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
2 # 海上名醫
頭頸部腫瘤主要是指位於上至顱底、下至鎖骨上的惡性腫瘤。主要包括有:來自口腔、下嚥、喉部的頭頸部鱗癌,鼻腔鼻竇癌,鼻咽癌以及來自頭頸部黏膜的黑色素瘤,位於頭頸部的軟組織肉瘤,來自甲狀腺的惡性腫瘤,來自大小唾液腺的惡性腫瘤,來自顱底的脊索瘤、軟骨肉瘤等。
由於周圍毗鄰諸多重要組織和器官並且與多項人體重要功能(如聽覺、視覺、發音、吞嚥等)密切相關,因而頭頸部惡性腫瘤治療難度較大,通常有70%以上的患者在病程中需要輔以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在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佔有重要作用。而質子重離子放療,作為當前國際上最為尖端的放射治療技術,適用於絕大部分需要放療參與的頭頸部腫瘤治療,尤其適用於顱底脊索瘤/軟骨肉瘤、惡性黑色素瘤、腺樣囊性癌等對常規放療不敏感的腫瘤型別以及可能對常規放療不敏感的頭頸部鱗癌。據臨床資料統計,類似鼻咽癌等對常規放療敏感的腫瘤型別,適用質子或光子&質子相結合的放射治療,也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和發生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
3 # 健康答任
提起頭頸部腫瘤,大家會比較陌生。然而,頭頸部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全部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第六位和第八位。在全世界範圍內,頭頸部腫瘤每年的發病人數約為50-60萬,死亡人數大概為30萬。
頸部腫瘤主要包括:甲狀腺癌和原發灶不明的頸部轉移癌。女性易患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患者以女性多見,20~40歲為高發年齡,50歲以後發病則明顯下降。
不同病理型別的甲狀腺癌的生存率有很大的區別,對於偏良性的,生存率很高,如甲狀腺乳頭狀癌10年生存率約為74~95%,濾泡狀癌為43~95%。
對於惡性程度高的未分化甲狀腺癌的生存率很低,2年生存率也只有10%左右。原發灶不明的頸部轉移癌是指病理證實的頸部淋巴結轉移,但原發病灶無法確定的,僅佔頭頸部腫瘤的3~11%,年發病率約為0.34/10萬,男性高於女性,發病年齡一般為55~65歲。
耳鼻喉科腫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鼻腔和鼻竇腫瘤等。
鼻咽癌在世界範圍內總體發病率較低,但在中國發病率比較高,北方地區約2~3/10萬,而南方高發地區能到30/10萬。男性多於女性,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40~60歲為高峰年齡。
喉癌的生存率因腫瘤發生的部位和分期不同而有很大差別。對於早期的聲門癌5年生存率可達到80~90%,而早期的聲門上癌5年生存率為60~80%。
鼻腔和鼻竇腫瘤較為少見,約佔頭頸部腫瘤的10%左右,其中鼻腔惡性腫瘤最多見,約佔整個鼻腔和鼻竇腫瘤的一半,鼻竇腫瘤中,上頜竇癌發病率最高,約佔80%左右。男性發病率約為女性的2倍。高發年齡為40~60歲。
預後差別很大,早期單純放療的5年生存率約60%左右,晚期為20~30%。鼻咽癌在中國廣東,廣西,湖南和福建四省高發,與遺傳因素有明顯關係。早期症狀有:回吸帶血鼻涕,頭痛,分泌性中耳炎等。
長期吸菸,飲酒,長期在空氣汙染中生活,工作者易患喉癌。喉癌和其他呼吸系統惡性腫瘤,如肺癌在中國呈明顯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汙染日趨嚴重,吸菸人群增加。二手菸同樣會導致喉癌,吸菸+飲酒會使喉癌發病率成倍增加。
口腔頜面部腫瘤約佔頭頸部腫瘤的5%~20%左右,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的之一,包括的腫瘤也比較多,主要有唇癌、舌癌、口底癌、齒齦癌、頰粘膜癌等。
總體上男性略多於女性,無淋巴結轉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為50~70%,出現淋巴結轉移了,則生存率下降約30~50%。
發現頭頸部腫瘤,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頭頸腫瘤治療的"四駕馬車":手術、放療、化療以及免疫治療。
回覆列表
口腔癌位居臺灣人10大癌症發生率第6位,死亡率第5位。針對晚期T4b口腔癌的治療,傳統多是實行非手術的放(化)療,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頭頸癌團隊新研究證實,晚期T4b腫瘤以手術治療可提高3成存活率,以及口腔癌治療準則使用較多的病理危險因子判定可以免除3成病患接受術後放(化)療,進而提升病患生活質量,改寫了「口腔癌全球治療準則」,讓臺灣醫療在世界發光。
臺灣林口長庚 改寫全球治療準則
2008年至今,超過1000名在臺灣林口長庚治療的口腔癌病患因此受惠。2019年9月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官方雜誌《IntjRadiat Oncol Biol Phys》刊登了這項「口腔癌全球治療準則」,再次驗證其可行性。
口腔癌是外露型疾病,但約有一半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即使治療成功,手術切除腫瘤後,仍會影響顏面外觀、吞嚥、語言等功能,降低生活質量。因此,臺灣林口長庚自1996年開始,由頭頸外科及口腔外科負責大範圍乾淨的腫瘤切除,整形外科同時進行以自由皮瓣有效重建切除後的傷口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讓病人獲得更好的功能與外觀。
2004年,臺灣林口長庚頭頸癌團隊成立,除了外科團隊,還結合放射腫瘤科團隊、腫瘤內科團隊、護理團隊,影像團隊、院內院外支援團隊等,提供全人照護。
專業傷口重建 切腫瘤無顧慮
臺灣林口長庚是全世界口腔癌施行自由皮瓣手術病例數最多的醫院,頭頸癌團隊每年平均有550臺自由皮瓣手術。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頭頸癌團隊負責人廖俊達表示,自由皮瓣手術是以大腿皮瓣或是加上脛骨皮瓣進行傷口的重建。因有自由皮瓣重建在背後支援,可以讓手術醫師更專心的進行口腔癌切除工作,把腫瘤切除得更乾淨,因此,有較好的存活率。
廖俊達指出,臺灣林口長庚在進行口腔癌五年存活率研究發現,T4b腫瘤病人接受手術約有50%存活率,而非手術的放(化)療者約只有20%存活率,證明T4b口腔癌因接受手術治療可以提高30%存活率,成果並發表在2006年的《Cancer》雜誌。
然而,這與全球口腔癌常用的AJCC腫瘤分期與NCCN治療指引出現差異,NCCN建議T4b腫瘤以非手術方式來治療;臺灣林口長庚團隊的臨床觀察則是,大部分T4b腫瘤可以用開刀方式切除乾淨,以非手術方式治療會降低存活率。
因此,這個治療經驗,改變了AJCC腫瘤分期T4b腫瘤的定義,從2002年版本的「不可切除的腫瘤(unresectable tumor)」,改成2010年版本的「非常晚期的區域性腫瘤(very advanced local disease)」。
完善評估 3成病人免除放療
另一項差異則是,NCCN治療指引建議,腫瘤大於4公分(T3腫瘤)或腫瘤侵犯神經等中度危險族群,需接受術後放(化)療;但根據林口長庚團隊口腔癌治療準則觀察,有28%的病人是不用接受術後放(化)療,這些病人仍有相當好的存活率,且因而擁有較好生活質量。
廖俊達強調,口腔癌手術是一種對組織破壞性高的手術,約有55%病人會切除上顎或下顎的骨頭,33%病人會切除顏面面板,如果病人接受術後放療,是對組織第二次傷害,因此,治療前應該要替病人做完善考慮。
廖俊達提醒,年紀太大、肝硬化太嚴重、有冠狀動脈硬化等心臟問題的人,並不適合口腔癌手術,其他包括手術死亡率、副作用、是否一定要開刀等,也都是須考慮因素。
廖俊達領軍 長庚研究成果引領全球
廖俊達認為,T4b腫瘤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個強大的專業團隊,包括從診斷期到治療前腫瘤評估及檢查、治療期病人接受腫瘤切除及自由皮瓣重建、術後在加護病房即開始肢體復健、一週後在普通病房再進一步顏面頸部復健;治療中的腫瘤急症處理、呼吸治療、飲食調整、纖維化復健、淋巴水腫按摩、牙齒保健等;放化療前的正子掃描以找出早期病灶,改變治療決策;後續追蹤照護期生活質量持續的評估,共同持續提高口腔癌病患存活率及提升病患生活質量。
臺灣林口長庚團隊口腔癌結構化資料庫,從1996年就開始建立,包括許多詳細臨床與病理專案。對於腫瘤復發欄位登入,頭頸癌團隊是將腫瘤的區域性、頸部、遠端三項病況獨立,因此,可以看出完整六項腫瘤控制與存活預後,進而能登入越詳盡的危險因子,也更容易規劃個人化的精準治療。因此,自2008年起,林口長庚團隊便能根據預後相關危險因子定出口腔癌治療準則來治療病人。
臺灣林口長庚建立的口腔癌治療準則,現已成為國內及國外處置指引,頭頸癌團隊的服務數量、成效及研究成績,亦超越歐美、引領全球,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外國醫師前來汲取治療經驗。團隊也與美國NIH及12個國外醫學中心持續合作,不斷精進,以維持團隊成立提升照護質量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