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行我說
-
2 # 快速入駐沖沖衝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好做的,電商可能是相對來說比較能有可能成功的方式了。如果你店子小,相對來說投資也會更小,比做一個實體店投入的成本要少的多。如果你店子大,哪全世界都在做電商,你不做是不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說電商難做,那肯定起步時基本沒有規劃,過程中也不願去學習,虧得血本無歸告訴他人電商難做。或者是賺的盆滿缽滿怕別人都做的說辭。電商已經是沒辦法逆轉的趨勢。
-
3 # 扶富愛好者
做電商什麼時候都不晚,不過現在電商行業已經很完善很成熟了,很難找到藍海市場,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如果沒有自己的貨源優勢和運營模式等其他優勢,建議不要盲目去做,盲目去跟風,盲目去做的虧個幾百萬幾千萬的大有人在。
先看資料:2019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0%),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增長19.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0.9%、15.4%和19.8%。
電子商務(俗稱電商),已經不再是一個時髦的新鮮事物,而成為商業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今天還沒有擁抱電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現在已經不是考慮要不要做電商的問題,而是怎麼做電商的問題。
我將電商分為四個階段簡單介紹一下:
2009年之前可以稱為電商1.0階段,這一時期的消費者最關注電商商品的價格,電商商家主要透過資訊不對稱帶來的價格差賣貨,例如部分能拿到低價貨源的商家,透過網路渠道在更大的範圍內銷售商品;或者部分佔據地理位置優勢的商家,透過自身地理位置的優勢採購便宜的商品賣到網上(早期的水貨手機銷售等),只要商家能拿到有價格差的商品就能在網上賺錢。
2009年開始進入電商2.0階段,消費者開始關注商品質量,部分商家透過前期的運營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有了品牌建設意識,這一時期各類電商品牌大量湧現,例如三隻松鼠、韓都衣舍等,物廉價美的電商品牌商品成為消費者們網上購物的首選。
2015年開始進入電商3.0階段,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生活,願意為品牌支付更高的溢價,這一時期,大量國內和國際的傳統大品牌開始進入電商領域,由於這些品牌的資金人才優勢,他們一登場就將很多2.0時代的電商品牌殺落馬下,電商進入強者競爭時代,大品牌佔據越來越多的流量,沒有差異化優勢的小品牌紛紛倒下。
2018年開始進入電商4.0階段,消費者在關注生活品質的同時,開始注重個性化、娛樂化,傳統大品牌不再一統江湖,擁有好的商品質量、能充分傳達消費者個性並且兼具娛樂屬性的差異化品牌脫穎而出,例如最近兩年很火的鐘薛高,30元一隻的雪糕還能賣爆;並且電商的渠道在這一時期也獲得了極大延伸,除了傳統的電商貨架,直播賣貨、短影片賣貨等方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而且未來肯定還會出現新的電商銷售模式。
很多人說現在電商難做,確實難,以前只要考慮商品質量不錯,價格有優勢就可以做電商,但今天做電商要考慮的因素多得多,首先梳理清楚我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是產品質量、價格、服務、品牌還是別的什麼?其次圍繞核心優勢,搭建產品運營體系,例如我的服務是核心優勢,那麼我的目標使用者就是注重服務品質的消費者,我的產品要圍繞這類消費者的需求來建設,重點突出消費者的服務心智建設。再次,我要考慮我的目標消費者在哪裡,他們希望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在京東、淘寶、抖音、快手還是微信、小紅書等,商品以店鋪貨架呈現還是短影片、直播方式呈現,還是多種組合推進,不同渠道的定位是什麼(種草、決策、拔草等),投放什麼內容來達到目標等等。
今天的電商,要做好,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今天如果不做電商,一定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