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咕咚騎行
-
2 # 蹦蹦的王二小
請不要用幾百塊的街車,垃圾車,鋼管車,鐵管車來侮辱死飛和平把公路。
這兩種東西不是一個概念,真正的死飛不是那種幾百塊的東西
-
3 # 踢石頭的_小湯姆
第一,目前街頭上很多類似的車都不叫真正意義的“死飛”,而且價格幾百的“公路車”是真不叫“公路車”。
我是公路車玩家,不排斥死飛,甚至覺得她很簡潔,當然我指真正意義的死飛
-
4 # 我很想你000
首先圖上的是我本人的愛車,配置也就入門。
有人說死飛是場地車,其實死飛起源是街頭,最早是郵差送郵件的,死飛簡化了部件,維修成本降低,並且輕便,場地車屬於死飛的分支。
死飛指的是傳動方式,也就是死的飛輪,並不是指的場地車,死飛也有平花架,競速架之分。
有人說公路車是死飛的速度與安全升級版,我只能這樣說很無知,首先死飛是可以裝剎車的,可以看圖我的死飛就裝了前後剎,安全性和公路車沒差,其次速度,死飛的傳動方式是自行車裡效率最高的,如果是平路,騎手技術相同的話,公路是快不過死飛的,但是死飛是見坡死的。
最後請不要拿那種小彩車,神車當做死飛,我們玩死飛的真的很冤
-
5 # 色瀾
死飛有死飛的玩法,不過太多的人只是被外形吸引,自己入門價格比較低,買來圖新鮮好看,並不是玩進去。
然而死飛不改裝,通勤安全有很大隱患,所以也不實用,久而久之就吃灰。
說實話,以前住北京一小區,車棚裡再破的腳踏車,車座都是乾淨的,因為總有人騎。然後邊上有四五輛死飛,上面厚厚的一層灰。。。
-
6 # 雨魚魚007
因為1.外觀方面年輕化一些,個性。2.可以玩花式,酷炫。
3.車上面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組裝,更換。4.比起山地,公路,少了N多牙盤,要輕便許多。5.也屬於街頭文化系列吧,一幫好友一起刷街,樂趣所在。
-
7 # 兔兔塗塗1122
死飛又稱單速車、固定齒輪腳踏車,是一種沒有單向自由輪的腳踏車,車輪與腳踏板永遠處於聯動狀態。即是說後飛輪被固定在花鼓上無法自由旋轉,後飛輪透過鏈條與牙盤相連線,作用於踏板上力會透過齒比放大後作用在後輪,使得踏板無法保持靜止下的滑行狀態。死飛與場地腳踏車是同類腳踏車,但死飛的騎行地域並不限制在場館以內。早期的腳踏車大多采用固定齒輪(死飛輪)的設計,後來基本被單向自由輪(活飛輪)所取代。70年代起在紐約等地又流行起來,開始是信使和快遞員使用,透過單速車來投遞信件,後來在日本、臺灣等地漫延流行,成為街頭文化的符號。而在我們街頭上的都是冒牌貨 兩三百的(神車)破車,中學生喜愛的裝逼車
-
8 # 華人民很行1
便宜,入門低,款式潮,色彩斑斕,方便刷街!公路車不是雜牌的入門的都要好幾千,真玩的有點追求,要求的要過萬了,然而還是個入門,還得有裝備,一套裝備下來也不少錢,這不是學生黨,年輕人玩得起的(富二代除外)
回覆列表
死飛在世界範圍內的興起,可以說是由潮流文化所帶動的。
記得2006年左右,還在上高中的小編第一次從潮流雜誌上看到了“Fixed Gear”,即之後被翻譯為“死飛”的固定齒輪腳踏車。當時的情況是日本的一些潮流界名人,如藤原浩、中村世紀等人,將美國的Messenger,即郵差文化(美國的許多郵差騎死飛車在社群間為各家各戶投遞郵件)相結合,將本用於專業封閉場地競賽的場地腳踏車騎上街頭。
郵差文化中的死飛車:
此外,日本特有的“競輪(Keirin)文化”——帶有博彩性質的場地腳踏車賽,類似於賭馬,及其相關的精緻手工車架及零件,與潮流文化相互碰撞,很快便成為了對新鮮事物極度敏感的年輕人們的新寵。
日本的傳統競輪文化:
死飛在中國的爆發式流行大概始於2010年左右。死飛車簡潔的外觀、零件外觀的多樣性以及價格範圍之廣(幾百元到數萬元均可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等優勢,迅速被國內眾多年輕人所青睞。小編在北京也和無數死飛愛好者進行過多次騎行並觀看相關的各種比賽,如野貓賽、技巧賽等等。
位於北京五道營衚衕的Natooke死飛店,是北京最早的死飛文化發源地:
許多年輕人並不想去追求公路腳踏車那種穿著專業騎行服,動輒騎行上百公里的運動方式,在他們看來,死飛的“態度”——例如與服裝的搭配,以及隨心所欲的騎行方式才是他們最想要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死飛愛好者可以根據車子的風格搭配自己的衣著,例如那些退役下來的老款專業場地車零件所組裝的整車,搭配一身復古著裝,或是熒光色滿滿的現代死飛車,搭配各種潮牌服裝,在城市裡自由穿行,這種“範兒”確實很帥。
但是,死飛由於其本身結構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則是其最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