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苗媽說

    我孩子6歲了,據我當媽這幾年的經驗看,孩子對於食物的接納,一是口感,二是視覺效果。舉個例子,土豆是孩子的最愛,所以無論是片、丁、塊,她都愛的。但是如果是綠葉菜,比如菜薹,她喜歡吃杆子勝過葉子,因為葉子難嚼。當然杆子也要煮爛軟才吃,否則也是不挨的。

    怎樣才能讓寶寶吃蔬菜呢?建議小些的寶寶,用研磨機打成泥,混在主食裡吃。如果是大點的寶寶,把食材切成小丁丁,然後在顏色上搭配鮮豔些,也會引起孩子的食慾。如果更有閒情逸致,可以做成有主題的便當樣子,會有不錯的效果哦。

  • 2 # 欣然育兒

    我有兩個兒子,兩個孩子比較喜歡吃土豆絲,剛開始的時候不喜歡吃胡蘿蔔,然後我們家就出現了土豆絲炒胡蘿蔔絲,炒的時候加點豆瓣醬,有點甜味,孩子們很喜歡;他們不喜歡吃芹菜,然後我就用芹菜葉做玉米餅,芹菜做了芹菜肉水餃,看著效果也很不錯,然後每次吃飯的時候還給他們暗示:小兔子喜歡吃胡蘿蔔,所以蹦蹦跳跳很可愛,喜歡吃青菜和綠色的菜葉子,才能長得高,然後兩個小孩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

    所以說,如果寶寶不喜歡吃蔬菜,可以換個方式讓他喜歡吃,比如把菜做成可愛的形狀,或者做成包子餃子,然後再給孩子們一定的暗示,吃菜多長得高 身體好,如果家裡有兩個小孩的話,其中一個小孩吃菜也會讓另一個有胃口的吧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家幾天的早餐給你個參考

    這個是用菠菜打成汁做的綠色餃子皮,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餃子,裡面的餡料是豬肉芹菜的

    這個是芹菜葉做的玉米餅,煎出來香香的

    這個是豬肉蘑菇餡餅,裡面的餡料你也可以換

    這個是牛肉胡蘿蔔包子,很香

  • 3 # nicole574

    多小的寶寶啊?很小的寶寶,可以把蔬菜做成泥來吃。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嘗試遊戲的方式,模仿小兔子啃胡蘿蔔,吃白菜,學熊貓啃竹筍……如果孩子不喜歡,平時可以透過繪本故事或者動畫片,讓孩子潛移默化,知道蔬菜是寶寶的好朋友,應該怎麼做才好,有意識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學習。

  • 4 # 蝸牛的風景

    從開始新增輔食時起,每天適當給寶寶新增各種蔬菜泥,蔬菜汁,尤其是很多大點的孩子都不喜歡的芹菜,胡蘿蔔,如果從嬰兒期開始就新增胡蘿蔔泥,芹菜汁,讓孩子儘早適應這種味道,再大些開始吃正餐時就很容易接受,同樣,其它蔬菜也是,在嬰兒輔食期每天都換樣給寶寶嘗不同蔬菜的味道,以後自然而然的就比較容易接受各種蔬菜。

    如果是大點1~2歲的寶寶,可以多做些花樣,最好是可以讓孩子方便抓取的蔬菜餅,素丸子……一類,能動手自己吃會大大吸引孩子的食慾。

    另外,還可以在語言上不斷鼓勵寶寶,“寶寶的嘴張的大大的”,“寶寶吃的壯壯的長大個子”,“寶寶多吃蔬菜會變得越來越漂亮”……孩子都喜歡好聽的語言,我女兒面板本來就是又白又嫩的,3,4歲的時候特別愛美,那時為了讓她多吃蔬菜,我告訴她這些蔬菜可以讓她變的更漂亮,面板更白,她一聽立刻就乖乖吃了,而且每次吃飯都會問我每種蔬菜都可以讓她哪裡變得更漂亮……

    如果孩子只是不喜歡某種蔬菜的味道,大人除了可以多做嘗試外,不要強迫孩子必須立刻吃下去,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喜歡的味道,只要慢慢改變就好

  • 5 # 小林子啦啦啦

      記得我還沒有生孩子之前,跟弟妹還有五歲大的侄子上餐廳吃飯,那天不知為何,一向吃兩口就吵著飽了的侄子,突然吃了一大碗麵,讓我弟妹開心的一直說,媽媽今天真的好開心喔!我那時想說,有這麼誇張嗎?一直到自己當了媽媽,我才能體會那種心情。

      原本女兒還算是個乖巧吃飯的孩子,我還以為我幸運的不用被餵飯折磨,沒想到,女兒到了兩歲也開始跟我作對了!只要飯裡有蔬菜,不管切的多小,藏在飯下面,他一定會用手指從嘴巴里挑出來還我,弄得我只好再回頭去做蔬菜泥。但這也讓我開始對該如何讓孩子愛吃蔬菜有了研究的興趣,其實要讓他們愛上蔬菜是需要很多耐心和時間的。

      

      不愛蔬菜只是想要躲避危險的天性!

      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說明了孩子可能不愛吃蔬菜的原因,其實跟動物趨吉避凶的天性有關。他們在孩子面前放了兩種真的蔬菜、兩個塑膠做的模型蔬菜與另外兩個玩具,但孩子都沒有挑選真的蔬菜來當成玩具,而傾向把玩塑膠模型或是其他的玩具。

      所以研究人員認為,跟很多其它動物的天性一樣,因害怕被植物刺傷或中毒,孩子會無意識的躲避植物所帶來的未知的危險。孩子其實不是要故意不吃蔬菜,可能是這樣的保護機制存在他們的本性之中,不過父母還是可以用積極的教育來改變孩子的飲食取向。

      幫助孩子愛上蔬菜吧!

      因為孩子在天性上對植物的熱情可能比較低,所以我們更要讓他們多多接觸植物,才能減低他們的抗拒感,用書或是畫冊都可以幫助讓他們認識植物,也可以在家裡可以擺設一些植物,或是教導孩子種花種草。在有機會親近大自然的時候,把握機會帶他們認識花花草草,讓孩子瞭解植物的多樣性與習慣和植物共處。

      

      我曾經在綜藝節目上看到一個藝人媽媽提供一個很有趣的辦法,讓他的小孩吃花椰菜。她就跟小孩說,你吃花椰菜是在幫他剪頭髮,怎樣的髮型都可以喔!其他藝人媽媽也都說這招很有用。

      其實增添趣味性的方法很多,而且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效!我在喂女兒吃飯的時候,也都會利用一些小遊戲,像是跟她說飛機飛過來摟!快張開嘴巴讓飛機降落,她就會笑笑的開啟嘴!另外可以給蔬菜取一些有趣的名字,或是利用一些模型來變化蔬菜的形狀,如果能用番茄醬點上眼睛鼻子,孩子會覺得吃蔬菜好像是在跟朋友玩。

      你更可以利用蔬菜多彩的特性,讓孩子的餐盤色彩豐富一點,通常大人喜歡把菜都混在一起炒,但其實孩子喜歡每一個單一顏色是分開的,所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自己的餐盤,裡面有兩三個不同顏色的菜色,孩子就容易食慾大開。吃完飯後,如果孩子今天蔬菜吃得多,可以學幼兒園一樣給一個小小的貼紙作獎賞,或是讓她挑個喜歡的點心吃。儘量讓蔬菜與美好又愉快的記憶做連結。

      

      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就感,他們會覺得是在享受成果,而不只是被爸媽逼著吃。我有一個很有趣的經驗,是關於新鮮的蓮子。

      在大人心目中,蓮蓬應該是一個很特別的植物了,形狀也很特別,我內心想說,這個她一定不會想吃吧?但是因為我讓女兒自己把生蓮子從蓮蓬拔出來,她反而很有興趣的吃個不停,讓我好驚訝!如果孩子長大了一點,還可以讓他們幫忙在市場一起挑蔬菜,回家再幫忙洗菜,然後跟他們說他們莫大的成就等一下就會出現在餐桌上,孩子們反而會期待吃蔬菜呢!

      

      看到這個標題,媽媽們可能心裡想,是不是無論如何逼孩子吃一口就好?其實,嘗一口原則是源於一項研究顯示,在孩子接受新食物前,大約需要810次的嘗試,孩子才會開始熟悉這個新食物。但不是要爸媽強逼孩子吃一口,而是要讓孩子有機會試一試味道,不要因為她說不吃,就讓他一點都不碰。

      只是在技巧上,不要只是央求或是命令孩子來吃一口,因為這樣孩子就會發覺這是個不美味的食物,媽媽是在逼我。反而要說,這菜好好吃,媽媽也很想要吃,你只吃一小口就好了,剩下的媽媽要全部吃掉喔!

      就跟收玩具一樣,不要因為自己覺得是苦差事,就影響到孩子也覺得這只是勞務,要變化方法讓他們覺得這其實都是好事。這麼好吃的東西,他們只能嘗一口,說不定反而會搶著要吃。

      

      孩子的理解力跟大人是不一樣的,蔬菜的價值在於讓大家保持健康,可是孩子並不會瞭解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不用太跟孩子強調健康的問題,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用他們的喜歡的方式來強調蔬菜的重要性,像是吃了蔬菜就會更快長大喔!吃了蔬菜你會變得更漂亮喔!

      上面說的都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實務上還有許多美味的食譜可以幫助媽媽,但我所提供的,是一些態度上的改變,可以讓爸媽形塑孩子的飲食習慣。多樣化的飲食習慣是可以陪著孩子一直到老的,所以現在多花一點時間幫助他們,其實是很值得的!

      當然如果一開始孩子真的還是很沒辦法接受蔬菜,只好像我一樣先用蔬菜泥來幫忙,或是儘量給他們吃接受度比較高的水果,不過,要記得不要只給孩子喝果汁喔!因為果汁沒有了水果的纖維之後,是無法完全取代蔬菜的,還是要讓孩子直接吃水果才能吸收到全部的營養喔!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鷹的眼鏡,狼的耳朵是什麼動畫,想想很經典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