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月亮的大白兔
-
2 # 峰言峰語說營造
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觀念?
因為現在患有腎臟病的人太多了,去醫院就診時醫師或者營養師包括護士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不要過多攝入蛋白質,對腎臟不好,久而久之這種觀念被大肆宣揚,於是給大眾造成了這樣的觀念。
為什麼大夫會讓患有腎臟病的人少吃蛋白質呢?
這主要涉及到腎臟病患者體內蛋白質的代謝問題。患有腎臟病時尤其嚴重腎臟病時,人體內的蛋白質會發生代謝紊亂,具體表現為由於蛋白質分解增加,合成減少,所以會產生大量的蛋白質代謝廢物如肌酐、尿素氮等有害物質,正常的話這些代謝產物由腎臟排洩,由於此時腎臟本身就有損傷,這些代謝廢物更加增加了腎臟的代謝負擔,進而增加腎臟的損傷程度,所以患有腎臟病的患者要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
同時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在減少蛋白質攝入量的基礎上應相應保證充足的能量攝入,能量攝入不足會增加蛋白質轉化成能量的量,這樣就更加增加了蛋白質的代謝廢物的量。
當然了,蛋白質的攝入量不應過於減少,否則會增加機體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一般每日蛋白質攝入量不應少於50克,且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所謂優質蛋白質是指雞蛋,牛奶,瘦肉,豆製品中含有的蛋白,而糧食類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多數非優質蛋白,關於具體應該攝入多少蛋白質則需要根據疾病情況而定,需要專業人士進行科學指導,不要自己盲目進食,加快疾病發展。
對於正常人,蛋白質的攝入量不用嚴格限制,攝入較多時身體可以進行代謝和轉化,不會對腎臟造成太大的傷害。但是也行控制在一定範圍,一般成人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在1.2~1.4g每公斤體重,大概在按照60公斤體重計算應在72到84克之間。一般一個雞蛋含蛋白質為7克左右,一兩瘦肉含蛋白質9克左右,100毫升牛奶含有3克蛋白質。一兩糧食含有4克蛋白質,如此則可以自己進行大概估算。
-
3 # 餘冠鋒Gordon
蛋白質傷腎的理論來自於一個反推論:腎臟病人或腎功能障礙患者減少蛋白攝入會降低腎臟的病情。
一般普通人的蛋白質建議攝入量是0.8克/公斤體重/天,老年人建議1.2克/公斤體重/天
運動人群1.2-2.2克/公斤體重/天
每日攝入量=體重kgX建議攝入量,假如你是50公斤重,有運動習慣,應該攝入60-100克蛋白質每天。
多攝入蛋白質的確會增加腎的工作量,來自於1996年Brandle等人的研究,抽取88名受試者增加蛋白質攝入發現:多攝入蛋白質,的確會增加腎臟工作的指標——但是, 腎臟增加了工作量沒有和損傷畫上等號,你可以理解你的工作體力勞動多(想象建築工人和上班族)並不代表體力勞動多的人損傷會比靜坐的人損傷多。
以下還是權威的證據:
2000年,Poortmans和Dellalieux對於高蛋白攝入(每公斤體重2.8克)和中等蛋白攝入(每公斤體重1.2-2.2克),發現無論高還是中等,腎臟都能夠負擔清楚所有的蛋白質消耗吸收。
2016年,Antonio,發現就算攝入每公斤體重3克蛋白質(高出建議量4),維持一年的時間(受試者都有力量訓練),腎臟健康指標沒有任何影響。
對於健康的個體而言,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高蛋白攝入是危險的,如果本來腎有問題的人,不是因為高蛋白導致,是本來就有問題。
以下是來自ISSN國際運動營養協會關於高蛋白質攝入帶來的正面報告:
1. Kim等人發現蛋白質攝入與骨密度有關,蛋白質會提高骨密度
2. Wallace等人發現提高蛋白質攝入能夠預防骨折
3. 高蛋白不會造成骨質疏鬆
4. 就算因為高蛋白蛋白質攝入熱量高於基礎代謝,也有人出現體脂下降(11人中9人體脂下降)
健康的個體與病患個體的飲食本來就應該區別對待,不能說因為某種飲食會讓病患病情加重就說這對於健康個體也是負擔,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
參考文獻:
特別鳴謝:夏良田老師、FitnessViews文獻提供
-
4 # 39名醫線上
大家都知道,蛋白質對於人體來說是必需的物質,如果體內缺乏蛋白質的話會出現很多健康問題,從小到大,經常聽到大人說要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但是,任何東西都有量的限制,如果缺乏了會引起問題,而過量的話也會出現問題,比如蛋白質過量就很容易傷腎。人體的蛋白質來源主要是透過食物,因此,在飲食上要格外注意。
蛋白質的過量攝入存在很多危害,除了眾所周知的會對腎臟造成損傷之外,還有以下幾種。
一、蛋白質過量的危害
第一,食用了過量的蛋白質,有可能會出現酮血癥的症狀,也就是不透過分解碳水化合物來作為日常的能量,而是加速分解脂肪作為能量。有很多減肥的人就是透過攝入蛋白質食物來分解脂肪達到減肥目的的,但是這樣子會造成呼吸出現異味,這是因為體內的脂肪被加速分解,產生的酮體會增加,在呼吸的時候就會出現異味。
第二,蛋白質過量會損失腎臟。這是因為體內的蛋白質代謝之後會產生很多含氮的代謝物,比如尿素和尿酸等物質,如果在體內堆積過多的話,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特別是這些物質會隨著尿液排出,而這樣就會給腎臟增加負擔,長期下去腎臟就會出現問題。
第三,蛋白質過量還會誘發高血糖。蛋白質進入體內之後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最終轉換成糖分和脂肪,如果過量的攝入蛋白質,體內的糖分和脂肪也會越來越多,很容易誘發高血糖的發生。
那麼,在那麼多食物中,有哪些食物的蛋白質含量是比較高的呢?
二、高蛋白質的4類食物
首先是奶類食物蛋白質含量很高。最常見的就是牛奶、羊奶這些牲畜的奶,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其中牛奶含有的蛋白質含量是最高的,也是平時喝的比較多的。而奶製品中,諸如奶粉等食物的蛋白質含量也是比較高的。
再次,蛋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像大家日常經常會食用的雞蛋,蛋黃的蛋白質還會比蛋白含有的高,而且蛋黃中含有的膽固醇也是高達300毫克,因此,很多人平時都不怎麼吃蛋黃,特別是減肥人士。
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好壞,一旦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蛋白質要補充,但也得在適量的範圍內,所以在日常飲食中就要控制好攝入量,不要貪嘴吃太多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出現蛋白質過量的情況。
參考文獻:
1.董飛俠,《蛋白質吃多腎臟累》,健康時報,2015-06-11.
2.孫偉 周棟,《蛋白質飲食與腎臟疾病》,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2004年11期.
回覆列表
喝蛋白粉傷腎這個說法歷來很有市場追究其原因和出處是幾位健身運動員患上尿毒症的案例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邏輯使蛋白粉成了洪水猛獸尿毒症是絕症,謹慎點沒錯但這個鍋,確實不該蛋白粉來背1肌酐不是腎功能指標很多人擔心喝蛋白粉會影響腎功能於是喝完蛋白粉做血液肌酐水平測試果然指標升高,嚇個半死蛋白粉傷腎的罪名也就此坐實但這純粹是自己嚇自己肌酐並不是衡量腎功能的指標肌酐是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如果有腎功能障礙或腎病能正常工作的腎小球數量減少了那麼肌酐不能正常地透過腎臟經尿液排洩掉自然血液中肌酐水平會升高這當然是腎病的表現如果腎臟有問題,則肌酐指標會升高但肌酐水平升高,卻不一定代表腎臟有問題只要攝入了蛋白質血液中的肌酐水平就一定會提高如果腎臟功能完全正常肌酐就一定會被完全代謝掉一段時間後,血液肌酐水平就會恢復正常喝完蛋白粉去做測試發現肌酐水平升高並直接等同於腎臟出了問題這就像工廠裡有100個工人極限狀態能一天裡做1000件衣服如果平時訂單都是600件衣服那工作起來輕輕鬆鬆偶爾訂單到了800件當然會比只有600件訂單的時候要忙碌一些但這並沒有超出負荷自然對整個工廠的運轉也不會有影響腎臟中的腎小球就像是工廠的工人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就像平時600件衣服的訂單輕輕鬆鬆地就能完成喝了蛋白粉,訂單就提高到了800件但遠遠沒有達到工人的極限所以根本不必擔心2真正的問題是蛋白質不足當然,必須承認如果蛋白質攝入嚴重過量確實會加重腎臟負擔就像日產1000件衣服的工廠突然必須日產3000件那工人太累了就要罷工離職這就是對腎小球的損傷這確實是傷腎世界頂級健美運動員患上尿毒症不排除與大量攝入蛋白質有關然而,捫心自問我們作為大眾健身人群的蛋白質攝入量距離世界頂級健美運動員的蛋白質攝入量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幾倍甚至十幾倍他們要吃掉的蛋白質食物總量換我們吃得撐死也吃不下去實際上,對我們大眾健身人群來說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蛋白質攝入量不足華人的日常飲食中肉蛋奶類食物並不多蛋白質攝入量普遍不足相當於我們腎臟這座工廠裡本來每天能處理1000件訂單但實際的訂單隻有200件100個工人大部分時間都在閒著多吃些蛋白質、喝些蛋白粉並不會對腎臟造成什麼負擔我們普通人想要保證身體的理想運轉大約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比如50公斤的女生每天需要50克蛋白質換算成醬牛肉,大約需要三兩半要換算成牛奶,大約是需要1升半換算成煮雞蛋,大約是7個別以為早飯喝杯牛奶吃個煎蛋就叫補充蛋白質了其實還差得遠呢所以,對我們的日常飲食來說更應該操心的是蛋白質攝入不足而不是蛋白質攝入過量蛋白質不足,輕則面板暗淡無光、頭髮乾枯、眼睛乾澀重則免疫力低下易生病女生月經不規律甚至停經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操心的事。也正是因為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太少我們可以用蛋白粉作為補充劑快速補充蛋白質,也不用擔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當然對乳製品過敏的人除外)多吃肉蛋奶如果吃不夠蛋白質就喝蛋白粉這是個很正常的飲食吃一陣子就能有大變化也沒有什麼難度就能吃一輩子這才是真正的健康飲食聽人勸,吃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