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搖文作

    說濡須口之戰。董襲,溺水而亡。陳武戰死,徐盛、宋謙負傷死戰。借這次機會,今天就說說這幾個人中的一個。年頭老,跟隨早,場場都有,但就是不出名,也沒有傳記,歷史記載也不多的這麼個人。誰呢?宋謙。

    宋謙在三國曆史記載裡的記錄很少很少。但是他跟孫家年頭還特別長。戰場參加了不少,就是不出名。有意思不。其實也不意外。三國裡這樣的人物多了去了。魏蜀吳都有這樣的人物。什麼原因?估計年代久遠,或者出了什麼事。或者就是太一般,沒什麼放光的地方。但是這個宋謙,早先孫策開拓地盤時候就跟隨孫策東征西討了,時常在左右。應該是護衛官。有記載最早出現的一次是太史慈鬥小霸王孫策。興平二年,195年,小霸王孫策打劉繇。正好太史慈從遼東回來,於是劉繇令太史慈偵視軍情。太史慈帶了騎手小兵跟班,在神亭這個地方正好與孫策相遇,孫策身邊有十三個猛將跟隨,其中就有宋謙。可見宋謙早年就跟誰孫策左右,與黃蓋,徐盛,韓當,等一般元老同行。

    最慘的一戰就是合肥逍遙津之戰。陳武站死,宋謙,徐盛負傷,手下官兵和止不住潰敗後退。潘璋在後督戰,斬殺倆兵卒才穩住陣腳。這是記載裡宋謙最狼狽的一次了。但是可見宋謙是單獨帶領一支隊伍的。與呂蒙,甘寧,潘璋齊排。

    蜀漢章武二年,劉備攻打孫權,彝陵之戰,蜀用前鋒馮習、張南,黃權,等將。吳用陸遜,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拒守。宋謙這次最是出彩的一次,攻蜀五屯,斬兵將無數。這場仗劉備打的挺慘啊。張南、馮習,傅彤,馬良戰死。杜路、劉寧投降孫吳。黃權被迫投降北魏。

    劉備敗退白帝城避守,潘璋、徐盛,宋謙等上表孫權擴大戰果,乾死劉備。因陸遜,駱統分析北魏會來進犯,孫權採納陸遜,駱統建議撤軍修好。劉備才免招再敗的結局。能上表的將領,說明地位和官銜不低了。為啥沒什麼記載,估計跟亮劍裡的孔捷差不多,好好官兒。

    從以上的種種記載上看。宋謙,前期應該是孫策的護將,副將。後期陸遜掌兵時,應該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將領了,不然陸遜不能大膽使用。

    三國裡被埋沒的,不出名的,記載裡一筆帶過的人物多了去了。但是沒有綠葉,那裡來的紅花。曹操常說,上將千員,不記名者多如過江之鯽。出名的還嘮他幹啥。是不是?

  • 2 # 莫小邪

    三國演義中,宋謙和賈華是孫權的貼身護衛,由於史料不詳,只能簡單的寫一下,最後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宋謙冤死於李典的箭下。

    對宋謙的生卒,經歷,仕官等,沒有太多資料借鑑。但是可以看出,宋謙是一個元老級的將領,早在孫策時代,他就和韓當,黃蓋齊名。曾於神亭嶺一役中與黃蓋、韓當等人一同護衛孫策,與太史慈相遇。

    建安二十年(215),隨孫權攻合肥,被曹操部將張遼阻擊,與徐盛等敗走。

    黃武元年(222),夷陵之戰中宋謙為 大都督 陸遜的部屬,大破劉備,斬其將,劉備敗走,上表請求進攻劉備所在的白帝城,陸遜為防備曹魏進攻,勸阻孫權,未納其主張。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孫仲謀大戰東吳,樂進一刀劈斷宋謙、賈華的兩杆畫戟。

    宋謙取槍追逐,被李典一箭射死。中箭只說明,宋謙避箭水平低,護主心切,不免神情恍惚。李典又是在亂軍中施放的暗箭,不證明宋謙無能。能當君主的貼身護衛,絕非等閒之輩,雖未及曹典許龐趙五將,相差也不會太遠。

    宋謙死後,孫權放聲大哭,可見宋謙在孫權心中的位置。

    賈華在甘露寺謀殺劉備,當時孫權己知劉備有趙雲當侍衛,仍然差遣賈華履行這一風險使命,足以證實賈華武藝高超,排在賈華之前的宋謙應當武藝更精猛。

    順便值得一提,宋謙的武器是方天畫戟,不是隻有呂布使用方天畫戟,實際上,只是一把很普通的戟,放在呂布手裡就變的不普通。

  • 3 # 巴山夜雨涮鍋
    (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

    這裡,太史慈和孫策神亭交手時,宋謙在孫策的隨從中,和韓當、黃蓋並列,而且甚至排名還在黃蓋之前。這說明他至少在公元196年左右就開始跟隨孫策了。

    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潘)璋身次在後,便馳進,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兵皆還戰。

    這裡記載215年的逍遙津之戰,宋謙和徐盛敗走,他們的隊伍被潘璋攔住斷後死戰。宋謙又參加了逍遙津之戰,而且看來地位還不低。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部將軍宋謙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斬其將。三月,鄱陽言黃龍見。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這裡222年夷陵之戰也專門說了宋謙作為陸遜部將的戰果。需要注意的是,陸遜大舉反攻是在222年農曆閏月,而宋謙等攻破劉備軍營寨的戰鬥則是在半年前的正月。也就是說,是在劉備挺進數百里下,吳軍打的少數勝仗。

    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權以問遜,遜與硃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無幾,魏軍果出,三方受敵也。

    這裡講述夷陵之戰後,宋謙和徐盛、潘璋等都上書要求繼續進攻劉備,被陸遜勸住。宋謙既然能有上表的機會,當然地位不低了。

    整理來說,從196年到223年,這20多年中,宋謙都在東吳為將,可以說資歷和地位是有的。

    那麼,為何他的記載如此至少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才能不夠,功勞不多,表現不夠突出吧。畢竟除了語焉不詳的“攻蜀無屯”,再也沒有表現能力的地方。相反,逍遙津之戰反而有汙點記載,夷陵之戰後上書要求攻蜀也是給陸遜作為襯托。當然,這兩件事不能算特別嚴重汙點,畢竟徐盛被拉著一塊呢。

    另一點,也可能本身沒有家族背景。東吳選拔人才,還是很看家族地位的。

    一個將領既沒有太出色的才能,又沒有背後的家族支援,那麼就只能依靠資歷混一個還算不錯的地位。他又拿不出很強的戰績,最終史書上記載寥寥,也就毫不奇怪了。

  • 4 # 大飛熊騎士

    不請自答,宋謙算是老將,從護衛孫策收復太史慈起,就出現在史書中。但是出場太少,可能有幾個原因。

    第一,三國志.吳書的典型老將多。

    三國志裡為吳國老將作傳的,比較典型的很多。比如程普,黃蓋,韓當,蔣欽等等。

    第二,事蹟材料不足。

    作為江東的老將,只有跟隨孫策護衛和太史慈單挑,出征的記錄,就只有和蜀國交戰,和魏國合肥之戰,其餘的《三國志》沒有什麼特別的記載。

    第三,唯一記載的功勞。

    唯一記載的一次功勞就是,就是和蜀國打的夷陵之戰期間,拿下了蜀國五個軍營。和其他將領上書,追打打劉備到白帝城的建議,但是沒有被採納。

    第四,敗跡。

    合肥之戰中,宋謙和徐盛被殺得大敗。

    第五,對比。

    在《三國志.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中,這些將軍都有參加重要戰役的事蹟。再次,也有率領軍隊平亂,平盜賊山賊這樣的功勞。宋謙卻沒有記載。

    所以,宋謙此人在孫吳的眾多將領中,有資歷,功勞卻不足,能力算是平平之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理財專業知識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