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法網

    荀子說人性本惡,是指人天生有慾望也算中國的原罪論。其實人性本無善惡,更像一張白紙,合理合法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是惡,節制剋制自已的不理性慾望就是善。

    文化程度不等於文化素養,讀聖賢書幹齷齪事的人自古至今不知凡幾,知而不行者本質原因還是利己慾望的驅動,文化程度越高作惡的成本可能更低,危害可能更大

  • 2 # 瑞氣沖霄

    世間的動物和植物的生存本能都是要靠吸取其它生物和有益養分元素來維持生命和成長。人類區別其它動物的特點是:壽命較長一點,有一個智力相對發達的頭腦,還有一雙巧妙靈活的手,又能積累經驗,把每代人的經驗和智慧透過書本和教育來代代傳承,最終靠智慧和群體力量征服了其它動物。人類為了維護和管理群體生活秩序,所以制定出了法則法規準則和善惡忠奸的道德行為約束標準,當一個人靠損壞大眾利益來滿足自己的損人利己的行為就是惡,違背了道德標準也是惡。但是如果以文化程度高低來衡量素質好壞是不可取的,首先素質的標準定義是什麼?就比如一個出生在富貴家庭的千金和闊少,也許當他們穿著一塵不染華麗時髦的衣服和梳得一絲不苟的髮型,看到衣衫破舊和充滿泥土味的窮苦農民時,就會覺得農夫無素質,當一個吃厭了山珍海味和大魚大肉的人,看到一個飢腸轆轆的人守著殘湯剩飯狼吞虎嚥的吃相時,也會鄙視此人毫無素質!還有很多人,當別人犯了一點錯和小毛病時,就用不堪入耳的語言加以辱罵,還口口聲聲的指責別人無素質。文化高的人從表面上看素質是要高一點,但內心的虛偽和真誠是深不可見的,所以才有君子隱小人明和筆桿子殺人和假仁假義等等的話。

  • 3 # 聖朗閱參堂李書勇

    一個人的學識與讀書有正向關係,但一個人的修養與文化沒有正向關係。關於人之初,本性是善還是惡的問題,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一樣,是個千古難題,古代先賢已經爭論的喋喋不休了。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舉出無數的例子,有些人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有良好的修養;有些人即便身居高位,著作等身,一樣做事猥瑣,做人惡俗。

    當有些明星或高官做出一些卑鄙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大呼小叫,原因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我們把他們的道德水準與官位、名氣做了正向關係處理,所以才有了對這些公眾人物的預估之外的失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莫論他人短長,修煉最好的自己,出世入世,活在當下。

    我更喜歡《三字經》開篇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

    你若守真行善,自然口吐蓮花。(聖朗閱參堂主)

  • 4 # 健康寶島001

    要淡人性必是惡,小孩出生尚未有人性一說,那是一個空白,好比一張白紙,人性好比一幅畫,是畫必有顏色。一旦人性出現必是惡,佛家說任何起心動念皆是惡,善念亦是惡,這很難理解。為何善念亦是惡呢?我們幫助一個人,我們去做慈善,心中湧起一個念頭“我是一個好人,我在幫助別人。”這個念頭一起,那個惡也同時出現了:那個惡就是我們的優越感。

    文化程度與素質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有沒有感覺到,當我們遇到任何一個專家時,聊天都會變得非常無趣,因為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會毫不自覺地將他的專業知識錯誤地當成整個世界,似乎除了他知道的,其他人都是傻子。

    專家就是生活在他們自己建築的牢籠裡的困獸,專業知識越多,牢籠就越堅固,空間就越狹隘。

    井底之蛙其實也是一個觀天象的專家了。

    因此文化程度越高越無聊無趣,談不上素質。

    不僅如此,文化程度與智慧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書讀得多隻是豐富了大腦,大腦的分析、思維只要是建立在知識儲存的基礎上,就沒有任何智慧可言,最多算得上是一種知識回憶。

    然而,世界是無限的,知識卻是極其有限的,世界是鮮活的,而知識卻是死的。

    試圖用有限的知識去思考無限的世界,用死掉的知識去分析時刻都處在鮮活狀態的世界,本事就是一件極為滑稽的事情。

  • 5 # 洋蔥圈之體

    人性無常,沒有善惡之分,若說有善惡,應該是共存吧,其實我們的漢子語言文明本來就算自以為是的經過包裝的東西,又要用言語來評價人的本性,這根本就是開玩笑,不過,既然說到了,就不防開個玩笑,你善,放過了一隻狗,後來這隻狗把一直貓咬死了,你的行為是善是惡?老虎獅子掠食無數,只是為了哺育後代幼崽,是善是惡?動物沒有善和惡,我們人亦屬於動物,不過說句多餘的話,我們還真不如動物呢,最後總結一句,如果這個世界有善和惡之分,動物終善不起惡念,人性嘛,自己想想去吧,要噴的麻煩有點內容噴,生噴就是找罵的,別總是“胡說八道”“書上怎麼怎麼說的,”說點你自己總結的

  • 6 # 慈宗

    人性有善有惡,善可變惡,惡可變善。以什麼標準來衡量人的文化程度?一個慱士和一個小學畢業,能說博士的素質高嗎?素質與學歷沒關係。真正的文化是人的造化和變化。

  • 7 # 明貞

    人性既不是本惡,也不是本善,因為善惡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人的素質有多方面因素決定,與文化程度有關但不是必然的有許多大奸惡之人文化程度都不低如秦檜,蔡京,嚴嵩等。人類社會之所以混亂和進化緩慢與低階的善惡觀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誰能吃苦受罪吃虧或做事不要利益就被認為是好人,其實這是封建官僚統治愚民所造成的結果,這種低層次的價值觀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給偽善和別有用心者提供了便利,所謂的覺醒就是復活我們心靈深處的本真判斷力,做正確的事走實在的路。

  • 8 # 華夏方為

    NO,NO,NO。有再高學歷證的人,也沒有“道德素養證”,“良心證”,“人證”等等。文化與素質沒有任何關係,更不能混為一談……

  • 9 # 風鈴1777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這個爭論我覺得沒有太大的意義。文化程度高的人也不見得素質就高。

    從佛家的角度講,人的天性的善惡比重是不同的。按照佛家的輪迴學說,每個人的天性其實就是過去生中累積下來的那個神識,那個神識當中的善惡比重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要從這個角度講的話,爭論性本善性本惡就沒什麼意義了。因為因人而異嘛。其實這個神識說穿了是習氣的累積,都是虛妄的。因此修行其實就是放下習氣的執著。

    文化程度高並不代表素質就高。那有些很壞的人,文化素質都很高。歷史上很多大漢奸、大壞蛋、大惡人都是高階知識分子。秦檜就是狀元哦。現代的什麼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等等這些漢奸也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啊。知識本身,是個雙刃劍,可以用來行善,也可以用來造惡。因此,真正決定一個人素質高低的是他是否有偉大的理想。一個願意為眾生奉獻的人,願意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人,往往素質會比較高。德才兼備固然是好,但一般人們還是強調德重於才。

  • 10 # 拙筆淡靜

    這是一個十分時髦的“偽命題”。實質上,所謂“人性”,指的是隻有“人”才具備的特性;即該特性可以用於區別於其他事物(包括動物、植物)而為人所獨有的特性。首先,它與“善”“惡”並沒有必然聯絡也沒法劃等號;其次它與“學歷”“地位”“金錢”“名氣”等也沒有必然聯絡也沒法劃等號。人性體現的“好”抑或是“壞”,跟後天習得、自覺剋制、揚長避短的自覺(修為、修養、造化)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轉印技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