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山33493611
-
2 # 夢中火車
現目前糧田荒蕪,多是山區地帶。原因是山區土地不便耕種,不能實現土地整合,和大規模連片作業,不能實現機械耕種。老百姓單個種地更是達不到靠種植來脫貧致富,有時連本都難收。現要想糧田無荒蕪,可行辦法有:退耕還林,還草來帶動其他產業發展,還可保持生態平衡,可持續性發展。可根據不同的地理條件來進行土地調整,能搞第三產業的,國家予以支援和扶持。有的地方生態環境好,可適當的發展旅遊業,搞生態養殖,還地予大自然。其他便無更好良策,謝謝邀請。
-
3 # 因火為煙999
一、對基本糧田進行座標確定,衛星監控。二、改變種糧補貼方式,改按人均補為種後對種植人補。三、對連續兩年以上未耕種的,國家無償或低償收回土地,轉確權用以扶持小規模(50一100畝)種植戶,為規模種植戶直接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四、嚴防基本糧田耕種其它,防止變向放荒現象。五、加大基本糧田小規模種植戶和規模種植戶的種植扶持力度,增強他們的市場競爭能力。謝謝邀請。
-
4 # 周天無窮
對策一是國家對農民補貼提高到歐美的一半水平(在中國現行標準基礎上漲5倍),二是打破農產品流通公司壟斷,三是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遏制耕地荒蕪現象。其他調整均難以奏效。
一、耕地荒蕪的成因
以某交通較為便利、開始機械化耕作的丘陵地區為例,成因如下:
經濟方面,工農剪刀差幾乎未變化,從農業能取得的收入遠不足以滿足支出,同時當地二、三產的發展和工程建設提供了支援離開農業的機會(含就業和拆遷安置);農資成本上漲,有農業部門統計,如果計算人力成本則主糧種植幾乎為負收入;逐漸增加的野生動物減少糧食產出。公共服務方面,村民自治形同虛設,部分村民反感以權力為中心的生活,開始傾向相對鬆散的城鎮生活(當然,基本都還是熟人社會);土地財政仍然存在,導致縮小城鄉差距、工農差距的動力不足,加之部分主政者不明白或不注重鄉愁,不願推動就地城鎮化或山水田園城市建設;撤點並校的後續效應繼續顯現,同時雖有劃片入學制度但未均衡教育資源,且如果既要照顧娃讀書又要掙錢則只好到城鎮去。人口構成方面,90年代的壯年農民(20---45歲)開始老齡化,習慣種田的老年人已故去一批。風俗和意識方面,以在城裡有房為榮的看法盛行,在城鎮有房成為大部分青年相親結婚的前提。
在開始對策前先理清三個問題。一是中國對農業補貼高?中國大概每年1000多億人民幣,歐美大概分別有2000多億美元。二是提高補貼會增加工業成本和城市居民生活成本?要看補貼方式。三是轉而種植水果蔬菜等非糧食是否可行?可行,然而需理順農民到消費者之間的鏈條,否則就像現在一樣,流通公司形成聯盟,農民賣不出去蒜,而消費者購買價幾乎沒變。
二、對策
(一)提高認識。當前有一些認識誤區,以為耕地荒蕪危害不大,根據是糧食十四連增,應對方案一是可依靠轉基因技術增加糧食供應,二是現時可依靠糧食進口並**於地。糧食十四連增的結論來源於統計資料,而從水土流失情況、耕地荒蕪情況、糧食增產技術進展情況來看,統計資料並不可靠。方案一低估了轉基因技術的風險(短期實驗無法測試長期風險)和有關部門的監管能力(美國可以控制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以確保有足夠替代,中國一放開轉基因就氾濫)。方案二忽略了農業生產的難度(農業生產高度依賴從業人員的經驗,且把荒地恢復成良田需要時間)。
(二)正視現實。鄉村旅遊業、農業電商、土地流轉並未發展起來,有各自難以克服的原因。鄉村旅遊業主要是高估了市場容量,低估了人們對旅遊的品味,有特色、有潛力的鄉村並不那麼多;農業電商不贅述;土地流轉低估了農業生產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這三條途徑可以作為個案但不能作為普遍出路。
(三)開源導流。一方面是開源。同時提高對農民的農業補貼和對倉儲環節如糧庫的補貼,使得糧食售出價變化較小;現行對農民的補貼標準大概是80元/畝,最好提高到大概500元/畝(這樣農業補貼總額仍然只是歐美的一半,但可以基本彌補工農剪刀差,即補貼加糧食售價與打工收入在同一數量級;農民打工的最低工資標準大概在1500元/人月,扣除租房等成本大概可以留下800元/人月)。另一方面是導流。設立國營農產品流通公司作為農產品流通環節的“鯰魚”,以保本經營為原則,逼迫現有流通公司降低成本並薄利多銷,以破解“蒜你狠”現象,同時優惠農民和消費者。
(四)城鄉均衡。由於村村通實施效果明顯(雖然有地區差異),只要教育均衡就好,無需多述。
-
5 # 我是無憂無慮
土地白給了農民,土地養活不了農民,農只好外出打工,土地轉讓費高了沒人租,低了租出去怕在收不回來,所以就導致了荒蕪,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要真正把土地承包給農民,每年收取承包費的話,不種地的人自足的就把土地退還村集了。
-
6 # 十八列
我認為現在農村種地的都是老年人,這兩年糧價太低,基本上是誰種誰賠,因糧價低農民轉種菜的就多了,可今年很多品種的菜又不值錢了,這樣就好象種咋都不淨錢,光靠補貼也不可能增加耕種,有人說什麼種糧大戶,什麼家庭農場,原則上都的淨錢,我認為解決辦法還是國家收儲,國家定價,低價出售,這是維一的辦法。
-
7 # 善緣137525251
什麼是糧田 所謂糧田也是農民一點 一點開墾出來的 北大荒不是開墾出來的農場嗎 人家就掙工資 拿退休金 可農民呢 他們有什麼 糧田撂荒那是迴歸大自然 何必整天拿糧田撂荒說事 無聊
-
8 # 秋高氣爽112332581
一些地方的糧田耕地荒蕪,應該怎樣應對,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關鍵的要解決怎麼樣才能調動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目前,不知什麼原因,農產品的價格過低可能是造成田地荒蕪的主要原因。怎麼才能穩住農產品的價格,從外因上儘量少進口外國的農產品,從內因上用最大力度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使農民感覺到即使種地,也一樣能生活的能好。
什麼事物的轉化也得個過程,那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扭轉也得一定的時間,現實的殘酷,讓農民逐步返樸歸真。
-
9 # 玉兒160454377
土地分給農戶他一點你一點,比如我想去承包,他一點你一點不好辦。高了我我不行,底了他不行。荒蕪幾十年真可惜,如果國家收回,在承包那些想做農業,
-
10 # 橘紅服
這種現象在山區較多,年青人在外打拼顧不上種地,老年人力所不及,加上帶孩子娃,餵豬養雞,更本顧不上耕種大面積坡地,也就只好任它荒芫了。但在我縣部分鄉鎮就搞的比較實惠,主要是種植烤煙農戶為擴大營利面積,自願按每一年每一畝按300元至500元租用。糧價補貼歸原主戶不變。
回覆列表
國家按農民要求徵收,願種的別荒蕪,不願種的收回,承包給個人。滿山的山地長滿了荒草,你想承包很費事,有人給你包,有人寧可荒著也不給你包,不能連片,很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