,鐵腕控制只為百姓,這也是一種權臣

    而這兩種權臣,除了在權力掌握上有共同點,其他方面根本不值得拿來比較

    嚴嵩之後,再無奸相可出其右

    張居正之後,華夏再無名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培養孩子財商為何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