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薇薇莊主停用號

    1、是不是在定投的時候,市場跌了就多投,市場上漲就少投,這樣就能夠收益更高啊?

    2、可不可以不設定定期定額扣款,在每個月找一天下跌很多的時候來買入,那麼不是會把持有成本降得更低麼?

    理論是這樣沒錯,但是現實往往很骨感,在執行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難題。

    基金定投之所以會被這麼多機構大力宣傳,並且能夠受到大批投資者的認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合理的定投是能夠弱化擇時的,防止大家“追漲殺跌”。而擇時往往是連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都會頭疼的一個大問題。可以說,能夠做好擇時,投資往往就成功了一半以上了。

    “逢跌買入”,其實本質是想要披著定投的外衣做擇時,按照我的經驗,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執行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

    我在“年少輕狂”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迷思,並且我曾經付諸實踐了一下。

    然後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崩潰了,然後很快就放棄了。我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遇到的三個最主要的難點:

    1、到底跌幅多少可以加倉呢?我需要為我的計劃設定一個具體的觸發加倉的跌幅閾值,如果當日,或者近幾日的跌幅大於這個數值,那麼我就可以買入了,而不是憑感覺。可以把這個跌幅叫做“條件跌幅”,意味著跌幅一旦達到這個條件了,我就可以在當天三點前買入基金,獲得更低的持有成本,坐等收益啦~

    但是,你買或者不買,本金總數就在那裡,不增、不減。如果條件跌幅設定得偏大,就會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手裡有大筆積攢的現金沒有投出去;如果條件跌幅設定小了,就會在一段時間後發現,在短期內加倉了很多次,然後在下一次條件跌幅達到的時候,我已經沒錢了……

    2、如果市場在短期內經歷了幾次連續的下跌,我已經加倉了幾次,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又持續下跌,而我後續用來定投的錢還沒有到位,怎麼辦?

    3、最後一點是操作問題:如果想要在跌幅較大的時候買入,那麼我需要雷打不動的在每個交易日的收盤前看一眼市場走勢,然後爭分奪秒以最快的速度在當天三點前完成申購,很刺激。而更多的時候,實際的情況是,我會工作很忙,忘記我需要在收盤前買基金,然後第二天看著一根大陽線,不知道我是應該開心市場上漲手裡已有的基金份額收益頗豐,還是懊惱自己沒有成功的逢跌加倉。

    會有這諸多難點,主要的原因就是,短期市場走勢往往是無法判斷的。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that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資本市場更是這樣,很難去預測明天、或者是接下來的一週是漲是跌,因為市場的短期走勢會受太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我們先主觀分析一下,這樣的做法分別在不同的市場行情下是否可行。

    1

    牛市

    我們假設,在牛市中執行了這種操作,顯而易見的,如果操作得當,是完全能夠比定期定額定投獲得更低的持有成本的。

    定期定額的定投本身就已經透過機率將持有成本降到了一個平均水平,而逢跌買入,能夠人為地在這個基礎上一定程度地避免在牛市中持有成本過高。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牛市的來臨往往是毫無預兆的,等到人們發現的時候,牛市很可能已經過去一半了。所以就很可能會出現一種狀況:你還在按照之前震盪市中對於市場大跌的預期等待合適的時機入場,然而市場一直在上漲,很可能一晃幾個月過去了,你遲遲沒有等到你預期中的跌幅,此時你的手裡已經積累了幾個月的的定投本金。看著別人的基金已經有很多收益了,而你卻還大量持有現金。這就是傳說中的……牛市踏空。好不容易終於盼來了一次市場回撥,這幾個月積累的定投本金買入了,卻發現反而沒有傻傻執行定期定額定投的成本低。

    2

    熊市

    如果是在熊市,那麼“逢跌買入”就會比較坑了。市場會持續下跌,那麼就很容易會產生一種狀況:你在前幾次下跌的過程中已經不斷加倉到滿倉了,市場繼續下跌的時候你手裡已經沒有彈藥了,然後眼睜睜看著市場一路下跌。這就是傳說中的……抄底抄在了山腰上。

    3

    震盪市

    那麼,在震盪市會怎樣呢?如果沒有明顯的趨勢性行情,主觀看來,這個計劃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能夠在震盪市準確的抓住每一次較大的跌幅,持有成本顯然會比定投靠機率獲得的平均成本要低。

    好了理論說完了,我們來實證,用資料驗證一下,我前面說的主觀判斷在真實的市場中是否成立。關於牛市和熊市的觀點,很容易判斷。我用資料測算一下,在震盪市,這樣的做法是否合適。

    我選取了從2016年3月1日到2017年10月31日的滬深300指數來做測算。

    資料區間選擇2016年3月到今年10月,因為熔斷之後到現在的市場是大家公認的震盪市,震盪上行。

    然後我通過幾次資料篩選,很“事後諸葛亮”地針對當日跌幅、近2日跌幅……近5日跌幅,各選出了一個最佳的“條件跌幅”,篩選的標準是,在這段時間內,跌幅大於這個數值的天數,和這段之間的月份數(20個月),是最相近的。

    我們來看一下,在這樣的計劃下,逢跌買入和定期定額定投,堅持近兩年(20個月)後,收益相差多少。

    資料證明,如果從2016年3月份以來,能夠較為準確地設定好“條件跌幅”,那麼是完全能夠在過去的近兩年時間取得比定期定額定投要高的超額收益的。理論是成立的。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我在資料測算的過程中使用的“超額跌幅”是透過已有的市場資料精心挑選出來的,是一個完美的觸發閾值,也就是說,上面的表格中,N=1到N=5所能夠達到的收益率,是在市場敏感度和運氣兼具,並且能夠一絲不苟的沒有意外狀況地堅持計劃的情況下,所能夠達到的一個登峰造極的收益率。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達不到這樣的收益率的。而表格最後一列的定期定額定投能夠達到的收益率,是不需要時間成本和運氣就能夠輕易達到的。

    還有一點就是,在計算的過程中我發現,符合條件的交易日九成集中在2016年,這會導致我在2016年最後的幾次合適的加倉時機中並沒有錢可以加倉。這樣會完全打亂我的理財計劃,最終實現的收益也遠遠不會達到表格中所展示的那樣。

    會產生這樣的困境,是由於不同時間,市場的波動率是不一樣的。

    比如今年的市場波動就遠比去年的要小,所以按照去年的經驗來設定加倉的觸發條件對應的閾值,也就是“條件跌幅”,很可能會在今年發現,會很少觸發加倉;而假如明年的市場波動比今年要大的話,那麼按照今年得到的“條件跌幅”來執行明年的逢跌買入計劃,很可能會頻繁觸發加倉,讓人措手不及。這個問題就涉及到股市波動率的影響因素了,是另一個大話題。

    所以我認為,想要透過“逢跌買入”的方式來放大定投收益,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只要能夠避開熊市下跌的過程,在震盪市和牛市,是可以透過“逢跌買入”來擴大定投收益的。

    但是,想要真正很好地執行計劃,獲得自己期望的超額收益,是需要滿足幾點條件的:

    1、 具備一定的擇時能力,最起碼需要能夠大體判斷,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是牛市、熊市還是震盪市;

    2、 對於市場的敏感度較高,能夠估算出一個符合當下市場波動率測合理的“條件跌幅”,也就是觸發加倉的跌幅閾值;

    3、 時間比較自由清閒,能夠在每個交易日的收盤之前判斷跌幅是否觸發條件,當天是否要加倉;

    4、 資金量比較充足,不會在短期集中出發加倉條件的時候無法加倉。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獲得滿意的收益

  • 2 # 羅傑斯-隊長

    這得看你選的是什麼基金了,確切說是不是波動較大的基金,如果波動幅度太小,定投也就沒有了意義,和一把買入差不了多少,如果是波動較大的而且是長期震盪向上的市場的話,越跌越買,逢低吸納,設定止盈點。

  • 3 # 好基友基金

    我們要向做好基金定投一定要明確需要制定好自己的止盈止損邏輯,什麼時候可以死扛,什麼時候必須止損。題主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要看你購買的是什麼基金,如果想要逢跌買入最好要避免落入四種陷阱。

    第一種是被技術進步淘汰掉的資產。這型別的資產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利潤會逐年降低甚至是完全消失,即便是PE值再低,我們也要謹慎選擇。例如在數碼相機的普及之後,科達從2014年的90元跌到如今的3元,就是一個標準的價值陷阱案例。所以我們在進行技術類資產的長期定投時,一定要更加謹慎,從未來多方便的發展來進行資產內在價值的評估。

    第二種是贏家通吃行業裡的小公司。這裡的贏家通吃指的是行業裡實力強大的佼佼者蠶食了實力弱小的公司,比如說行業裡的老大老二擠掉了老五老六的飯碗。在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時代,行業都在進行大幅度的集中提高,龍頭公司不論是在品牌、渠道、成本還是使用者粘性方面只會越來越彰顯出突出優勢。所以此時行業內的小公司即便是資產估價再便宜也有可能是價值陷阱,要慎重考慮其是否又被擠掉的可能。

    第三種是分散性重資產夕陽產業。分散性意味著當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時,行內內部可能會出現無序競價的價格戰。重資產意味著需求不正常的情況下,產能無法退出,如果強行退出,那麼所有投資就都作廢了。夕陽產業也就是說在行業裡沒有需求增長了。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這種資產的利潤都只會每況愈下,所以如果這類資產也容易出現估值便宜的價值陷阱。

    以上所說的幾種常見價值陷阱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利潤沒有辦法持續發展,所以很容易出現便宜的表面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精度如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