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淘金客
-
2 # 軍機處留級生
建造者:英格爾斯造船公司;巴斯鋼鐵廠
服務:美國海軍
推進:4x通用LM 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2軸
軍備:MK41垂直髮射系統標準導彈;垂直髮射ASROC (VLA)導彈;戰斧巡航導彈;六枚MK-46魚雷(來自兩個三重架);兩挺MK 45 5英寸/54口徑輕型火炮;兩個方陣近距離武器系統
部署日期:1983年1月22日(美國提康德羅加號)
速度:30節
船員:30名軍官,300名士兵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因其技術先進的宙斯盾戰鬥管理系統而被廣泛稱為“宙斯盾巡洋艦”(Aegis Cruiser),或許是美國海軍庫存中最容易識別的水面戰鬥人員。
現代美國海軍制導導彈巡洋艦主要扮演戰鬥部隊的角色。這些艦艇是多工[空戰(AW)、海底戰(USW)、海軍水面火力支援(NSFS)和水面戰(SUW)]水面戰鬥人員,能夠支援航母戰鬥群、兩棲部隊,或者能夠獨立作戰並作為水面行動群的旗艦。巡洋艦裝備戰斧巡航導彈,賦予它們額外的遠端打擊能力。一些宙斯盾巡洋艦裝備了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標準導彈的技術進步加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宙斯盾作戰系統提高了水面戰鬥人員從波頂到天頂精確定位的AAW能力。戰鬥群-47中戰斧的加入使得任何潛在敵人的單位目標規劃變得非常複雜,並使地面部隊恢復了進攻打擊的角色,而地面部隊似乎已經在珍珠港失去了空中力量。
透過CG-51的“提康德羅加”號(CG 47)級主船已經退役。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許多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將經歷結構化的現代化,以確保它們達到預計的35年使用壽命。巡洋艦現代化計劃旨在透過計算和顯示基礎設施以及船體、機械和電氣系統的現代化來改進CG-47提康德羅加級。
武器和感測器組也將得到改進,以提高其反潛能力,增加短程光電系統,無需使用雷達輻射就能監測船隻周圍環境,以及例行的機械升級,以改善船隻所有領域的功能。隨著這些現代化巡洋艦的壽命延長到2030年,預計它們的運營成本會更低。
回覆列表
淘金客說:提康德羅加級(簡稱提子),是美國軍艦中的“另類”——美國軍艦一向武器搭載量不大,遠不如俄羅斯那些艦面之上丫丫叉叉全是彈、炮的重灌軍艦!而當年淘金客第一次在雜誌上看到提子的介紹和結構圖時,簡直驚為天人!這才是真正的美式重灌巡洋艦啊!至於現在不再建造的原因甚至優先退役嘛,後面一併來細講吧!
強大的武器裝備——向前比
硬核火力絕對的領先!堆武器是我們軍迷的最愛,這恰恰是提子最迷人的地方!型號先不先進暫時不管,先來講講載彈量!提子之前的巡洋艦、驅逐領艦,什麼“貝爾納普”“萊希”,滿載排水量都過了8000噸,但都只有2座2聯裝MK10發射架!“貝爾納普”備彈數少一些,萊希備彈數多一些,可是沒有炮了……對比請看下錶!
提子是大了1000噸,但是看看這數量!這導彈!這直升機!這火炮!簡直不要太良心啊!所以提子一旦開建,什麼“貝爾納普”“萊希”(下圖)還有核動力的從“長灘”到“弗吉尼亞”(下下圖)……統統過時了!
電子裝置嘛,從聲納到雷達全面碾壓!我們後面跟同級選手比再細說吧!這裡有一個小問題澄清一下:MK41垂髮是每8坑1個單元共1套排焰系統,不可能真的8彈齊射,不過每個單元內的射擊間隔極小,最小可以到數秒鐘!所以這裡把提子的122坑全算成待發彈,稍稍佔點便宜。
強大武器裝備——橫向比
拳怕少壯,打自己的老前輩不算好漢!不過就提子這載彈量,即使對上排水量大得多的俄羅斯那兩個大塊頭:光榮級和基洛夫級(排水量是提子的近3倍)巡洋艦,也是各有千秋!上對比表!
這次提子在絕對載彈量上並不佔優,但這是排水量遠遠小於對手的情況下!下面我們結合電子裝置來比較一下3艦的各項能力。
區域防空能力
區域防空能力是艦隊的保護傘,這是提子最引以為傲、絕對領先的。備彈量上提子領先——可以全帶122枚各種“標準”!彼得大帝(下圖)只有96枚、光榮只有64枚,區域防空導彈數量不及提子,待發彈受左輪發射機構影響也比較少,不過左輪機構轉得很快,姑且全算成待發彈。
電子裝置上提子的全固態相控陣雷達的效能絕非俄國水平方向還是機械轉動的“頂罩”雷達可以比擬的。每座“頂罩”(下圖)只能對付6個目標,彼得大帝也頂多就對付12個遠端目標。而提子的“宙斯盾”是真正的完全版,可以同時對付16個目標!
點防空能力
這一點俄國2艦倒是堆得不少,有點象二戰日本“大和”上的防空炮!這是沒有缺少航母的後遺症。但是,彼得大帝的128枚“匕首”(下圖)加舊6座“卡什坦”近防可能效果很不錯,而光榮上面那2座老掉牙的“壁虎”導彈和6座630火炮效果值得懷疑——支援它們的電子裝置實在太老了。
反艦能力
這個不用說,俄國巡洋艦的噸位基本全在這兒!反艦導彈的重量、數量、射程、威力都不是提子那8枚魚叉能比的,畢竟美國反艦靠的是航母艦載機。
不過呢,“標準”導彈,至少是傾斜發射的“標準”導彈,也具有反艦能力!實戰中還把宿敵伊朗的軍艦給打爆過。垂髮的“標準”6據說也有反艦能力,還是象彈道導彈一樣的高速反艦能力,如果是這樣……只是據說,這裡姑且放下吧。
順帶說一下艦炮,俄國巡洋艦上的雙管130炮並不比提子的2座127炮弱,但對付目標的靈活性、彈種的多樣性上應該有一定差距,算平手吧。
對陸攻擊
提子絕對佔優,專職對陸攻擊的“戰斧”(下圖)可不是俄國巡洋艦上兼職對陸的反艦導彈能比的,實戰的戰績就更不用說啦!可惜“反艦戰斧”沒有服役……
反潛能力
儘管俄國巡洋艦裝備了10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但缺少有效的反潛導彈。反潛艦載機更是差得老遠,“海鷹”是可以帶全套的反潛裝備!聲納上的差距也非常大,無論是艦殼聲納還是拖曳陣列聲納,跟提子完全沒法比,又是完勝!
結論
和俄國巡洋艦橫向對比,提子的區域防空能力、反潛能力、對陸攻擊能力全面勝出,而俄艦在近程點防空、反艦能力上佔優。所以說提子更適合艦隊“帶刀護衛”的角色(下圖),而俄艦更適合單打獨鬥,說提子與噸位大得多的俄艦平分秋色,不為過吧!
向後比
提子的後續艦其實並沒有確定。90年代左右美國曾有個CSGN核動力巡洋艦的方案,在提子的基礎上加64坑,換核動力,艦炮換成2座MK71型203毫米炮!但在最重要的區域防空能力上並沒有什麼提升,價格還貴得驚人,於是放棄。後來和“朱姆沃爾特”同艦體的CG(X),如下圖,也沒了下文。這裡姑且和“伯克”級比一下吧。
最核心的“宙斯盾”雷達上,大家注意提子的4面盾分別放在兩座上層建築上,而伯克級全集中1座上層建築(下圖)!這裡有玄機——提子的“宙斯盾”是2面盾共1臺發射機,伯克4面盾共1臺發射機。這導致兩者的波束成形能力、目標處理能力都有差別,提子要強一些,同時對付16個目標沒問題,而伯克是12個。再加上近年來在宙斯盾系統用於反導方面的升級都是提子優先,因此,提子在這一塊的能力是強過伯克的!而且,目標照射雷達的數量上,提子也比伯克多1座,這意味著可以為更多區域防空導彈提供製導。
備彈數上提子也佔優。艦炮多出1座。艦載機提子一起始就是2架,而好多早期伯克還只有飛行甲板沒有機庫!僅比較武器系統的威力上,提子其實是強過伯克的!
為什麼退役
說了這麼多提子的好話,那為啥它會先退役呢?首先,太老了。最老的提子甚至不是垂髮!如下圖,當然已經退役了,可最年輕的提子也超過25歲了。高強度的航行會導致艦體結構的疲勞強度大大下降,想要內部補強延壽不是不可以,但工程量不小。動力系統效能也會很快下降,要更換就要對船體開膛破肚,即使只更換燃氣輪機的熱端部件,代價也很大!電子裝置雖然經過多次升級,但最早那幾艘要繼續升級的話,恐怕連服役時那些用早期計算機的操控臺都得全換!提子是重武裝艦,所以全面升級的代價肯定非常驚人!不如干脆把費用省下來造全新的替換艦。
其次,提子這樣的重武裝艦,操作費用很貴。從前面的比較可以看出,它是美國海軍中少有“全能選手”,防空、反潛、對陸、反艦樣樣通,但使用的效率不高。比如近些年提子的升級主要集中在防空反導上,那上面反潛、反艦甚至對陸的作戰人員、裝置就會有“閒置”的問題!而且人員數量又比較多,比自動化程度高的伯克多出好幾倍!人工費用是美國軍費中很大的一塊,甚至超過武器裝備本身的費用!
還有,提子的艦型出自“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長寬比超過10!速度雖然快,但適航性、內部空間都不如長寬比在7左右伯克級!如下圖。加上帶了那麼多武器、電子裝置、艦載機、人員以後,內部非常擁擠!日本在二戰前搞的那些軍艦,拼命增加武備又嚴格控制噸位,結果一個“友鶴事件”就全現了原形!提子當然沒有那麼極端,但最起碼升級、加裝裝置的潛力還不如早期的伯克。
另外,提子的重武裝導致上層建築採用了大量鋁合金之類輕金屬,抗打擊能力遠遠不如鋼製上層建築還加了“凱芙拉”裝甲的伯克級。這不怪提子——它開建的時候還在馬島戰爭之前,英艦“謝菲爾德”號(如下圖,因為鋁質上層建築控制不住中彈後的大火而沉沒)的教訓還來不及吸收。
最後結論
說實在的我也不願意提子這級威猛全面的重灌巡洋艦提前離場啊!但這太象漂亮霸氣的F-14“雄貓”被看似平庸的F-18踢走一樣了!一艘軍艦好不好,不是隻看它帶的武器多不多,而是比較綜合實力!綜合實力中的很多軟實力,往往是我們普通人沒有重點關注的。所以,提康德羅加級沒有繼續建造、提前離場,是美國海軍目前最好的選擇,正配得上美國當前的國力和建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