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圓居文化
-
2 # 書法有云
隸書的豎心旁有些兩個豎點,其原因有兩個,第一,字型的演變而來的,第二,書寫中變形的需要而來的。
1、我們都知道隸書是由篆書演變而來的,篆書的筆畫以圓轉為主,隸書則把這個圓轉的特點變為方折使書寫的速度更加快捷。
這個就是我們書法中所說的“易圓為方”。
2、就是我們在書法創作的時候,對同一個字或者同一個偏旁部首,需要進行變形所導致的。
我們一直對館閣體式的那種書體進行批判原因是:第一它的書寫法度非常苛刻,第二就是這種書體的特點,千篇一律,大小一致。
因此,在書法的創作中,我們會對相同的字進行變形處理,以使他們各個不同,姿態各異。
綜上所述
在隸書中出現豎心旁有兩個短豎,是一件很正常的現象。
隸書豎心旁怎麼也有寫兩個豎點的?
看待這個問題,要了解中國隸書發展中的兩重要階段。
漢代是隸書從產生到發展成熟的重要時期隸書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鼎盛時期:
(一)漢代
其實隸書從產生到發展成熟,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致應該從戰國時期的簡牘書,一直到魏晉時期出現楷書、草書,並進一步產生出行書,這個階段一共經歷了五六百年的時間。
在這個漫長的隸書發展期中,隸書經歷了三個發展狀態:一是簡牘書,多是非正式的官方文書,書寫比較草率,但卻解決了小篆書寫的認讀都比較麻煩的問題,這種書體多帶有篆書的意味,不具備成熟隸書的波磔筆畫;二是西漢時期的古隸,實際是從簡牘書中發展而來的,但仍帶有篆書的筆意,還不具有“蠶頭雁尾”的特徵;三是東漢時期的今隸,也就是我們習慣上說的成熟漢隸,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出現了長橫等筆畫的蠶頭雁尾,人們習慣上稱之為八分書。
在東漢時期出現了大批漢隸名碑,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學習隸書書法的首選範本。比如《曹全碑》、《史晨碑》、《張遷碑》、《禮器碑》、《乙瑛碑》等等。
(二)清代
清代是隸書發展史上另一個繁榮時期,出現了許多很有名氣的隸書名家,比如被稱為清代隸書四大家的:金農、鄭簠、鄧石如、伊秉綬。
這個時期的隸書,更多地借用了楷書、行草書的筆法,而在結字方面出現了很多不同於傳統隸書的寫法,比如金農的刷書技法、鄭板橋的“亂石鋪街”、伊秉綬的黑體隸書等等,都很有特色。
而一些單字的結體上,更多地借鑑了漢隸以後才出現的新寫法,比如本題中所言的豎心旁。
“一豎加兩點”的豎心寫法在漢代是不多見的,而在清代隸書中卻常有隸書是中國書法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的書體,其中的兩次重要變革都與隸書有關。其一是秦末漢初的第一次隸變,由小篆演化產生出了隸書,其中的過渡書體是產生於戰國時期的簡牘書;其二是魏晉時期的第二次隸變,由隸書演化產生了楷書和草書,其中隸書向楷書過渡經過了魏碑,而隸書向草書過渡則經過了章草。
正是因為漢代隸書是從篆書過渡而來,所以漢隸多帶有篆書的筆意。在漢隸書法中,豎心的寫法多是豎寫的篆書“心”字,如下圖:
在隸書中,豎心寫成一豎加兩點的樣子,應該是魏晉以後,也就是楷書、行草書出現以後才有的寫法,在清代隸書中就兩種寫法都有。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