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莉莉安140134897
-
2 # 夢以暖樹時蔭涼
我們團隊現在使用的是億圖專案管理軟體,透過日曆標記工作時間和計劃時間,首先用工作分解結構圖對專案進行分解,分工;然後用關係矩陣圖理清所有專案的承接,提高效率;使用質量功能部署來提升專案質量,時間線貫穿整個專案的管理。
今日完成事項:從一個工作者的一天來說,今日完成事項,應該是前一天、或者這一天的早上就已經合理規劃完畢,經過一天的工作,你只需要把完成的打鉤,然後整理到狀態表上即可。
今日計劃完成但是未完成事項,要詳細寫上,然後分析原因,並且通知可能涉及的其他同事,以免造成不便。
遇到問題就勢必會有解決方法,主動工作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最好工作方法。講你所嘗試的方法反饋給管理者,一方面能得到有用的指點,避免走彎路;另一方面也會給人留下積極工作的印象。
明日的計劃:透過今日的記錄、整理、反思,結合整個專案的進度安排,按照要事為先的原則合理安排第二天的程序。
這樣的記錄既能充分體現每個人的工作狀態,又能層次分明地向傳遞工作困難和工作能力。億圖管理軟體讓團隊工作視覺化,讓每個人的日程和團隊的工作安排打通,實時跟進。很多專案管理人問地址,地址:http://www.edrawsoft.cn/download-edrawmax.php。
-
3 # 露營laoWANG
專案進度管理,不是日曆管理,也不是任務鏈管理,而是關鍵路徑管理和需求表更管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科,不是一兩個視覺化工具就能替代的。
-
4 # 首富管理秘籍
專案進度控制管理,是指採用科學的方法確定進度目標,編制進度計劃與資源供應計劃,進行進度控制,在與質量、費用、安全目標協調的基礎上,實現專案目標。在專案過程中,必須不斷掌握計劃的實施狀況,並將實際情況與計劃進行對比分析,必要時採取有效措施,使專案進度按預定的目標進行,確保目標的實現。
專案進度控制是專案經理的一項重要職責。俗語說的“時間就是金錢”在這裡體現得再明顯不過了。專案管理和自駕車回老家過年是相同的,實際上按照專案的定義,“自駕車回老家過年”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專案,只是它更貼合大家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共鳴,我們就拿它來做例子說明。
從乘客的角度,如果坐車很久,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地的時候,就會產生疑問,一般都會去詢問司機“到哪裡了”,如果司機的回答沒有那麼令人滿意,這個疑問就會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懷疑是否迷路,如果這個疑問一直無解,最終就會要求停車問路。如果坐的是計程車,就會導致乘客下車,換車繼續前進。
專案進行過程中同樣如此,因為軟體專案的“不可見”特性,客戶心理更脆弱和不穩定。如果每次專案經理給出的進度都是無法驗證的,客戶的疑問就會積累,最終到無法忍受而爆發。
人對一個事物的完成都會有自己的“心理預期值”,這 個值會隨著人對該事物的瞭解的加深而進行調整,並變得越來越準確。乘客坐車到目的地,如果他對路線熟悉的話,一般都會跟蹤一些關鍵的地標和時間的對應關係。比如從南山科技園到深圳火車站,一般用時不會超過1小時,開車走深南的話,肯定會經過世界之窗、市民中心、帝王大廈,最後到火車站。如果在晚上8點出發,過了半小時都沒看到世界之窗,乘客會怎麼想?
專案也是如此,客戶的心理預期就是專案“里程碑事件”的到達時間。專案經理制定專案的里程碑,目的之一就是去影響客戶的心理預期。但是這種行為是一把雙刃劍,會影響客戶的心理,同時也會對專案構成約束。
實際上,專案進度表現在兩個程度,一個是微觀的層 面,這個層面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一個的task,一個專案下來,有成百上千個task要去完成,這個層面是專案經理和專案組員關注的,是最準確的進度 描述;另一個是宏觀的層面,這個層面是客戶以及專案外部的干係人所關注的,每一個進度都是一個“里程碑事件”,這種層面的進度描述並不是十分準確。
依然從心理角度去分析,專案經理給出的進度有誤差是肯定的,關鍵是和現實的落差是否在範圍之內。如果客戶持續覺得專案的進度描述是準確的,那麼對專案也就越有信心,對專案的支援也就越好,對失誤的寬容度也越高。反之,如果對專案進度沒有信心,那麼就會對專案施壓,對失誤的處置也會越嚴厲。
如何把握進度和進度的報告,常用的方法有“堵”和“疏”。所謂的“堵”就是隱瞞,專案經理可以進度造假造得很漂亮,但是到最後交付不了,就會被修理得很慘;而”疏“則是如實彙報,讓專案干係人透明地掌握專案的主要細節。實踐中,很多專案經理採用了折中的方法,有些如實彙報,另外一些則隱瞞起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實際上,專案經理“說真話”是要有一定能力的。
首先是專案組實際的完成能力,通俗點就是每天、每週最多能完成多少任務,如果專案經理和客戶都知道這個速度,客戶就不會提出過分的進度要求,專案經理也可以拒絕所有超出能力的進度要求。這個“能力”其實就是專案經理“Say No”的底氣來源。現實中很多專案經理因為不知道團隊真實的能力,胡亂應承,結果害了自己,也坑了團隊。
其次是“專案進度的預測能力”,如果專案經理給出的完成時間每次都能做到,他以後的專案工作就會越來越順暢。許多專案組和客戶的衝突,起因大都是因為進度預測不準,甚至無法預測進度導致的,進度再一再三地突破客戶的心理預期,想不讓人發飆都不行了。
在專案實戰中,專案進度的評估和預測非常不容易,但是並不是完全做不到的。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從專案結項的那一刻開始。在結項時刻(算上變更之後的),專案的進度毫無疑問是100%,往前推一週,我想進度是可以預測的,但是往前推一個月就會模糊一點了,越往前越模糊。換言之,專案的進度預測是隨著專案的進展而越來越清晰的。
-
5 # 齒輪易創
對於這個問題,齒輪君認為,萬事皆有因,從因出發,能更好的導向“果”。我們得先給專案管理程序排雷,讓路好走一點。本回答思路適合極大部分的專案經理,不同行業、產品請結合實際進行操作。
專案策劃時,準確評估專案開發週期
首先,我們要確認這個問題的目的,也就是剛才我提到的“是什麼”!正確評估時間是為了讓我們預估風險,已保證按時高質量的上線。所以在回答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白,都是哪些因素影響了開發開發的週期:
專案成員對需求的理解不一致(50%):產品/專案經理要實現的功能是否很完整的展示給其他成員,互動也有體現到位還是僅僅是口頭描述,PRD中是否有清楚描述邏輯和規則?異常經常和邊界條件未考慮充分(20%),是不是隻考慮主流程或者只考慮本功能流程,其他關聯功能要不要同步處理?資料統計需求有沒有考慮進去?新功能線上後原來的資料要不要清理和同步?表單的邊界條件、報錯、為空等邏輯呢?開發成本太高(20%),產品這些要求是否真的合理?有必要做到這個地步嗎?是否可以請自己的leader或技術leader一起討論評估成本呢?對風險的預期管理是否到位(10%):需求變更和臨時需求(後面會具體談到)、人力變更(請假、節假日和人員流失),這些都需要靈活應對。對於專案策劃這一部分,總覽全域性,預先控制風險變數,才能更好保障專案進行。
高效專案進度管理方法評估、選取,請看齒輪君以往的回答,在此不再贅述。專案進行中,在排除技術因素後,如何調節不可控的團隊溝通風險?
協調團隊內不同角色的意見,尤其是領導的想法
首先,齒輪君認為產品/專案經理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換位思考:做產品的時候要站在使用者角度考慮他的需求場景,對吧!同樣的,與人溝通也需要換位思考,對方為什麼有這樣的意見,他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大家是不是隻是說法不一樣,但要的目的是一樣呢?
那為什麼大家會有不同的意見,那是因為:
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用產品,所以對於功能和產品就會有自己的使用體驗和理解,換個角度就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不同人的背景、使用習慣和場景造成對功能的理解、優先順序的認定和需求滿足度不一致,所以判斷標準也就不一樣在人性中,人天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潛意識認為自己理解的便是全部事實當不同的人有了意見之後我們需要考慮:
想清楚對方的意見背後動機,也就是他要的是什麼根據對方的目的判斷這個意見的優先順序:是純個人看法還是好的功能建議?是純粹為了表現自我獲得認同感還是故意挑刺?是比自己想的周全還是在瞎扯?好的建議和想法就採納,純粹想個人表現那就適當奉承,對功能的理解不一樣那就回到大家的目的和場景去推導,這樣大部分情況就都可以處理掉了。實在沒法平衡,那就請求各自的上級一起加到討論,或用事實和資料做驗證,有條件的大家可以做A/B test。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領導或老闆,也就是想清楚他要的是什麼。如果你始終覺得這個老闆有點二,那就換一家吧。時間寶貴,不要在無謂的溝通上浪費時間。
產品/專案經理如何在專案中有效管理進度,避免專案推遲上線
管理好風險,如需求變更和人力資源的變動。
站在全域性考慮問題,必要時可以先縮減需求以保證上線,因為後續會持續迭代。
使用適合自己的公司的敏捷的專案管理方法。
專案管理中有兩大比較突出的模型,一個是瀑布式,另一個就是我們常說的敏捷式。
瀑布的主要是特點是根據專案的工作內容進行了階段切分,如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程式碼內部開發、功能測試、釋出上線等。各個階段之間是線性推進的,即只有上一個階段基本完成後才推進到下一階段。這裡的專案週期就是所有階段的週期之和。
另一個模型是敏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快速迭代,小步快跑。敏捷的關鍵點是迭代和並行,在敏捷中,將產品功能拆成足夠小的單元同時推進,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時間週期風險。因為哪怕某個單元出現延遲,其他單元也可以先上線(當然這些單元是可以獨立拆分上線的,如果邏輯緊密那就要小心了),這樣也就實現了快速迭代,從另個角度解決了推遲上線的問題。
最後各位專案經理和產品經理還要注意一個很常見的現象:版本開發中出現頻繁的需求變更時要謹慎處理。具體處理方式可看齒輪君其它的相關回答,在此不再贅述。
回覆列表
愛辦公是企業資訊化統一融合平臺,是一整套完善的企業移動雲辦公系統,功能涵蓋雲OA、雲通訊、雲郵局、雲CRM、人力資源管理、企業雲盤等,能夠一站式服務企業辦公所有流程,實現辦公協同化、辦公移動化,是公司提升辦公效率,實現資訊化管理不錯的選擇。
愛辦公依託強大的全雲能力,不僅將企業常用的辦公應用整合到統一平臺,並且在雲端實現了靈活的擴充套件,打通了資料層的共享,實現管理和應用分離。響應現代企業資訊化構建的趨勢:去中心化構建,降低運營壓力和成本,實現靈活擴充套件;打通資料層,實現企業大資料分析。
統一平臺的優勢:
統一平臺的部署成本,遠遠低於一個個業務模組單獨部署的成本;
統一平臺帶來相同的操作體驗,各業務模組間的互通性更好,大大節約培訓和使用成本;
統一平臺的各模組資料互通,大大降低了企業資訊化成本和資料維護;
融合平臺的優勢:
企業之前部署的業務平臺可以快速被融入,不需要推到重來,歷史投入不浪費;
企業之前的資料不會丟失,可以遷移到融合平臺,歷史積累不浪費;
融合平臺擴充套件性更強,可以根據業務發展需求,靈活加入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