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禽大夫
-
2 # 偉爵爺農場管家
首先考慮品種的問題
例如太湖母豬改良的後代產子率普遍比較高
母豬營養的問題,缺乏營養會導致母豬排卵少或者不排卵,營養過剩也會導致母豬排卵不正常
母豬的發情掌握的方法,少配晚,老配早,不老不少配中間,主要看陰戶的發育情況,主要以陰戶流出的粘液拉成絲為主
排出母豬子宮炎,陰道炎的症狀,及時處理好母豬炎症以及一些隱性疾病,病毒病
母豬飼餵的問題,配種前期受精卵著床最大化,營養不要過剩,營養過剩會導致“殺卵”,類似於莊稼燒苗,一般在配種35天以後開始新增營養,營養不足會導致胎兒內吸,主要十控制營養的問題。
-
3 # 有點意思的事兒
提高母豬的產子數,說白了就是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專業的說法就是母豬的年生產力。由於品種、年齡以及其他因素,母豬產子的數量存在差異。所以,一個養殖場要提高母豬的產子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公豬精液質量檢查公豬精液品質,是決定產子數多少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強對公豬的飼養管理,建立合理的公豬飼養、採精制度,以確保公豬精液品質。在配種之前,可先採集公豬的精液進行檢測,新鮮精液活力以高於0.7為正常值。但是,只要新鮮精液活力高於0.6就可以進行配種了。
母豬妊娠期的餵養技術母豬妊娠前期,中期必須保證飼料的品質優良,不喂發黴、腐敗、變質、冰凍、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的飼料,飼料變換不宜頻繁。要根據膘情嚴格控制投餵量。妊娠後期必須要提高飼料營養水平,適當增加蛋白質飼料,同時保證飼糧的全價性。
母豬適時輸精新鮮的公豬精液活力強,死精率低,故而配種的時候母豬的受胎率要高。所以,給母豬受精要採用現採現用方法,可提高母豬的受胎率。上午發現"靜立反射"的母豬,下午輸一次精,第二天下午在進行第二次輸精;下午發現"靜立反射"的母豬,第二天上午輸精一次,第三天上午再進行第二次輸精。
-
4 # 豬場獸醫
第一,母豬生產前後一天各肌注一次前列醇,能夠很好排清惡露,降低子宮內膜炎,提高發情率,提前發情,並能夠提高下胎母豬產子數0.8頭左右。
第二,提高母豬採食量,在產後第五天之後,訓練母豬自由採食,降低母豬在哺乳飼料體脂的消耗,將母豬背膘厚度損失控制在2--3㎜之內,能夠很好的使母豬提前發情,減少非生產天數,同時,也能提高母豬下一胎產子數0.5頭。雖然提高0.5頭和0.8頭,看著較少,但是,如果母豬群基數較大,則採取這些簡單的措施,能夠得到較豐厚的回報。其他措施如引進高效能的母豬和公豬,飼餵更優質的飼料等,需要的代價較大,回報率較低。不過如果你有資金,則這些措施也是可以的。
-
5 # 豬農巴巴
母豬是養豬場的印鈔機,只有母豬生的仔越多,而且生下來的仔豬個體大,才能夠提高養豬場的經濟效益! 那麼,如何提高母豬產仔數量呢?從而提高養豬場的生產效益!
1.品種年齡
母豬的品種和年齡對繁殖率的影響很大,其品種基因會制約母豬的產仔數。一般來講,本地母豬的繁殖率較高,外來品種母豬相對較低一點。
當然,母豬產仔率跟胎數有關,1胎和2胎較少,3胎至5胎是高產,6胎以上逐漸減少!因此,農村散養戶們多養內二元母豬,並及時淘汰8胎以上母豬。
2.公豬品質
公豬的精子品質和數量,對母豬的產仔率也很關健。平時要注意種公豬的營養,特別是配種期要提高蛋白類飼料,另外,如果是採用人工授精的話,最好是實行現採現配的方法,切忌不可存放太久! 3.營養調節
母豬過肥或過瘦,不僅母豬發情遲緩或者不發情,既便是母豬正常發情了,其生產下來的仔豬不多,而且仔豬個體也不均勻! 當然,母豬配種前後儘量少喂一點,懷孕期間不能飼餵黴變飼料,更加不能進行轉群,鞭打以及追趕母豬等劇烈運動!
4.配種時機
母豬的配種時機和次數,對母豬的產仔數量也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講,早上6點和3點發情最明顯,一旦發現早上母豬發情了,下午就該配種了,並在第二天早上覆配1次。如果母豬是下午發情,第二天早上配種,並在第三天早上覆配一次!當然,母豬配種的原則是“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
5.防疫機制
母豬的健康能夠順利地生產,而且生下來的仔豬也多。如果母豬身上有疾病,不僅配種不容易,而且生下來的仔豬很少!比如細小病毒感染或寄生蟲類疾病等。所以,在母豬配種之前,一定要做好防疫驅蟲,以及衛生消毒工作! 以上就是提高母豬產仔數的思路,希望對養豬的朋友們有一些幫助吧!
-
6 # 果然悠
一、短期優飼
在配種前的10-15天提高豬群飼餵量,後備母豬可提高飼餵量至2.5-3公斤,經產母豬可提高飼餵量至3-3.5公斤。透過在短時間內提高母豬飼餵量,促進母豬排卵,從而提高母豬產仔數。
二、發情鑑定因為現在大部分養豬戶都母豬都是洋二元的優良品種,優良品種的發情反應沒有土豬那麼強烈,很對時候就被養殖戶忽略了。
母豬發情要經過發情前、中、後和休情期,配種的最佳時期就是發情中期,發情前期母豬不讓爬跨,到了後期和休情期即使強行交配,也無法保證配種成功率和產仔數。
母豬的發情可從母豬陰門變化情況、粘液量情況,母豬行為等幾個方面進行鑑定。
三、適時配種母豬的最佳輸精時間需要根據母豬出現靜立反應的時間早晚進行確定:
a、靜立反應早的母豬,可在出現靜立反應後的24-36小時進行配種,第一次配種後的12-16小時第二次配種,間隔12-16小時若仍有靜立反應可進行第三次配種。
b、靜立反應正常的母豬,在靜立反應後的12-24小時第一次配種,間隔12小時後第二次配種。
c、靜立反應晚的母豬,一般是斷奶後7天及以上才發情母豬、後備母豬及返情母豬,發現有靜立反應後立馬配種,若配種後12小時仍有靜立反應可再配種一次。
-
7 # 豬ok
1選擇優良種豬
種豬品種是影響母豬產仔數的重要因素,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不同品種母豬的窩產仔數有很大差異,同一品種內基因型不同,窩產仔數也有差異。透過引進優良品種和基因(如雜交優勢選擇優良配套系)可提高母豬窩產仔數。實踐證明,以長大二元母豬做母本,用杜洛克公豬做終端父本所生產的三元雜交杜長大(或杜大長)商品豬配套系,其窩產仔數最多、經濟效益最好。另外,採用品種好的種豬精液給母豬授精,母豬產仔數都非常高,仔豬的存活率也非常高,能夠給養豬場帶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
2科學飼養管理
2.1均衡母豬營養
保證母豬各階段和生理時期的營養需求,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應。
妊娠母豬:妊娠前期(妊娠1個月內),胚胎死亡率較高。胚胎存活率受母豬妊娠早期採食量的影響最大,尤其是配種後1~3天的胚胎死亡率最高。因此,妊娠前期採食量應著重關注,一般每日飼餵量為1.8~2kg,可保證最高的胚胎存活率。妊娠中期(20~90天)的營養水平對仔豬出生後的生長髮育十分重要,每日飼餵2~2.5kg,遵循看豬喂料,肥則減料,瘦則加料的原則,避免母豬過肥或過瘦。妊娠後期(90天至分娩)日糧中,除了保證母豬正常營養需求外,還要增加維生素E、維生素C的新增,每日喂料量2.5~3kg,預產期前1天母豬的飼餵量調整為2~2.5kg。此外,可飼餵一定量的青綠多汁飼料,一方面可促進胎兒發育和提高產仔率,另一方面可促進母豬食慾,防止母豬便秘[2]。
哺乳母豬:母豬產後3天內以流食為主,飼餵一定量的麥麩、多種維生素、葡萄糖、小蘇打等,3天后逐漸加料,防止母豬發生便秘、產後食慾減退、消化不良。1周後按照母豬需要飼餵,每日飼餵4~6kg,飼餵次數調整為每日3次,以保持旺盛的食慾,防止母豬掉膘,保證母豬斷奶後正常發情,縮短斷奶發情間隔期,增加下一繁殖週期的妊娠率和產仔數。
空懷母豬:母豬斷奶後飼餵量與哺乳期相同,不得減料,這樣有助於母豬斷奶後更快發情[3]。
另外,使母豬擁有一個良好的營養狀態,還可以透過飼餵特殊的飼料來促進母豬排卵率的提高。相關研究表明,豬的胚胎中富含精氨酸,在母豬妊娠期間,精氨酸對胚胎的發育與存活有著重要影響,在關鍵時期調節母豬飼料中精氨酸水平可以使活產仔數增加2頭,仔豬出生重提高24%[4]。
2.2加強環境控制
如果母豬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將大大提高母豬的產仔率。影響母豬繁殖效能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溫度、溼度、通風、光照等。其中,溫度對母豬產仔數的影響最大。高溫環境下,母豬受胎率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逐步降低,冬季氣溫對母豬的繁殖力影響不大,因此重點在高溫季節要求豬場加強空氣流通,採取有效措施避免熱應激對母豬產生不良影響。
母豬的適宜溼度為60%~80%,避免高溫高溼和低溫高溼對母豬的危害。儘量減少舍內水汽來源,防止積水,減少舍內水汽凝結。通風是豬舍內環境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氣溫高的情況下,透過空氣流動使母豬感到舒適,以緩和高溫對母豬的不良影響。適宜的光照可以促進母豬發情、配種和妊娠。但在夏季光照較強的情況下,適當減少光照強度,可以提高產仔數和產活仔豬數,冬季增加光照時間能提高母豬的受胎率、產仔數和仔豬的初生重。
3預防母豬疾病
根據養殖場實際制定嚴格合理的免疫程式。嚴格執行免疫程式,將豬瘟、豬氣喘病、豬偽狂犬病、藍耳病、流行性腹瀉與傳染性胃腸炎疫病、流感、細小病毒、乙腦及口蹄疫等主要傳染病重點預防。防疫時要選擇正規廠家的疫苗,確保免疫效果。慎重選擇活疫苗和弱毒苗,在本場無此病原的情況下不能選用,以免造成該病在本場的爆發或使豬群隱性感染帶毒。
母豬用藥:產前1周和產後1周使用支原淨+金黴素可控制豬群的細菌性繼發感染,保證母豬繁殖能力[5]。
4小結
母豬產仔數與豬場效益有直接關係。為促進母豬產仔數的提高,養豬場要加強對相關研究的重視,充分了解影響母豬產仔的各種因素,透過充分發揮管理的積極作用及建立科學的防疫程式來促進母豬產仔數的提高,實現豬場利益最大化。
-
8 # 鮮農場
一、確保後備母豬正常發情,適時配種。
二、促使乏情母豬發情、配種。
三、提高發情鑑定的準確性,及時配種。
四、及時妊娠診斷。在配種後18-25 d,使用 B 超可清晰診斷是否妊娠,及時排查空懷母豬,降低非生產天數。
五、增加哺乳期母豬日採食量,縮短斷配間隔。斷奶母豬的體況與斷奶發情間隔密切相關,因此儘量減少母豬哺乳期的體重損失是減少正常非生產天數的關鍵。
六、採用早期斷奶技術,三週斷奶。加強哺乳仔豬培育,過好“三關”。充分利用早期開食,一般在仔豬出生後5-7天投放教槽料,為早期斷奶作準備。
七、斷奶到配種期間優飼催情。斷奶母豬短期優飼的目的,在於促進母豬斷奶後發情,排卵並縮短斷奶發情間隔。
八、加強飼養管理,預防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對妊娠母豬要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流產和死亡。豬場還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衛生、消毒、防疫和保健規程,並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式。
九、及時淘汰更新母豬,維持母豬群體活力。
-
9 # 雨潤細無聲換什麼是好
此事一言難盡,經我養母豬多年經驗鑑定,其一精挑選母豬,其二為飼養要適應前,中後期喂飼方法配合每豬生活之需營養新增,其三要撐握母豬發情適時配合配種,經我配的母豬每窩產十九至二十三頭小豬,每次都拿六至七頭到市場出售,將錢買些豬骨同木瓜煲湯喂母豬,奶水很多,好,五天內不能喂冷水飼料,切記。
-
10 # 穿越回少年時代
仔豬的優劣與種豬的品質息息相關,要讓母豬產出的仔豬更多都是健康的,少木乃伊豬,在配種和飼養方面著手,配種的時候要保證環境,就是選用精液質量好且無汙染的公豬精液,其次是母豬的外陰最好要經過清潔再進行輸精,並保證儘量安靜的環境;而母豬營養方面要選擇無黴菌毒素等質量好的飼料,保證胚胎的正常發育,新增無汙染的麩皮來保證母豬腸道健康不便泌,有條件的可以適量新增青綠飼料;還有就是生產時及時撿走仔豬並斷臍帶送入保溫箱,避免被母豬壓死等等……
-
11 # 貴州阿東
孕畜樂2Kg+脫黴肽1Kg+免疫換肽1Kg,能夠完全解決母豬所有問題,生產超期、產程過長、胎兒大小不均勻、母豬便秘都能解決。
河南金大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的源動力,從斷奶到出欄長期飼餵,前三週1公斤源動力拌料1000斤,三週後1公斤源動力拌料1噸,可以增重25斤以上,可以提前出欄15-20天,育肥豬皮紅毛亮,減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發生,減少使用抗生素。
回覆列表
養好母豬,提高母豬胎產仔數能提高母豬年生產力,從而達到提高飼養母豬經濟效益乃至整體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
對於提高母豬胎產仔數,豬場通常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選擇優良品種,提高母豬繁殖效能;
►加強免疫,提高母豬抗體水平;
►科學飼餵,保證體況;
►適時配種,提高受胎率;
►減少胚胎死亡,提高產仔數。
然而,我們養豬人都知道,當前母豬每胎產仔數僅佔排卵總數的60%左右。每個發情期約有10%排出的卵不能受精,另有20-30%的受精卵在胚胎髮育過程中死亡。如何降低胚胎髮育過程中胚胎的死亡,將是現階段規模豬場提高產仔數的必要措施。
透過研究發現,胚胎死亡的主要有三個高峰期。這三個死亡高峰分別是:
►合子附植初期,即受精的9-13天;
►胚胎器官形成期,即妊娠後大約三週;
►胎盤停止生長,而胎兒迅速生長期,即妊娠後期的60-70天。
針對上述三個階段的胚胎死亡高峰,我們應避免一些暴力活動以及採取適當的防控措施。
1、合子附植期
在這個階段,若母豬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如應激、飼養管理不當,可能導致胚胎不能進行附植,造成胚胎死亡,胚胎被子宮吸收。在這個階段,我們應提供全價營養,避免有毒有害及刺激性飼料的影響。在這個階段還需要避免驅趕、咬鬥等應激的影響。
2、胚胎器官形成期
胚胎器官形成期,胚胎髮育開始形成。據報道,胚胎死亡總數的30-40%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這個階段,胚胎附植不穩定,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此階段處在第一次規則返情期,錯誤的查情可能導致此階段的胚胎死亡。在此階段,我們除了附植期需要注意的外,還需儘量保持環境中空氣盡量新鮮,豬舍溫度控制在 18-21攝氏度,同時在查返情的時候,除非出現非常明顯的發情症狀,否則不要過多刺激母豬,避免胚胎死亡。
這兩個階段均在胚胎髮育前期,容易受各種不利因素而死亡。有些人稱之為前期死亡。
3、胎兒迅速生長期
這個階段胎盤已經停止生長,但是胎兒生長髮育加快,營養需求增加。當胎兒過多時,部分胎兒由於營養缺乏而死亡。同時,不當的刺激,可以透過神經刺激而干擾子宮血液迴圈,減少了胎兒營養供給,增加了胚胎死亡。此時,已經有骨骼形成,不能被子宮完全吸收,而形成木乃伊。在這個我們需要讓子宮充分發育,便於讓胎兒有更多的空間。我們還要避免刺激,減少對子宮血液迴圈的干擾。當然,飼料、環境、疾病等也影響胎兒的存活。
關注這三個時期,保持一個舒適的溫溼度及空氣質量,供給母豬全價飼料,讓母豬保持合適的體況。避免有毒有害、變質等飼料的刺激,避免在這個時間對豬隻進行轉群,防止豬隻咬鬥。
※ 附註:在妊娠後期到產前胚胎停止生長,而胎兒迅速生長。由於胎盤機能不全,胎盤迴圈失常,影響影響物質透過胎盤的供應,是營養不足的胚胎死亡。產前不良刺激、擠壓、劇烈活動等,都可導致胎兒臍帶血流終端而死亡。號稱胎兒死亡的第四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