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刀九品芝麻官
-
2 # HeavyMetal瓷器衚衕
你想知道?
圖一 圖二是Thinkpad x1 carbon i7-7500U 8GDDR3 256G SSD固態 14寸FHD 中國售價12999
圖三,配置完全一樣,一樣的東西,日本樂天售價150560日元。按匯率約等於9367人民幣。
-
3 # 獨獨客
聯想手機沒有成功,不然聯想會好的多,還有聯想的商業模式,聯想只是一家組裝加銷售的電腦公司,沒有啥是自己造的。
-
4 # 阿拉視劇
端午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聯想集團(0992.HK)走勢不平靜。
此前,有媒體稱,聯想集團正在計劃近期進行私有化,楊元慶將退居二線只擔任董事長,由剛返回聯想的劉軍出任聯想集團新一任的CEO。這一訊息很快被相關人士否認。
但股價反應卻相當激烈,5月31日聯想股價跳空高開,漲幅一度高達7%,開盤漲幅創近一年新高,截至收盤仍上漲5.15%。
聯想集團到底怎麼了?真要面臨被私有化的境地?換帥傳聞居然也能刺激股價上漲。
聯想集團收入近兩年持續下滑,個人電腦、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三大板塊都遭受不同壓力,確實需要一場大動作來重整旗鼓。
鉅額虧損後實現年度盈利 聯想卻遭遇投行看空
此前的5月25日,聯想公佈了2016/17財年業績,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30億美元,同比下降4%。淨利潤5.35億美元,扭虧為盈。
然而,諸多投行卻不買賬,下調公司盈利預期,看空未來業績。
高盛:下調聯想2018-20年每股盈測5%至7%,維持“中性”評級。
花旗:將聯想2018財年的盈利水平,調降了20%,從每股4.33美元降至3.46美元。
甚至中金公司也不看好聯想,給出“迴避”評級。5月26日的研報中,將聯想目標價定為4港元,較當日收盤價折讓約20%。如圖所示:
為何聯想上財年扭虧為盈還遭唱空?
營收持續下滑 利潤靠賣樓支撐?
財報顯示:聯想營業收入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15/16財年,聯想營業收入下跌3%,虧損1.28億美元。2016/2017財年,聯想的收入再次下滑。如圖所示:
集團的三大業務“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業務”、“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表現都不太如人意: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業務收入300.76億美元,同比下滑2%;移動業務收入下跌10%至77.07億美元,資料中心業務同比減少11%至40.69億美元。
集團毛利率也有所下降。2016/17財年毛利率14.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在收入和毛利率雙降的背景下,此前多次出售旗下子公司和物業對聯想的扭虧為盈“功不可沒”?
過去一年多,聯想頻繁出售旗下物業。
例如:2016年5月30日,聯想以10.2億元出售旗下聯創嘉業100%股權,聯創嘉業的主要資產是位於北京海淀區聯想大廈一至六層的物業。再者,去年10月份,以17.8億元的價格出售一家子公司給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其主要資產為北京聯想研究院大廈。
聯想此次公佈的全年業績顯示,2016/2017財年集團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以及合營公司收益,減持聯營公司股權共得到收益約5.69億美元,幾乎與全年淨利潤相當。
下圖是聯想集團財報截圖:
除了變賣家當外,聯想還透過削減員工數量和福利成本來削減費用。
財報顯示:聯想集團僱員福利成本31.74億美元,較上一年減少約1.29億美元。員工總數也有所減少,截至2017年3月31日,聯想全球總人數多於5.2萬人。而上一財年的表述是多於6萬人。
三大業務都有壓力 PC老大地位岌岌可危?
透過賣樓來獲取利潤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聯想的主業不是房地產。聯想的出路在哪裡?
5月25日在香港舉行的年度業績釋出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表示,過去一年是聯想的轉型之年,集團正推進和落實最新的“三波戰略”,作為轉型的舉措之一。
所謂的三波戰略即:保持第一波的“個人電腦業務”在規模盈利上的主要地位,並將“移動和資料中心業務”建設成第二波的增長引擎,同時將落實“裝置+雲”的第三波未來戰略。
然而無論是聯想的電腦業務還是移動業務,目前收入皆出現了下滑。如圖所示:
這種下滑的趨勢從聯想產品的銷量上看更為直白。個人電腦業務是聯想的主要業務,佔收入的近七成。從2012年開始,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開始走下坡路。儘管市場佔有率略有提升,但聯想2016/17財年個人電腦銷量5570萬部,較2014年下降6.38%。
聯想在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正受到競爭對手挑戰。根據IDC資料,2017年第一季度,聯想市場佔比已經被惠普反超。一季度,惠普PC出貨量為1314萬部,聯想出貨量為1232萬部;惠普全球市場份額為21.8%,聯想為20.4%。
而被聯想看作是增長引擎的移動業務,上一財年則交出了慘淡的答卷。2016/17財年,智慧手機銷量下跌22%,經測算約為5150萬部,已經被擠出智慧手機市場銷量前五的位置。
資料中心業務還尚處於虧損階段,2016/17財年除稅前經營虧損3.43億美元。
楊元慶終於降薪 聯想未來路在何方?
聯想曾經被看成是中國企業界的成功典範。
2005年初,聯想市值曾是騰訊控股的2倍多,一度是港股科技公司的領頭羊。
但時隔12年之後,騰訊市值已經突破2.5萬億港元,成為港股歷史上最大的牛股。而當前聯想集團的總市值僅567億港元,僅相當於騰訊的不到3%。
股價波動較大時,騰訊單日的市值變動,甚至就可以超過聯想的總市值。比如,5月22日,騰訊股價上漲了2.62%,市值上漲超過650億港元。
聯想的市值與利潤水平與蘋果公司更無法相比。蘋果當前總市值已經突破8000億美元,上個財年淨利潤高達456億美元。聯想市值只相當於蘋果的1%左右,過去十年的淨利潤總額還趕不上蘋果一個季度的利潤。
之所以要將聯想的業績與騰訊、蘋果這樣的優秀公司對比,而不是和港股上的“老千股”對標,原因在於聯想CEO楊元慶此前的公開言論。
在聯想走下坡路的同時。聯想CEO楊元慶曾因持續多年的過億年薪(包括獎金)飽受非議。楊元慶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迴應對他高薪的質疑說:“我不能比我美國的員工、美國的下屬、美國的高管拿著更低的工資,這個說不過去”。楊元慶認為,自己的薪酬應該和國際同樣規模企業的CEO對標。很顯然,楊元慶執掌的聯想,業績既不能與馬化騰執掌的騰訊對標,也不能與庫克執掌的蘋果對標。
在外界的質疑聲中,楊元慶終於在2016年宣佈放棄本財年的高額獎金。不過,具體的獎金數額此前的業績報告中尚未披露,有待完整年報中證實。
而兩年之後的2017年,曾經執掌聯想移動業務的劉軍迴歸,擔任集團執行副Quattroporte兼中國區Quattroporte。又在端午節之後,成為傳言接掌CEO的男主角。
私有化和CEO換帥或許真的只是傳言,但躁動的股價敲打的不僅僅是移動業務。
-
5 # 偶然153871607
聯想,買進來零配件組裝一下,然後賣出去,包上一個聯想的外殼,其本質是就是一商貿流通企業,你讓他搞研發,太高看他了,他哪有那基因。同一產品,國內高價出售,國外低價傾銷,才是楊柳之輩的拿手好戲。
-
6 # 山水之間130829480
堅決不買聯想產品!聯想用心十分陰險歹毒!漢奸賣國賊聯想滾出中國,賣國賊楊元慶和柳老狗該被追究叛國罪!秦檜害岳飛,聯想坑華為
-
7 # 清風滋潤
一個企業生存基本的文化,也就是形成的企業文化。聯想企業文化不是工程師文化,而是銷售文化。也就是企業那些人說了算。這給聯想帶了成功-市場-成本-市場。但是手機產業需要工程師文化-技術前景-成本-質量-市場。這種轉變不是口號,會議,決心能改變,而是決策,執行順行才行。聯想在手機方面因為企業文化核心沒有改變,反反覆覆的做。先研發生產,賣掉,再回購。好像它遊刃有餘,實際說明它的反覆,決心。決心後,它知道但是執行會自然忽略,技術前瞻的話語權,外包公司質量把控,元器件把控,整機感受,利潤扁平等等比電腦要細管理控制。小米是犧牲利潤來學習,華為本身是工程師文化,OPPO本身銷售和工程師結合體怪胎-那是華人的堅韌。
-
8 # 展言
首先,聯想已經是很成熟的企業了,所以漸漸失去了創新與鑽研的幹勁兒。一句話,企業、管理層、模式、已經固化與老化。
再者,聯想本就不是以創新與技術為驅動的企業。以追求市場與利潤最大化為驅動,格局夠大,內功不足。
以上兩者造成了現在的窘境,在資本市場逐利的樂趣,已經大過對企業發展的需求。不上進,不思進取,儼然成了一家守成的企業,談何發展?!
-
9 # 威爾士蜜桃
說聯想走下坡路的,請問戴爾和惠普走下坡路了沒有?不要現在手機熱鬧就以為手機是全部了,你真的瞭解全球PC市場嗎?說聯想組裝貨的,有幾個能馬上說出戴爾和惠普的自主研發專案?別跟我扯華為,根本不是一個領域,華為賣電腦能賣過聯想嗎?
-
10 # Lenovo聯萌
呵呵走下坡路,那麼惠普戴爾怎麼不說呢,PC各品牌總體銷量確實一直呈下降趨勢,但是今年雙十一銷量排行聯想電腦基本上穩居第一,那麼這樣都是下坡路那麼這麼多資料從何而來,難道使用者就不用電腦了?聯想電腦在輕薄本方面輸於蘋果其他方面還真沒有怕過誰,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現在聯想被玩廢了!不僅僅是電腦廢了!
一:聯想倒在轉型的血泊裡(logo被一血)!在PC整體市場下滑的情況下,在聯想手機業務被玩廢的情況,在聯想還拖家帶口的情況下(IBM業務/聯想手機/聯想電腦)業績下滑、轉型挫折、人事變動,以華為之崛起映襯聯想之衰落。
中(中興)華(華為)酷(酷派)聯(聯想)
活下來的就只有“華為”
二:這問題是楊元慶問的吧,我就知道是你在問!曾經我們中國引以為傲的企業,曾經塑造了電腦銷售傳奇的企業,曾經吞下IBM業務的巨人那都只是曾經了,聯想你到底怎麼了?方興東的一篇文章這樣說聯想:“可以說,30多年來,聯想轉型的好機會是有的。當年倪光南院士主導研發時候,如果及時轉型通訊裝置行業;2000年前後的網際網路轉型;或者2010年聯想樂Phone出場之後,能夠堅定而戰略得當,今天聯想的局面就可能大不一樣。三次重大轉型機會。兩次錯失,一次延誤。前兩次應該說完全是柳傳志的失誤,第三次柳與楊各打五十大板。說實話,聯想下坡路的根本原因,還是柳傳志壓根缺乏真正教父級的產業戰略思想。今天楊元慶起碼守住了聯想插旗杆的山頭,雖然今天這個山頭已經風光不再,否則今天的聯想就更慘不忍睹了。柳傳志沒有最終廢掉楊元慶,可能是他這輩子做出的最英明決策。儘管屢屢讓他很是不爽。但是,能否維繫其一世英名,未來還看楊元慶。楊元慶真玩砸了,老柳的神話就只剩下一地雞毛,再也沒有任何制高點了。”這句話很好的概況了聯想為什麼會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