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徐霞客在路上

    到了現代戰爭已經進入了總體戰,總體上是一種民族戰爭,不是一次戰爭就能決定勝負的,必須經過長期苦戰把全部國力都耗盡,否則一個國家不會屈服。德國的自然資源極為匱乏,石油,橡膠等一些重要的戰略資源都需要進口,糧食也不能自給自足。納粹黨的黨員基本上都是社會底層人士,雖然希特勒的煽動能力很強,也只能扇動一部分老百姓,德國的社會精英很多人是反對希特勒。希特勒也深知這一點,要避免總體戰和持久戰,希特勒發明了閃電戰,要單點突破,快速突破,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華人的生活水平僅低於美國,生活水平都一直很高,希特勒沒有膽量和能力,把整個德國全部轉向戰爭狀態。德國的軍備生產,到1942年,90%的軍工廠還在搞一班制。戰爭一開始,蘇聯整個國家就進入了戰時狀態,軍工行業一天工作14到16個小時,工作表現不好還會被判刑,蘇聯很快就進入了總體戰。雖然納粹德國有非常強的創新能力,搞出了很多新型武器,蘇聯的武器非常簡單,但是整個國家的資源能夠被充分調動,蘇聯,武器能夠在數量上取勝。蘇聯的軍事理論家提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戰爭期間蘇軍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雖然在剛開始德國閃電戰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蘇聯廣闊的疆域為抵抗德軍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雖然德軍的作戰素質更高,但在與蘇軍的交戰過程中,在廣袤的蘇德前線,德軍始終面臨著兵力短缺的困境,雙方的兵力對比,從開始的一比四到了後面的1比7,蘇聯能夠舉全國之力用數量彌補質量的不足,最終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全面勝利。與蘇聯相比,希特勒始終不能挖掘出德國的全部戰爭潛能,而且還要討好國民來維持自己的政治地位,甚至在後期希特勒還遭到了職業軍人的暗殺。希特勒在國內實行了民族主義政策,對猶太人進行大量的屠殺和無限制的壓榨,導致了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流亡美國或者其他國家。這是我對希特勒為什麼失敗的一點粗淺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一起交流。

  • 2 # 王松林

    希特勒帝國的失敗,主要敗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德軍在西線戰役時沒有殲滅敦克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使之成為日後盟軍反撲的中堅力量。

    第二:德國的資源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第三:德國沒有在戰爭初期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導致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的失敗,海獅計劃的泡湯,致使德國在今後處於和一戰時期同樣的兩線作戰的泥潭。

    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使一直處於孤立主義中的美國覺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喚醒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實力。

    第五:德國沒有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將蘇聯擊敗,使德軍與蘇聯陷於長期的拉鋸戰,蘇聯國土遼闊有著極大的戰略縱身,人口眾多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德軍只有在戰爭的第一年戰勝蘇聯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第六:如果就算沒有在第一年擊潰蘇聯,但是可以迅速攻佔莫斯科這個蘇維埃政權的心臟,就會對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產生極大動搖。但是由於希特勒對戰局的錯誤指揮,沒有聽取古德里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見,而是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大軍攻打基輔再打莫斯科,使德軍浪費的兩個月的寶貴時間,等到德軍在回師莫斯科的時候德軍計程車氣以大打折扣,裝甲部隊也有大量損失,在加上冬季的來到,朱可夫已經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縱身100多公里的防線。使得德軍喪失了在戰爭初期攻佔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等德軍到達莫斯科城下時以是強弩之磨。

    第七:德國最高統帥部對盟軍到底是在諾曼底還是加萊登陸的判斷失誤 ,將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成加萊導致對諾曼底地區防守的空虛,所謂的大西洋壁壘更是與戈培爾所吹噓的相差甚遠,使盟軍輕易上岸。

    第八:盟軍登陸後,由於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致使德軍的4個裝甲師沒有及時趕到諾曼底海灘。

    第九:德國最高統帥部對德軍反擊的4個裝甲師的部署存在嚴重失誤,希特勒將部隊部署在距諾曼底海灘數十公里以外的內陸地區,而且這4個師的調動必須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喪失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第十:德軍阿登反擊的失敗使德軍喪失了其所有的裝甲部隊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第三帝國的滅亡,與希特勒的錯誤指揮有著極大的關係:

    1、希特勒不懂的軍事,僅僅在一戰中當過一段下士,對戰略戰術沒有任何研究,二戰中做出的決定全部來自建議,軍事計劃的選擇也全部來自他的將領們。他並不明白每種戰術的物質支援需要與應用方法,也不明白其戰略決定的意義所在——比如說,攻法戰役後沒有設法攻佔英國,不給北非的隆美爾足夠的補給卻要求其死守……這導致了他對戰將們的態度,並註定了他的失敗。

    2、希特勒過分自信,瘋狂獨裁如果希特勒知道自己是個軍盲,我想他會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他的統帥們的。然而他卻以為自己是天才,以致到後來攻蘇時所有(包括前線的)行動計劃及變更都由他一人作出,搞得他天才的戰將們無所適從,不能發揮他們的才能。為此他還專門養了一群最高統帥部人員,這些人都是思想保守的高階軍官,對希特勒唯命是從。在前線的和陸軍參謀部的將軍們向希特勒提出建議和反對時,這些人都會一致的支援希特勒的計劃,讓這些戰將無功而返。這些人的奉承更助長了希特勒高傲自大的心理,以致於戰爭最後希特勒盲目而天真地制定了那麼多必敗的軍事計劃。

    3、對陸軍總參謀部及前線戰將戰術計劃的瘋狂干涉這點是由以上兩點共同導致的。希特勒不明白:一個不去前線的統帥,能做的只有控制整個戰局即制定戰略,前線戰將是最能把握戰場每個部分的人了。他們能夠靈活的改變戰術,爭取最大程度的勝利。而希特勒的戰將們又是二戰時戰略思想最先進的一群人,他們明白自己該做什麼。然而希特勒經瘋狂到干涉前線戰將的行動!首先,這個後方人員不會清楚的瞭解前線的兵員、補給和敵人等各種情況,其次,他得到的訊息對瞬息萬變的戰場來說都已經是過時的了,做出決定再下達到前線,就完全過時了,讓人無法執行——而元首的命令又是必須執行的,這就是德國的戰爭機器反應遲緩,註定了其失敗。

    4、臨時變更作戰計劃,不合理分配兵員,違背閃擊戰原則這點主要體現在攻蘇戰役中。首先,希特勒把大軍分成三路,想三路並進,這犯了用兵之大忌也就是兵員分散。在北方僅分配了20多個師就想去進攻要塞列寧格勒,之後成為消耗戰,不斷投入兵員,這就違背了閃擊戰集中兵力突襲的原則。而中路攻勢正猛時卻拖延對莫斯科的進攻,這無疑又給了蘇聯喘息的機會——而德國是打不起消耗戰的。變更制定好的計劃弊端是很多的:第一,把中路優勢兵力拆到南北兩路,造成部隊轉移大量浪費資源和時間,而且轉移途中情況複雜,不容易組織和指揮軍隊。而在42年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又犯了不合理分配兵員的大忌——先投入不足的兵員,之後成為消耗戰——只不過這次沒繼續投入兵員,而是任第6集團軍毀滅卻不允許頓河集團軍群搭救。就這樣浪費了又一支寶貴的戰鬥力。

    就這樣,希特勒自己毀滅了自己建立起來帝國。

  • 3 # 匹諾曹jun

    德國失敗的10大原因

    第一:德軍在西線戰役時沒有殲滅敦克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使之成為日後盟軍反撲的中堅力量。

    第二:德國的資源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第三:德國沒有在戰爭初期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導致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的失敗,海獅計劃的泡湯,致使德國在今後處於和一戰時期同樣的兩線作戰的泥潭。

    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使一直處於孤立主義中的美國覺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喚醒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實力。

    第五:德國沒有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將蘇聯擊敗,使德軍與蘇聯陷於長期的拉鋸戰,蘇聯國土遼闊有著極大的戰略縱身,人口眾多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德軍只有在戰爭的第一年戰勝蘇聯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第六:如果就算沒有在第一年擊潰蘇聯,但是可以迅速攻佔莫斯科這個蘇維埃政權的心臟,就會對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產生極大動搖。但是由於希特勒對戰局的錯誤指揮,沒有聽取古德里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見,而是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大軍攻打基輔再打莫斯科,使德軍浪費的兩個月的寶貴時間,等到德軍在回師莫斯科的時候德軍計程車氣以大打折扣,裝甲部隊也有大量損失,在加上冬季的來到,朱可夫已經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縱身100多公里的防線。使得德軍喪失了在戰爭初期攻佔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等德軍到達莫斯科城下時以是強弩之磨。

    第七:德國最高統帥部對盟軍到底是在諾曼底還是加萊登陸的判斷失誤 ,將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成加萊導致對諾曼底地區防守的空虛,所謂的大西洋壁壘更是與戈培爾所吹噓的相差甚遠,使盟軍輕易上岸。

    第八:盟軍登陸後,由於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致使德軍的4個裝甲師沒有及時趕到諾曼底海灘。

    第九:德國最高統帥部對德軍反擊的4個裝甲師的部署存在嚴重失誤,希特勒將部隊部署在距諾曼底海灘數十公里以外的內陸地區,而且這4個師的調動必須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喪失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第十:德軍阿登反擊的失敗使德軍喪失了其所有的裝甲部隊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個人認為元首最大的錯誤在於違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名義上至少保證了10年的蘇德和平共處,但是這個合約在簽訂後的兩年內就被德國違反了。事實上這個條約本身也是極不穩定的,在經濟危機影響下的歐洲各國已如一盤散沙且動盪不安。蘇聯目前仍處於維護並鞏固以及某種意義上的重建階段。如果不攻擊蘇聯,即使德國沒有與蘇聯建立真正的聯盟關係,但是也可以從蘇聯處獲取一定量的幫助。但是由於攻打了蘇聯,條約被違反,加上德國本身就處於中歐,便造成了自己腹背受敵的局面。

  • 4 # 卿說

    希特勒德國失敗的10大原因

      10與日本人合作失敗

    希特勒最令人震驚的錯誤之一是他完全無法與日本軍方協調。希特勒最大的損失當然是他入侵俄羅斯,但這可能不是一場失敗的戰役。蘇聯向東撤退以躲避納粹入侵者,但如果日本也入侵俄羅斯,這是不可能的。日本人已經在中國了,他們本可以越過俄羅斯邊境,迫使蘇聯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但希特勒並不認為他需要幫助。他實際上相信蘇聯是軟弱的。他說,只要把門踢開,整個蘇聯大廈就會倒塌。巴巴羅薩行動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入侵,但如果沒有日本的參與,規模還不夠大。

    9.不允許戰術撤退

    阿道夫希特勒幾乎從不允許他計程車兵撤退。稱之為錯誤聽起來可能是違背直覺的,但它剝奪了德華人最有效的戰術之一。這叫做戰術撤退,包括在突然反攻之前的短暫撤退。諾曼底戰役、凸起戰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都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是德意志帝國成為如此令人恐懼的軍事強國的原因之一。但是希特勒認為士兵永遠不應該逃跑。出於這種奇異的信念,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無謂地犧牲了。蘇聯也確實不允許撤退。但他們是蘇聯人。

    8.虐待軍官

    希特勒最糟糕的習慣之一就是如何對待他的將軍們。出於某種原因,他會完全無視他最有經驗的將領,而只聽從那些退卻了的自己的意見。所以戰略會議只是白噪音。最重要的是,他不會根據他們的經驗任命他的官員。他會根據他們對納粹主義的忠誠來任命他們。所以軍隊完全被瘋子控制,只對阿道夫希特勒負責,希特勒是所有瘋子的國王。這可能是德華人無法與日本人協調的原因。希特勒的高階將領們認為亞洲人不如歐洲人……那麼他們怎麼能在一起工作呢?

    7.他對待烏克蘭人的方式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多數烏克蘭人憎恨斯大林,因為蘇聯人蓄意迫使烏克蘭遭受饑荒。這使希特勒有機會與普通烏克蘭人聯合起來反對蘇聯軍隊。對他來說很容易。納粹士兵一進入烏克蘭就受到熱烈歡迎。但他沒有與烏克蘭人民結盟,而是開始迫害他們。20多萬人在德國被當作奴隸勞動,還有無數人被屠殺。情況如此糟糕,450萬烏克蘭人加入了蘇聯軍隊。因此希特勒設法團結數百萬人與他作戰。數百萬本來會支援他的人。

    6.轟炸平民區

    阿道夫希特勒在英國戰爭失敗後放棄了入侵英國的計劃。但他幾乎要贏了。戰鬥快結束時,皇家空軍已奄奄一息,大部分飛機被毀。但是希特勒命令納粹空軍停止轟炸他們,改為轟炸平民區。這使空軍有足夠的時間繼續作戰並取得勝利。希特勒認為轟炸城市會嚇得政府投降。

    5.他沒有拉攏西班牙

    西班牙獨裁者出於意識形態的原因是納粹同情者。希特勒試圖說服他參加戰爭。西班牙欠德國約2億美元。西班牙獨裁者要求忘記這筆債務,保證石油資源,以換取西班牙的參與。但這一要求對希特勒來說太高了,西班牙從未參戰。一些西班牙軍隊確實幫助了巴巴羅薩行動,但沒有其他任何結果。如果希特勒能夠說服西班牙人參戰,那將為盟軍制造另一個巨大的障礙。有了西班牙的領土和軍隊,這場戰爭就完全不同了。

    4.故意拖延時間

    他的一個大錯誤就是浪費時間。納粹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各種各樣的小冒險上。其中一個是尋找聖盃。希特勒相信聖盃,他派人到世界各地尋找它。他認為這會使他長生不老。他們從來沒有發現,所以整件事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納粹派人去做更多類似這樣的任務,尋找古老的知識和超人的能力。所以他們簡直瘋了。希特勒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核反應堆上,而不是尋找傳說。

    3.希特勒不重視海軍力量

    阿道夫希特勒嚴重低估了海戰的重要性。對他來說,這一切都與陸軍和空軍有關。他應該生產更多的燕麥來準備戰爭。這樣,他就可以阻止補給船到達英國。英國最大的優點之一是她是一個島嶼。但這讓德國有機會在肉體上孤立她。浪費了機會。希特勒在戰爭開始後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此時為時已晚。話雖如此,德國的烏博戰役給英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它可能會更多。

    2.沒有計劃

    我父親總是告訴我:“如果你沒有計劃,你就計劃失敗”——看來阿道夫希特勒真的計劃失敗了。在入侵俄羅斯期間,他沒有向軍隊提供冬季裝備,因為他打算在冬季來臨之前到達莫斯科。但他知道俄羅斯的規模,他們的焦土政策,以及俄羅斯的冬天。他知道拿破崙是如何在俄國被打敗的。他只是沒想到這種事會發生在他身上。但事實上,希特勒被迫採取了一個他甚至沒有的後備計劃,那就是佔領斯大林格勒。他認為佔領斯大林格勒會切斷俄羅斯的石油供應。他沒能佔領斯大林格勒,因為他根本沒有做好準備。他們對戰爭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因為希特勒真的不相信盟軍會插手保衛波蘭。

    1.大屠殺

    阿道夫希特勒最大的錯誤是大屠殺。他殺害了1100萬人,摧毀了自己的勞動力,使德國的生產力迅速下降。這也迫使大多數猶太科學家逃離德國。許多科學家幫助美國發展核武器。如果不是因為大屠殺,納粹可能已經發展了核武器供自己使用。這會改變一切。此外,美國可能不會發展核武器。因此,如果希特勒沒有迫使德國猶太知識分子逃離這個國家,戰爭的整個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 5 # 劍驚風

    德國經歷一戰以後,進去到了長期的恢復階段,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起來瓜分德國,造成了德國民眾強烈的反感和反對,這時候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應勢而生。至於希特勒帝國為什麼失敗,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一.希特勒會侃,沒有任何軍事能力,情商也低,有時候瞎指揮,竟然以德國一國之力和整個歐洲對抗,一開始取得一些成效,到後來整個歐洲聯合起來和德國對戰。漸漸的就支撐不住了,畢竟一個國家的力量還是太小!後期希特勒的這治國理念也不得人心

    二,盟友不行,希特勒的盟友一個義大利,一個日本,日本太遠幫不上忙了,義大利,世界戰爭史上的浪漫主義者,希特勒要不是為了救義大利,不會延遲對蘇聯開戰,導致戰爭週期太長,最終,天寒地凍,兵源,給養,武器裝備跟不上導致失敗。斯大林格勒一戰。最精銳的德軍第六軍被拖垮!這加速了德國的失敗。

  • 6 # 歷史透鏡

    這個問題我來說,最根本的原因是:法西斯是一種畸形的、極其不穩定的政權組織形式。

    為什麼呢?因為法西斯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建設不夠徹底的產物。

    按照馬克思他老人家的說法,社會發展應該是後者取代前者,即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對吧?但還有一句話,學過中學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資產階級天生俱有軟弱和妥協性。

    這樣一來就很清楚了:軟弱的資產階級在建立國家後,沒有能力去徹底消滅掌握了土地的落後階級——封建地主,無法消滅,於是只好與他們聯合起來治理國家,這就導致了一個畸形的後果:

    經濟基礎掌握在封建地主手中,而國會里的議員們全都是資本家。

    德國的封建地主叫做容克,德語意為“主人”,代表人物是俾斯麥和龍德施泰特:

    德國統一後的首任首相俾斯麥

    二戰中年紀最大的德軍元帥馮·龍德施泰特

    容克地主的標準打扮:

    一身勳章、世襲爵位、頂著大肚子和誇張的藝術鬍鬚,是容克地主的標準像

    說完了容克地主,再來說德國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有誰呢?

    當然是希特勒啦

    繞了這麼多,其實還是開頭那句話:容克(龍德施泰特們)和資產階級(希特勒們)的聯合執政,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為前者更喜歡農業社會,而後者是要求工業化的。

    談不妥怎麼辦?為了讓自己活下去,他們決定握手言和,然後對外發動侵略戰爭。

    藉著一戰戰敗的東風,加上國內排猶風潮迭起,希特勒在戰爭準備上也有輿論優勢,於是二戰就這麼開始被醞釀了……

    從經濟結構上來說,德意志第三帝國(下簡稱德三)是包含了大量封建經濟成分的初步發展的資本主義;

    從政權結構上來說,德三是本該被消滅的地主階級和新生資產階級的聯合執政,所以就產生了經濟基礎在落後階級手中,而上層建築在先進階級手中這麼一種奇怪局面;

    從思想意識上來說,由於落後的封建地主階級掌握大量生產資料(土地),所以其國家意志也十分落後,沒有一種科學、完善的社會共識讓全社會認可,那怎麼辦呢?希特勒給德國制定的國家價值觀是古代日耳曼人的神話傳說,很明顯這是反科學的封建階級才會鼓吹的思想。

    國家經濟結構落後、政權形式不穩定、需要靠對外戰爭來緩和國內矛盾,通俗的說就是懟天懟地對空氣才能活下去,他不失敗的辦法是什麼呢?

    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

  • 7 # 0鴨哥0

    因為德國法西斯政權能夠獲得支援最根本的原因是納粹黨讓德華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納粹黨必須保證在戰爭期間提升德華人的生活水平,無法讓全國投入戰爭。

    看看德國國內的情況:二戰前的德國,雖然在擴軍備戰,但是規模其實很有限。在二戰爆發前的六年,整個德國工業產值僅有6%~7%直接用於軍事。二戰爆發以後,德國一直沒有總動員。甚至,在對蘇聯開戰以後,因為前幾個月打得比較順手,德國還把一部分軍工生產能力轉入了民用。

    那請問是希特勒是因為特別仁慈嗎?不是啊。還是前面說的那兩個原因。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德國帶來的經驗,還是納粹黨的薄弱社會基礎,都決定了他不敢讓德國國內的生活水平下降。

    在二戰期間,德華人的生活水平僅次於美國。即使在戰爭打到了最後階段,德國還在生產大量的裝修用的桌布。一直到戰爭結束,當其他國家女人都進了工廠,甚至上了前線的情況下,德國還有140萬女傭人。生活水平一直很高。這說明啥?說明德國經濟一直沒能切換到戰爭狀態裡面去。

    再說軍備生產,你可能沒想到,到1942年,德國百分之九十的軍工廠還在搞一班制。還沒有三班倒。到1943年,德華人一週工作時間才開始增加,增加了多少呢?到一週49.2小時。你算算一天工作7個小時。連996都沒做到。

    從今天這個角度,我們進一步明白了納粹德國為什麼輸?不僅輸在沒有道義,沒有實力,還輸在沒有能力和膽量真正動員國家的全部潛能。大國博弈,賭上了國運,也許這種對國家力量的全部動員能力,才是真正的決勝因素。

  • 8 # 口水雜談

    在1941年夏季,德國起傾國之兵兵分三路閃擊蘇聯,當時德軍正值巔峰期,閃電戰天下無敵,蘇軍在戰爭初期被打的大敗,損兵幾百萬,可蘇聯大大了,有戰略縱深,同時蘇聯當時有斯大林的強勢領導,斯大林把國民經濟轉入戰時,也是以舉國之力力拼德軍,當時德軍已經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德軍已經攻入莫斯科,當時斯大林已經準備放棄莫斯科並要把首都遷往外高加索一帶,可這時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這無疑給斯大林打了針強心劑,斯大林馬上下令調西伯利亞軍團回師勤王。這時候希特勒犯了大錯,這時候如果沒有西伯利亞軍團回師勤王,那德軍可以攻下莫斯科,可西伯利亞軍團是生力軍,而德軍經過幾個月連續廝殺已經疲憊,所以才被擊敗。

    如果希特勒在得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能改變佈署,那莫斯科會戰的結局就不一樣了,希特勒當時沒有判斷出與日本關東軍對峙的西伯利亞軍團能回援莫斯科,這是德軍情報部門和參謀部的重大錯誤,如果當時希特勒能及時得到情報,就會下令莫斯科德軍後撤100裡休整,同時補充彈藥兵員,而蘇聯也一樣要休整部隊,蘇德雙方都會贏來一個休整期,就看誰快了,但是主動權在德軍這邊,德軍休整後可以不動,而蘇聯不同,蘇軍要收復失地,所以斯大林會指揮蘇軍殺出莫斯科,這樣一來蘇德兩軍就會在莫斯科城下展開百萬人以上的大廝殺,在當時經過休整的德軍在會戰中應該不會輸給蘇軍。

    對德軍來說,要想打敗蘇軍也就是1941年有機會,也就是三板斧能把蘇聯打死就打死了,要打不死蘇聯等蘇聯緩過勁來,那就要拼消耗了,可德國和蘇聯比誰人多槍多,德國和蘇聯不是一個數量極的。

    所以說德國二戰必敗。

  • 9 # 般若169726785

    希特勒帝國失敗的原因,有內在也有外在的成因!內在的第一個原因是統治者的人格分裂,缺失理智的戰爭決策判斷。第二個是國內種族歧視政策,應驗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結果。外在的原因第一是戰線太長,兵力分散,戰爭潛力不足!第二原因是德國的盟友日本,在沒有做好對美國充分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宣戰,將同盟國一起帶入了失敗邊緣!

  • 10 # 徐敏豪大詩人

    上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下聯:違道必敗逆道必亡。

    橫批:古今中外所有一切違天逆人反動派必然滅亡的自白。

  • 11 # 小方說歷史1990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軍隊在歐洲戰場勢入破竹。但是戰爭後期希特勒卻火速走向戰敗定局。納粹德國的戰敗有多重因素,其中以下原因是最為致命的。1.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指揮不當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軍事撤退行動。1940年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3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英法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因此形勢萬分危急。如果德國陸軍與空軍及裝甲部隊互相協助攻擊,英法聯軍30萬軍隊就會很快被消滅。然而,希特勒卻命令陸軍不準前進,反而僅僅讓空軍去消滅英法聯軍。由於天氣不佳以及空軍不如陸軍包圍得嚴密,打擊的縫隙太大,1940年5月25日,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且撤退成功。而在這30萬人中,其中的英國士兵久經沙場,是英軍反攻歐洲大陸至關重要的力量。這樣的力量若消失了,二戰結果多了一絲懸念。希特勒為何不讓陸軍來殲滅英法聯軍至今是個謎。2. 巴巴羅薩計劃推遲幾個星期1941年德國準備進攻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是德國進攻蘇聯的代號。德國部隊調到蘇聯邊境並做好了進攻準備時,與德國友好的國家南斯拉夫發生了政變。為了不使後院起火,希特勒先讓墨索里尼派義大利的軍隊去平叛,但意軍遲遲未能平叛成功。希特勒不得不派部分德軍揮師平叛。平叛成功後他再將這些軍隊調入蘇德邊界,這花費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南斯拉夫的政變而使巴巴羅薩計劃推遲數週。由於蘇聯8、9月份是雨季,接著就是寒冷的冬季。德軍裝甲被凍住,人員凍傷極多。在進攻蘇聯後,德軍最終進到距莫斯科20公里處戛然而止。而德國的弗雷德里希-保羅斯元帥在紐倫堡法庭上證明,德國也就這需要那幾個星期來滅亡蘇聯。3. 戰爭間諜情報資訊不準確希特勒在進攻蘇聯前,情報部門提供的資料是蘇軍兵力約200師左右。但德軍在進攻蘇聯不久就俘虜了蘇軍幾十萬部隊。據瞭解,被俘部隊的番號及正在其它戰場上作戰的部隊番號就已經超過了200個師,而且蘇軍的兵力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這是因為蘇聯進行了全國總動員,甚至將監獄中的犯人都充斥到前線所至。這也是德軍不能快速消滅蘇聯的重要原因之一。4.進攻目標有誤、組織失當德軍進攻蘇聯時共分三個集團軍,分別是:北方集團軍、中央集團軍、南方集團軍。北方集團軍目標: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今白俄羅斯)地區佔領或摧毀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目標:由華沙以東出發,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進攻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目標:攻往人口密集的農業心臟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俄羅斯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豐富的高加索地。

    在戰爭的關健時刻,希特勒沒有聽從其它將領將南方或北方集團軍的部分部隊充實到中央集團軍,以實現快速佔領莫斯科的目標。他反而是將中央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調到南方集團軍,搶佔烏克蘭的糧倉和石油重地,致使蘇聯的象徵首都莫斯科遲遲沒被攻下。使蘇聯人民仍有不敗的精神依託與德軍進行頑強的抵抗。這也不能不說是希特勒敗亡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塊錢能買什麼有紀念意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