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幾年的全面屏發展趨勢,由夏普開啟(代表產品2014年釋出306sh),努比亞將其發展為無邊框(代表產品為2015年釋出的Z9),中間經歷了樂視的ID無邊框(手動滑稽),現在被小米定義為“全面屏”。不看好全面屏,除了好看,缺乏使用者體驗的變革。對行業的影響甚至弱於指紋識別功能。手機行業還有其他發展趨勢嗎?
15
回覆列表
  • 1 # 燃燒的雪茄123

    我們為什麼需要全面屏,很多消費者沒有搞清楚,甚至大多數手機廠商也沒搞清楚。就像去年的無邊框(ID無邊框),很多廠商也是一頭愣,既然有有熱度,就跟風一起炒炒唄。強裝創新,改變世界。

    2005年左右,功能機時代是中國產手機第一個盛世,夏新、波導、金立等一批手機廠商興起。手機外觀各有各的特點,螢幕尺寸大小不一。06年左右中國產手機第一次被割韭菜,中興華為被迫出海。從此,諾基亞塞班系統逐漸確立霸主地位,諾基亞時代開啟。

    2010年iPhone 4釋出,熟悉數碼行業的人都瞭解了,蘋果依靠流暢的系統體驗,大螢幕(無鍵盤),圓角矩形設計進入我們的視野。

    2011年,安卓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塞班系統,躍居全球第一,諾基亞徹底沒落。

    從功能機到諾基亞塞班智慧機,再到現在iPhone和安卓手機普及,表面上是智慧機取代功能機的變革,實際上是螢幕變化引領互動體驗的變革。手機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需要更大的螢幕來呈現。換句話說,手機螢幕從黑白到彩色,觸控式螢幕取代物理鍵盤,螢幕佔據前面板越來越大的空間,使得手機承載更多的功能成為可能。畢竟,在2.2寸的螢幕上使用百度地圖、聊微信QQ的體驗是不可想象的。

    全面屏不足以撐起一個時代

    全面屏對螢幕的變革或者對互動體驗的變革是非常小的,夏普在2014年釋出首款“全面屏”手機的時候根本沒想這麼多,只是想宣傳自己螢幕技術多牛掰,能把邊框做得很窄。努比亞做無邊框手機的時候想了,同時提出了“娛樂靠邊、遊戲靠邊”的口號,可以透過滑動、雙擊螢幕邊緣,實現切換應用、調節螢幕亮度等功能。實際體驗很差,操作不方便、誤觸也非常多。

    瞭解了行業的變遷,就能看出來,現在熱炒的全面屏和當年的無邊框一樣,沒有太多的互動體驗的改變。“全面屏”宛如一針興奮劑,讓整個智慧手機市場為之亢奮,卻不足以支撐起一個時代,在短暫的興奮期過後,市場便會重新回到對“破壞性創新”的期望中。這個“破壞性創新”就像螢幕取代物理鍵盤一般的變革。

    人工智慧將對行業產生大變革

    不論是蘋果的siri、微軟的小冰還是騰訊的小Q,亦或是手機行業的榮耀Migic都是在探索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前段時間榮耀Mgic和騰訊關於使用者資料歸屬權問題引發軒然大波,不得不借助工信部的調解才能平息。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雙方在人工智慧主動權之爭。

    此前榮耀Magic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人工智慧的智慧一面。基於對豐富感測器的呼叫,榮耀Magic能夠事先感知到使用者需求,實現“看向螢幕,自動亮屏,移開目光,自動熄屏”,“訊息對預先錄入人臉資訊的主人顯示,對他人隱藏”等功能。基於對不同場景的感知,實現“到電影院後,手機主動展現已訂電影票的取票碼”等主動服務。

    柏林IFA2017上AI晶片麒麟970正式釋出,一系列跡象可以看出華為、榮耀想在人工智慧領域下一盤大棋。作為全球首款內建獨立NPU(神經網路單元)的智慧手機AI計算平臺, 在處理相同的AI應用任務時,麒麟970的HiAI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效能優勢。依靠麒麟970內部NPU的強大計算能力,未來的手機除了能聽懂、看懂我們的指令之外,華為更希望讓手機能夠以人類的思考方式來理解訴求,真正實現人工智慧,改變世界。

  • 2 # 吃機小分隊

    如果是說手機的工業設計的話,在2023年 (不是很確定哈),我覺得所有的手機都會變得可摺疊、可彎曲。

    上圖是三星的可摺疊螢幕,廠商多年前就可以製造這種螢幕,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發。2011年的時候就有原型,雖然摺疊時亮度下降不怎麼完美。隨後的幾年間,人們談論的塑膠可摺疊螢幕依然在不斷完善。現在這種手機有了名字——三星X,大家瘋傳2018年會進入市場,三星自己也差點信了。

    很明顯,一旦投入市場,好處多多,我們完全可以擁有不同尺寸的顯示屏和防水裝備,手機也不會那麼容易碎了。儘管對於可摺疊螢幕而言,普通的零部件怎麼放是個問題,但我覺得可摺疊手機不久就會現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中年女人總喜歡到處給人說媒是為什麼?是從對方那裡收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