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匪戲說
-
2 # 一無悔的湖光一
陳勝自從大澤鄉起義後,在陳郡稱王,他的岳父和妻兄聽說他發達了,前去投靠:他大擺架子.“長揖不拜,無加其禮”。《孔叢子·獨治第十七》記載: “其(陳勝)妻之父怒,日估亂僭號而傲長者,不能久矣。不辭而去。”岳父從陳勝不白量力稱王和禮失長輩這兩點上判斷他的事業不能持久,便拍拍屁股走人了。 大澤鄉起義: 陳勝對岳父、妻兄尚且是這個態度,對當年一起在田間勞作的窮朋友更是翻臉不認人。一位曾經和陳勝相約“苟富貴,勿相忘”的老農聽說陳勝當了王,就來陳郡看他。陳勝剛開始還客氣, “載與俱歸”,似乎有點“苟富貴,勿相忘”的意思。但隨著這位當年一塊兒耕僱的夥伴老是向他人提起陳勝貧窮時的窘況,陳勝開始聽信身邊人“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的說法,下令將故人捕而斬之。
陳勝大開殺戒的物件不止於此。葛嬰是陳勝派到東方去作戰的重要將領,功勞很大。他打到東城,不知陳勝已稱王,就立楚貴族襄強為楚王:後來,他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馬上殺掉襄強,回到陳郡。陳勝不能容忍他冒犯自己的絕對權威,隨後將其殺害。
陳勝不僅濫殺,還聽信讒言。陳勝任用近臣朱房為掌管人事的官員,任用胡武為糾察過失的官員。結果,這兩個人對在外作戰的將領,凡是不順從他們命令的,就隨意處治。陳勝聽信讒言,以此二人的喜惡為標準,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導致眾將領都對他離心離德。陳勝此舉可以說對張耳、陳餘的震動很大,此前他們獻策陳勝未被採納後, “又聞諸將為陳王拘地,多以讒毀得罪誅”,便選擇脫離陳勝的領導,在趙地立武臣為趙王。另外,部將韓廣在攻略燕地後自立為燕王:攻取魏國舊地的周市立魏國後裔寧陵君魏咎為王,自任魏相。這些人裂地自立的原因雖很複雜,但“陳王聽讒”無疑是重要原因 正是岡為“陳王聽讒”,所以. “諸將以其故不親附”.陳勝漸漸眾叛親離,團隊人心或者說凝聚力大成問題。 擊敗陳勝的章邯在陳勝團隊中,最初的追隨者不僅有張耳、陳餘,還有孔子的八世孫孔鮒等.張耳、陳餘後來不再追隨陳勝.孔鮒的情況卻是不同:這位秦末儒生、孔子後裔博通經史,與魏名士張耳、陳餘交好。他不滿於秦始皇焚書之事,自隱於嵩山,教授弟子百餘人。陳勝起事後,他在張耳、陳餘的隆重推薦下加入陳勝網隊反秦,為其出謀劃策.最後在與秦將章邯的戰鬥中戰死。表面上看,他是陳勝的積極追隨者,始終未曾離去。但事實上,陳勝對他敬而不用,使其並未發揮出一個智囊的作用: 我們先來看陳勝是怎麼敬他的。陳勝聽說孔門嫡系後裔來了.親自跑到郊門去迎接,尊其為博士,以太師之禮敬他。但孔鮒真正出謀劃策時,陳勝卻沒有聽他的。陳勝派周文率軍人關攻秦.孔鮒反對只讓周文孤軍深入而不做援助的準備,建議陳勝要有接應。陳勝卻嘲笑他“儒者可與之守成.難與進取”,以至於到最後周文所部被章邯所率的酈山刑徒擊敗.一如孔鮒所預料的那樣.敗在沒有後援之上。陳勝之所以眾叛親離,還是因為他放不下架子.凡事唯我獨尊:儘管尊孔鮒為博士,以太師之禮敬他.卻並不尊重他所提的合理化建議。孔鮒後期對陳勝也大失所望,不再出謀劃策,最終成為陳勝的犧牲品. “卒與(陳)涉俱死”,令人扼腕嘆息。
-
3 # 風雲天下之談古論今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之後,短短數月之內勢力便急劇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不久陳勝就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稱王之後,陳勝兵分五路,攻略關東各處,並挺進關中。一時間,秦朝在東方的勢力幾乎土崩瓦解,如日中天的陳勝即將成為天下新的君主。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之後,短短數月之內勢力便急劇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不久陳勝就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稱王之後,陳勝兵分五路,攻略關東各處,並挺進關中。一時間,秦朝在東方的勢力幾乎土崩瓦解,如日中天的陳勝即將成為天下新的君主。
然而此後中原的發展歷程,卻並未讓陳勝成功登頂尊位,反而最終奪得眾叛親離、身敗名裂的地步,這又是為何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記載於《史記·陳涉世家》中的兩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與“苟富貴,無相忘”這兩句話均出自發跡之前的陳勝之口,可以窺見其當時的心境和野望,然而當其勢力發展壯大之後,卻又迅速衰落的原因,恰恰和這兩句話密切相關。
“苟富貴,無相忘”,這是陳勝發跡之前與一同做僱農的“燕雀”們所說的話語,聽起來頗有同甘共苦的氣魄和勵志主義精神。然而這只是攻克陳縣之前的陳勝,作為秦朝在東方極具戰略地位的陳縣在被攻克之後,不僅關東其餘各地呈現在陳勝大軍的兵鋒之下,關中秦地同樣面臨威脅。為了開啟全國局面,陳勝分兵五路出擊,分掠各處。一路以吳廣為假王,督諸將西擊滎陽;二路以周文為將,西征關中,直逼秦都咸陽。這兩路乃陳勝核心主力,同時也是擔負滅秦重任的兩路大軍。另有三路大軍,武臣為將,張耳、陳餘輔助,北上攻略趙地;以鄧宗為將,南征九江;以周市為將,攻略趙地。五路大軍齊出,當時的張楚政權大有鯨吞天下之勢,然而此刻的陳勝卻將自身排除在了這場全國性戰略佈局之外,開始蝸居陳縣宮殿中過著珍饈美食,絲竹管絃的享樂生活。
不同於後來項羽、劉邦等人在創業之初親力親為的行事風格,得到陳縣的陳勝非常酷似後世太平天國運動中,攻佔了天京之後的天王洪秀全。貪圖享樂,終究會導致自身威望的下降,造成部將離心。陳勝的腐化也影響到了外出征伐的軍隊。對於那些帶兵打仗的將領來說,既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既然“苟富貴,無相忘”,那為何自己不能自立為王呢。而對於那些征伐計程車卒來說,缺乏陳勝那樣號召力巨大的創始領袖,不論是攻打滎陽的吳廣軍還是西征關中的周文軍,都難以鼓舞士氣。帝國將士出征,戰鬥力最強的莫過於御駕親征,陳勝雖不是皇帝,但在張楚軍隊中的影響力無人可擋,此時卻龜縮後方享樂,對軍隊戰力的傷害可想而知。
原因簡單點概況
陳勝起義得勢之後,個人意志腐化速度極快。過早的稱王導致得不到六國舊貴的輔佐,沒有賢才良將為其鞏固地盤。建立張楚政權之後,貪圖享樂卻刻薄寡恩,稱王智慧便屠戮功臣,令部下心寒,最終引發麾下部將相繼自立。違背“苟富貴,無相忘”的諾言,殺死舊時夥伴,導致眾叛親離;信用朱房胡武,賞罰失當,導致諸將不願為他們效力。最終當週文、吳廣兵團被章邯摧毀之後,陳勝在逃亡途中,遭自己的車伕殺死。
-
4 # 一蓑煙雨gg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統一王朝的帝王,他能把秦國從一個偏於一隅的小國發展到如此強大,一統六國,這樣的他確實非常有能力,但他上位後,實施嚴苛的秦律,秦朝百姓在高壓統治下活的萬分艱難,秦朝也只傳了三代,沒多久便滅亡了。說到這時期的農民起義領袖,也許大家首先會想到陳勝和劉邦這一類人,劉邦成功了,也得到後世人的認可,陳勝沒有成功,也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他發動起義之後,也獲得了四方豪傑的尊重,後來劉邦奪得天下,還追封他為隱王。因為陳勝的舉起了起義的大旗,所以之後才有了劉邦與項羽這樣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那麼這樣一個獲得普遍讚譽的人,為何遭到了眾叛親離,後來還被自己的車伕給殺掉了呢?為何陳勝舉起了起義大旗,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卻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說到這兒就要先講到秦末時期的歷史背景,陳勝眾叛親離這句話其實並不誇張,他手下的將領武臣北上征伐,自立為王,韓廣在燕地自立,周市雖然沒有自立為王,但也選擇背叛了陳勝,擁立了原來魏國的後裔為王,後來起義的劉邦,項梁,項羽等人也沒有尊稱陳勝為王。一般來說,最先舉起起義大旗的人物會受到百姓擁戴,受到老家父老鄉親的擁戴。這時對於陳勝來說,他完全可以回到老家,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隊。
陳勝拒絕了自己的家鄉人,也沒有培養自己的嫡系部隊,要知道部隊是亂世之中,爭奪天下最重要的因素,但陳勝卻沒有選擇拉攏他們,而且車伕也是陳勝較為親近的人,畢竟出門都靠車伕,最後卻被反殺,由此可見陳勝確實走到了窮途末路,眾叛親離,那麼陳勝為什麼會混到這一步呢?
第一點,陳勝過早稱王,消耗了自己的實力,也失去了號召力。陳勝最開始在大澤鄉起義之時,打著是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扶蘇和項燕八竿子打不著,楚國和秦國一直都是死對頭,就算是這兩人都還活著,項燕也不可能選擇輔佐扶蘇。不過陳勝打出這樣的旗號,我們也能理解,因為這兩個人都受到了秦國的迫害,兩人也都是皇家貴族。在那個時代等級森嚴,尊卑有別,假如這兩人稱王,定沒有問題,但陳勝稱王,百姓對他就會不服氣。
另外一方面,此時秦朝統治已到末年,百姓都揭竿而起,對於百姓來說稱王實在是太容易,只要你擁有兵馬,佔領幾座城池就可以稱王,武臣就在這種情況下稱王了,而他稱王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陳勝的這些部下也都紛紛佔領城池,自立為王。不久之後,陳勝也稱王了,對於百姓來說,王這個詞語沒有任何含金量了,這樣的陳勝就失去了自己的號召力。
第二點,陳勝發動起義之後貪圖享樂,逐漸失去了威信。陳勝稱王之後也做出了戰略佈局,他命吳廣率領主力軍攻打滎陽,之後又派武臣進攻原趙國的地區,派周市進攻原魏國地區,這個全域性性的戰略計劃,其實佈局是相當到位的,但這些計劃裡卻沒有安排他自己,他自己在陳縣享受珍饈美食,整日飲酒作樂。
對比後來起義的項羽差別實在太大,項羽每次都親自率往著大軍前去攻城略地,劉邦雖然也貪圖享樂,但他在張良等人的勸說下,也選擇了帶兵上陣廝殺,雖然他並沒有贏得幾場戰爭的勝利,但他在軍隊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陳勝卻沒有這麼做,而這也就直接產生兩個後果,第一個後果是他手下的將士都對他感到不服氣,第二個後果是這些軍隊沒有陳勝的號召,缺乏戰鬥力。
第四,陳勝薄情寡恩,失去了民心。陳勝雖然早年間曾經說過苟富貴勿相忘這句話,但他的家鄉人前來看他時,卻被拒之門外,後來還是他們在陳勝出行時,站在路邊喊了他的小名,陳勝才把他們領到宮中,後來陳勝的玩伴開了陳勝的玩笑,結果他心中感到不滿,立刻將他們抓起來殺了,這也就導致了家鄉的百姓對他忌憚不已,再也沒有人前來投奔他。
陳勝不僅對鄉親如此,他對自己的部下也百般不信任,他內心缺乏自信,和朱元璋有些相像,為人較為刻薄寡恩,這一切也都讓他嚴重缺乏親和力,所以出現眾叛經離這種局面也不意外,最終失敗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
5 # 大帥699
陳勝自從大澤鄉起義後,在陳郡稱王,他的岳父和妻兄聽說他發達了,前去投靠:他大擺架子.“長揖不拜,無加其禮”。《孔叢子·獨治第十七》記載: “其(陳勝)妻之父怒,日估亂僭號而傲長者,不能久矣。不辭而去。”岳父從陳勝不白量力稱王和禮失長輩這兩點上判斷他的事業不能持久,便拍拍屁股走人了。
大澤鄉起義
陳勝對岳父、妻兄尚且是這個態度,對當年一起在田間勞作的窮朋友更是翻臉不認人。一位曾經和陳勝相約“苟富貴,勿相忘”的老農聽說陳勝當了王,就來陳郡看他。陳勝剛開始還客氣, “載與俱歸”,似乎有點“苟富貴,勿相忘”的意思。但隨著這位當年一塊兒耕僱的夥伴老是向他人提起陳勝貧窮時的窘況,陳勝開始聽信身邊人“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的說法,下令將故人捕而斬之。
陳勝大開殺戒的物件不止於此。葛嬰是陳勝派到東方去作戰的重要將領,功勞很大。他打到東城,不知陳勝已稱王,就立楚貴族襄強為楚王:後來,他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馬上殺掉襄強,回到陳郡。陳勝不能容忍他冒犯自己的絕對權威,隨後將其殺害。
陳勝不僅濫殺,還聽信讒言。陳勝任用近臣朱房為掌管人事的官員,任用胡武為糾察過失的官員。結果,這兩個人對在外作戰的將領,凡是不順從他們命令的,就隨意處治。陳勝聽信讒言,以此二人的喜惡為標準,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導致眾將領都對他離心離德。陳勝此舉可以說對張耳、陳餘的震動很大,此前他們獻策陳勝未被採納後, “又聞諸將為陳王拘地,多以讒毀得罪誅”,便選擇脫離陳勝的領導,在趙地立武臣為趙王。另外,部將韓廣在攻略燕地後自立為燕王:攻取魏國舊地的周市立魏國後裔寧陵君魏咎為王,自任魏相。這些人裂地自立的原因雖很複雜,但“陳王聽讒”無疑是重要原因 正是岡為“陳王聽讒”,所以. “諸將以其故不親附”.陳勝漸漸眾叛親離,團隊人心或者說凝聚力大成問題。
擊敗陳勝的章邯
在陳勝團隊中,最初的追隨者不僅有張耳、陳餘,還有孔子的八世孫孔鮒等.張耳、陳餘後來不再追隨陳勝.孔鮒的情況卻是不同:這位秦末儒生、孔子後裔博通經史,與魏名士張耳、陳餘交好。他不滿於秦始皇焚書之事,自隱於嵩山,教授弟子百餘人。陳勝起事後,他在張耳、陳餘的隆重推薦下加入陳勝網隊反秦,為其出謀劃策.最後在與秦將章邯的戰鬥中戰死。表面上看,他是陳勝的積極追隨者,始終未曾離去。但事實上,陳勝對他敬而不用,使其並未發揮出一個智囊的作用:
我們先來看陳勝是怎麼敬他的。陳勝聽說孔門嫡系後裔來了.親自跑到郊門去迎接,尊其為博士,以太師之禮敬他。但孔鮒真正出謀劃策時,陳勝卻沒有聽他的。陳勝派周文率軍人關攻秦.孔鮒反對只讓周文孤軍深入而不做援助的準備,建議陳勝要有接應。陳勝卻嘲笑他“儒者可與之守成.難與進取”,以至於到最後周文所部被章邯所率的酈山刑徒擊敗.一如孔鮒所預料的那樣.敗在沒有後援之上。陳勝之所以眾叛親離,還是因為他放不下架子.凡事唯我獨尊:儘管尊孔鮒為博士,以太師之禮敬他.卻並不尊重他所提的合理化建議。孔鮒後期對陳勝也大失所望,不再出謀劃策,最終成為陳勝的犧牲品. “卒與(陳)涉俱死”,令人扼腕嘆息。
-
6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陳勝有著遠大的志向和非凡的宣傳、發動能力。
司馬遷的《陳涉世家》被部分選進初中教材,華人都知道,我不詳細闡述。
與人傭耕時,即說出“苟富貴,勿相忘"的豪言,在同伴不以為然時,他竟還長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再看他發動起義的過程:二世元年七月,一支去戍守漁陽的九百士卒屯大澤鄉,遇天大雨,作為屯長的陳勝、吳廣就抓住機會,發動起義,分幾步走:第一步找死黨“素愛人"的吳廣屯長,共同分析大勢一天下苦秦久矣,並假冒秦公子扶蘇、楚國大將項燕的名義造反;第二步矇騙同袍們,失期當斬;第三步,裝神弄鬼,在魚肚裡用硃砂寫上“陳勝王",晚上再上演篝火狐鳴一幕,讓吳廣演口技,模仿狐狸呼叫:大楚興,陳勝王;第四步,同袍中威望很高的吳廣趁押解的將尉醉了,揚言要逃跑,將尉上當,鞭打吳廣,吳廣奮起奪劍,陳勝佐之,幹掉將、尉;第五步,陳勝巧舌如簧,演講:失期當斬,即便死裡逃生,戍邊也會十死六七,壯死不死則己,死則取大名耳。接著,說出最牛逼的廣告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兄弟們同樣是刀口舔血,跟著我可做到王侯將相,前途一片光明!於是九百同袍,一起加入造反大軍。
二、六國貴族及其它天下豪傑紛紛響應,其出發點只不過是割據一方,並非心裡多麼愛戴陳勝這個領頭大哥,甚至陳勝成了他們造反的擋箭牌。
陳勝大澤鄉起義後,開始勢如破竹,打到陳縣時已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人,步卒數萬人。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
天下群雄響應。吳廣是陳王封的假王,葛嬰到東城,擁立襄疆為王,聽說陳勝稱王,殺了襄疆,返回陳縣,被殺;武臣打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餘做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相。陳王逮捕了武臣等人家屬,上柱國蔡賜勸他:秦未滅而殺趙王將相家屬,等於又生出一個秦朝,不如封他。後來燕國貴族後代又勸韓廣為燕王,狄人田儋殺了狄縣縣令,自立為齊王;陳勝派出的大將周市被田儋擊敗,退回魏地,準備擁立原魏王后代寧陵咎為魏王,咎被扣於陳王處,但最終陳王被迫護送咎歸魏,成為魏王,周市做了他的相;項梁、項羽擁兵六七萬……天下豪傑及六國貴族諸侯後代均各懷鬼胎,想立國,借陳勝和張楚國作擋箭牌。當時的形勢和元代農民起義時相同,大家都打著紅巾軍的大旗,以韓林兒、劉福通為擋箭牌,讓韓、劉去擋元。
三、陳勝馭將的能力太差。
你可以比照劉邦、比照朱元璋,從駕馭手下的能力比較,陳勝給他們拎靴子都不配。
謂予不信,蒼茫大地僅取一例。假王吳廣率軍包圍滎陽,郡守李由死死頂住,吳廣久攻不克。吳廣手下將軍田臧等密謀:周章的軍隊已潰,秦軍早晚趕到,我們屯兵于堅城滎陽之下,秦軍一到,我軍必敗。不如留一部守滎陽大營,調全部精兵迎擊秦軍。吳廣驕橫不懂用兵,不如滅了他。幾個將軍竟假借陳王的詔令殺了吳廣,還把吳廣腦袋獻給陳王,陳王竟賜田臧楚國令尹大印,委他為大將軍!這等做法,無異鼓勵手下將士犯上作亂,自立為王?如何統帥全軍?
四、陳勝不能慧眼識英才,手下無得力大將。
歷朝歷代,指揮大兵團作戰揮灑自如的大將之才像大熊貓一般因稀少而珍貴。
你看陳勝手下最牛的周文、吳廣,統兵手藝平平啊!周文到達函谷關時,有戰車千乘、步兵幾十萬,遇到少府(秦朝文職官員)章邯帶的驪山刑徒、奴婢之子臨時組織起來的軍隊,一觸即敗,退出函谷關屯曹陽兩三個月,又被章邯追擊再冷大敗,周文退守澠池十多天,章邯追擊,這次周文全軍幾乎覆沒,自己也自殺了。
吳廣率重兵在滎陽居然久攻不克,沒等秦國援軍來就被手下將軍砍了腦袋。
周文、吳廣和韓信、項羽相比,連拎靴的資格都沒有。
五、秦軍的強大,秦將章邯等人卓越的軍事才能使陳勝苦不堪言。
秦朝還沒有動用正規軍,臨時把驪山邢徒組織起來就讓起義軍應付不暇,章邯滅了陳勝、項梁,趙王趙歇、將軍陳餘、國相張耳被秦將王離、涉間圍在鉅鹿城,章邯在他們的南面駐軍,並築兩邊有高牆的甬道送糧。天下諸侯得到求救要求後,派兵來了,但紛紛作壁上觀。為何?被大秦最後的名將章邯打怕了!
六、陳勝立國後的聲色犬馬,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陳勝打到陳縣,成了張楚國王,像叫花子撿到金元寶,從此吃喝玩樂無極限,革命尚未成功,床上玩得腿松。革命意志消退,這樣的統帥領導革命,還能成功?
-
7 # 我是趙帥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勝最後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陳勝的崛起實在太快太猛烈,至於他都來及構建自己的直屬班底,甚至而言,快到他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
要知道,在大澤鄉起義之前,陳勝一直都只是一個底層老百姓,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底層軍官。但是,在大澤鄉起義後的5個月,他就一躍成為整個時代最閃耀的明星。
當時,因為大家反抗的是強大的秦帝國,所以人們需要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旗幟,這樣才能把所有的反秦力量聚集在一起,否則,面對秦帝國各級官吏的鎮壓,他們就會被逐個擊破。而陳勝因為是第一個起來反抗秦帝國,所以自然而然成為這面反秦的旗幟。
也正因為此,陳勝所過之外,自然是人們紛紛追隨,自然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就是陳勝的特派員,只要拿著陳勝的委任狀,也總是受到大家熱烈歡迎,變得攻無不克戰不無勝。關鍵是,一枝軍隊,想在六國故地闖出點名堂,也必須得打著陳勝的旗號。陳勝兩個字,彷彿就擁有了不可思議的魔力。
但問題是,陳勝只是一面大家樹立的旗幟,各路反抗秦國的義軍,並不會真正臣服在陳勝麾下。所以,陳勝雖然號稱有幾十萬大軍,有上千公里的地盤,但他實際控制的人數、地區都是非常有限的。
最初,因為反秦力量還比較薄弱,大家自然還願意聽從陳勝的命令,否則他們自己的旗號,缺乏獨立開啟局面的能力。但是,隨著反秦力量越來越強大,大家自然可以開始自立門戶。再加上陳勝的起點實在太低,而他崛起的速度又實在太快,所以他根本就沒有時間來構建一個能夠被自己真正掌控的政治班底。
於是,陳勝派武臣向趙國方向發展,但是武臣到了趙國,開啟局面後,就開始宣佈獨立。他派韓廣到燕國,結果韓廣很快也被燕國舊勢力擁戴為燕王。後來周市到了魏國,也是如此的。雖然周市比較低調,他並沒有當魏王,但是他當了魏國的丞相。
從這層意義上說,陳勝就像一個最初把握商機的人。換而言之,社會上有著巨大的需求(反秦),陳勝最先出來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要求。因為,陳勝進入了一個缺乏競爭者的龐大市場,自然迅速的發展了起來。但是,因為陳勝的巨大的成功,使人們都看到這個市場的廣闊前景,於是不斷有人加入這個行列。
在這種背景下,陳勝擴張的勢頭自然無法再保持。甚至而言,他因為社會地位太低,而且最初的成功又來得太迅速,所以他缺乏足夠時間學習、成長,以至於他開始積累起來的資本,也開始慢慢瓦解,最終褪變成一面純粹的旗幟。
事實上,陳勝當時的處境是,他向秦帝國方向擴張,面對強大的秦帝國,受到的通常只是殘酷打擊。在這種背景下,吳廣的軍隊、周文的軍隊先後被秦國大軍剿滅。他向六國故地擴張,這些力量只有開啟局面,就會宣佈獨立。在這種背景下,陳勝從前的小弟武臣、韓廣、周市都成了與陳勝地位相當的大佬。
而既然這些陳勝原來的小弟,一旦翅膀變硬,就會與陳勝分庭抗禮;那些與陳勝並無直接關係的人,他們自己拉起的軍隊,就更不會把陳勝當回事了。比如劉邦、項梁、田儋等,就更不會把陳勝當回事。在這種背景下,陳勝作為反秦的旗幟,自然會受到秦帝國的重點打擊,而其他起義軍,又都紛紛自立門戶搶地盤,陳勝在腹背夾擊之下自然只能走向滅亡。
回覆列表
陳勝起義受萬人支援,為何卻眾叛親離?還被跟隨數月車伕所殺
說起陳勝,大傢伙應該不陌生吧。什麼狐鳴篝火、陳勝起義的故事,課本上沒少見過。至於他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名人名言大傢伙寫作文沒少引用吧。不過話又說回來,對於陳勝的這些“高光時刻”,我們很熟悉,但對於後來他的結局,知道的就是少之又少了。那麼,陳勝後來的結局是怎麼樣呢?別急,請待我細細道來。
陳勝吳廣起義軍最開始的時候形勢是很不錯的。只用了不久的時間,被攻克並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區,繼而又拿下了戰略要地,戰國時楚國的國都——陳縣,並以此為據點建立了“張楚”政權。彼時陳勝擁有戰車千乘,士兵數十萬,戰鋒直逼咸陽,一時間天下震動,可謂風光無量。
然而,秦國雖無道,但實力尚存,秦將章邯依靠驪山的幾十萬刑徒阻擊起義軍。這樣的挫折,對於當時的起義軍雖然嚴重,但還不至於毀了全域性。悲劇的是,由於目光的短淺,起義軍內部弱點和矛盾也是重重。陳勝稱王后,思想逐漸發生演變,貪圖享受,只依據自身的喜好任用私人,並殺害功臣,使得起義隊伍內部離心離得,那些被派往各地的將軍,趁機稱王稱霸,各自為戰。
最終,陳勝在眾叛親離之下,敗於章邯,被迫退至下城父,在幾個月之後,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伕莊賈殺害,遺恨終古,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