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橙心社

    首先從故事的主要角色設定,我們就可以看出濃濃的諷刺意味。首先,是身為主角人如其名一副“老夫子”的打扮和做派的“老夫子”。他雖然名為“老”,但是卻也追逐時尚,他有小市民的狡黠和精明,但是也有作為普通人的善良和勇敢,他本身就是無數有著些許守舊,也有著些許幽默和善良的普通民眾的縮影,秦先生打扮時尚,大番薯憨厚又帶著自己的精明,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市民形象,精明又奸似鬼的老趙,還有那趙小姐秦小姐...一個個活生生的角色本身就構成了一副市井生活幽默畫。

    《老夫子》本身的故事有很多,諷刺笑話其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的故事,比如老夫子貪小便宜反受其害、趙先生勢利眼結果得不償失等等一類題材,是經常出現的,這屬於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對某種社會現象和不足的諷刺,這本來就佔了故事中的很大一部分了,另外諸如描寫老夫子的日常生活,比如講老夫子書寫“禁止吸菸”告示,最後又惱羞成怒砸了招牌一事,看似是普通的搞笑,實際上卻是對不認真不仔細做事的調侃,但是這樣的諷刺,就比較平緩甚至讓人不覺得是諷刺了。

    文:太伊

  • 2 # 動漫看看

    對於一部抄襲並且火了的作品,

    筆者不置可否,因為自己小時候也很喜歡看老夫子系列的動漫,

    但是現在“王澤”(王家禧,2017年1月1日已去世,現在管理老夫子系列的是他的大兒子,王澤只是他的筆名,並且他的大兒子也叫王澤)這些年寸長未進,

    僅僅靠著《老夫子》系列漫畫,還天天出來賣情懷,

    那就真的是貽笑大方了,抄人設,抄劇情,

    他搞笑了,但也深深諷刺了自己,而他的兒子也繼承著他的事業。

    朋弟的《老夫子》(1930年代出版),原名為馮棣,是中國內地1930年代的著名漫畫作品。當時他在報章發表《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畫,其人物造型和性格與王澤的《老夫子》十分相似,是被王澤(王家禧)剽竊的原著。

    1935年至1937年創作了第一個連續漫畫人物“馬方人”;

    1937年至1943年創作的漫畫人物“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上海方言,傻瓜的意思)”等在京津一帶的報刊上大量刊登;

    1957年朋弟發表了最後的漫畫作品《“老白薯”出土》。

    1980年,朋弟73歲,漫畫家黃冠廉將王澤在香港出版的《老夫子》拿給朋弟看

    PS:70年代王澤靠著抄襲的老夫子成為了當時最風光的時代人物,但被抄襲的朋弟卻也是最悽切的時候,兩個極差的對比,卻也最終成為了哀嘆的惋惜。

    1983年去世。

  • 3 # 溫水閒魚

    《老夫子》這部漫畫作品的抄襲與否的問題,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畢竟涉事相關兩位漫畫家都已過世,雙方後代也無就此事糾纏,事外之人就不必牽涉其中了。

    我們現在所看的《老夫子》漫畫作品通常指的就是香港王澤創作的版本,也是本人幼時接觸的漫畫作品,出品於上個世紀60年代。

    作為一名八零後,那個年代雖然已經能夠接觸到許多自日本引進的漫畫,比如聖鬥士星矢、七龍珠、阿拉蕾等,但國內的漫畫也以另一種形式在廣為流傳,比如俗稱小人書的連環畫本,這是國內本土的漫畫作品,主要以古典名著、神話故事等中國傳統文學為主,另一種則是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夫子,當然隨著老夫子的不斷髮展,也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四格漫畫的形式。

    老夫子之所以能夠被大眾所接受,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漫畫題材當時在國內還是比較匱乏的,只要是製作質量過得去,題材內容有一定含金量,基本上還是能夠存活下來的。另一方面自然是老夫子的內容有可看性,能夠博人一笑,有看點自然不缺讀者。

    雖然看老夫子的漫畫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但老夫子主要人物的刻畫依舊印象深刻。不同於當時日本漫畫的幻想題材,在老夫子眾多短篇故事當中,很多都是利用一個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場景製造笑點,加上有很多中國元素在裡面,讓讀者很有親近感。

    但在老夫子的故事中不僅有搞笑內容,也存在一些諷刺當前社會現象的題材,比如在很多場景我們都能夠看到一些相貌清奇的角色出現,他們通常都穿戴奇異,一頭披頭士式的爆炸髮型,甚至還有一些男性角色出現身穿高跟鞋的情況,這都是作者在明裡暗裡的諷刺當時香港年輕人盲目跟風的時裝風格。

    因此即便是在當下來看,老夫子這部漫畫的題材依舊具有一定可讀性,當然這類漫畫不可避免的有注水的情況,但依舊不影響其在中國漫畫史上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最愛是現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