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5

教育

回覆列表
  • 1 # 風雨的節奏

    孩子不知感恩,九成九是慣出來的,言傳身教之下還要讓孩子體會體會生活之艱難,這是長期潛移默化的工程。

    即便孩子有了頓悟,那也是累積的效果,別妄想三言兩語就能功成。

    口是心非的感恩,只是一層偽裝,不能說沒好處,但最終還是會誤己傷人。

    感恩不是空口白話,有了經歷感知或者認知,才會有認同體會。

    孩子自小啥也不缺,要啥有啥,有點過份要求,撒潑耍賴哭鬧一番基本也就得逞,在他的心理狀態,完全就是理所應當、心安理得。

    即便大人叨叨絮絮這也不易那也艱難,孩子也不會上心,甚至嫌棄囉嗦,長期以往,孩子就會驕橫自負,自我中心嚴重,有了錯誤和不如意,都會埋怨別人,而不會從自身找原因。

    當然,任何情況都是可以挽救的,只是代價大小,方法如何,效果強弱的區別罷了。

    首先,家長要自省反思,自己有沒有感恩的心。

    言傳身教要確切言語行為有榜樣作用,無形中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言行。

    日常生活中,家長待人接物時,言語禮貌嗎?行為溫良嗎?有理解和感謝他人付出的言行嗎?

    家長有經常看望自家老人,照顧老人的言行嗎?

    家長對於伴侶或者孩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端個盤子倒個水有過感謝嗎?

    家長能夠體諒家人的辛勞,而主動定期或者不定期承擔一部分家務嗎?

    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脆弱和無助,並耐心溝通給予孩子鼓勵嗎?

    其次,有意識增加孩子的勞動體驗和生活實踐。讓孩子體會到付出的艱難,生活的不易。

    比如:

    要能狠下心加快提高孩子自理能力,自行疊被、洗小件衣物,打掃衛生,做簡單的飯菜等等。有些不用天天做,但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艱辛。

    可以讓孩子走走夜路,體會一下恐懼的心理。

    可以讓孩子餓一頓,體會一下勞動的好處。

    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跟著家長,體會一下工作的勞累。

    等等。

    再者,多與孩子聊天溝通講現實中的各種事或者故事,鼓勵孩子多看書。

    感恩沒有必要太過於形式化,開口必言謝,遇事就鞠躬,如此奴化的感恩表達太過虛假。

    只要孩子心性良善、明理自信,不過於行事自私自利或遇事怨天尤人,長期以往,必然Sunny健康。

  • 2 # 身邊的往事

    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是解決問題的根源。如果感恩教育的成功,問題就解決了。怎麼才能完成感恩教育呢。首先,感恩教育要從小開始,包括家長,也包括教師。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所以,家長的教育尤為重要,家長教育,包括言傳和身教兩個方面,所說的言傳就是語音教育,說白了,就是告訴孩子怎麼做,教育孩子怎麼做才是對的,做對了要及時表揚,讓孩子感覺到做對後很榮耀,這樣,不斷的教育,讓孩子養成感恩習慣,孩子的感恩習慣很重要,感恩習慣的養成也不是容易的,不能急。當然,孩子的感恩教育還包括身教,所說的身教,就是家長的表率,家長做什麼事,都是孩子的表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了教育好孩子,家長一定嚴格要求自己。感恩教育,對教師來說,應該不用多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怎麼教育,怎麼教育讓孩子養成感恩的習慣。孩子有了感恩習慣後,在以後的生活中自然就會感恩的。

  • 3 # 賞出好孩子玩出聰明娃

    孩子不知道感恩,大多情況下是父母家長造成的。

    我們很多家長都天真的認為,只要對孩子足夠的好,孩子將來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自己,或者說會有感恩自己的意識。殊不知,事實上,人的感恩意識主要來自於自己在面臨困境或者需要的時候得到的幫助,就是說雪中送炭。然而現實情況下,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已經遠遠超過了孩子的需求,俗稱溺愛,孩子在沒有任何付出的情況下得到了足夠的愛,通常是無效的愛,或者孩子根本沒有把這種愛當作一回事情。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每天都在洗碗,洗了整整三年,洗的煩死了。突然間,來了個奶奶,她把他洗碗的任務給接了過來,那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奶奶太好了,我以後一定會回報她。如果這個活原來就是奶奶乾的,我想即使奶奶洗到死,孩子都沒有任何感覺的。所以,要讓孩子具備感恩的意識,首先要讓他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在承擔過程中,在孩子體會了承擔家庭責任時所帶來的困難時,才能真正體會長輩的不容易,才會理解長輩的付出,才會漸漸具備感恩的意識。

  • 4 # 藏鋒逐夢

    其實特別認同一句話“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壞孩子也是教出來的”,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果,因此有些時候孩子錯了,其實根源在於父母的教育。

    我們都知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也就是說窮人家的孩子很早的年齡就能夠獨立自主,知道父母的心酸,知道孝順父母,知道幫助父母做家務和農活,也比別人更懂事。反而那些生活品質好的,從小就被捧在手裡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自私、不懂得感恩。

    在我的家鄉就有這麼一家人,父母是做生意的,因此家裡比較富裕,而他從出生到長大沒有吃過苦,基本是有求必應,只要是自己喜歡吃的、玩的別人是無法分享的。

    記得有一次別人和這個小孩子開玩笑的說“你爸媽是做什麼的呀”,而這個孩子的回答到現在都還讓我記憶深刻,他回答“爸爸是給我賺錢的,媽媽是伺候我的,爺爺奶奶事陪我玩的”,從孩子的話語當中絲毫感受不到他對自己父母長輩的的恭敬和孝順,在他的眼裡,父母爺爺奶奶都是圍繞著他轉悠的,家裡的所有人他最重要。

    到了現在,這個孩子雖然才剛上初一,但是每次吵架,都會罵自己的爸媽“你們怎麼不去死,死了這個家就是我的了”,有時候更會為了一口吃的對自己的父親發脾氣。

    那麼我們就有2個問題需要考慮:1,要如何培養懂得感恩孝順的孩子呢?2,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又該如何做呢?1,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從上面的真實案例我們分析出要教出孝順的孩子:

    (1)首先,要灌輸給孩子長幼有序的道理,從小就要在他的內心深處印上尊敬父母長輩的烙印。

    具體做法: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此外還有“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也就是說從吃喝玩樂和平日的一言一行當中教導孩子“父母長輩優先滿足,小輩要靠後”,也就是說一個家裡父母爺爺奶奶才是中心。

    我想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就懂得孝順父母爺爺奶奶了,因為根正才能苗正。

    (2)其次,在平時的教育當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上樑正了,下樑才會正。同時多找一些有關孝順的案例和故事(古代的孝經就是這種書)對孩子進行教育,逐漸培養孩子孝順父母的價值觀。

    2,如果孩子不懂感恩有該如何做呢?

    其實教育的理念是殊途同歸的,只是所運用的手段不同罷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改變孩子那就要做好長期的備戰準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想要改變孩子的固有思想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十年,因此教育還是要從娃娃做起。

    具體做法:

    (1)首先,家長要狠下心來,不能在捨不得孩子了,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從而認識到生活的不容易。

    給大家舉個例子,以前接觸過一個活動,這個活動的名字叫《活著》,也就是說在活動中要求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任何幫助,需要靠著自己的努力活著,活動時間一整個暑假。當初我也是有幸參加,而大部分的孩子在活動中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與不容易,也就變得越來越懂事聽話和疼愛父母。

    (2)其次,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以後,給孩子談談心,讓他明白以後的路需要自己走,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一家人不要在以孩子為中心,多加強孝道方面的教育。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無可救藥的時候,做父母的要自己為自己考慮一下,這樣到老的時候也不會看孩子的臉色生活,要為自己留條後路。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和正確的方法,愛孩子就不能溺愛他。

  • 5 # 知足常樂小丫頭

    兒子不知道感恩,該怎麼辦呢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不知道感恩,不要光責備孩子,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首先不知道你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還很小,多給他講羊羔跪哺等等感恩的故事,孩子自然會明白道理。

    如果孩子很大了,那更加要找找到底哪裡出問題了。你自己對父母怎麼樣呢?言傳身教最重要,比講任何大道理都有效。你孝順你的父母,經常去看望父母,多給父母打電話,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自然會懂得感恩。又怎麼不會孝順你呢?

    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六個大人管一個孩子,難免會溺愛孩子。孩子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時間久了,習慣自然,孩子得到什麼都覺得理所應當,這樣又怎麼會有感恩心理呢?所以一定不要溺愛孩子,事事包辦,而要讓他適當參與家務!

    平時父母也要製造寬容民主的家庭氣氛,適當告訴孩子自己工作的不容易,讓孩子知道體諒自己,自然而然,孩子就會知道感恩!

    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每個孩子天生都是純潔善良的,後面真的要看父母怎麼教育了!多陪孩子聽些萬愛千恩,都陪孩子看些感恩電影吧!

  • 6 # 使用者尹阿姨

    現在的孩子基本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是在二代人(有的甚至三代人)的關愛下成長,凡事以自己為中心,對長輩的關愛覺得理所應當,從小就養成了習慣。

    記得我在很小時,奶奶就得了中風(當時我不懂),半邊身子不能動,臥床七年,全由我爸媽照顧,特別是我媽,幫奶奶洗澡的場景至今我都記得,平時有好吃的媽媽總是第一個想到奶奶,我和哥哥們總是爭著送到奶奶床前, 奶奶過世後,我們也都長大,凡事都想著爸媽也成了習慣,在媽媽生病的三年裡,洗澡都是有我,因為我覺得媽媽能承擔照顧奶奶的責任,而我照顧自己媽媽就更應該了,但媽媽還時常說連累我了,我說當初你不是也為奶奶洗澡嗎?

    其實,我爸媽也沒有跟我們兄妹說過什麼大道理,而我們能把孝敬爸媽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我想這就是身教吧。

    所以,你兒子不懂得感恩跟你們的教育一定有很大關係,孩子身上一定有父母的影子,說得再多孩子未必能聽進,但身教孩子一定會記住,有時甚至一輩子都忘不掉。

  • 7 # 吉林眾心阿萌

    對於孩子不知感恩的問題,總結如下

    1.考慮孩子現在的年齡段,正常孩子7~9歲正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段。

    2.從普通的家務開始,讓孩子生活自理,感受父母撫養生活的不易。

    3.父母要學會放手,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吃虧,這對成長過程中是最寶貴的,也是最難得。

    4.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讓孩子學會如何自己做抉擇以及獨自面對選擇的代價。

    5.在孩子第二個逆反期開始,父母要懂得陪伴,用平等的身份陪伴,做孩子成長路途中堅強後盾。

    6.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長也要剋制住自己。為孩子做榜樣,身教永遠勝於言傳。

    7.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首先感恩自己的父母。在孝順的前提下,增強生活的儀式感。為孩子學會感恩做出榜樣。

    6.最後一個最最最關鍵的一點。不要代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任何事情。多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

  • 8 # 北京尚科教育

    當一個人享受得太多時,他也許就會將這一切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感恩之心也就無從說起。曾經有人苦惱地說:“我天天在家刷碗,結果有一天我沒刷,立刻就被家人說是懶惰,他們怎麼不想想我每天雙手泡在冷水裡那份辛苦呢?” 孩子也會很容易產生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他會認為我們愛他是應該的。一旦我們做出“違反”他意願的事,他反而還可能會抱怨我們“不愛他”,他自己倒先不快樂起來了。 孩子的不快樂來源於他的不滿足,而他的不滿足事實上則取決於他感恩心的缺失。所以,我們要為他補上感恩教育這一課,當他走上自己的人生路時,我們一定要將感恩之心也裝進他的行囊。有感恩心的陪伴,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才不會抱怨,他才能擁有快樂。 我們總說要感恩,可是在很多孩子眼中,他卻“無恩可感”,他的眼中全都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要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我們一定要先教育他“知恩”。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養育之恩,我們可以多給他講講孝道故事,而我們平時也要對自己的父母孝順有加,經常向他們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情。適當地給孩子講講我們這樣做的原因,讓他明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道德。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帶著孩子多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讓他知道他現在的生活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而他能學到知識,是因為有老師的辛勤培育;他能吃飽穿暖,也是由於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付出;他會感到快樂,也與朋友的友誼與關懷有密切關係…… 我們要讓孩子看得到這些事實,並幫他回想他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喚醒他的記憶,讓他知道他是應該對這個世界感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狡兔死,走狗烹?關羽之死,劉備是否暗中助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