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衛宏胤

    準確地說,應該是詞。詞據說出現於唐代(還有說隋,應該是唐),在五代繁盛,極盛於兩宋。

    唐代早起有詞作的傳為李白(還有待商榷),但是白居易有詞作是被認可的。晚唐時溫韋都是詞作能家。

    從唐、五代到北宋中前期,詞的風格、內容大多是記述生活、舒緩優雅的,或者多宴飲賞心之作。或者寫離愁別緒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歐陽修的《生杳子 去年元夜時》、范仲淹的《蘇幕遮 碧雲天》大多如此,柳永闡發的慢詞更當然了。

    北宋文壇領袖由歐轉蘇後,創作變型更明顯了。我們把宋詞劃為婉約和豪放,代表人物為柳永、李清照和蘇辛。

    實際上除了柳永的詞,其他人創作應該是非唯一的(柳詞我讀的少不知道有沒有氣韻高張的)。

    由於政冶動盪、社會變化,兩宋之交後詞的創作題材更廣闊了,風格也隨著“南渡”和“恢復”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剛硬性。辛棄疾的詞作內容風格是多樣的,恐怕很多人也喜歡《清平樂 夜行黃沙道上》《鷓鴣天 代人作》《菩薩蠻 鬱孤臺下清江水》等不太豪放的。

    倒是有一批“辛派詞人”,他們的詞夠豪邁奔放,但藝術造詣遠不及稼軒,甚至流於粗陋。

    現在很多寫詩詞的,不喜歡錘鍊語言,熱衷於採用“大氣”的字眼,自命“豪放”。其實婉約只不過是舒緩婉轉,豪放也不是長聲高呼。像大蘇的“也無風雨也無晴”“此心安處是吾心”也並不亞於“射天狼”,稼軒的“天涼好個秋”“以手推松”也未必弱於“千古江山”“幾番風雨”。

    當今學習舊體詩詞,不可以興趣為由選取“豪放”或“婉約”,最好是博學多家。因為今人的學問、識見、襟懷應該都不如古人了,如果學習創作時再拘窄視野,作品的質量和造詣只會更低了。

  • 2 # 老魏的詩以及其他

    個人認為,任何一種文學形式,分類的標準有多種,主題,題材,風格,地區,門派,等等。宋詞也是如此,婉約和豪放只是按照寫作風格劃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花果每次施肥可以加少量石灰嗎?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