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村上春樹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國內外對他的作品一直都不吝溢美之詞,給予極高的評價。所以,村上春樹的作品好在哪裡?是否被過譽了?
8
回覆列表
  • 1 # 催眠77

    不好看 連巖井俊二都是這麼說的 看得太累了 以前看一報道記得日本的學生評價說對於他們可以當小黃書看 然而我看那挪威的森林 連情色部分都看不進去 我嘗試的很多遍-_-||看不下去實在是 為啥明明是有情節有故事的小說非要寫成這樣晦澀難懂 翻譯的事還是我智商不夠 對於我來說就是過譽了 當然我又算個啥呢 人家得獎手都拿軟 就是好唄那

  • 2 # 天涼起了秋

    不過譽。

    臺灣的“村上春樹”,至少在報章、電視媒體上非常熱門,這個現象一方面歸因於出版界對村上作品的譯介相當快速也頗完整,一方面來自於那種“感覺很村上”的文學作品社會現象化的因素。村上的作品所呈現的風格和感覺,已經變成一種意識型態式的形容詞,常被用來詮釋現代人無以莫名的感受,因此,我們會看到廣告詞上寫某人的音樂或作品“很村上”等等。其實“村上春樹現象”在日本也是存在的,只是這種現象並不特殊。大致在50年代以後,日本的純文學作品跳脫小眾的封閉社會,尤其《太陽的季節》這本小說獲得芥川被廣為討論後,純文學作品的讀者層逐漸擴充套件到一般大眾,自此以後,獲得各類文學獎的得獎作品、作家的一舉一種等,都變成媒體關注的話題。 而村上本身不喜歡和媒體往來,拒絕作品拍成電影,甚至和文壇絕緣的性格,者如此類反文學作品社會現家化而行的作為,反而更加速了所謂的村上現象。 自從1979年講談出版村上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聽風的歌》以來,村上一直擁有一群忠誠的“村上迷”。直到《挪威的森林》一書出版,銷售量超過370萬冊,村上的名氣瞬時達到顛峰。一部純文學作品的讀者可以輕易超過10萬人次,箇中奧妙確實值得探討。作品的“心情”很現代 若問村上的讀者村上的作品魅力何在?他們的第一句話都是:“那種心情(感受)吧!”村上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故事中的主角沒有名字,主角通常都以“僕(日語中男性自稱的代名調)”自稱,而村上可說是第一個只用“僕”這個人稱代名詞的作家(只有《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例外)。讀者所說的“心情”,也就是村上作品中常出現的“僕”,對所有事情表露出的非決定性的人生態度。雖然作品中“僕”的年代和當下年輕的一代有時空上的距離,但那種生存方式所呈現的“某種”人格特質和心情,卻和這一代的屬性相契合。 村上迷中有很多少女喜歡寫作,而村上作品中的語彙相當簡潔,而且不用艱澀的漢字,不過使用相當多片假名(日語在表現外國事物時用片假名)。另外村上非常喜愛用數字來表現一種狀況或概念,而且慣用阿拉伯數字來表記。例如:《1973年的彈珠玩具》(《聽風的歌》之後,第二部長篇小說),這在當時以直寫行文的文藝作品來說,簡直是破天荒的創舉。 村上初試啼聲的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節勇奪第23屆群像新人賞,為喜愛創作的年輕人樹立一個典範。目前在日本不僅文學作品、文藝雜誌賣況不佳,部分歷止悠久的文藝雜誌,如《小說中公》、《野性時代》等也相繼停刊。不過,像《文學界》、《群像》等文藝雜誌所主辦的新人賞參選人數,卻有增無減。尤其村上龍、村上春樹得獎後,這十年間參選人數持續增加,去年的人數已高達2000人。這種大眾化的作家熱潮同時也形成一股小說寫作範本的出版熱,不知道未來日本還會出現幾個村上春樹? 村上特有的修辭法,或者可以說是隱喻,也是形成村上作品風格的要因。村上所用的比喻總是天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即使這種隱喻的方式不在讀者的經驗範圍內,但由於語彙本身就能營造畫面,這種現實和幻想互相交錯、融合的文字表情、反而成了村上迷們愛不釋手之處,或許村上的文字能說出他們說不出的感覺吧! 村上立足美國文壇 村上的作品深受美國現代文學的影響,這一點是村上本人也承認的事實。村上十幾歲的時候,每個月都固定閱讀家裡向書店訂閱的河出書房的《世界文學全集》及中央論社的《世界的文學》,因此他所讀的清一色都是外國文學,日本大部分的近現代 文學反而不曾涉獵。而美國的作家中,村上尤其推崇費滋傑羅,村上作品的舞臺始終離不開都市,而且主題總是和喪失的東西--亦即“失落lost”有關,也許不是純屬巧合。 村上的作品對美華人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為村上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品味時美國。例如:“僕”和老鼠喜歡去爵士酒吧喝啤酒(《聽風的歌》)、“僕”喜歡一個人享用義大利麵等。村上愛在酒或用餐上著墨,因此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獲得 豐富的洋食知識。 有人形容村上的作品是日式抒情風味的美式小說,真是恰到好處。由於村上的文體深受歐美作品的影響,而且他所描寫的世界及小說中的人物,都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例如每一部作品都少不了音樂,因此外華人即使不懂日本人特有的纖細或想法, 一樣能融入小說中的情境。 村上作品在美國受觀迎的程度,由美國最具公信力的文藝雜誌 “New Yorker” 屢次刊載村上的作品可見一斑。而這個意義在於村上是美國文壇能直接以英語鑑賞其作品的作家,而非只是美國文壇的日本作家而已。自已作品能刊登在 “New Yorker” 上,是無數年輕作家的夢想,這在日本就好比 獲得芥川賞,而村上則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日本作家。

  • 3 # 徐鵬遠

    我有時候倒覺得村上春樹被“低看”了。

    村上小說的寫法,在日本文學甚至整個世界文學的範疇裡看,都是跟前人很不一樣的,是現代派的寫作。爵士樂是被他當做道具寫進小說的,也成了一代文青的代言。小說裡,主人公,大多情況下是男的,很愛乾淨,開著一輛車,會做菜,熱愛音樂,獨居……村上畫了一個時尚的都市肖像,卻也因此被廣為詬病,認為他寫的東西太輕了。

    可是我們不要忘了,村上更是營造情緒的高手,那是一種來自日本傳統的,有點類似於“物哀”的審美。這一點從小說處女作《且聽風吟》就體現出來:

    沒有小指的唱片店女孩,某處生活著一個雙胞胎姐妹,“我”曾問她,沒了的那個小指現在在哪裡。

    “我”的大學時代的女友,在一年暑假莫名其妙地死在球場邊樹林的一角。

    一個女生透過電臺為“我”點歌,提起幾年前從她那借來的一張唱片,後來我無論如何也尋不到她。

    懷舊的《加利福利亞少女》曲子迴圈往復。

    一直有東西在失去——後來的《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 》等小說也有這種主題——主人公常常是反應遲鈍的,但失落的、悲觀的那一個稜面早已經被建立起來。村上春樹真正地做到把文學所要載的“道”跟“可讀性”結合了一起,不能因為他賺了太多少男少女的眼淚,就說他寫得不好。可以說,村上春樹寫出了生命的一種常態,那就是孤獨,同時,這種孤獨又是暢銷的。

    還有一點,思想性。村上春樹是一直對戰爭和社會有關懷的作家,《1Q84》是類面臨的敏感、災難的問題,《海邊的卡夫卡》以及中文版還沒有面世的新書,講的是戰爭或者戰爭的創傷,他可能不是處理這方面題材最偉大的作家,但不能對這種處理熟視無睹。

  • 4 # 讀者風明

    算不算過譽呢,這可真是難講,因為不同的人對村上春樹的評價也是不同的。不知你所問的過譽是指哪一種評價?據我所知,國內許多作家對村上春樹是有點不屑的,認為他寫的東西沒什麼深度,但更多的普通的讀者則很喜歡他。至於我個人對村上春樹的看法,嗯,我認為他不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但是很可愛。他的小說讀起來很親切,很舒服,就像夏天的海風,輕盈,透明,而且充滿了少年氣息。

    我覺得,村上君的小說是地地道道的青春小說。無論他寫的是什麼故事,主人公多少歲,寫出來的都是青春的感覺,氛圍都是青春小說式的。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村上君的語言和情懷都有一種青春的氣息吧。

    他小說中的人物,大多是那種沒有長大或者不願長大的小孩,他們好像無論到了什麼年紀,哪怕人到中年、甚至老年也好,都是以一種小孩子的方式生活著,給人的感覺始終像個沒有長大的人。所以他們的說話、行事乃至生活方式都有一種我行我素的天真。

    我猜想,村上君本人可能就是這樣的,平時就是那樣一種生活態度和說話風格。他筆下的人物行事說話的腔調或許就是他本人的腔調,他並非故意要把人物塑造成那樣,而是不知不覺的將自己的特性賦予了自己所寫的人物。當然,我沒見過村上君本人,對此只能猜測,無從得知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村上春樹的小說在全世界大受歡迎,可以說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就像金庸的武俠小說。只不過,金庸是將通俗的武俠小說寫出了文學的意味,村上春樹則是將純文學寫得像通俗小說一樣好看,既能讓很多人喜歡,又不失藝術韻味,無意間使藝術與商業得到了很好的結合。這或許是因為他喜歡寫的主題恰好是大多數人感興趣的青春、孤獨以及與其相伴的愛情,又寫得相當迷人。

    但村上君並非那種為了取悅讀者而寫的作家,他的寫作完全是從內心和個人意趣出發的。雖然他說自己在寫作的時候會想怎麼樣寫得有趣,讓讀者喜歡。但我想這主要還是他本來就喜歡那樣寫,否則,即使為了取悅讀者而刻意想要寫得有趣也未必就能寫得有趣,最多隻能在情節和題材上下工夫,多寫一些能夠滿足大眾需求的東西。

    而村上君的小說,情節其實都比較平淡,哪怕是超現實題材的——比如《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也一樣。他的小說不是靠製造一些跌宕起伏、曲折離奇的戲劇性強烈的故事情節去吸引人,而是透過將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讓你不知不覺的一頁一頁看下去。換言之,對村上君而言,重要的不是寫什麼,而是怎麼寫;他的小說好看不是故事情節上的好看,而是情調意趣上的好看。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一個人——王家衛,他總是讓我想到村上春樹。當然,反過來講也一樣。據說王家衛很喜歡村上春樹,或許受了他的一些影響也未可知。這兩位我都很喜歡,感覺很合得來。他們雖然一個寫小說,一個拍電影,而且風格也不同,但是他們有一點非常相似,就是都很會表現感覺,精於營造氛圍,並使人產生共鳴。王家衛可以一分鐘就拍一個人在街上走,村上春樹可以一整頁就寫一個人在煮義大利麵,但照樣能把你吸引進去,讓你覺得好看。看王家衛的電影,你會覺得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感覺;看村上君的小說,你會覺得情節什麼的有也罷無也罷,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字裡行間的那些村上春樹式的感覺和情調。

  • 5 # 瑾茉書生

    他不需要諾貝爾文學獎來證明,時間會證明一切

    2018年5月初,瑞典皇家科學院取消了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此訊息一出,諾貝爾文學獎史上“最悲催的入圍者”、陪跑11年的村上春樹再次無緣諾貝爾文學獎。2006年村上春樹就憑藉著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弗朗茨·卡夫卡”獎,該獎項素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從2006年起至2017年,他年年成為熱門候選,卻年年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

    村上春樹,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他出生於一個教育家庭,父母都是老師。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村上春樹考進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科,期間他結了婚開了店,一邊工作一邊上學。1978年四月的一天,29歲的村上春樹去看棒球賽,“寫小說”這個念頭突然產生,隨後寫下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獲得了日本《群像》新人獎。他的第二部小說《1973年的彈珠玩具》出版以後大賣,他結束了自己的酒吧經營,全心全意投入小說的創作,名副其實地開始了小說家的創作生涯——儘管村上春樹認為寫小說“無比耗時費工,無比瑣碎鬱悶”,可他一寫就寫了40年,期間創作了15部長篇小說、32篇短篇小說、4部旅行散文、13部隨筆合集,還翻譯了6部書,並與他人合作出了4部作品。

    陪跑?悲催?這或許是讀者們的一廂情願,對於村上春樹而言,還有很多東西比獲獎更重要。他堅持為自己寫作,確信寫作過程愉悅的作品,讀者讀起來的時候也會覺得開心;他堅持為讀者寫作,認為無論是各種獎項、勳章或讚譽性的書評都沒有自願買他的書的讀者重要。因為獎項不會流芳百世,但作品會。——這些都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進行了闡述。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被譽為“村上春樹首部自傳性作品”,然而村上春樹在後記中說明本書只是對他自己作為一名小說家一直堅持寫小說的這個狀態做一個總結,對他自己的小說寫作做一個總結。結合自己的寫作生涯,對於小說創作村上春樹強調:

    a.作品要具有鮮明的特質,獨具一格,讓人一看就能確定是誰的作品;

    b.寫作風格不能一成不變,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

    c.作品不隨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可被人吸納、引用和借鑑。

    基本練習和習慣

    a.閱讀,大量閱讀各種型別的書是作業也是基本練習,熟悉作品的結構,客觀地看待世界,客觀地看待自己

    b.觀察,養成事無鉅細觀察周圍事物和現象的習慣,收集和積攢寫作素材,以這些素材為基礎構建小說的內容、推進小說的情節發展。

    定量寫作、定時修改

    a.寫作,像打考勤一樣保持寫作的規律性。比如每天十頁稿紙,每頁400字;要學會掌控時間,與時間成為朋友,制定目標,明確日程表,然後主動完成。

    b.修改,至少修改三次。第一次從頭做改寫,進行大尺度的整體加工;第二次再從頭改寫,重點在細節改進;第三次參考他人意見,針對有問題的部分集中修改。

    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村上春樹還提到了職業小說家的資質和資格——一定要寫小說並一直寫下去的驅動力和支撐長期孤獨寫作的忍耐力。只有保持強韌的心靈、堅定的意志和健康的身體,才能持續寫作。所以他一生堅持做了兩件事:寫作和跑步。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坦誠之處就在於村上春樹並沒有把它當做自傳,也沒有把小說家這一職業放置於多麼至高無上的地位,至少他這位小說家並不高高在上。40年來他每天400字一頁寫10頁,每天一小時長跑,寫小說日文寫一遍,英文再寫一遍,寫了改、改了寫——這些都不需要任何獎項來證明。畢竟這世上有一些東西,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 6 # art態度

    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否被過譽,我想只要看過他書的心裡都有一個答案,我覺得沒有,名副其實,作品好在哪裡,我在下面把我的個見一一說出。

    首先,村上春樹的作品首先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獵奇性,能吸引讀者不斷看下去,以他奇詭的想象力及超強的文學功底,對世界對社會對事物的認知及思想高度,還有就是對藝術的認知,都有很高的見解,這樣出來的作品自然不會差。

    其次,畢竟他是日本人,對日本的傳統美學接受的很好,然後融入西方的現代意識,比如《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和最近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村上作品很多,隨筆散文寫的也好,比如《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當我們跑步時在想什麼》等等,就是有種迷人的魅力,或許說不出,但是真實存在著。

    再次,村上春樹在世界文學上影響確實大,圖書銷量很好,讀者群很大,不由得讓人想到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兩者想象的就是有著共同的美感。他書中對愛情的纏綿悱惻詮釋的很到位,也寫到情愛肉慾,但這些就像好的食物一樣,肥而不膩,這也很吸引人。

    最後,村上春樹的個人經歷也很傳奇,因為隨意間斷寫第一篇小說《且聽風吟》,當時還開著小店,賣些咖啡飲料,沒想到投出去竟然獲獎,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作品與人生經歷融合也是另一部作品,比如中國的路遙、陳忠實、張愛玲、三毛、莫言等。

  • 7 # 煙視

    村上春樹的作品風格沉重又不失灑脫,非常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文筆玲瓏剔透,讀之令人有種山澗小泉般的清澈感,故事擅於隱喻,看待事物視角溫柔細膩,語調平緩,字裡行間卻又有強烈的情感衝擊力,使讀者回味無窮,值得深思,都說他的作品文風非常受西方文學影響,但我覺得,他的文風獨特,不可代替,當然,他的文章欠缺日式風格,與川端康成的追求日本傳統文學美背道而馳,但我認為這並不妨礙他對世界文壇的影響力。

    至於是否過譽,我認為沒有,雖說他多次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但他對文壇做出的貢獻不可替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有限,選擇購買一臺筆記本還是選擇購買一臺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