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天兔

    當然不對!實際上能說出這種話的人連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都沒有,單純就是為了黑殲20而黑。

    首先我們要明白五代機重要指標中隱身性指的是什麼?飛機隱身從來都不是隻靠材料的,或者說材料只是最小的一部分。對於隱身最重要的是外形設計,透過有效的隱身外形設計,可以讓雷達的反射波向四周進行漫反射,從而無法形成有效的高強度回波,這個才是隱身設計的根本原則。

    隱身塗料的作用原理是把電磁波轉化成熱量,為了實現更高的轉化率,隱身飛機上的塗料都非常厚(大家可以想象下某些妹子塗粉底時候的氣勢……)

    而吸波材料只是為了降低反射強度,提高隱身效率而已,單純給沒有做隱身設計的飛機塗吸波塗料,效果是非常弱的。實際上在三代機上進行一些隱身強化,很多年前就在做了,比如B-1B轟炸機和F/A-18E/F超級大黃蜂都做了類似的強化,甚至外形還有一些修改,但是哪怕是裸機不掛任何掛架武器,也只能降低到平方米級別,根本談不上隱身效果。

    B-1B就是個例子,它雖然使用了一定的隱身塗料,但依舊算不上隱身飛機

    外掛武器塗隱身塗料,導彈那麼小,塗料不可能塗很厚吧?所以效果基本等於0,尤其是武器還有很大的掛架是垂直安裝的,這就是很好的反射面,塗了塗料都沒用。外形對隱身有多大影響呢?可以參考下這個例子:

    F-117研製的時候就出過這樣的問題,HAVE BLUE驗證機驗證的時候基本上每次都是讓雷達完全找不到,但是有一次試驗突然上百公里外就發現了,結果一檢查是一顆螺絲少擰了幾圈,讓一塊蓋板突出破壞了隱身外形,這飛機是完整塗了隱身塗料的,結果就一點外形瑕疵就隱身破功,看到這裡你就瞭解什麼最重要了吧。而美國F-15SE所謂的“準隱形”,就是飛機上噴塗隱身塗料來降低RCS,同時安裝一個附加的武器艙,使得武器不用直接暴露在雷達波下。

    F-15SE最主要的變動就在原來F-15E的保型油箱位置設定了兩個大的保型武器艙,把原來F-15E外掛的很多武器塞進去了,這樣就減少了武器產生的雷達反射。同時機身也進行了一些修型。

    “沉默鷹”的附加彈艙

    隱身飛機的進氣道要大彎曲,而沉默鷹還是直筒子,這樣所謂的“準隱身”飛機,結果都是朝著海外推銷,美國海空軍自己都不買。

    這樣說你就應該明白什麼是所謂隱身化的殲十,和它帶來的效果了吧?

    而殲20無論從機身結構,氣動設計與殲十完全不同,但凡不是智商負數的瞎子都知道它倆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飛機。

    再說一下,向你黑殲20那位老兄口裡所謂的“現代電子化”。你可以先問一下他什麼是戰鬥機“現代電子化”?估計他自己都解釋不了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現代鴨翼佈局戰鬥機的數字飛控技術起源於八十年代初法國的陣風原型機,得益於當時電子技術的巨大進步,陣風采用的是摩托羅拉工作站級處理器,才讓數字飛控得以實現,而殲十用的就是這種很典型的三軸四餘度數字電傳飛控。

    眾所周知今天的電子技術水平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每半年微電子技術就可以發展出一代,而殲20的航電系統是基於F35寶石臺輕量化模組化的綜合感測器結構,詳細的就不說了,單說EOTS系統,這就需要在機身上大量的預設分散式孔徑系統和綜合光電感測器,這根本就不是98年首飛,04年成軍的殲十所能做到的!其實殲20與殲十的區別還有很多很多,殲20為什麼可以稱作和美帝F22相媲美的五代機,這裡面的詳細原因很多很多,一時半會是說不清楚的,我快吃飯了,就不細說了,哪天有空再詳細給你解釋。

    我這麼說只是想向你解釋殲十為什麼隱身化處理也達不到五代機的標準,和殲20大致與殲十的區別,但你不用和那傢伙說,因為這種人你說了,他也不明白,還是胡攪蠻纏,浪費力氣!倒不如直接懟他!下次那傢伙還要這麼和你說,你就懟他,按照他的理解美帝F22也是F15隱身化電子化的結果,F35就是F16隱身化電子化的結果!~( ̄▽ ̄~)~

  • 2 # 社會主義接班人65559

    完全錯誤的說法,航電系統,雷達,火控系統,電傳操控系統,發動機推重比,機動能力全方位超越J10,根本不是能夠比較的。

  • 3 # 厚石

    這種說法有失偏頗。

    殲20是四代機,殲10是三代機, 從這一點來講,就表明,殲20與殲10相比,有根本性的代際差距,而不是殲10的改進型。

    單純從外形看。殲20從一開始研製,便突出了隱身性和機動性。而殲10,雖然也是鴨翼佈局,但隱身性和超機動性,先天就不行,即便是殲10C也只能說是改善,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

    從航電效能看,是先有了殲20電子系統的完全突破,才有了將其移植到殲10上,促成殲10c的誕生,而不是本末倒置。

    根本上來講,殲20做為空軍,甚至全國的重點型號,國家會投入巨大支援力度,讓其實現全面突破。即使是發動機,也會全力支援渦扇15研發成功,從而帶動整個航空工業技術進步。這是殲10所不具備。

  • 4 # LAL哈哈哈

    你可以問問F15與F22點關係,以及蘇27與俄羅斯T50戰機的關係,最後問問歐洲颱風戰機、法國陣風戰機、瑞典鷹獅戰機與中國殲十的關係,透過他的回答可以基本判斷他的知識面

  • 5 # DS影片

    完全不對。

    除了都採用小展弦比鴨式三角翼氣動佈局外,殲-20和殲-10再無其他共同之處。而且從世界航空史上來看,也從來沒有哪種單發輕型戰鬥機能透過大改成為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

    就連鴨式三角翼氣動佈局,殲-20與殲-10也有較大差異。

    先來看看機翼設計。

    為了給機腹彈艙和機身側彈艙騰出空間,殲-20採用了上單翼設計而不是殲-10的下單翼。由於殲-20採用遠距耦合鴨翼設計,所以鴨翼下洗氣流對主翼的影響較弱,因此主翼內側沒有采用殲-10複雜的扭轉設計。

    為了彌補遠距耦合鴨翼在大迎角效能上的不足,殲-20在機翼內側增加了小尺寸邊條,用於在大迎角下拉出流經機翼上表面的脫體渦,從而推遲機翼失速,提高操控效能。

    其次,與殲-10相比,殲-20在氣動設計上更注重超音速機動效能。其修長的機身和小展弦比鴨式三角翼氣動佈局降低了超音速飛行阻力,操縱力臂較大的遠距耦合鴨翼和全動垂尾實現了較好的超音速機動效能,“一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

    因此,雖然殲-20採用了鴨式三角翼佈局,但在細節設計上完全不同。

    殲-20是成飛綜合考慮解放軍空軍對第四代戰鬥機的技術要求和中國航空工業技術現狀研製的一種全新隱身戰鬥機。如果只是把殲-10放大成雙髮型(如當年參考殲-7設計出殲-8戰鬥機),再加以隱身外形和航電改進,那在隱身和超音速效能上肯定無法達標,可能就連彈艙佈置都捉襟見肘,設計出的方案絕對無法滿足軍方要求。

  • 6 # 劉中元字立虎

    任何研發都是建立在技術儲備基礎上的,例美帝兩家公司的戰機都是尊巡一代設計不斷新增新技術型成的!故殲二十也是由殲九,殲十這一線技術儲備線發展出來的!

  • 7 # 嫻妹談兵

    這要看說話的人的動機。如果他說這話是用來貶低J-20,那麼很顯然是沒腦子的說法。

    但是如果是形容J-10和J-20的發展關係,那麼這個說法是非常合適的。畢竟,沒有J-10的實踐基礎,又會有J-20嗎?

    要知道一點啊,611所搞的飛機,在發展上的繼承性真的很大,基本就是認定要往死裡鑽鴨翼。

    這是1969年提出的701運輸機-延安號,可以看作是611所開始對鴨翼佈局進行研究的標誌。

    在當時管鴨翼叫抬式佈局。因為當時國內做飛機只能做靜穩定的,而靜穩定鴨翼佈局飛機,其鴨翼提供正升力,相當於把機頭往上抬,而不是像常規佈局那樣尾翼把屁股往下壓。

    但是放在今天,抬式佈局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ZM-01,國內對鴨翼佈局探索的產物,是一架航模。

    ZM-02,也是鴨翼。

    FM-03

    殲-9計劃的某方案。

    殲-9的另一個方案。實際上,如果不是後來買到了Su-27,今天的J-10的鴨翼位置可能還會提前,就像圖中那樣。

    但是從J-10到J-20,技術上實現的跨越,不小。

    升力體邊條翼鴨翼佈局的整體設計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種佈局本身就是對脫體渦的極致應用。但是,渦升力本身是非線性的,而鴨翼渦,邊條渦,機頭渦之間還存在耦合,無法透過微擾展開等常見的計算方法進行設計,僅僅是資料推算層面就很複雜。所以,要設計出一款先進的鴨翼五代機,不僅僅是說需要設計人員很牛逼,而且需要很完善的針對性的研發體系。

    而這些體系,恰恰是J-10專案帶來的。在研發J-10的路上,透過自研,合作等方式,中國獲得了各種設計標準,飛機設計相關硬體軟體等等。所以我不認為把J-20和J-10扯上關係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 8 # 嫻妹談兵

    這要看說話的人的動機。如果他說這話是用來貶低J-20,那麼很顯然是沒腦子的說法。

    但是如果是形容J-10和J-20的發展關係,那麼這個說法是非常合適的。畢竟,沒有J-10的實踐基礎,又會有J-20嗎?

    要知道一點啊,611所搞的飛機,在發展上的繼承性真的很大,基本就是認定要往死裡鑽鴨翼。

    這是1969年提出的701運輸機-延安號,可以看作是611所開始對鴨翼佈局進行研究的標誌。

    在當時管鴨翼叫抬式佈局。因為當時國內做飛機只能做靜穩定的,而靜穩定鴨翼佈局飛機,其鴨翼提供正升力,相當於把機頭往上抬,而不是像常規佈局那樣尾翼把屁股往下壓。

    但是放在今天,抬式佈局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ZM-01,國內對鴨翼佈局探索的產物,是一架航模。

    ZM-02,也是鴨翼。

    FM-03

    殲-9計劃的某方案。

    殲-9的另一個方案。實際上,如果不是後來買到了Su-27,今天的J-10的鴨翼位置可能還會提前,就像圖中那樣。

    但是從J-10到J-20,技術上實現的跨越,不小。

    升力體邊條翼鴨翼佈局的整體設計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種佈局本身就是對脫體渦的極致應用。但是,渦升力本身是非線性的,而鴨翼渦,邊條渦,機頭渦之間還存在耦合,無法透過微擾展開等常見的計算方法進行設計,僅僅是資料推算層面就很複雜。所以,要設計出一款先進的鴨翼五代機,不僅僅是說需要設計人員很牛逼,而且需要很完善的針對性的研發體系。

    而這些體系,恰恰是J-10專案帶來的。在研發J-10的路上,透過自研,合作等方式,中國獲得了各種設計標準,飛機設計相關硬體軟體等等。所以我不認為把J-20和J-10扯上關係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自卑人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