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新文化報

    來答一下,捕前祭祀,冰下捕撈,原始方法…… 這裡的漁民也被稱為“中國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湖冬捕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的一段時間,氣溫達-20℃以下,漁民會大規模冬季捕魚作業。

    打鑹、下網眼、扭矛、走鉤、絞網、下網,每個工種都是一道工序,長達2000多米的大網在冰下慢慢形成網牆,最終將魚趕往後面一個大大的網兜,最終拽上岸。從下網到出魚,足足需要一個上午的辛勞。但等待是值得的,最興奮的感覺莫過於出魚,冰湖騰魚,壯觀至極!

    魚把頭提前已經根據魚花的情況確定了下網的地點,幾個漁民遂用鐵製的“冰鑹子”鑿開冰層,這用不著精雕細琢,三下五去二,湖水汩汩上湧,最終,這兒被鑿成一個三尺長兩尺寬的長方形,這就是下網口。

    拉網捕魚是每年的重頭戲,它決定著一年冬捕的收穫和魚把頭(打魚隊伍的頭領)的威望。

    下網時先要在冰面上打很多洞,再把漁網沉到水裡。但是捕魚現場周長兩千多米,重八千六百多斤的巨大的捕魚網又讓我疑惑起來:這麼大的網,到底怎麼下呢?

    清晨,“魚把頭”一聲令下,一場冬捕的大戲正式拉開了帷幕。查干湖漁民對冬捕漁網的規定,網眼在6寸,只會捕到生長在五年以上的大魚,保證了查干湖的生生不息。網分為兩片,每片足有1000米長,後面還有一個碩大的網兜,就是這張網會把冰層下的魚群一網打盡。

    漁工們手腳麻利地沿下網眼向翅旗處每隔約15米鑿一冰眼,整個過程中打上百個冰眼。用穿杆,扭矛和走鉤的辦法,在50多公分厚的冰層下慢慢舒展成一個碩大的“包圍圈”。

    漁工們用馬拉動絞盤,使湖底下的網擴大“包圍圈”。隨著魚把頭有力的號子聲,身上掛滿汗珠的馬匹拉動著出網輪,經過四個小時左右,由小漁網組成的一張巨網被緩緩拉出冰面。

    看著這樣壯觀的出魚場面,在寒風中等待了大半天的人們開始激動起來,人們歡呼雀躍著著奔向出魚口,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零下三十多度的空氣好像也隨之沸騰起來。

    冬捕工具一覽

    旗:旗幟是冬捕時重要的標識,作用是用“旗語”指揮下網出網。下網大旗往左邊晃,是告訴小股子提防左邊;往右邊晃,是注意右邊冰下的情況;出網時,出網旗指揮跟網的和馬輪子,也有一套“擺旗”的規矩和手法。

    麻網:由漁家女性編織製造。查干淖爾冬捕時使的網格外大,一個網就裝一車,稱之為“一趟網”。一趟網是40張,外加四塊;一塊20米長;三塊網成為一拉子,一拉子長60米。今天,他們也開始使用尼龍網和更先進材料的漁網。

    大掏和小繩:冬捕時一個網有兩根粗繩,稱為大掏,每根長可達500米,還有諸多小繩。

    風燈:冰上的燈都叫“風燈”,以防風而得名。風燈由魚把頭拿在手裡,有紅有綠,在夜晚代替旗子指引漁網的位置。

    冰鑹子:圓錐形,底部很尖,是鑿冰的重要工具。

    扭矛、走勾:調整漁網在冰下走向的工具。

    馬輪:由輪和軸兩個部分組成,上下兩個輪盤,中間是筒套,筒套套在軸上,軸棒固定在底座的爬犁架子上。加力之後,上下輪和套筒一起轉動用來拖網,又叫“絞掏”。是把魚拉出水的重要工具。

    卡勾:在漁網出水時分擔吃力問題,把網和掏用卡鉤卡好,以便小套子鬆開後網不往回拖。

    抄撈子:抄撈子顧名思義是撈魚的工具,有時候還要用到魚叉。

    (xtm)

  • 2 # 只言騙語

    首要的工作是確定入網地點、捕魚的區域和出網地點(這件工作一般在前一天就做了)。

    冬季水面冰封后冰下的水溫通常保持在零上4度左右,在這樣的溫度下魚會扎堆兒呆在一個地方不動。而扎堆兒的魚群究竟呆在什麼地方則要完全憑漁民的經驗了。

    如果捕魚地點、區域選不準的話,忙活半天捕不到魚的情況也是有的。

    捕魚區域就是下圖撥杆洞圈定的區域。捕魚區域也是漁民根據經驗確定或方或圓,或大或小。

    入網口和出網口相距數百米直至一兩千米不等。入網口和出網口多為兩三米見方的方洞(出網口也有三角形的)。

    撥杆洞間隔*米或十來米,為直徑30釐米左右的圓洞。撥杆洞是將魚網從入網口牽引到出網口的重要一環。撥杆洞雖然不大可數量太多呀!視入網口和出網口的遠近,撥杆洞可多達數百個。

    選擇好下網地點、出網地點和捕魚的區域“冬捕”作業就開始了。

    說明: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的廣大地區都有“冬捕”。“冬捕”作業至今還沿用著古老的傳統方式和工具。但是因各地習慣不同“冬捕”作業使用的工具也會略有差異。

    首先,用冰鑹子(釺子):在冰上穿鑿出入、出網口和撥杆洞口。

    在冰上穿鑿洞眼可是個力氣活。冰層厚達七八十釐米,在冰上打洞絕對是重體力勞動(哈哈,當年我們知青就只配幹這力氣活兒)。

    接著撥杆(又叫走杆),下網。

    冰上的入網口、撥杆洞打好後,將引繩木杆從入網口下到水下,透過撥杆洞用撥叉撥動引繩木杆前移,這就叫走杆。走杆離不開撥叉和引繩木杆兩樣重要的工具。

    撥叉:木杆的頭部安個金屬撥叉。撥叉就是用來撥動引繩木杆前移的工具。

    引繩木杆(又叫穿杆子、引杆):引繩木杆一般選用筆直規整的杉木杆(就是過去蓋房子搭腳手架用的那種木杆)。引繩木杆長十餘米。引繩木杆在撥叉的撥動下帶動引繩再帶著魚網從入網口到達出網口。到達出網口後要換上的粗大繩子用絞盤將魚網拽出冰面。

    順著入網口朝兩邊各下一根引繩木杆。撥杆的尾部栓著一條結實的細繩子(引繩),細繩子連著魚網。漁民將撥杆插入撥杆洞下的引繩木杆上,稍稍旋轉再向前一撥引繩木杆就帶著引繩向前移動了。以此類推最後將魚網牽引向出網口。依照確定的捕魚區域兩邊需同步走杆。木杆的浮力使得引繩木杆緊貼在冰層下,隔著厚厚的冰層可以清晰地看到引繩木杆的移動。

    走杆是“冬捕”的最重要環節得行家幹。你想,如果把引繩木杆在冰下撥得找不著了,那不白忙活了嗎。走杆失敗意味著整個“冬捕”的失敗,是漁民最忌諱的。

    隨著引繩木杆的向前移動將魚網(圍網)從入網口下水。在引繩的帶動下慢慢向出網口方向移動。

    魚網的長度視捕魚區域的大小有數百米直至數千米長。魚網上邊有浮子下邊有重物墜著。魚網下水後上沿的浮子緊貼冰面,魚網底下墜在水底。

    最後起網:

    隨著引繩木杆的前移並下魚網後,魚網在引繩的帶動下慢慢向出網口方向移動。當魚網的前部到達出網口後即換上粗大的牽引繩,透過絞盤將魚網拽出出網口。

    隨著絞盤的轉動魚魚會越來越多。最後當魚網全部被絞盤拽出出網口後捕魚過程基本結束。

    趕巧了一網上來可捕到魚上萬斤甚至十數萬斤。這樣的情況下人力起網是拉不動的。所以多數要用到馬拉絞盤。(小範圍的冬捕也有靠人力直接起網的)。

    冰上捕魚馬匹是少不了的。馬要在冰上行走走就要用特殊馬掌,如現在人們攀冰時用的冰爪一樣。

    起網有可能是整個“冬捕”中最振奮人心的時刻,也有可能最令人垂頭喪氣的時刻。

    如果遇上滿網(大豐收)則整個冬捕現場的氣氛那是相當的熱烈。

    在嚴冬極低的氣溫下,魚出水後很快就會凍得棒棒硬。為了防止魚凍成大冰塊,魚出水後漁民要不停地用木杈翻動。待魚凍硬後裝麻袋或直接裝車運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阿倫也是凱爾特人2008奪冠的功臣,為何10年後還不被隊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