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彪哥出遊
-
2 # 潁川鍾七郎
酸秀才,對比一下很像現在的憤青。這群人的共同點是有學識,有想法,很落魄,都是被調侃的稱呼。
你看不到酸舉人,酸狀元,同樣看不到憤青富豪,憤青高官。因為舉人、狀元、富豪、高官都是成功者,已經沒有了柴米油鹽的無奈,沒有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
3 # 煮酒君
“酸”一詞在這個語境裡,應是“窮酸”的意思,“窮酸”指的是窮困而迂腐。那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秀才真的“酸”嗎?
《管子·小匡》:“農之子常為農,樸野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吳廷尉 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可見秀才一詞在中國出現極早,但這個時代的“秀才”,指的是優異的人才。
明清兩朝,秀才作為生員的通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這也是現代人大多接受的秀才的形象。
所謂生員,即府(或直隸州)學、縣學的生員,即攻讀四書五經的進學者。在舊社會,人們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奉為金科玉律,蓋因“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對人民荼毒甚深,所以無論家境如何,總是期望能夠出一個讀書人,一朝成名天下知。
秀才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貧苦出身,但是得到秀才這個功名,卻不見得能夠為人帶來財富,只有生員資格的秀才是沒有俸祿的。如果秀才未能透過鄉試獲得舉人的功名,是不能當官的。
但在“芸芸秀才”中,能夠透過鄉試的又有多少呢?可說是十不及一,絕大多數秀才一生中數次用到十數次的鄉試,卻總是不能中舉,像“范進”那樣的幸運兒畢竟還是少數。在功名上不能更進一步,秀才便只能回鄉以教書等方式營生,也有人轉行做生意,但沒有本錢的生意,自然也是賺不了大錢的。其實古代的功名之路,與現代人的進學之路非常相似。一般稱讀書人為童生,只要沒中秀才,無論年紀大小。
如果一個“御宅”型的秀才,那可真就要混成了“窮秀才”。但如果性格比較“富”的人,即使不能中舉,也是很容易便能得到經濟上的發展的。
首先便是因為讀書人的地位在清朝較高,而一旦中了秀才,縣官都是不能輕犯。如果秀才犯了重罪,縣官需要先稟告藩臺革去其功名,然後才能對“前秀才”動手。
由於經濟、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北方中了秀才的可以免除田地的官租,這是經濟上的好處。秀才如果繼續讀書,還可以到官府領取定期的補助,雖然不多,勉強能夠維生。
秀才到了地方上,算得上是“德高望重”,人們多靠地方紳士、祖宗制度來維持秩序,這也是秀才發家的門路。秀才在處理公共事務的同時,可以積累出豐厚的人脈,對其做事大有裨益,不僅如此,秀才也能算是一隻“潛力股”,雖然“股值”略低,卻也不排除一飛沖天的可能性。自然也是各地大家、宗族所看重的物件。
-
4 # 立方體娛樂資訊
秀才原本指稱才能秀異之士。與《禮記》所稱「秀士」相近,是一種泛稱,並不限於飽讀經書。及至漢晉南北朝,秀才變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舉考試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廢。與此同時,秀才也習慣地成了讀書人的通稱。
至明清兩朝,逐漸成為科舉考試中的生員統稱。
至於為什麼會有“酸秀才”,為什麼沒有酸舉人、酸狀元,這與古代的科舉制度選拔模式也有很大關係。
以清朝科舉為例。
秀才是透過歲試的考生,取得的頭銜,而童試歲試科試只是整個科舉選拔系統中的初級考試部分,在它前面,還需要透過三年一次的科試,才能取得鄉試的資格,相比較舉人,進士含金量自然大大不如。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使典型的官本位制度,人們熱衷科舉是因為這是朝廷選拔官員的方式,而秀才使沒有做官資格的,只有舉人以上才有做官資格。
明清兩朝有些名臣就是舉人出身,例如上表罵嘉靖的清官海瑞
清朝出塞平叛新疆叛亂的的左宗棠
自然秀才的社會地位也大大不如前者。
在古代封建王朝官本位之下,自然不能做官的秀才的社會地位也大大不如舉人進士。
再加上很多秀才不事生產,不懂經營,往往生活上變得窮困潦倒,秀才自身相比較普通百姓,又有學識上的優勢,看不起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百姓,自然也會被廣大勞動人民諷刺。
回覆列表
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現代也比喻知識量豐富的人。
1.唐初曾與明經、進士並設為舉士科目,旋停廢。後,唐宋間凡應舉者皆稱秀才,明清則稱入府州縣學生員為秀才。
2.明清時代,秀才專指府(或直隸州)學、縣學的生員,是讀四書五經而進學者的專稱。要取得這種資格,必須在學道或稱童子試獲得取錄。不論年齡,應童子試的都稱童生。
3.如果縣、府、院三試都錄取了,進入府學、州(直隸州)學或縣學的,稱為進學,通名生員,即秀才的俗名。有一點要說明下,就是古代按照人口比例錄取率是低,但是古代識字率也低,所以在讀書人中的錄取率並不低;
4.生員除了經常到學校、學官的監督考核外,還要經過科考選拔(未取者有錄科、錄遺兩次補考機會),方可參加本屆鄉試(各省舉行的考試,取中者為舉人)。我們全省參加的考試是高考,所以說我們的名牌大學生相當於舉人,而不是秀才。
5.童子試關卡重重,有否其他途徑入仕呢?其實,應試者老是不經過童子試、科考的,也能參加鄉試。方法是參加所謂「納粟入監」。
中舉前直接奚落
中舉後眾人巴結
6.為什麼酸秀才不酸舉人或狀元呢?一個是上面提到的秀才的資格並不難取得,還有就是秀才並不能直接做官,只有舉人及以上才可以做官,誰敢得罪做官的?可以看范進中舉的小說,一中舉後,馬上就變了,後面老丈人巴結,官也有的做,連老孃都開心死了。
7.一般被酸的秀才都是年紀很大了,中舉無望,一般人才敢酸他們,他們的出路可能就是做師爺或者私塾先生,如果是年輕秀才,一般人恭維都來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