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門薰風
-
2 # 凌凌漆國產
大明帝國滅在錢上,滅在氣候變化上,趕上了千年等一回的小冰河時期。加上自萬曆皇帝事情的多次戰爭連續八年國內,北韓戰爭。
國家付出代價太大了,之後又遇上女真造反。國內起義,可謂是沒有消停過。唯一富裕的是官員,可惜魏忠賢死了,崇禎多疑剛愎自用。
但是大明帝國愛國者非常多,多少人為國家付出了生命。
最後全國軍事都用在東北戰事上,李自成又造反了。內戰不修何以對外,滿人完全是撿漏。趁你病要你命,假設大明帝國不出兵北韓。沒有兩次國內平叛戰爭大明軍事不消耗。滿清再厲害也絕對不會是帝國的對手。
-
3 # 孝陵衛小校
氣數是個很玄的東西,顧名思義正是不知該怎麼去總結,所以用一個叫做氣的東西抽象化。如果具體一點真的很難說清查,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明朝的行政機制已經朽壞,其他所有的原因都只能算是有影響,就比如說為什麼同樣惡劣的氣候百姓在大明就活不下去,在清朝就活的下去了?為什麼捐給大明連1兩銀子都覺得多,給清朝貢上幾萬兩銀子也變成了正常事?這是氣數嗎?
個人覺得中華民族從來都是能夠克服任何困難的,華人向來都有極強的生命力。從傳說時期就是如此,西方人迷信諾亞方舟,我們則能夠大禹治水,同樣的惡劣的環境,華人選擇迎難而上,並創造了偉大的文明,為了生存連樹皮、草根、觀音土都變成了一種選擇。反觀諾亞方舟不就是放棄了治療嗎?
大明氣數如果盡了,又怎麼能出現那麼多力挽狂瀾的人才?萬曆、天啟朝的時局已經壞的不成樣子,按理說萬曆和天啟朝明朝滅亡了,我特別能接受,但崇禎能堅持17年真的是有很多棟樑之才用自己的肩膀生生扛出來的,崇禎朝的人才真的就像是雨後春筍突然冒出來的,這也跟崇禎帝不拘一格用人有關,在與農民作戰的過程中,有若干次機會可以徹底剿滅李自成、張獻忠。如果當時有人告訴躲進深山李自成:闖王您可以開國稱帝。你看他李自成想不想打人。
在明朝滅亡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為國殉難的人。如李自成在進攻榆林鎮時,闖軍被強弩火炮殺傷嚴重,屍積如山,破城後諸將率部與闖軍巷戰,時稱“矢盡刀折,殺傷殆盡,無一降者,婦女俱自盡”。徹底攻陷之後,沒有戰死者被闖軍屠殺殆盡,榆林是地方失陷後殉國的一個縮影。
明朝還是輸給了自己,輸給了平時袖手談心性計程車大夫。孫傳庭在陝西開屯田,繕器,積粟,三家出壯丁一。火車載火砲甲仗者三萬輛,戰則驅之拒馬,止則環以自衛。然而
士大夫厭苦傳庭所為,用法嚴,不樂其在秦。相與譁於朝曰:“秦督玩寇矣。”又相與危語恫脅之曰:“秦督不出關,收者至矣。”大家一定還對《大明劫》裡面士大夫對孫傳庭的孝敬和對大明朝的捐餉一幕記憶猶新吧。
江南計程車大夫更是如此,一派歌舞昇平的氣象,如果當時的鏡頭一直放在大明的南省,你都想象不到這是崇禎十七年的景象。江南士大夫們隱佔了國家大量的土地,又年年逋賦,反正交給國家的錢一文都嫌多。相反的,據《長物志》記載,士大夫們有一個雅趣是將上等的糯米文火煮成粥,然後用香噴噴的粥去滋養青苔。這也能算到大明的氣數身上嗎?終於當顧炎武“亡國”和“亡天下”的言論出來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士大夫們對於大明亡國在即真的一點都不在乎。也就是說士大夫們猜到了結尾卻沒有猜對過程,他們將大明推向滅亡之後才發現大明滅亡已經不僅僅是“亡國”而是“亡天下”了,只不過為時已晚。我想黃仁宇先生所言的明朝“潛水艇麵包”的結構正是在此吧。
回覆列表
相信。封建王朝的改朝換代史,大概是一個更強的封建王朝取代另一個較弱的封建王朝的歷史。明末,國土不能開拓,科技停滯,貿易不能擴大,災荒連年稅賦不減,邊境與國內戰爭不斷,內憂外患大廈崩潰是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