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ijian157779701
-
2 # 湯圓153259807
諸葛亮已經拿定東吳,舌戰群儒,軟硬兼施,在不歇的努力下,自然而然的就去哭周郎了,沒有因為,就是腳踏實地,放在現在一點點成就就哭爹喊娘“真沒勁”,對吧!
-
3 # 陳幼fa
這是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是被他氣死的,他這樣是做給東吳看的,可以避免諸葛亮的嫌疑,還有在周瑜死後可以繼續聯吳抗曹。
-
4 # 漢陽孤帆
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第46集,周瑜於巴丘去世,臨終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聽聞周瑜故去,急忙趕赴柴桑弔喪。
臨行前,劉備勸阻諸葛亮,理由是擔心東吳眾將會加害於諸葛亮。
事實亦如此,程普、甘寧等人將周瑜之死歸罪於諸葛亮,他們聽聞諸葛亮來弔喪,都認為諸葛亮這是小人得志、欺東吳無人,新仇舊恨之下程普等人密謀要對諸葛亮實行先斬後奏。
卻不料周瑜喪葬大典,諸葛亮哭的情真意切、悲痛欲絕,讓聽者都感動不已,加上魯肅這個和事佬在,東吳眾將也只能罷手,諸葛亮得以安全返回。
諸葛亮痛失知音
諸葛亮悲痛欲絕
那麼為什麼周瑜去世,諸葛亮要親自弔喪,而且哭得如此悲痛呢?
諸葛亮親自弔喪的原因是鞏固孫劉聯盟,這是政治需要。但是他哭的如此情真意切,是因為哭周瑜,既是哭知己,也是哭自己。
這一集裡,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對彼此關係,都有明確的認知。
兩人不僅沒有私仇、反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知音,只是各為其主而已。
生命的最後時刻,周瑜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知己,儘管兩人立場不同。
諸葛亮對周瑜同樣如此。
先看接到周瑜去世訊息後諸葛亮的第一反應。
小說原文是“卻說孔明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乃笑曰:‘周瑜死矣。’”小說裡諸葛亮對周瑜之死,第一反應是高興和慶幸。
但是在電視劇裡,諸葛亮第一反應卻是傷感和沉重。
諸葛亮對周瑜之死 傷感不已、面目沉重
不得不說,電視劇裡對這個細節的改編極為到位。如果按照小說裡的描述,諸葛亮聽聞周瑜之死幸災樂禍,不僅不能凸顯諸葛亮足智多謀、壓周瑜一籌,反而顯得諸葛亮沒有氣量。
如電視劇裡情節,在趙雲這等絕對親信面前,諸葛亮對周瑜去世第一反應是傷感,既能彰顯周瑜的偉大,也能將諸葛亮的人品和境界烘托出來。
趙雲問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幾次加害於你,你卻為什麼為周瑜傷感?
諸葛亮答道,周瑜並非妒賢嫉能,否則當初他就不會讓我兄諸葛瑾勸我歸順東吳,他只是恨我之智不能為東吳所用。
接著諸葛亮高度評價周瑜,將周瑜視為一代儒將,周瑜壯志未酬,引得天下英雄同悲。
英雄惜英雄。當年的曹操,青梅煮酒間,指著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人臣之間,周瑜和諸葛亮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一樣的才智卓絕,一樣的風雅絕倫,一樣的國之柱石,最重要的,一樣的英雄之志、一樣的孤獨與壯志未酬。
周瑜有全據長江、二分天下的宏圖,為此他矢志不渝奪取荊州、益州,最終病逝於徵途。
諸葛亮有三分天下、興復漢室的理想,為此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同樣病逝於徵途。
周瑜之後,東吳儘管還有魯肅、呂蒙、陸遜等一時豪傑,卻再無進取天下的雄心膽略。
諸葛亮之後,蜀漢還有蔣琬、費禕、姜維這樣的賢臣良將,卻只能日漸衰落、坐等滅亡。
周瑜和諸葛亮,都為各自國家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周瑜這樣的對手和知音,諸葛亮除了敬佩,或許也有無盡的孤獨和感傷吧。
你壯志未酬,有我來哀悼,我的那一天,又有誰來為我神傷?
-
5 # 孤明獨照
按照三國演義來說。兩人英雄相惜但各為其主。周瑜認為留此人後患無窮。諸葛亮因為蜀地利益也不得不與其對抗。孔明去吊周瑜,從三國演義看來難免有為自己洗白白作秀的嫌疑,讓東吳諸文武認為是他孔明大仁大義,公瑾氣量狹小。但肯定的是孔明既高興又惋惜。
正史可能能就是其他原因了
-
6 # 打虎拍蚊
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為隆中對策規劃三足鼎立而言為公事。東吳滿朝欲降曹者甚眾,其中包括輔政大臣元老"內事不決"可向的張昭也想置身事外。主戰派只有魯肅和周瑜為代表的武將,今外事不決可依託之人周瑜不幸英年早逝,給孔明的吳蜀外交聯盟決策帶來致命一擊。假使曹趁周瑜亡故之時發雄兵伐吳,一舉可破,真如此孫劉聯盟大計化為泡影,無論吳破吳降,作為蜀漢的軍師深知唇亡齒寒之理。吳亡蜀何以久立,為國家計孔明冒死去柴桑弔喪實乃探吳虛實以示盟邦之約可續,非為瑜亡實為蜀存計。其次是孔明和周瑜皆為當世之經天緯地大賢,二既是栱逢對手將遇良才,自古高人以勁敵為友,亮才祭文中曾有"從此天下,更無知音"足以說明二人是英雄惺惺相惜,愛烏及屋。故於公於私孔明都應去東吳奔喪弔唁一番才合情合理。至於周瑜幾番想除亮重屬子虛烏有,當然孔明氣死周瑜亦為牽強附會,無稽之談。如若瑜氣量如此狹隘何以為三軍之帥,吳國柱石。周瑜與孔明皆為曠古蓋世奇才,智慧謀略亦在伯仲之間。
回覆列表
周瑜要殺諸葛亮是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實際是對諸葛亮才能的認可,諸葛亮哭周瑜也是如此,鬥爭是因為各為其主,其實他們彼此是惺惺相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