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70129237

    有標準答案,但並不是客觀的標準,從人的發展和社會的期待,核心素養應該是“誠實守信”。課程標準涉及各個學科,三維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和價值觀”看起來是對的,但是每節課都能按照三維目標去實現,就有點可笑了。

  • 2 # 扁舟泛海

    這三說到底是一樣的,概念範圍可大可小,界定非常模糊,跟個人或群體的主觀認識有關,綜合看,其實就是教學目標,只是不同人的不同說法,任何一個都是可深可淺。

  • 3 # 北京沽漂佩資丶王

    本次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中國教育歷史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根據OECD的界定,素養(competence)“不只是知識與技能,它還包括個體調動和利用種種心理社會資源(包括各種技能和態度),以滿足在特定情境中複雜需要的能力”。它超越了“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範疇,也不限於傳統意義上“能力(ability)”的內涵和外延,而是包含了“各種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

    OECD對核心素養的界定帶有明顯的社會適應傾向。隨著資訊化時代和創新經濟模式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工作型別要求個體能夠應對陌生的挑戰性情境,處理複雜多變的任務。在這樣一種環境中,個體要能夠對複雜問題做出靈活反應,能夠有效溝通和使用技術,能夠在團隊中工作和創新,持續性地生成新資訊、知識或產品。綜觀歐盟、澳洲、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或國際組織提出的核心素養框架,無一例外都突出了這一立場。這些框架都強調在數字化、資訊化和全球化環境下,在多元異質社會中創新、批判性思維、溝通交流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這些素養反映了個體適應21世紀的共同要求。

    鑑於上述傾向,有學者認為本次課程改革應該採用“勝任力”,而非“核心素養”這一術語;也有人認為“核心素養”更多強調了社會適應性,而對個人發展關注不夠,以“核心素養”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夠妥當;還有人認為“核心素養”更多強調了未來社會個體應該具備的高階技能,不能全面涵蓋基礎教育育人目標的全部內涵。

    如果用於分析和理解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和相關的課程改革趨勢,這些觀點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用來評判此次以“核心素養”為設計理念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就有失偏頗了。這是因為,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化並不是機械照搬西方相關概念和研究結論,而是在借鑑國際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際情況和現實問題,創造性地運用“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這種理解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核心素養”試圖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

    如果說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那麼對當前和未來一定時期內,中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內涵、構成、彼此關係及其發展水平的論證和闡述,就是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轉化成具體和系統的基礎教育階段育人目標的根本途徑。按照這種定位,確定“核心素養”既要批判性地吸取國際上有關“key competence”研究的合理內涵和學理基礎,也要站在21世紀的角度合理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還要對中國自20世紀20~30年代以來的數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尤其是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深入總結和反思。

    在這一定位下,“核心素養”內涵既要涵蓋透過學校學習應該掌握的人類文化工具,也要包括適應21世紀資訊時代所需的創新、批判性思維、溝通交流和團隊合作等“勝任力”;既要關注西方文化下科學認識世界和參與社會的傳統,也要繼承中華文化明德修身、“止於至善”的精神核心。因此,本次課程改革所採用的“核心素養”及其理論建構,本質上試圖回答在當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和發展趨勢下“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2、為什麼用“素養”而沒有用“素質”?

    在根本價值取向上,“核心素養”這一提法與中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倡導的“素質教育”有著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上世紀80年代末提出的素質教育旨在改變當時過分強調“智育唯一、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弊病,促進育人模式的轉型。此次提出“核心素養”,研製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試圖進一步明確基礎教育的質量觀念,闡明人才培養要求,從而實現育人模式的根本轉型。之所以採用“素養”概念,而沒有沿用“素質”的提法,有如下幾方面的考慮:

    (1)“素質”通常指的是個體先天稟賦和後天環境(教育)互動作用在個體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結果。而“素養”更多的指向後天習得的,透過教育可以培養的,可以更加凸顯教育的價值。

    (2)雖然國內已有大量有關“素質”和“素質教育”的討論,但一直沒有形成公認的系統理論體系、課程模式和實施途徑。相比之下,“素養”是與國際科研文獻一致的科學建構,存在大量相關研究和成果,可以在借鑑國際理論和研究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中國“核心素養”的理論體系。

    (3)從推進策略的角度來講,選擇“核心素養”而不沿用“素質”的用法,更加容易賦予其新的含義,引發公眾的關注和思考,免除舊有概念可能蘊含的思維定式。

    核心素養與基本知識技能的關係

    以“核心素養”作為基礎教育育人目標,並不意味著基礎的讀寫算能力、具體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就不需要了。核心素養的突出特徵在於個體能否應對現實生活中各種挑戰性的複雜真實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個體能否綜合運用相關領域的知識技能、思維模式或探究技能以及態度和價值觀等在內的動力系統。產生這種認識的原因是隻看到了“核心素養”這一術語的字面意思,而沒有理解其培養過程是以學科或跨學科課程的學習為基礎的。

    基於素養的課程改革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

    概括來講,本次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試圖迴應當前存在的如下五個方面的問題,並期望做出實質性的突破。

    關鍵詞:教育目標體系

    中國基礎教育總體目標應更多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與社會適應能力,但表述往往過於抽象,其內涵和外延缺乏明確界定和系統闡述。而實踐層面的具體學科教育,因受應試教育和學科教學傳統的影響,則更多地將習得具體知識和技能、形成學科知識體系作為最主要的目標。這種現象不僅導致學科教育目標和總體目標之間難以銜接,還造成學科之間壁壘森嚴,滋生學科本位思想,難以在育人價值上實現真正的統整。

    構建系統的核心素養模型,是連線中國基礎教育總體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核心素養模型作為總體目標的具體化,成為思考和界定不同學科的共同育人價值和獨特育人價值的參考框架。它為各學科在課程目標、內容和學習機會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目標依據,也為跨學科學習主題(或課程)的確定提供了理論基礎。此外,核心素養的發展貫穿整個基礎教育階段。

    透過揭示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中不同核心素養的內涵、構成與結構、表現特徵與發展機制等,可以構建一個以核心素養為主軸的、與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密切結合的教育目標理論。這一目標理論是制定課程標準、課程設計和管理、教學、評價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從而為真正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保障。

    關鍵詞: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

    第八次課程改革以來,為了打破學科教學過分注重學科知識點的傳授和操練,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學科教育目標。然而,由於理論和現實中的種種原因,“三維目標”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演變成只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未能充分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被形式化和虛化。

    核心素養有助於重新審視“三維目標”的整合問題。核心素養在本質上是應對和解決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的綜合性品質。這一過程離不開個體能否綜合運用相關的知識技能、思維模式或探究技能以及態度和價值觀等在內的動力系統。在這個意義上,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這種整合發生在具體的、特定的任務情境中。核心素養是個體在與情境的持續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創生意義的過程中形成的。

    在這一過程中,個體在情境中透過活動,創生知識,形成思維觀念和探究技能,發展素養。教育或教學的功能就在於選擇或創設合理的情境,透過適當的活動以促進學習的發生。所以,核心素養這一概念蘊含了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它要求教師能夠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的、真實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透過基於問題或專案的活動方式,開展體驗式的、合作的、探究的或建構式的學習。

    關鍵詞:現代課程標準

    中國現有課程標準本質上仍然屬於內容標準,編排體例主要遵循學科內容體系的邏輯,過於重視內容標準,學科與跨學科素養沒有成為主線,導致核心素養的培養不突出和不繫統。

    本次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採用了國際上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的最新研製模式。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指標,在跨學科核心素養基礎上,反思學科本質觀和學科育人價值,凝練各學科核心素養,研製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以培養核心素養為指向,用(跨)學科大觀念統整和重構課程內容,關注學科知識技能的結構化;凸顯學科的實踐活動,強調學科思維方式和探究模式的滲透。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始終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主軸,真正實現了“育人為本、素養為綱”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新型學生質量標準觀

    本次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構建了以核心素養為綱的學業質量標準,重塑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業質量觀。按照這種觀點,所謂的學業質量標準,是指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完成各學段學習時,應該具備的各種核心素養以及在這些素養上應該達到的具體水平的明確界定和描述。這種學業質量觀有利於引導教師關注核心素養如何落在學生身上,可以清晰地瞭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素養表現,並根據實際需求,設計教學方法和策略,選擇課程資源。

    將帶有明確水平描述的學業質量標準融入課程標準,意味著國家頒佈的課程標準,可以直接指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為過程性學業評價、畢業考試命題和高考命題提供依據,為學科教學法的理論更新、實踐變革以及高考命題的改革,提供了上位的理論框架和水平依據。

    關鍵詞:評價體系

    中國現有的考試和評價過多拘泥於紙筆形式,強調孤立的確定性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評價任務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情境,過於注重標準解題過程和正確答案。

    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旨在改變當前考試和評價的不足,透過創設整合性的、情景化的、不良結構的真實任務,直接評估學生的真實性學業成就,從內涵上變革中國的中高考命題和其他大規模考試。重視不確定性的(跨)學科探究主題和基於現實社會實踐的日常評價活動,關注學生在真實任務情境中提出和形成問題,發現、收集和利用資訊,權衡不同方案,產生新想法或發現新途徑來解決複雜問題,有效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能夠和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

    透過觀察、討論、展示、同伴或自我評估、成長記錄檔案袋等多種方式,收集學生不同場合、時間和形式的多方面證據,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全面而合理的評價。更為重要的是,依託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可以透過開發合理的核心素養評價體系,構建有實質內涵的質量話語體系,促進指向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學生、教師、家長、學校和社群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 4 # 仁仁35A

    這是一個教育學理念如何與國際接軌並本土化的問題。在教育屆專家們之間如何討論研究都不為過,但是若要真正實行,只能說“尚遠兮”。因為中國的教育方針是有先後順序排列的而且實行多年,其排列順序是1、培養什麼人的問題。2、為誰培養人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可能順序有差別,但卻是最首要的問題,其他都是圍繞或遵循這兩個問題之後,與此配套的是龐大的國家綜合教育體系,改革是件興國利民的大事,與國際接軌更是民族發展進步的應有之為。而“國際標準”會不會被視為“西方文化滲透”引發社會大爭論也應該事先有準備……

  • 5 # 1領峰貴金屬

    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旨在改變當前考試和評價的不足,透過創設整合性的、情景化的、不良結構的真實任務,直接評估學生的真實性學業成就,從內涵上變革中國的中高考命題和其他大規模考試。重視不確定性的(跨)學科探究主題和基於現實社會實踐的日常評價活動,關注學生在真實任務情境中提出和形成問題,發現、收集和利用資訊,權衡不同方案,產生新想法或發現新途徑來解決複雜問題,有效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能夠和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

    透過觀察、討論、展示、同伴或自我評估、成長記錄檔案袋等多種方式,收集學生不同場合、時間和形式的多方面證據,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全面而合理的評價。更為重要的是,依託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可以透過開發合理的核心素養評價體系,構建有實質內涵的質量話語體系,促進指向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學生、教師、家長、學校和社群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8歲以上讀研的人有多少?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