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天下班停好電瓶車就掏出手機邊走邊看,撞到人都不管,不刷朋友圈不打遊戲不看新聞,就是各種群聊搶紅包,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時間和我交流也不陪小孩,半年多了,吵過鬧過,苦口婆心講過道理就是改不了,想離婚他又不答應,我快絕望了,家有11歲男孩,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和老公都要上班,面對這樣的男人還有必要過下去嗎?
6
回覆列表
  • 1 # 喬治85744078

    這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一般都沒辦法,隨他去吧,這種事兒不會太持久,要不你就把你孩子帶好,要不你就把你倆都吃好,總之,這陣子早晚有一天會過去的。

  • 2 # 手機使用者紅宇

    我老公又煙又酒,還打遊戲,遊戲又花錢,又消耗時間,每天我開店辛苦回家,等我洗漱好上床,他還在用麥說話,弄的我真的很苦惱,可我不想吵架,只能好勸,畢竟,他沒有做對不起我的事,這些都是小事,不介意,忍忍算了。

  • 3 # 春暖花開燕飛舞

    可能上網癮了,有了手機依賴症,今年春天去我們那裡的代莊醫院看花,看那裡有青少年戒網癮科,應該對成人也管用吧,找一家醫院讓他去看看。

  • 4 # 互相崇拜

    謝邀 對於這樣的問題吧 我一個男的也不好說什麼 不過覺得這也是三分鐘熱度的事情 或許過一段時間他想明白了 就會放棄了 他這樣也不是說壞到無藥可救了 相比吸毒賭博的那些男人 這還是比較好的 生活 過日子嗎 總會矛盾 別被這些困難打倒 慢慢勸說 總會好的

  • 5 # 看聽圖說

    人嗎?總會有一樣東西讓她痴迷,當然如果對玩手機太痴迷而忽略了那些更重要的東西,比如說家庭,親人,工作,這就有點危險了,想要他徹底不玩手機那也不可能,該玩的時候還是得玩,你可以找找一些資料給他看,看看玩手機有多大危害

    傳播學研究者曾經說,“媒介是人體的延伸”,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手機之於我們,幾乎像身上新長出的器官,手機的功能早就超出了單純的通訊意義,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終端,一個人體與社會接壤的剖面,成了人們須臾不可離開之物,真的如此嗎?

    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雖然醫學不斷髮展,但現代人的健康問題並沒減少,甚至於疾病開始花樣翻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們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這個壓力又相關於日益豐富、快捷的資訊,後者是人們慾望提高,壓力增大的幫兇。

    儘管有如此多的事故在全世界發生,但大家使用手機的頻率卻沒有一點減少。近日,一則《男子過馬路時被撞身亡死者邊上手機還在放影片》的訊息更是讓人震驚。現代人對手機的痴迷程度已經到一種“病態”。

    正因如此,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不同領域的研究者發起了對“手機罪狀”的聲討,呼籲人們放下手機。下面來看看國外都有什麼高招幫人們戒除手機依賴。

    國外幫人們戒除手機的有哪些高招

    義大利:飯店用餐先交電話

    電子產品的使用越來越便利,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包括用餐時間。用餐時,人們往往只顧著拍照、曬照片。為了讓顧客找回“用餐的初衷”,專注享受美食,和親友共享美好時光,越來越多的義大利餐廳發起“禁用手機”運動。

    位於米蘭的“修道院自助餐廳”,裝潢極其簡約。為了讓客人細細品嚐食材的天然風味,與好友共度美好的用餐時間,餐廳建議客人吃飯時不要使用手機。還有位於義大利中部恩伯利亞自然保護區的艾瑞米託飯店,它是由修道院改建而成的休閒農莊。在這裡,行動電話收不到任何訊號,顧客在此可以擺脫世俗的羈絆,享受寧靜、放鬆的氛圍,專心品嚐中世紀的菜色,以及古老的修道士素餐。

    此外,義大利北部的烏汀內的市政府和商業局聯合發起了“無手機”就餐計劃,加入該計劃的餐廳和咖啡館,可要求客人就餐時不要使用手機,其後很多餐廳紛紛颳起了一股“寧靜風”,還會在餐廳顯眼處張貼宣傳海報(如上圖)。其中一位餐廳管理者馬里奧表示:“這不僅是對用餐同伴的尊重,也減少了電磁波對人體的傷害。”

    南韓:政府專辦戒癮學校

    最新調查顯示,南韓有1/4青少年屬於智慧手機“中毒”危險人群。他們過度使用智慧手機,並由此帶來成癮、叛逆等日常生活障礙。為此,南韓政府已制定相關計劃,準備強化應對網路和智慧手機“中毒”。

    南韓教育部、法務部、文化體育觀光部、女性家庭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制定了《2014網際網路中毒預防及緩解推進計劃》。根據該計劃,將義務對南韓714萬名小學、初中、高中生進行網癮預防教育。並將無償實施“網路遊戲文化教室”的受惠者,由目前的17萬人增加到22萬人,並新增20家“智慧媒體清淨學校”,以推動學生們自我預防網路和遊戲“中毒”。

    這些“戒網癮學校”訓練非常嚴格,就像軍訓一樣。為防止孩子們用手機上網,“學校”會限制其上網時間。而且,每天都要參加跑步、騎馬等團體活動,增加與外界的溝通。有的“學校”還會讓父母全程陪同參與,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出虛幻的網路世界,增加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據調查顯示,在“戒網癮學校”中受過訓練的孩子,普遍減輕了對手機、iPad、電腦的依賴。

    國外幫人們戒除手機的有哪些高招

    美國:五管齊下治網癮

    你是不是每天抱著手機過日子,沒了手機就毫無安全感?2013年,美國演員查勒妮拍攝了一段短片,記錄了主人公沒帶手機的一天。讓觀眾清晰地看到了人們對智慧手機的病態迷戀。科學家指出,對手機的心理依賴,也是一種網癮,這已經成為了令全美頭疼的頑疾。

    最早給網路成癮下定義的美國網路成癮中心執行主任金伯利·楊博士指出,網路成癮大致和賭博成癮等行為類似,都屬於“衝動控制失序”範疇。他認為,如果具有以下4個特點,便有網路成癮的嫌疑:強迫性的使用網路,對日常活動和人際交往喪失興趣,生活被網路活動所佔據,上網衝動無法控制。上網的時間長短並不重要,總的來看,上網成癮者的生活已完全被網路所主宰,與現實的距離則越來越疏遠。

    鑑於此,金伯利教授表示,要治網癮,尤其是孩子,最好“五管齊下”:1.老師和學校管理者要了解網路成癮的危害,並規範管理學生上網,約束學生的網路行為。2.在課程中新增“網路成癮”內容,告訴學生網路成癮危害無窮。3.一旦發現學生有上網成癮的苗頭,老師和家長就要及時疏導。4.鼓勵學生髮展多方面興趣,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外界交流。5.讓學生全面瞭解網際網路的利與弊,共同討論究竟該如何正確對待網路。

    金伯利教授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網路成癮者重新認識網路,而不是徹底與網路“斷交”。網路及電子產品只是工具,而不是我們的朋友。可以開發一種不涉及網路的興趣愛好,例如打球、游泳,或幫家人準備晚餐,飯後聊天、看電視;每次玩手機時給自己設個鬧鐘,從而更好地分配時間。

    法國:換回老式手機

    所謂“斷網”,就是指擺脫網癮,不讓上網取代生活的一切。如今,很多法華人將“無所不能”的智慧手機換成只能發簡訊、打電話的老式非智慧手機,關掉無休止的訊息提示,假期及閒暇時間儘量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法國小夥肖恩就是“斷網”族中的一員,他表示,“過去,每當假期到海邊度假時,我都會順其自然地拿出手機、平板電腦,瀏覽‘臉譜網’、上影片網站,第一時間與網友分享度假心得,可我的親人、朋友就在我的身邊,我卻都忽略了,真是太可笑了。所以,我下定決心‘斷網’。而且,這並沒有讓我感到手足無措,生活反而更加充實了。”

    電腦工程師克魯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他由於網路焦慮症而住進醫院,一到醫院還立即要用手機上網。這時,他才突然意識到是網路主宰了自己的靈魂和意識,自己已經成了網路的奴隸。於是,他下定決心半年不上網,終於治好了網癮。他為此還寫了一本書,受到熱捧,許多人表示願意向他學習。

    如今的法國,形成這樣一種共識:與朋友聚會時儘量不看手機,以表示對朋友的尊重;度假時還上網的人,絕對是傻瓜。斷網,才是明智的選擇。

    自測一下

    你有手機依賴症嗎?

    看看下列問題,如果你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患上了“手機依賴症”,一定要做一些調整啦!

    1、你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

    2、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你會不會感到不適應,並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電話?

    3、你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作自己的手機在響?

    4、接聽電話時你是不是常覺得耳旁有手機的輻射波環繞?

    5、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

    6、你是否經常害怕手機沒電?

    7、你晚上睡覺也開著手機嗎?

    8、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訊號時,你會不會產生焦慮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

    如何戒掉手機依賴症

    (1)讓家人、朋友監督自己,少發簡訊或刪掉多餘的手機應用程式。

    (2)對手機很依賴說明你感覺無聊,沒什麼可以乾的所以才玩手機。學會轉移注意力,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體活動,比如做運動、健身、郊遊等。透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儘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出去。

    (3)如果對手機上網上癮,可以嘗試斷網呀。

    (4)試著不帶充電器,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這個很耗電)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

    (5)換一個非智慧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腳踏車世界十大品牌是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