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映日荷花蛙聲靜

    行路難原文

    開篇大肆渲染一個盛大的宴會,酒杯是金子做的,酒是清純的,古代還有濁酒,杜甫《登高》裡面:潦倒新停濁酒杯。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濁酒一杯家萬里”。這酒也是高等的酒。盤子很高檔,玉做的,飯菜也是稀世珍有做的,很值錢。可見吃飯的人身份很不一般。

    第二句卻突然反轉,給讀者一個深深的思索。為何放下筷子,不願吃呢?還拔出身上的劍,四下裡看看,心裡茫然失措。和首句形成反差和對比,說明作者多麼失意,再好的飯菜也無心下嚥。

    第三句交代了原因,為何如此呢?想過黃河結冰了,船擱淺了,目標不能實現了。要登太行山,大雪封山,走不去了。這裡使用比喻,說明李白在長安做官已經做不下去了,已經走到盡頭了,這茫茫然沒有頭緒,無人幫助,多麼悲痛,多麼憤懣。

    但是第四句卻又燃起希望,看到先賢們在人生路口都有遇到貴人的情形,自己將來也不會太差吧。但再看一下現實,多難呀,還是沒有路子走下去,希望好像有一次破滅了。

    可是最後一句,突然點燃希望,樂觀相信將來會取得成功,實現理想。

    看看,這幾句詩歌情緒變化多麼快,心裡多麼矛盾。

    李白的難是得罪了權貴,讓楊貴妃磨墨,讓高力士瘙癢,這是政治上幼稚的表現。得罪了權貴,自己的仕途就結束了。李白被李隆基賜金放還,就是知道李白做不了政事,寫寫文章,歌功頌德倒是可以的。李白孤立無援,走投無路,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對於一個偉大的天才這是很大的打擊。對於一個多情的詩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諷刺。可是我們倔強的李白,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並沒有對朝廷完全失望。

  • 2 # 愛在田園

    首先感謝邀請,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今天再次拜讀了大唐盛世時期,詩仙李白的詩歌——《行路難》,這是一首樂府舊題詩。寫作背景大概是:公元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後又被驅逐的時候。翰林供奉這個職業說的簡單點就是專門給唐玄宗和楊玉環寫豔詞的,讓宮女彈唱供皇家娛樂的。譬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接受詔書入京時,曾詩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當是時,李白滿心歡喜、滿腹經綸,胸懷報國大志風塵僕僕入京,想著為大唐為百姓輔佐唐玄宗謀一番大事業。可惜的是希望多大,失望越大,最終不但沒被唐玄宗重用,而且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結果兩年後就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

    李白胸懷天下,心繫黎民百姓,有沒有治國之才華不曉得,但是報國之心絕對壯志凌雲。在被逼出京那天,朋友們紛紛趕來為他餞行,此時的李白求仕受挫,深感仕途之難,或許難於上青天,於是滿懷憤慨寫下了名篇《行路難》。一起品讀《行路難》,原文如下: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的前四句借舉止/細節抒情,寫自己面對昂貴美酒,山珍海味而無心食用,心緒茫然之情。李白本來是出了名的嗜酒,要是在平時配上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盛情款待,肯定是“會需一飲三百杯”。然而,這一次他卻放下杯筷,無心進餐。他離開座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緒何其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起伏。李白雖是文人,但是內心充滿了行俠仗義的俠客情懷,從自帶佩劍,還能寫出豪放詩詞,充分看出其能文能武,但令人鬱悶的就是報國無門。

    詩的中間四句是最出名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比興手法——“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仕途的艱難、險惡,前途的茫然。胸懷大志,受詔入京、本以為有幸接近皇帝一展抱負,結果事與願違,被變相攆出長安,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但是,李白並未自甘墮落,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繼續追求為國為民的政治抱負。於是借典故繼續寫道:“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終終成大器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碧溪釣魚,得遇文王,成就了大周王朝;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最終得以提拔重用。想到這兩位有名的歷史人物的經歷,李白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被重新被賞識重用,這樣一想信心倍增。假如歷史可以重來,李白真的被委以重任,或許安史之亂就不會發生,大唐歷史被改寫.........

    詩的後四句直抒胸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機緣巧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自我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於是,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終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時宗愨(que)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縱觀全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其重要的原因在於全詩情感起伏,變化急遽,生動反映出詩人當時的心理矛盾,呈現出開合跌宕,縱橫翻卷的氣勢。透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反映出當時現實對詩人的沉重壓抑,又表現出詩人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同時展現了其詩歌感情奔放,想象奇特,飄逸奔放、雄奇壯麗的風格。行路本不難,難的是心路,仕途之路,報國無門之路。

    註解:

    李白簡介:(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3 # 神一般的奇男子

    到底有多難?李白已經說了,難於上青天。更難的是李白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無奈和感概,更難的是心中的鬱悶和不得志!

  • 4 # 心洞察精品課

    《行路難》是李白在醉酒後所作,那他為什麼喝酒了,是高興還是憤慨?

    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任職翰林供奉。本來,他是積極入世的,也想像管仲、諸葛亮等諸如此類的傑出人物幹出一番事業來。

    可是他進京後沒能受到唐玄宗的重用,抱負難以實現,又因為才高氣傲,被權臣排擠。過了兩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也就是變相的貶官,趕出京城。

    李白被貶,被迫出京,朋友們都前來給他餞行。李白來到京城是滿懷期待的,到最後落到被“賜金放還”的境地,深感仕途無望。慨嘆官場的黑暗和仕途的艱難,寫下了此篇《行路難》表達心中的不滿、憤慨又無可奈何。

    李白是充滿浪漫主義,懷有極高理想主義來濟世救困的,看到自己的崇高理想滿懷抱負得不到皇帝的重視,自己只不過是一個為達官貴人吟風頌月助興的高階文人,自然是心灰意冷。

    但可貴的是李白並未被這種暫時的挫折打垮,最後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了倔強的李白依然堅持入世的選擇,在這餞行宴上他的自信仍在。

    正是他那種闊達的心態,讓他面對未來擺脫了苦悶心情。即使對自己的勉勵,也是給朋友們的迴應,自己能從仕途不順的打擊中走出來,從新開始自己的政治探索

  • 5 # 語凝ly

    李白一直想在政壇上有所建樹,卻在詩壇上大放異彩。

    李白一直想獲得的是治國良才的美譽,世人卻更喜歡送他詩仙的桂冠。

    李白已經得到的,並非是想得的。

    所以他的一生總在失望與希望間徘徊。

    就如組詩《行路難》三首,就表現了理想的高遠與現實的迷茫。

    一、有大鵬之志,卻難施展。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期盼已久的朝廷佳音傳來,他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

    這讓他興奮,因為他本就存大鵬之志,感覺如今有了扶搖直上的機會,就能讓他施展才華。

    而他這次機會的獲得也是因為他的詩歌受到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後呈給玄宗。

    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只是令李白失望的是,他的工作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

    甚至有人見他得寵,於是李白被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據《唐宋詩醇》記載《行路難》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所作,詹鍈《李白詩文系年》、裴斐《太白樂府舉隅》從之。

    這樣他的雄心壯志就難以實現。

    二、再難獲得更好的機會,內心茫然。

    讓我們看一下這三首詩《行路難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慄。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行路難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從這三首詩中,李白不斷地引經據典,不斷地想到那些歸隱的人、有節氣的人,心潮起伏澎湃。

    三、難能可貴的是詩人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細細讀來這三首詩中,分明可以感受到詩人情緒的一點點變化,似乎又有一束一點點透進來,照亮心房的曙光便是垂釣溪邊的70歲才遇到周文王姜子牙,而自己的年齡比他還想又何必自怨自艾呢?

    繼而他又想到那些輔佐帝王從而建功立業的人,又想到也有和他一樣不得志的人,更有才華遭妒的人。

    那麼自己要做的,就是應該重整旗鼓乘風破浪,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 6 # 劍挽蒼穹

    李白創作《行路難》,主要是一心想入仕為官而不得,一心想主政一方施展抱負而不能。苦悶之餘,鬱郁不得志而寫下的。

    一難,在於君王不賞識治國安邦之才。

    二難,身不由已以詩周旋於權貴。

    三難,要守住僅有的文人的尊嚴。

    空有雄才,而無伯樂,難!唯有縱酒於肆,放蕩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菲爾傑克遜是如何控制更衣室的?如何讓喬丹、科比、奧尼爾等人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