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隨夢聊聊劇

    小說《白鹿原》中,一條重要的線索就是白鹿。白鹿的傳說是白鹿原祖祖輩輩口耳相傳的。傳說很久之前白鹿原上出現過一頭鹿,全身是剔透的白,所過之處,一切毒蟲害獸全都悄然斃命,身上有毛病的老人又堅朗起來,麥子也突然長高一大截。

    小說中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朱先生和白鹿的聯絡。朱先生和白鹿的聯絡,更多是在精神層面上的。白嘉軒在睡夢中夢到的模糊形象,是朱先生點破告訴他,這是白鹿原上白鹿精靈。可以說,他是白鹿原上最瞭解白鹿的人。縱觀朱先生一生,當真稱得上是白鹿原上的聖人。有才華,有膽魄,有人品。相比於白靈,朱先生是真的為白鹿原上的人著想。

    在白鹿原人心中,就沒有朱先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清軍20萬大軍壓境,朱先生不卑不亢,帶著白嘉軒直闖清軍大營,抓住清軍統帥方升的心理弱點,說服他退兵。挽救了西安城無數無辜百姓,他不為名不為利,但求於心無愧。白鹿原鬧饑荒,朱先生奉命賑災。看到饑民喝看不到米的粥,而官員卻是饅頭炒菜,他毅然將桌上的飯菜全部分給災民,並痛斥官員怎麼擔得起父母官。

    朱先生的事蹟固然有傳奇的成分,但是他的精神品格卻是和白鹿極為相似的。白靈的善良大義更多體現在為拯救民族,而朱先生的大義卻激盪在白鹿原上。在我看來,朱先生也是那頭能為白鹿原帶來平安福祉的白鹿,乾淨無瑕。

    巴爾扎克曾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在白鹿原上,上演的正是中國近代革命給小鄉村帶來的衝擊。然而除了白鹿原上的白鹿,中國還有很多為了國家民族奮鬥的白鹿,正是他們在神州大地上不知疲倦地奔走,才有了民族的甦醒和獨立。

  • 2 # 小虎翼自媒體

    你們啊,naive,不知道朱先生是有真實原型的嗎:牛兆濂_百度百科

    牛兆濂(1867~1937),字夢周,號藍川,清末民初名滿三秦的理學家和關學派的代表人物,傑出的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因其故居和講學的芸閣學舍皆在藍田灞水河川地帶,故取號藍川,被尊為“關中大儒”和“橫渠以後關中一人”,也是關中民間廣泛傳誦的“牛才子”。

    “牛”加個人就是“朱”,牛才子在民間傳說中本身就是一個近妖的人物,據說有未卜先知之明,所以不完全算是陳忠實的個人創作。牛才子的名聲不僅限於白鹿原一代,當時在整個西安城乃至陝西關中地區都如雷貫耳。

  • 3 # 影視的小樓

    世上再無朱先生。如果把鹿白兩家比作封建統治階級,那朱先生當然就是士大夫階級的代表。白鹿兩家的爭鬥便是幾千年統治階級朝代更迭內部矛盾的縮影,而祠堂則是維繫中華大地上以道為根儒為本的民族命脈。

    朱先生應該是睿智、大徹洞達、開明的、真正愛民、真正為民請命、敬畏生命的人。若真要在現實中找類似的人還真找不出來。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世上再無朱先生。

    祠堂一直維繫著白鹿原的內部每個族人。幾千年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直很穩定。直到洋人的出現,開始在中國內部,中國迎來千年鉅變。十年浩劫,中華文化遺脈飽受摧殘,花果飄零,令人痛心。朱先生枕的磚背面寫著“折騰到幾時”證明他早就遇見了華夏大地有此劫難。也是經他指引,嘉軒才逃過一劫本書中的幾個正面人物:朱先生(士)冷先生(工)兆海(愛國軍人)

  • 4 # 阿藩哥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那頭白鹿的化身嗎?

    朱先生是關中大儒,一生不為功名利祿,一心天下為公,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一生傳奇事件頗多隻身一人勸退清軍20萬,後來還參加了禁菸、賑災等活動,救了很多白鹿原上的人,是整部作品中最有白鹿精神的一位。

    他一生以天下為公為座右銘,以一己之力救助天下,他似乎是最像白鹿的那一個。

    但我覺得白鹿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並不是哪個人就可以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對生活的希望,所以只要是傳遞真善美的人和事物都是白鹿的化身!

  • 5 # 書生墨客

    朱先生的原型是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夢周,號藍川。西安市藍田縣人,清末關中大儒。幼年過目成誦,後拜三原著名理學大師賀瑞麟門下,光緒十年(1884年)肄業於關中書院,光緒十二年(1886年)補廩膳生員,並被聘為塾師。曾講學於藍田芸閣書院、三原清麓書院,後人尊稱藍川先生。辛亥革命後以遺民自居。

    在陳忠實小說《白鹿原》中,也有類似的片段,書中這樣寫道:傳說朱先生在當地村民心目中是“神”,能預測天象,預測農作物收成,也能推測出誰家走丟的小孩,誰家丟失的牛去了哪裡,但朱先生自己從不曾承認自己是神,還開玩笑說:“哦,看來我不想成神也不由我了!”

    《白鹿原》一書中的朱先生和原型相比較,起人物經歷很多地方都有重合,比如牛才子22歲時金榜題名,考中舉人,即將赴京參加進士科考之際,父親病逝,為守孝奉母,不赴公車;時任陝西巡撫升允慧眼識才,舉薦朝廷,委以重任,但也被牛才子拒絕了。他鑽研程朱理學,苦修學問,一世為師,卻也為民請命,在關中大饑荒時發放賑災糧餉;他身體力行,查毀煙苗,嚴禁鴉片;他為避免生靈塗炭,說服升允,使古城西安免遭戰火災難;得知日寇侵佔我山海關,急募義勇軍500餘人,並通電全國,宣言出師前線抗日……牛才子曾孫牛君實說:“陳忠實老師在塑造朱先生這個人物時,曾在藍田檔案館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查閱了太多關於牛才子的生平故事,基本上全是按照老先生(牛才子)的事蹟來塑造這個人物的,幾乎沒有任何誇張,只是用了藝術化的手法進行表達,就連‘牛’‘朱’兩個字都可以看出來作者的用心。”還有其他的一些細節,亦是如此。

    而書中所寫的若隱若現的白鹿,其含義就是保護白鹿原上百姓安居樂業,免受災禍的神一樣的化身,事實上朱先生也確實多次為白鹿原百姓化解危機,從這一點來看,我認同朱先生是白鹿原的白鹿的化身。

  • 6 # 窩神怎麼說

    《白鹿原》中,朱先生是白嘉軒姐夫,原名朱辰熙,書中最具智慧的人。朱先生是個遍受尊敬的博學鴻儒、飽學之士,自幼苦讀,晝夜吟誦,孤守書案,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眾人遇事疑難不能決,朱先生只用幾句話就能點醒眾人。

    在小說《白鹿原》中,朱先生是個帶有幾分傳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他雖然不是絕對的主角,卻對小說主線影響至深,他的存在貫穿整部小說的發展,他可謂是白嘉軒的精神導師,更是整個白鹿原的歷史變遷的見證者。

    事實上,小說《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關學最後一位傳人、關中才子——牛兆濂。陳忠實筆下的朱先生和該原型在儒學造詣和生活經歷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關於牛才子,“百度百科”中有個極其簡單的介紹: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夢周,號藍川。西安市藍田縣人,清末關中大儒。幼年過目成誦,後拜三原著名理學大師賀瑞麟門下,光緒十年(1884年)肄業於關中書院,光緒十二年(1886年)補廩膳生員,並被聘為塾師。曾講學於藍田芸閣書院、三原清麓書院,後人尊稱藍川先生。辛亥革命後以遺民自居。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呂氏遺書輯略》4卷、《芸閣禮記傳》16卷、《近思錄類編》14卷等,又曾主纂《續修藍田縣誌》。從這樣簡單的文字介紹來看,牛才子是個學者,是個老師,在關中大地上,他頗有名氣,學界稱他是關學最後一位傳人,民間有人甚至稱他為“半仙”。

    網上流傳著不少牛才子的故事,稱牛才子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無所不通,是諸葛亮式的人物,因看破紅塵不願出山,在藍田縣過著躬耕生活,因此人們又叫他牛布衣。誰的牛丟了,誰家雞丟了,只要去問他,他準能告訴牛在哪兒、雞在哪兒,一般都是問後隨口就答,失主果真能按照牛才子的指點尋到牛或者雞。而在陳忠實小說《白鹿原》中,也有類似的片段,書中這樣寫道:傳說朱先生在當地村民心目中是“神”,能預測天象,預測農作物收成,也能推測出誰家走丟的小孩,誰家丟失的牛去了哪裡,但朱先生自己從不曾承認自己是神,還開玩笑說:“哦,看來我不想成神也不由我了!”

    據牛兆濂的一位曾孫所說,此前他也曾經上網,看到了有關牛才子這種“半仙”的說法,他說甚至看到有篇文章直接用了“80年前西安預測神人”這樣的標題。“老先生是過去的名人,是遠近聞名的舉人才子,有這樣的傳說也不足為奇,何況他熟讀《周易》,也許會有預測卜卦之事,但他在世時曾親口說過‘我不是所謂的神仙’。想必他熟知天文地理,能預測天象,所以被民間神話了。陳忠實在創作《白鹿原》的過程中,寫到了民間的這種神話,一方面是確有其事,另一方面作家採用了比較浪漫的手法,給朱先生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在小說《白鹿原》中,牛才子的生平事蹟很多都是和朱先生重疊的。比如牛才子22歲時金榜題名,考中舉人,即將赴京參加進士科考之際,父親病逝,為守孝奉母,不赴公車;時任陝西巡撫升允慧眼識才,舉薦朝廷,委以重任,但也被牛才子拒絕了。他鑽研程朱理學,苦修學問,一世為師,卻也為民請命,在關中大饑荒時發放賑災糧餉;他身體力行,查毀煙苗,嚴禁鴉片;他為避免生靈塗炭,說服升允,使古城西安免遭戰火災難;得知日寇侵佔我山海關,急募義勇軍500餘人,並通電全國,宣言出師前線抗日……牛才子曾孫牛君實說:“陳忠實老師在塑造朱先生這個人物時,曾在藍田檔案館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查閱了太多關於牛才子的生平故事,基本上全是按照老先生(牛才子)的事蹟來塑造這個人物的,幾乎沒有任何誇張,只是用了藝術化的手法進行表達,就連‘牛’‘朱’兩個字都可以看出來作者的用心。”小說中有一段關於朱先生的逸事,朱先生唯一一次南巡講學,卻乘興而去掃興而歸,因著土布衣衫而被學人嘲笑,兼之秦地渾重的語音與南方輕柔的聲調格格不入,而被人嘲笑。記者在卞壽堂所作的《走進白鹿原——考證與揭秘》一書中看到了牛才子這樣的遭遇:1917年春,牛兆濂偕同張果齋等友人同道應邀出遊各地,赴山東曲阜、鄒縣,拜謁了孔孟廟祠;接著又南下金陵,東抵上海,此行本意在南方會友講學,但因道學上的分歧,加之語言不通,服飾違時,被南人譏笑,憤而返家。至華陰時遊華山,攀至絕頂,方瀉心中不快,並作了《登華山詩》:“踏破白雲萬千衝,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而這首詩後來也被收錄在小說《白鹿原》中,書中為朱先生南巡歸來所作。陳忠實曾說,其實小說中最難寫的就是朱先生這個人物,他壓力很大。因為有牛才子這個原型,又在關中大地上頗有盛名,他生怕寫不出牛才子的精神和風骨。

    對比小說《白鹿原》和牛才子的生平,如果非說有什麼不同之處,就在於朱先生辭世之處。小說中說朱先生的關門弟子是黑娃,而他死時立下遺囑“不濛濛臉紙,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親友報喪,不接待任何弔孝者,不用磚箍墓,總而言之,不要鋪張,不要喧嚷,儘早入土。”牛才子的遺囑,和朱先生的遺囑異曲同工,牛才子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委託兒子手書,內容如下:“我生平疚心太多,千萬勿請入鄉賢以重我之恥。我生平只不敢為非,不可鋪張太過以為吾之羞。我一生重力行而未有實得,不可自欺欺人。”即使一生頗有成就,但牛才子依然自謙,不敢“入鄉賢”。

    在小說《白鹿原》臨近結尾處,透過白嘉軒之口說出了對朱先生的評價:“白鹿原最好的一個先生謝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這樣好的先生了。”

    陳忠實在塑造朱先生這樣一個關中大儒的形象時,運用了充滿神秘色彩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朱先生一身浩然正氣、錚錚傲骨,浸潤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風範。他的行為堪稱儒家聖賢,在他的胸懷和學識映忖下,整個時代的動盪、思潮的變遷,顯得如此的狹隘和蒼白。或許,陳忠實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本身就想表達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和亂世中各種思潮的疊變之間的關係。

    如抗戰時,朱先生一時激憤欲投筆從戎,縱然之後無法實現只得以一"聯合宣告""宣揚自己的愛國熱情,但無論是文是武,均體現著儒家以天下為己任的積極入世風範。北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豪邁之氣,而朱先生的民族擔當,能夠讓這個贏弱文人有衝鋒陷陣的魄力。然而,當邱維山白孝文為政治鬥爭敲響朱先生的門,卻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他們不知道文人的價值觀是倔強到幾乎墨守成規的,又怎能被金錢打動。除了民族擔當,朱先生的身上也流著仁者兼愛天下的血液。白鹿原遭遇饑荒,是朱先生開啟保障所的大門散發糧食救濟災民;面對十惡不赦、浪子回頭的黑娃,是朱先生將之收為弟子,感化成才。黑娃為朱先生題的一副輓聯“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就是從這個維度說的。

    朱先生在小說中是先知似的人物,擁有洞察世事的神秘能力,朱先生去世時妻子朱白氏忽然看見"前院騰起一隻白鹿,掠上房簷飄過屋頂消失了",說明朱先生是白鹿的化身。朱先生不僅在最初就看破了白鹿兩家的命運走勢,更是於小小書院中躲避了政治上的風雲詭譎,甚至在死前預知到了文化大革命。這種人物屬性的設定,不僅使得文章情節更加緊湊自然,也契合了中國上世紀前期,真實存在的神話思想。

    朱先生根本身份是白鹿原的農民,這也是其最平易近人的身份,因此他身上保留著白鹿原農民勤勞,節儉,善良樸實的天性,也對白鹿原有天生的歸屬感。朱先生平身不穿洋裝洋服,就連襪子也只穿筒套布襪。朱先生死後卻給穿錯了襪子,這位勤儉的農民是不肯安心的。朱白氏用一條染成紅色的線繩栓束雙腳時,發現朱先生的"兩條小腿微微打彎兒,不平展",這樣的勤儉似乎是農民這個身份給朱先生增添的特殊屬性。歷史上的大儒,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上,像朱先生這樣計較一雙襪子的少之又少。同樣,朱先生晚年修訂滋水縣誌也包含他對白鹿原深厚的愛,或許因為他就是白鹿的化身,是白鹿原的靈氣吧。

    正因為作者從多方面塑造朱先生這個人物,他的形象才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飽滿,成為白鹿原中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作為最牛兆濂的部分還原,此人物也具有相當的社會歷史意義!

  • 7 # 平民之宴

    1

    在小說《白鹿原》中,白鹿是貫穿始終的精靈形象,它的核心價值就是指人性中的善良與正義。而朱先生則正是白鹿的化身。

    朱先生在現實裡的原型是關中大儒牛兆濂。作家陳忠實說,“牛”“人”合一即為“朱”。這樣巧妙地運用了象徵的手法將白鹿所代表的美好、希望與興盛融為一種無形的精魂,並將之寄賦予朱先生。

    2

    朱先生是《白鹿原》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被稱為白嘉軒乃至整個白鹿原的“精神之父”。實際上,對於白鹿原上的人來說,朱先生實際上就是那隻現實中的白鹿,代表了中國儒家文化的精華。

    朱先生華山賦詩“踏破白雲萬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這是何等氣魄、何等情懷!  

    3

    有人說白靈也是白鹿的化身。作家陳忠實說,白靈是理想化的。在白鹿原上,白靈就是一個精靈,最可愛、最聰明也最叛逆,也最讓人心疼,她代表了美好純潔的一面。在白靈被活埋的那天晚上,白嘉軒、白母以及朱白氏,都不約而同地夢見“原上飄過來一隻白鹿”。但只是幻想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封建社會允許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類似的批判社會的文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