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9健康網
-
2 # 鮮動態
大量吃荔枝所致低血糖確實存在,臨床上稱為荔枝病。
患者大多為兒童,成人偶見,為海南,廣東省等地在荔枝豐收時節出現的一種因連續多日進食大量荔枝,加以膳食量銳減而引發的發作性低血糖症。
目前該病的病因不明,但死亡病例可見肝脂肪變性。推測原因可能是在大量果糖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較大量脂質以及PPAR,造成肝脂肪變性,進一步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
因此,荔枝雖美,不宜吃多。兒童小孩,尤為注意。
-
3 # 華絡健康
是真的。如果在空腹時吃了大量荔枝,可能會導致低血糖,出現頭暈、出冷汗、手腳冰涼等症狀,這是因為荔枝含有大量的果糖,當人吃進大量的荔枝後,果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但分泌的胰島素只作用於葡萄糖,雖然果糖會轉化為葡萄糖,但是在轉化過程中需要經過肝臟的轉化酶,當轉化酶不夠時,果糖就不能及時轉化為葡萄糖,這時葡萄糖就會降低,而胰島素在果糖刺激下還在分泌,這樣就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這種吃多了荔枝導致低血糖的反應,有一種說法叫荔枝病:一些人進食大量鮮荔枝後,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心慌、口渴、飢餓感等,重者可有四肢厥冷、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這是由於大量進食鮮荔枝後,機體胰島素分泌過多引起的低血糖反應。
荔枝明明這麼甜,為何吃多了反而會低血糖呢?醫生解釋,“上火”和“荔枝病”都是荔枝中果糖惹的禍,荔枝中的甜味是由大量果糖提供的,而果糖必須由肝臟內的轉化酶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因此,如果短時間內進食大量荔枝,大量果糖就聚集在血管裡面,從而出現轉化酶“供不應求”狀態,不能及時將果糖轉化為葡萄糖的情況。與此同時,果糖還會刺激人體分泌大量胰島素,使肝臟調低血糖濃度,導致血液內葡萄糖供應不足。
大量攝入荔枝,很容易有飽腹感,吃別的就少了,進一步減少葡萄糖供給,引發低血糖症狀,甚至出現低血糖腦病,出現噁心、汗出、乏力,繼而引起高熱、抽搐、昏迷等症狀。
為什麼兒童易患病?
年齡較小的兒童由於肝糖原儲備不足,大量進食荔枝以後,又不吃其他食物,就更容易發生低血糖。
怎麼吃荔枝才安全?
醫生提醒,“空腹,特別是空腹的兒童不宜食用荔枝。同時,對於陰虛火旺體質、溼熱體質的人群,建議少食用荔枝。這類人常面紅目赤、感覺口乾口苦,五心煩熱,易生痤瘡、瘡癤,舌紅絳,少苔或苔黃厚膩,多食無益。”
1. 建議成人每天不要超過300 克荔枝,兒童一次不要超過 5 顆;
2. 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內食用;
3. 將荔枝連皮浸泡在鹽水中,然後置於冰箱內再食用,這種方法既爽口,又不易上火。
得了“荔枝病”怎麼辦?
如果出現飢餓、無力、頭暈等症狀時,媽媽要儘快讓孩子口服葡萄糖水,以減緩症狀。嚴重的要及時去醫院,“荔枝病”是急性低血糖症,必須要爭分奪秒進行搶救。
-
4 # 這樣談戀愛
一、吃荔枝會導致低血糖
荔枝吃得過多會導致“荔枝病”,其實質是一種低血糖症。荔枝中含大量的果糖,果糖經胃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後,必須由肝臟內的轉化酶將其轉化為葡萄糖,才能直接為人體所利用。如果過量食入荔枝,過多的果糖進入人體血液,“改造”果糖的轉化酶就會供不應求,導致大量的果糖充斥在血管內卻轉化不成葡萄糖,造成人體血糖(葡萄糖)含量比正常降低許多,進而引起低血糖。
2,荔枝引發低血糖的原因因為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只有透過肝臟的轉化酶轉換為葡萄糖後,才能被人體所利用。大量食用荔枝,果糖積聚在血管內,來不及轉變成葡萄糖;同時,進食荔枝後又影響食慾,沒有再進食主食,結果造成血中葡萄糖過低,從而造成了低血糖休克。
3,大量進食荔枝可引起低血糖荔枝中的果糖較晚些時候還是要被機體利用,產生熱量是不會少的,必然使血糖升高,荔枝並非有降糖作用,而是不能及時轉化成葡萄糖。如果少量進食荔枝,機體還是有能力及時把它轉化為葡萄糖的,血糖一定會升高。
-
5 # 睡覺的醒一醒
夏季是荔枝上市的好季節,也是人們最喜愛的水果之一。唐朝有楊貴妃青睞,落得“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千古美句,可見荔枝的魅力淵源長流。荔枝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果肉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果糖、蛋白質、檸檬酸等,對人體有補益作用。
被稱為高階果品的荔枝,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嗎?事實上,荔枝甜度很高,含糖量達到16%以上,大量食用荔枝的話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荔枝內所含的糖分大部分為果糖,果糖與葡萄糖不同,胰島素主要利用的物質是葡萄糖,不是果糖。當人體攝入少量果糖的時候,果糖可以轉化為葡萄糖,增加肝臟內糖原的儲存量。但果糖攝入過多的話,果糖就會成為合成脂肪的原料,導致發胖。另外,過多果糖還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機體血糖降低。那麼,果糖沒來得及轉化為葡萄糖,不能及時補充血糖,這種情況下便會產生低血糖。由此看來,糖尿病人不宜過多食用荔枝,專家建議,每天吃3~5顆足矣。
荔枝可致使低血糖,那糖尿病人是不是可以依靠荔枝來降低高血糖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糖尿病人的胰島素分泌功能本來就不好,多吃荔枝的話只會讓病情雪上加霜,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心慌、口渴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抽搐、瞳孔縮小、呼吸不規則導致昏迷,這種情況也被成為“荔枝病”。
這些人也不宜食用荔枝
1、空腹者不能食用。
2、陰虛火旺體質不宜食用。
3、溼熱體質不宜使用。
4、咽喉幹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症者不宜食用。
5、腸胃病患者不宜食用。
夏季水果種類繁多,糖尿病人往往在新鮮果蔬面前不能自控,但飲食治療向來都是糖尿病人最關注的治療方法之一,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病人需要有強大的自控能力才行。只有採用物理控糖的方法,病人才能放寬飲食限制。如果您有糖尿病的問題可以加我微信 liujiankeji01 進行交流。
-
6 # 手機使用者61922208368
是真的!
“上火”和“荔枝病”都是荔枝中果糖惹的禍,荔枝中的甜味是由大量果糖提供的,而果糖必須由肝臟內的轉化酶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如果短時間內進食大量荔枝,大量果糖就聚集在血管裡面,從而出現轉化酶“供不應求”狀態,不能及時將果糖轉化為葡萄糖。與此同時,果糖還會刺激人體分泌大量胰島素,使肝臟調低血糖濃度,導致血液內葡萄糖供應不足。
再加上在進食大量荔枝後,很容易有飽腹感,從而減少了其它食物攝入量,進一步減少葡萄糖供給,引發低血糖症狀,出現噁心、出汗、乏力,繼而引起高熱、抽搐、昏迷等症狀。
空腹人群,特別是空腹的兒童不宜食用荔枝。同時,對於陰虛火旺體質、溼熱體質的人群,建議少食用荔枝。這類患者常面紅目赤、感覺口乾口苦,易生痤瘡、瘡癤,舌紅絳,少苔或苔黃厚膩,多食無益。食用荔枝後如果出現飢餓、無力、頭暈等症狀時,要儘快口服葡萄糖水,以減緩症狀。嚴重的要及時去醫院,“荔枝病”是急性低血糖症,必須要爭分奪秒進行搶救。
怎麼樣吃荔枝健康呢?
1、鹽水浸泡
將剝掉外殼的荔枝,但是不要將白色的那層薄膜也剝掉,沖洗乾淨之後,浸泡進30%的鹽水中,浸泡一個小時就能夠取出,剝開白色薄膜就能吃了,經過鹽水的浸泡之後很大程度的將荔枝的火氣降低了。如果一次性浸泡很多的荔枝,希望可以儲存更長時間的話,可以直接將白色薄膜也一起剝掉,然後果肉浸泡在淡鹽水中,同樣浸泡一個小時即可,然後取出放入保鮮盒中,放進冰箱冷凍層即可。
2、吃掉果膜
我們在剝荔枝殼的時候,果肉上有一層薄薄的白膜,有點澀澀的口感,一般我們都是將它剝掉的,但是如果要防止上火的話建議將薄膜也一起吃掉,然後吃完荔枝之後將荔枝蒂部凹進去的果肉白色的蒂狀部分也一起的吃掉,同樣可以防止上火。
3、每次不宜超10顆
普通人每次食用荔枝也不宜超過10顆,尤其是兒童每次吃3~4顆即可,不可過量。而陰虛燥熱、溼熱偏盛體質的人不宜吃荔枝,糖尿病患者以及容易脹氣的人也需慎吃。正在長青春痘、傷風感冒、急性炎症等症狀的人不宜吃荔枝,會加重病症。
4、冷藏過的荔枝
將採摘下來的新鮮荔枝用容器盛載,沉於水井或放於冷泉(水)中,隔夜取食,可不上火。且能化燥氣而能補陰。清代大詩人屈大均有詩云:“露井寒泉百尺深,摘來經宿井中沉,日精化作月華冷,多食令人補太陰。”
-
7 # 憨憨大作戰
大量使用荔枝會導致低血糖,當然這個所謂的大量具體是多少,估摸著大概幾斤吧。就好比橙子與蝦能不能一起吃,柿子與螃蟹能不能一起吃,都是跟短時間內攝入的量有關。日常攝入量不會引起過激反應。荔枝吃多了也會上火,體虛火旺的人建議少吃。但是,荔枝的美味又有誰能夠抗拒呢?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美食當前,也要適當剋制哦~望採納~
回覆列表
吃“妃子笑”也會生病?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只有透過肝臟轉換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充分利用。但如果一次性大量食用,果糖積聚在血管內,不能及時轉變成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過低,從而引起低血糖,甚至休克。
如果吃太多荔枝又很少吃飯的話,低血糖出現的機率更大。低血糖的主要表現有噁心、出汗、腹痛、頭暈、口渴和心慌等,嚴重的還會出現抽搐、呼吸急促和休克。
這些症狀是因為大量進食荔枝而造成的,所以在醫學上又稱為“荔枝病”。
注意:荔枝不能用來降血糖!
在我們的固有觀念裡,低血糖跟高血糖是相對的,所以引起低血糖的食物,也可以用來降血糖!雖然邏輯上沒有問題,但事實卻跟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荔枝中所含有的糖分大部分為果糖,胰島素主要利用的物質是葡萄糖而非果糖,當人體大量攝入果糖時,胰島素分泌量就會大大增加,導致機體血糖偏低。再者,因為果糖沒來得及轉化成葡萄糖,血糖得不到及時的補充,也會產生低血糖。
出現荔枝病的前提是食用大量的荔枝,但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本來就有問題,再攝入大量的果糖對病情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