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精人像
-
2 # 冬日暖陽9
雖然反射式鏡頭成像器件無色差,而且孔徑比都不小,但是問題是大視場下的像差很難矯正,即便用價格高昂,難以安裝的非球面元件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反射式一般用於小視場,比如折反式長焦攝影鏡頭,天文望遠鏡的物鏡,遙感航拍的鏡頭等。
-
3 # 張勇攝影
反射鏡頭,是利用鏡面反射。和天文望遠鏡是同一個型別的,在單反相機上有500—2000毫米的鏡頭使用。利用2個球鏡,比同等焦距的折射鏡頭,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操作。其特點是沒有光圈裝置,有的內裝濾光鏡,以ND濾光片取代光圈來調節光量。缺點一是反射頭要經過至少兩次光反射才能投射到對焦平面,光線損失很大。二是焦外二線性較嚴重、能產生獨特的圈狀光斑。三是沒有光圈不好控制景深。所以一般人不願再選用反射鏡頭。
-
4 # 中原一點葒
單反可能會因為使用材質磨損或原廠設計誤差的關係,造成鏡頭焦點、機身內AF模組與感光元件間的距離產生偏差,導致移焦。因為與鏡頭焦點有關,因此有的機身也是會因搭配不同的鏡頭而產生移焦現象。
一般單反相機運作,光線進入鏡頭後,一般可簡化為三條路線,圖中L1透過反光鏡,反射透過對焦屏,並在五稜鏡中折射入觀景窗後的人眼中;L2則是後來按下快門曝光時,反光鏡翻起直接通向感光元件的光路;L3是在半按快門時一部分光線由副反光鏡導向自動對焦模組進行對焦。理論上,L1、L2、L3路徑長度相同時才是最佳狀態,半按快門對焦時判斷的對焦處,的確在觀景窗內看起來也是清晰的,於是在按下快門後曝光後,結果也一樣是清晰的。
而移焦的狀況,則是3條路徑長短不一時。當L1的長度和其他兩者不同時,即便相機確實對到焦,但觀景窗看起來卻是模糊的;當L2不等長時,則會出現明明半按快門在觀景窗內看到已合焦,拍出來卻是模糊的狀況,這是移焦比較常見的狀況;當L3與他人不等時,一樣在觀景窗內就無法確認合焦狀態。L1、L2、L3的路徑長短不一,可能是相機本身在設計時就存在的些許誤差,還可能是相機使用久了出現的磨損導致,特別是反光鏡的部分。
回覆列表
普通手動對焦鏡頭一般都採用前鏡組對焦,但因這種調焦方式的鏡片前後移動量較大,所以自動對焦鏡頭大多數都被設計成後鏡組對焦。手動反射鏡頭的前鏡組體積特別大,分量特別重,要靠一排排密密的多頭螺紋與鏡身邊接,才能夠穩定地旋轉,以使鏡組綬慢地前後移動,精確地調節拍攝距離。所以不能採用前鏡組調焦模式。現己停產的某牌號自動調焦的反射鏡頭確實採用後鏡組調焦。但是這種自動調焦方式也有其不易克服的缺點。自動對焦機構一是要輕便,二是要靈敏。大家都知道,與手控對焦鏡頭相比,自動對焦鏡頭的調焦環都比較松。自動對焦鏡頭的調焦環如果像手控鏡頭一樣緊,小小的自動調焦機構就轉不動了。一方面,相機的抖動是超長焦距鏡頭清晰成像的大敵。另一方面,輕便、纖細的自動對焦機構自身的松便,也會導致鏡片受震後的極輕微移動,對於超長焦距反射鏡頭來說,同樣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這也是反射鏡頭萬千,卻很少生產自動對焦的AF反射鏡頭的緣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