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三公子

    宋朝的貪腐出名

      宋代當然產生過一些大貪官,但畢竟並未形成系統性、制度性的腐敗。從制度安排的角度來說,宋代建立的反腐敗機制還是非常周密的。比如在控制公款吃喝方面,宋朝創立了“公用錢”制度,即由財政撥給地方官一筆“公用錢”,類似用於公務接待的特別費。換言之,宋朝承認公務接待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但長官也不能亂花公用錢,必須用於公務接待,公款招待必須按照法定的規格、標準,使用時也需要副職副署,且計入公賬。若公務接待違反了法定標準,即追究相關官員的責任。

      同時,宋政府又設立“券食”制。凡官員出差公幹、下基層考察,均由政府發給“券食”,憑券供給飲食。什麼職務的官員,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發給“券食”,按什麼標準發放,政府都有非常細緻的立法作出規定。“券食”的費用到年終由各州的常平主管官統一結算,上報戶部審計,如果發現“有過數取予及違戾者,並重置典憲”,即超標、違規的公費接待,以重典處置。

      對於任何政府來說,完全取消公務接待是不切實際的,當然也是斷不可行的。關鍵是如何遏制不必要的公款吃喝。宋代創立的“公用錢”與“券食”制,看起來很有現代性。換言之,這是現代國家完全可以複製、施行的制度。

      今天的人還特別愛引用英國阿克頓勳爵的一句話,來說明腐敗產生的機制:“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敗。”其實阿克頓所說的道理,我相信宋朝的制度建立者也是明白的,因為宋朝的一切制度設計,均遵循一個原則:“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換成現在的說法,便是透過分權與制衡,防止出現絕對權力。宋人呂祖謙描述過宋朝的權力制衡機制:“大臣權任太重,恐其不能無私,則有給舍以出納焉,有臺諫以糾正焉,有侍從以詢訪焉。”其中來自臺諫的制衡權尤其強大:“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事關廊廟,則宰相待罪。”

    宋代是臺諫權最為發達的一個朝代,代表監察權的臺諫系統獲得了完全獨立於行政系統的獨立地位。宋人經常將“執政”與“臺諫”對舉,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明晰地認識到,行政權與監察權乃是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權力,應該讓兩者分立、對峙。這便是古典中國的“二權分立”思想,現代公司治理的“執事”(經理層)與“監事”二分制,可能便是從中汲取了靈感與智慧。

      強大的臺諫系統,發達的監察權,構成了宋朝最有力的反腐敗機制。如南宋初,宋高宗詔令:“如人吏受賂及故違條限,仍許御史臺檢舉送大理寺,依法斷遣。所有京朝官、大使臣亦依此。”後來孝宗皇帝也下詔:“諸路監司郡守不得非法聚斂,並緣申請妄進羨,違者重置典憲,令御史臺覺察。”

      從實際效果看,作為權力淨化機制的臺諫制度,是運作良好的。一個宋朝官員如果被臺諫官彈劾涉嫌貪腐,通常都會受到查處。宋仁宗時,有個叫做蘇舜欽的官員,在過“賽神會”這個節日時,將單位的舊報紙賣了,換成一筆小錢,叫上幾位同僚去喝花酒,結果這事兒被臺諫官舉劾,導致蘇舜欽被“削籍為民”,參與聚飲的其他人也“皆斥逐”。蘇舜欽還只是一個小官兒,仁宗朝的宰相梁適,也被臺諫官彈劾有貪賄之事,雖然梁適貴為宰相,位高權重,但臺諫官也不示弱,再三發起彈劾,最後迫使皇帝不得不將梁適罷相。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顯示了在行政權與監察權分立的權力構架下,獨立的臺諫系統確實可以及時發現並清除行政系統的權力腐化問題。

      只是在政治昏庸的時候,如北宋末年,這套權力淨化機制才似乎失效了。但我們不能說,宋人並沒有建立一套有效控制腐敗的制度。實際上,控制腐敗的制度還是擺在那裡,只不過它被擱置了,停擺了。對於今人來說,大概可以從宋朝反腐的得失中獲得一個啟示:建立控制腐敗的制度並不太難,難的是如何讓這套制度一直保持有效的運轉。

    當然,宋朝也不是隻有腐敗,我們也看看功績

    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巔峰,經濟發達,文化璀璨,政治氛圍寬鬆,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發達的朝代。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異族統治,專制的最頂峰,這個王朝有所謂的“千古一帝”,但從此也讓中華文明極速衰落,以至於受到西方100多年的欺辱,直至今天還沒能完成復興。  透過兩個王朝不完整的比較,尤其是拿出10個細節比較之後,你就可以發現,宋朝皇帝很講理,清朝的皇帝卻非常強勢,強勢到不講理的地步;另外,宋朝人思想更獨立,清朝人思想更奴性.......總之,差距實在太大了!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宋朝和清朝的細節對比。  一,文人造反:宋朝當笑話,清朝興大獄  話說,四川有個文人,獻詩成都知府:“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鼓動四川割據獨立。成都知府趕緊上報朝廷。宋仁宗說,“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給他個小官。”  六百年後,鐵血大清雍正年,有一個叫曾靜的文人,鼓動川陝總督嶽鍾琪反清,結果雍正掀起一場文字獄,雍正沒殺他,說善待他。但乾隆上臺之後,找了個理由就將那曾靜玩殘弄死了。  二,大臣密奏:宋朝錚臣厭惡,清朝以之為榮  宋真宗問宰相李沆:“一些大臣有密啟,為什麼你沒有?”李沆說:“臣有公事則公言之,何用什麼密奏?搞密奏者非讒即佞,我深為厭惡,豈可效尤?”  到了清代,尤其是雍正年間,官員則以獲得密奏之權為榮,浙江布政使請求雍正:“藩臬皆賜摺奏,仰懇聖恩,賜臣一例用折”。獲准之後,像狗一樣興奮得直搖尾,高呼吾皇英明神武。  三,皇帝職位:宋朝皇帝只會做皇帝,清朝皇帝傻事都懂  宋仁宗似乎沒什麼主見,政事無論大小,都交給廷臣公議,議出一個結果來再施行。所以時人說仁宗“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清朝的乾隆非常有主見,什麼事都由他說了算,又識武功、打仗、殺人、寫詩(看到名畫文物就題詩蓋章,名家真跡給他塗鴉的不成樣)、泡妞、製造文字獄,啥都懂,自號為“十全老人”。  四,君子朋黨:宋朝君子可以朋黨,清朝朋黨乃異說也  歐陽修寫過一篇《朋黨論》,為朋黨正名,提出君子結黨之說,開北宋政黨政治雛形之理論先河,讓宋仁宗“終為感悟”。對此,宋朝上下沒覺得如何不對。  六百年後,雍正對歐陽修之論特別不爽,專門寫了一篇御製《朋黨論》,駁斥歐陽修的“異說”,還殺氣騰騰說,“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斥之,以正其惑世之罪”。就是說,如果歐陽修活在清朝,雍正就要罵他,並且還要治他迷惑世道人心的罪。  五,諡號風波:宋朝皇帝不能亂來,清朝乾隆凌遲故人  夏竦死了,宋仁宗賜諡號“文正”。劉原父很不爽,上疏質問皇帝:“諡者,有司之事,陛下奈何侵之乎?”最後改諡“文莊”。也就是說,給大臣賜諡號,有專門機構辦理,皇帝也不能越權。  六百年後,尹嘉銓給乾隆皇帝上疏,為他老爹請諡,並請從祀文廟。乾隆大怒:你尹嘉銓算什麼人,“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下令凌遲處死。清朝皇帝即便殺了某人,其家人還是要感謝皇帝的。  六,宰相職權:宋朝大臣可指手畫腳,清朝乾隆批評程頤  程頤對大宋皇帝說,“天下重任,唯宰相與經筵。天下治亂系宰相,君德成就責經筵。”宋朝皇帝也沒覺得程先生說的有什麼問題,其他大臣也覺得正常。  但六百年後,乾隆對程頤這句話感到特別不爽,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批判程頤,意思是說,你一個臣子,居然敢以天下之治亂為己任,你這是目無君上,此尤大不可也!  其實,清朝為何沒有經天緯地的賢臣?原因在於清朝皇帝只要“能幹之臣”。另外,為何八國聯軍打過來,百姓卻幫助運送糧草?和清朝皇帝不讓其他人過問“天下興亡”相關,因為一旦過問就是死!  七,士子尊嚴:宋朝士子有尊嚴,清朝成為倡優也  宋神宗一次與程顥論及人才,神宗說:“朕未之見也。”程顥立即質問皇帝:“陛下奈何輕天下士?”宋神宗只好聳然曰:“朕不敢!朕不敢!”  六百年後,鐵血大清盛世,紀曉嵐為協辦大學士,嘗論國事,遭乾隆叱斥:“朕以汝文字尚優,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議國事?”乾隆意思是:你文字還行,所以讓你主編四庫全書,但其實把你是當“倡優”(娼妓及優伶)蓄養著而已,你怎麼敢議論國家大事呢!可悲可嘆!  八,聖君塑造:宋朝死後塑造聖君,清朝身前就塑造  宋人將宋仁宗塑造成堯舜那樣的聖君,清人也將康熙、乾隆形容為堯舜式的聖君。看起來好像是同一回事,都是儒家在拍皇帝的馬屁。  但是,其實區別非常大。宋人是在仁宗去世後才將他塑造成聖君的,目的是要樹立一個帝王準則,以約束眼前的君主。清人則是將活著的皇帝吹捧為聖君,目的是要樹立皇權的絕對權威。兩者出發點完全相反。  九,經筵制度:宋朝士大夫是教化皇帝,清朝是皇帝教育士大夫  經筵制度在清代發生了非常荒謬的變異——宋明經筵均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經筵居然變成了由皇帝訓導士大夫。  當講筵官講畢,皇帝即發表一通御論,然後講官們跪贊:“皇上聖學高深,發從前所未發,誠足羽翼經傳,昭示萬世。臣等不勝欣榮之至。”皇帝儼然已是“天生聖人”,君師一體。此從康熙開始。  十,範氏義莊:宋朝鼓勵寡婦改嫁,清朝鼓勵寡婦守節  宋朝名臣范仲淹創立的範氏義莊,其中有條規矩:凡族人嫁女,給錢三十貫;出嫁的女兒若因故改嫁,給錢二十貫。可見宋人對女性改嫁是持憐憫態度的,儘可能給予人道資助。  到了清代,範氏義莊的規則改為鼓勵寡婦尋節:達到守節年限者可領雙份米糧資助,如果“失志不終者”,則不予資助。這便是宋清兩個時代精神的差異。  坦率的說,宋朝和清朝的華人,完全是兩種人格。宋朝的時候,人格獨立,皇帝大臣都很講道理,但到了清朝,大家都是皇帝的奴隸,皇上不講道理,大臣只會拍馬屁做應聲蟲。即便如紀曉嵐這樣的風流才子,在乾隆面前,也只是一個娼妓而已。  拿破崙對待其他行業的頂尖者,認為對方也是某個領域的皇帝,所以無需向他行禮。但比拿破崙稍早的乾隆,肚量真的狹隘,最後竟和民間一老頭爭“十全老人”稱號,簡直無語。  歷史都已經過去,無需為之後悔。但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理清的歷史,儘可能的還原了歷史的真相?當我們要日本人正視歷史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正視了歷史上發生的大事件!比如,當閻崇年在揚州演講,大談努爾哈赤多爾袞多鐸康熙乾隆等英明神武的時候,是否應該正視一下“揚州十日”的歷史,然後對著揚州拜幾拜?如此囂張在揚州演講,不怕對冤屈亡靈不敬嗎?奴才思想流毒至如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足球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