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穀粒麻麻
-
2 # 游來游去的蝦
一般都去,因為不懂,都聽醫生的,讓去就去了,然後檢查說什麼陰道鬆弛,盆腔恢復不好,以後影響夫妻生活,嚴重的遺尿漏尿,怎麼嚴重怎麼說,然後讓你在醫院花好幾千做康復訓練。其實可以去檢查一下,看看沒什麼大病自己回家做一些運動就可以恢復的,百度都有,自己做康復訓練和在醫院一樣,就是恢復的慢和快的問題!
-
3 # 小紅姐的產房故事
一般來說,產後6周,產婦的生殖器官才能逐步恢復正常,所以產後42天要進行常規的檢查,這項檢查非常重要 ,有些產婦覺得自己的身體恢復正常了,沒感覺有什麼不對的,就不樂意再到醫院來,這是欠妥的做法。42天的產婦產後複查,要檢查產婦的三種情況呢。
第一,產婦全身健康復原情況。
第二,產婦生殖器官的復舊情況,包括子宮和卵巢附件以及陰道等。
第三,產婦產後哺乳的情況以及嬰兒發育情況。
在第一項檢查當中,醫生要檢查的內容包括測血壓、血常規、尿常規、血糖等。
第二項檢查主要是婦科檢查,檢查子宮的康復以及附件情況,包括子宮體的收縮情況,子宮頸的復原情況以及子宮內膜的恢復。
還有腹部和會陰傷口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在分娩時有軟產道損傷進行過側切的產婦,要檢查傷口的癒合情況。
還有一個關鍵的,盆底的託力,也就是骨盆的情況。
很多產婦產後出現了尿失禁併發症,檢查盆底的情況,有助於醫生了解尿失禁的程度,可以給出個性化的治療建議。
如果產婦在妊娠和產後有併發症的話,醫生也會重點檢查,若發現有異常狀況,產婦就要及時治療,以促進身體的康復,在這一階段治療是最佳的時機。
第三項檢查包括乳房和分娩的乳汁量等。是否有乳頭損傷和乳腺炎等,母乳餵養是否存在奶水不足和積奶情況。
有條件的,最好產婦能帶著嬰兒一起進行全面的檢查。
-
4 # 可愛的big哥哥
當初生完寶寶出院,醫生給了2個卡片,一個是30天寶寶檢查,一個是42天孕婦複查,30天的去了,42天的沒去,現在想要是一起42天就去,坑每次開車去醫院要1個小時,帶寶寶不方便。但是母乳餵養不帶又容易餓著,而且還漲奶。
-
5 # 愛笑寶媽歐丹丹
我的產後複查是生完寶寶第五十天去的,那時候我的傷口恢復得不太好,一直有點擔心。到了醫院,醫生說我恢復得還蠻好的,讓我放寬心。現在寶寶快八個月了,一切都很好。
所以,去不去產後複查,和你的重視程度以及心態有關係,你如果覺得這件事很重要,那麼,就有必要去做,如果你覺得根本不需要,那麼,你也可以省去這個環節。
不過,我是建議去醫院複查的,心裡有個底。
-
6 # 桔桔桔子
女性盆底是由肌肉、筋膜、韌帶及神經血管構成複雜的盆底支援系統,它們互相作用和支援,像一隻吊床,承託並保持子宮、膀胱和直腸等盆腔臟器,讓它們處於正常位置。多虧了這張吊床,才不會讓這些臟器在你跑步時掉出來,才不會因為咳嗽大笑而漏尿。懷孕時隨著胎兒的不斷生長,在重力的作用下,盆底受到的壓迫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妊娠中後期,巨大的子宮壓迫盆底,血管受壓,血流減少,血液迴圈差,盆底肌肉、神經被迫拉長,導致受損。
另外,孕期激素的改變,加重盆底肌肉、韌帶鬆弛。順產更會加重盆底肌肉韌帶及神經受損。在這些種種因素的作用下,產後媽媽極易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子宮脫垂、陰道鬆弛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得了這些疾病不可怕,有很多方式可以治療,尤其是產後42天到產後半年,是康復的黃金期。
所以,產後42天進行盆底篩查的意義也就在於早發現,早治療。除了常規盆底檢查、盆底神經系統檢查、輔助檢查之外,臨床上常見的盆底篩查方式是盆底肌電評估。透過面板表面電極採集肌肉運動電位,經數字化、訊號放大、濾波處理後,進一步進行訊號校正、平滑、綜合和均方根計算,是一種精準的、自動抗干擾的評估方式。
盆底肌電評估可以相對客觀、準確地記錄盆底肌力狀況,可以作為盆底治療前後的依據進行參考,個性化制定治療方案、評估治療效果。產後盆底肌的檢查和恢復都是十分重要的,推薦下載G動APP進行鍛鍊,在家隨時隨地的有效鍛鍊,預防各種產後問題~
回覆列表
產後42天檢查不僅是產婦還有寶寶都要做檢查,產婦主要是血尿常規、最主要的是子宮陰道及傷口的恢復情況。一定要去做B超,這是檢視子宮恢復情況的最好途徑。還有就是盆底肌的恢復,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在懷孕時對盆底肌有損傷,盆底肌鬆弛最嚴重的會導致子宮脫垂。寶媽在聽見流水聲有沒有出現憋不住尿呢或是有尿意憋都憋不住呢?所以建議一定去醫院檢查,如果出現盆底肌鬆弛,可透過適當鍛鍊恢復,別不當回事,現在可能沒什麼問題,老了以後打噴嚏咳嗽會漏尿的。寶寶的檢查主要是看發育狀況,身高體重、血常規、髖關節發育、抬頭情況等,醫生會告訴你一些育兒知識,聽一聽也有幫助的。我也是今年剛生下小寶寶,希望可以幫到你。
創建於2017.9.6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