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秘的小山羊
-
2 # 億童學前教育
開學的第一堂課,我們一般把它稱為“收心教育”或者是“適應階段”。因為小班的孩子是第一次上學,有的開始適應幼兒園生活,有的還是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中大班孩子長假後回到幼兒園,作息時間、生活習慣等需要重新適應幼兒園的節奏,出現焦慮不安……
因此,我們一般會選擇融入幼兒園常規的故事、描寫孩子成長的兒歌、內容豐富有趣的閱讀活動來引導孩子走出開學焦慮。這也就是我們的第一堂課。
具體來說不同年齡段閱讀材料的選擇應有所偏重:
小班可選擇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閱讀材料,如故事《見面》《高高興興去上學》;
中班可選擇行為習慣養成類材料,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如故事《大衛,不可以》《亂糟糟的房間》;
大班可選擇引導孩子感受成長、體驗成長快樂的材料,如兒歌《我是大班小朋友》、故事《小凱的夜晚》。
針對這一階段孩子的困擾,老師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有如下攻略。
攻略1:營造寬鬆自由的閱讀氛圍
用實物或其他素材創設情境:透過故事書或PPT、頭飾、影片音訊等素材,向幼兒提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視覺化元素,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用遊戲或表演營造活動氛圍: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遊戲或表演,激發幼兒語言學習的慾望,提升語言學習的有效性。
攻略2:“自由閱讀”養習慣
提出閱讀的規則和要求:教師示範正確的閱讀方法,為幼兒樹立熱愛閱讀、認真看書的榜樣。
參與幼兒的自由閱讀:做閱讀活動的觀察者和諮詢者,給予幼兒幫助,鼓勵幼兒與同伴大膽交流畫面內容。
攻略3:“理解閱讀”重引導
引導孩子充分吸收書面語言資訊:提煉材料的主旨,透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孩子理解材料。
採用不同的活動形式加深理解:採用角色扮演、遊戲等活動形式,再現材料中的故事情節或兒歌、童謠的內容,加深孩子對於故事的理解。
攻略4:“創意閱讀”會延伸
和幼兒一起鞏固材料內容:集體朗讀或讓幼兒談一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感興趣的內容。
引導幼兒創造性講述材料內容:引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故事續編、童話劇表演等創造性的展示。
鼓勵幼兒進行延展性活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實現活動的延展,如自制圖書、故事改編等。
看了以上攻略,您是否已經在腦海中有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呢?下面推薦一個小班閱讀方案,快快收藏吧!
活動:見面
活動目標:
1.感受小動物見面時相互問好的愉快心情。
2.願意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動物見面時的情境。
3.嘗試用禮貌用語向小朋友問好。
活動匯入
播放童謠《問好歌》。
教師:小朋友們,祝賀你們上幼兒園了,以後每天早上來上學時,我們都會見到自己熟悉的小夥伴,那小夥伴之間見面時,應該說什麼話呢?(你好)
教師:相互之間除了問好,還可以做哪些動作?(點頭、抱抱、握手等)
教師:大家都很棒,我們見面時會相互握手、打招呼,動物們見面時會怎樣問好呢?我們一起來讀讀故事《見面》吧。
自由閱讀
教師示範正確的閱讀方法,鼓勵孩子與同伴大膽交流畫面內容。
教師:畫面中出現了哪些動物?動物見面時做了哪些動作?
理解閱讀
集體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1.播放教學PPT,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一遍。
2.先閱讀封二及第一頁,引導幼兒說一說畫面的內容,然後閱讀第2——9頁,分別讓孩子說一說、學一學小羊和小羊、小鴨和小鴨、小象和小象、小狗和小狗見面時的情景和動作。
教師:圖中的小雞和小雞見面是怎樣問好的?我們來學一學它們的動作。
3.閱讀第10——11頁,鼓勵孩子說一說小朋友和小朋友見面後相互問好的畫面,請孩子和旁邊的小朋友握握手,感受相互問好的樂趣。
創意閱讀
1.教師:故事中的動物和小朋友都很有禮貌,你覺得他們快樂嗎?為什麼?
2.教師播放PPT,帶領孩子完整講述故事。
3.引導孩子按故事情節的順序依次上臺表演,鼓勵孩子用開心的神情表現見面時的心情,根據故事內容模擬動物見面的動作。
4.模擬孩子們幼兒園上學時的情景,引導孩子見面後用禮貌用語和動作與小朋友打招呼。
結束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整理物品,自然結束活動。
回覆列表
X一節課容易,可要上好一節課就得花點心思了。一節好課,除了受選材內容的影響外,更受幼兒園教師教態、扮演角色、組織方式等多方面的制約。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第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的好,我說我上的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一) 從教師方面1、 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羅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2、 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3、 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4、 課前進行充分地準備。A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熟悉教材和教案;B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充分準備教學具;C充分準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二) 從幼兒方面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三) 從課堂設計方面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的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 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門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併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2、 匯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匯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匯入方式 進行匯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鐘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3、 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4、 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絡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5、 有遊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遊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遊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準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遊戲,不是為遊戲而遊戲。可以透過遊戲或分組遊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瞭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6、 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鐘,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鐘,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鐘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7、 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侷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蒐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