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史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

    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則天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古代指演滑稽戲的藝人),李治採納並下詔。四月,李治欲親率大軍進攻高麗,武則天抗表進諫以為不可,被採納。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未乾時,武則天及時發現,軟硬兼施,廢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敗告終。於是,武則天向李治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合稱二聖,使她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了

    但武則天還不滿足,她要與李治封禪泰山。由於唐高宗年間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竄掇李治封禪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時太后配享。封禪的時候先由皇帝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后的事,於是她又說,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讓公卿當亞獻非常不妥,因為男女有別。不能讓外臣來祭祀。所以要讓她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應。後來在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一這天,她與李治一塊封禪泰山,充當亞獻,而且還給百官賜爵加階,使百官對她感恩戴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監國。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則天上表建議十二事

    李治都同意,下詔頒佈施行。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風眩症更厲害了,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奈何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后啊!”李治因而暫時停議。武則天得知後,就召集了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被當時的人稱作“北門學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李治與武則天的二子李賢為太子。

    調露二年(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又立了三子李顯為太子。

    永淳二年(683),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則天從封泰山以後,勸李治封禪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李治苦於頭痛不可忍耐,侍醫秦鳴鶴道:“刺頭微微出血,可以治癒。”武則天在帷帳中說道:“此醫可斬首,想要在皇上頭上刺出血來嗎!”李治說:“我苦於頭痛,出血未必不好!”侍醫就用針刺百會,李治道:“我的眼睛看見了。”不久,詔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同年十二月,李治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宰相裴炎力諫,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藉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援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后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武則天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琅邪王李衝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同年,武則天命令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也就是說武則天是690年自立為帝,而李治是683年駕崩,何來退位?

  • 2 # 90大歷史

    武則天稱帝不管李治什麼時候死,已然會是必然的!

    武則天在李治死後被逼退位,這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因為武則天在李治在世時就已經代為執政有三十年的豐富閱歷了。很多大事小事,包括武則天的勢力同樣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畢竟武則天在李治死後並沒有立刻實行稱帝之舉,而是在自己的兩個兒子先後登基為皇帝后,因為出於政治上失當,言行上不符合唐帝國利益的情況下,這才給了武則天代唐自立的機會,同時也不得不說這是武則天對自己兒子的一種變相保護。試想,如若有這樣的兒子繼承大統,難保不有一天,帝位會丟掉,大唐基業會喪失,看似武則天代唐,實則是為了避免大唐走隋朝覆滅大道,這才有此一說,就當時的歷史觀而言,有點眼識和閱歷的人都不可能會組織,因為這些人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而保守的勢力又不得不承認武則天的治國能力,但是對於她稱帝這種行為,難免會形成陣營,意識上的矛盾,這才有了一波一波的謀反等等。其次,從最後武則天退位時,可以看出他給自己兒子們還有孫子們留下的大唐江山不是破破爛爛,而是錦繡江山。武則天不是一個變態女人,與自己的兒女無深仇大恨,兒女絲毫沒有妨害她獲取權力,為什麼要殺害兒女?武則天還是妃子時,已有足夠能力當上皇后,沒有必要也不至於殺害女兒去嫁禍王皇后;長子李弘則是因病去世,屬於自然亡;次子李賢之至今還有很大疑點,何況李賢是否武則天的親生兒子還有待考證。而她登位後,她的親生兒子並沒被她殺掉,廬齡王李顯,即後來的中宗,雖然一直疑懼母后要殺他,但只是軟禁了十幾年而已,武則天后他按遺命做了皇帝;睿宗李旦雖被逼退位,但也沒殺,中宗李顯後還繼續做了皇帝。基於這些都能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武則天在李治死後即使出現被逼退位的情況,但大唐帝國的實際情況是不可能,允許讓一個不及格的統治者來治理國家的。這就是天下大勢,如若武則天不順應大勢所趨,其結果就是整個李唐江山再度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武則天這才能以自己的謀略、膽識和治國才能籠絡了一批治國之才和勢力,加以制衡。可以說,沒有武則天即位,大唐這輛大車能走多遠也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丹能否在東京奧運會中奪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