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哇嗚嗚哇

    小國寡民,偏安一隅。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與其轟轟烈烈地參與到爾虞我詐之中,不如偏安一隅、隨波逐流。總感覺他們那些爭霸之人活的好累,整天提心吊膽,想著如何結盟、如何奪取地盤。

    小國寡民,偏安一隅,也許不需要想著這些事,也許有哪個大國一併把你收並了,也就結束了。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隱含著另一個問題,就是當哪一個國家的國王,可以實現稱霸,並最終實現整個中國的統一。

    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間,你不可能當一個享樂的君王,連守成的君王也當不成。因為那個時候,所有的君王都在尋求稱霸,你不惹別人,別人也要來惹你。那個時候的君王只有兩條路,要麼你自己稱霸,要麼你依附稱霸的君王。你要想萬事不求人,建獨立王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想稱霸,你要去什麼樣的國家才能稱霸呢?

    首先這些國家要富裕。有錢才敢打仗,沒錢要打也打不起來,國家很快就會被拖垮。要算富裕的話,齊國和晉國(後來的韓趙魏)算是比較富裕的。齊國居於東方海邊,漁業、鹽業、冶鐵業都很發達,算是當時最富裕的國家。晉國居於中原腹地,土地開發得早,比較成熟,也比較富有。楚國當初是大片沼澤溼地,瘴氣橫行,不太適合穀物生長。不過後來經過孫叔敖等人對水利工程的打造,楚國也漸漸富裕起來了。秦國有“百二秦川”,也還不錯,後來吞併巴蜀,擁有天府之國,魚米之鄉,它也就非常富裕了。

    其次要有依憑,也就是要有根據地。這一點也就首先把春秋時期的晉國、鄭國、魯國、宋國這些國家排除在外了。因為他們居於腹地部分,四面受敵,沒有根據地。戰國時期的韓、魏也屬於這種情況。趙國雖然居於邊疆,但他們北面要抗擊匈奴。根據地最好的,只有楚國和秦國。

    以上兩項是硬條件,綜合一下,硬條件比較好的就是楚國和秦國。也就是說,楚國和秦國最具有統一天下的氣象。

    除了硬條件,就是人為因素。如果你想當一統天下的諸候王,那你還得做幾件事。一是你得發展軍事。戰國後期,發展軍事最好的是趙國和秦國,你應該借鑑一下經驗。二是你得廣納人才。什麼樣的人才才是有用的人才呢?道家、名家、墨家都不說了。就算當時名氣最大的儒家,也不要,他們講的禮儀對稱霸沒用。縱橫家玩弄權術,哄楚懷王也許有點用,對整個國家的壯大沒用。最有用的該是法家。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想要去的,還只能是秦國。而秦國統一六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 3 # 醉劍書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眈眈。秦朝,是中國走向強大的基礎,如同斯巴達稱霸雅典。秦國軍事立國,國民強悍剽悍,能征善戰,不畏生死。歷史無數次了證明了,拿筆桿子的打不過拿刀的,天下是打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 4 # 李凡軍事觀察

    我選擇秦國,因為秦國給的俸祿是最高的。很多諸侯國的有才能賢士都去秦國尤其自秦孝公以後。不但給俸祿還給土地,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待遇。

    獻公去世,兒子孝公繼位,這時孝公已經二十一歲了。孝公元年(前361),黃河和殽山以東有六個強國,秦孝公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韓哀侯、趙成侯並立。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修築長城,從鄭縣築起,沿洛河北上,北邊據有上郡之地。楚國的土地從漢中往南,據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爭殺吞併。

    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諸侯們象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國。孝公於是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了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向全國發布命令說:“從前,我們繆公在岐山、雍邑之間,實行德政、振興武力,在東邊平定了晉國的內亂,疆土達到黃河邊上;在西邊稱霸於戎狄,拓展疆土達千里。天子賜予霸主稱號。諸侯各國都來祝賀,給後世開創了基業,盛大輝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厲公、躁公、簡公、出子的時候,接連幾世不安寧,國家內有憂患,沒有空暇顧及國外的事,結果晉國攻奪了我們先王河西的土地,諸侯也都看不起秦國,恥辱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獻公即位,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並且想要東征,收復繆公時的原有疆土,重修繆公時的政令。我緬懷先君的遺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賓客和群臣中有誰能獻出高明的計策,使秦國強盛起來,我將讓他做高官,分封給他土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南DX7和東南DX5哪個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