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孩子怕和別人打招呼怎麼辦呢,會影響到他今後的心理發展嗎?
4
回覆列表
  • 1 # 夢思緣

    孩子不愛打招呼,甚至畏懼和別人打招呼,父母應該怎麼辦?

    生活中常常會見到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叫旁邊的人叔叔或阿姨等,因為這樣顯得自己的教育有方,顯得孩子有教養,但是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意願!

    孩子不愛打招呼,本來沒什麼問題,但是在其他人看來,不愛打招呼的孩子不懂禮貌!所以父母對於孩子不愛打招呼,會比較在意,會比較糾結!

    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明白孩子為什麼不愛打招呼

    年幼的孩子身體和心理發展均不成熟,弱小的孩子在面對不熟悉的人或環境,會出現恐慌和不安!在這種不安的情緒下,孩子不愛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是很正常的事!

    孩子被身邊不熟悉的人以他不喜歡的方式接觸過,比如有些孩子被不熟悉的人又抱又親,作為孩子的父母卻沒有去阻止!孩子會排斥與人打招呼,他害怕又會被又抱又親!

    還有一類是比較內向害羞性格特質的孩子,他們不喜歡和別人過多接觸,獨處才是他們最喜歡的方式!

    第二、出門前告訴孩子,可能會遇到熟人,打個招呼比較好!

    出門前就告訴孩子遇到熟人要打招呼,這是給孩子一個心理預期,出門後可能會發生遇到熟人這個事情,然後告訴孩子打個招呼比較好,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讓孩子在心理上有個準備,等到真的做到熟人才不會懵!

    第三、父母不要強求孩子去跟不熟悉的人打招呼!

    不管孩子出於什麼原因不愛打招呼,父母都不應該強求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父母可以觀察孩子的表情,輕聲告訴孩子,還記得旁邊這位叔叔或阿姨嗎?在孩子和這個他不熟悉的以前可能見過的人之間找到一個連結,這樣孩子情緒會穩定一些!

    第四、面對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叔叔或阿姨可以主動打招呼!

    孩子不怎麼熟悉的叔叔或阿姨,尤其是沒跟孩子見過面的,應該主動跟孩子打招呼,聲音儘量溫柔一些,這樣孩子可能會慢慢放下戒備心!

    第五、父母待著孩子出門,可以率先與人打招呼!

    父母率先打招呼,可以樹立起很好的榜樣,給孩子作為參照!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父母可以很隨和與他人打招呼,孩子也可以很快學會!

    第六、父母要激勵孩子!

    在不斷嘗試和努力過程中,孩子可能有時會做到給別人打招呼告訴孩子剛才那個叔叔或阿姨誇獎你了,說你很熱情很有禮貌

    父母不斷去強化孩子做的正確的事,慢慢讓孩子養成習慣,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愛打招呼,讓人覺得有禮貌的孩子!

    總結

    總之,孩子不愛打招呼父母不要著急,多多理解孩子,慢慢引導孩子,孩子會越變越好!

  • 2 # 佳欣媽育兒

    孩子不愛打招呼,甚至畏懼和別人打招呼。首先應該去醫院應該檢查一下,是不是患了自閉症,如果沒有自閉傾向,我認為長時間的不愛和別人說話和玩遊戲,肯定對孩子的身心是有影響的。你應該多帶他出去人多的地方做玩玩儘量讓寶寶和人交流對話多多鼓勵寶寶。

    其次孩子不愛說話可能與個人性格和環境有關。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愛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影響了人際的交往。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有很大影響。父母不經常和孩子交流,或是經常過於嚴厲地訓斥孩子,都有可能影響他的身心發展。

    要讓孩子感到輕鬆愉快。對於孩子說的話,要仔細傾聽。不要打斷孩子。要適當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積極發言,使孩子更自信。另外,家長應適當地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建立孩子的獨立與自信心。

  • 3 # 飛翔的艾倫

    孩子面對陌生人總是感到害羞,叫他打招呼始終不肯,家長面子上過不去的同時,也為孩子的未來平添了一絲擔憂。怎樣讓孩子變得開朗愛打招呼呢?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借鑑。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多讓孩子和同齡人接觸。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和外人交流的平臺,比如目前民間有很多自行組織的親子群,定期開展親子活動等。可讓孩子多參加。孩子見的人多了,視野更廣闊,害羞也會不知不覺消失不見。

    多讓孩子和大人接觸。在和同齡人接觸的同時,也不可忘了和大人的接觸。孩子都是被逗大方的。讓孩子多和開朗活潑的大人接觸,多逗逗,多開玩笑,多笑笑孩子自然就不生疏了。

    多讓爸爸帶。如果是男孩,多讓爸爸帶出去玩。因為同為相同性別,他們的興趣愛好會更為相同,媽媽是女孩子,更喜歡布娃娃之類的玩具,所以多讓孩子和爸爸玩。爸爸可以帶孩子多去登山、打球、跑步、玩槍等玩法,孩子的心胸會越來越寬闊。

    多曉之以理。孩子大一點,能聽懂父母說的道理了,就可以告訴他見人打招呼是一種有禮貌的表現,只有這樣的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少先隊員。一旦孩子打了一次招呼,就要大大鼓勵,孩子會更有信心。

    多給孩子樹立信心。可以給孩子培養他愛好的興趣,一旦孩子的某一方面比其他孩子擅長,自信心就建立起來了,孩子自信心有了,表現力也會增強,慢慢就會從“被動打招呼”到“主動打招呼”。

  • 4 # 使用者8387617957735

    我兒子就是不愛打招呼。

    不愛打招呼的原因要先搞清楚,一種可能是您說的畏懼,這種非常好處理,家長多帶寶寶和別人一起玩,大人小孩多玩玩,家長見人主動打招呼,某天您的寶寶可能會出乎您的意料搶在您的前面打招呼,這時候一定要及時肯定,說寶寶今天主動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了,叔叔阿姨好高興,寶寶是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諸如此類明確的表揚。

    還有一種是性格的原因,有的小孩就是內向型性格,我兒子就屬於這種,我會給他讀這方面的繪本,會誇書裡面的小朋友哪裡做的好,這麼小的小孩喜歡模仿,他每天書中生活中看到的人是什麼樣的,他就會往這方面發展。當今素質教育下批次生產孩子,千篇一律文明禮貌,這並不是我希望的,所以他內向型性格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所以不會逼他打招呼,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我希望他以自己的方式自由成長,當然我會告訴他有禮貌是怎麼樣的,我們需要有禮貌,也會做給他看,但是至於怎麼做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 5 # 一片安定

    關於孩子害怕與人找招呼的問題,媽媽們很著急,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做到三要和三不要!

    第一個不要,不要在孩子正在玩玩具,或者正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突然打斷孩子,強行拉過來,讓他打招呼,孩子一下子情緒無法轉換,也會有逆反心理。

    第二個不要,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很多媽媽看到別人家孩子主動和自己打招呼,而自己孩子就像個悶葫蘆,怎麼也不願意開口,就會強迫孩子,告訴孩子趕緊和阿姨打招呼,不然媽媽不喜歡你,或者不要你之類的話,這樣孩子更不願意打招呼。

    第三不要,不要打擊孩子,說點類似“不打招呼就不是好孩子”,或者有的人會調侃孩子“你不打招呼,是不是小啞巴哦!”這樣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讓孩子更害怕開口!

    我們要做到哪“三要”呢?

    首先,要言傳身教,我們出門家長首先要主動和人找招呼,讓孩子感覺到打招呼是一件很簡單很平常的事,沒有那麼難。

    總而言之,寶媽不要焦慮,要知道孩子不愛打招呼其實很正常,很多孩子都這樣的表現,我們要多點耐心,多鼓勵,和孩子一起蛻變。

  • 6 # 老孟的娃世界

    不知道您所說的孩子是多大年齡,但據我觀察,能夠自覺意識到行為禮貌的孩子是鳳毛麟角,更多的孩子禮貌習慣的養成是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的。

    我女兒在兩歲半之前也和您所描述的一樣,不止見人不愛打招呼,甚至更多時候會立刻躲在我的身後。當時很多人跟我說孩子是因為缺乏鍛鍊,應該經常帶出去適應一下,甚至還有朋友跟我說是因為孩子沒上過早教。但對於這些說法我不以為然,因為我每天都會帶她混跡在附近的小朋友圈裡,不存在缺乏環境一說。後來我按照自己的方法慢慢引導,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有了一個突然的轉變,忽然一下開始對周圍的人非常熱情,有時學生到我家來,她還會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招待。

    其實我覺得孩子的轉變並不全是我教育的結果,更多的是孩子自身心智的發展程度。但是我認為父母在引導過程當中,有“能做”“不能做”需要注意。

    能做

    有些行為是能夠助力孩子發展速度的,我總結大概有三點:

    一.父母的正確示範

    比起不斷地要求孩子,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己親善有禮。

    孩子不做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不知道如何做,因此家長應該做出正確的示範,孩子雖然暫時無法模仿,但是他們會在一旁仔細觀察,等到他們確定自己已經掌握了正確的規範就到了模仿的時候。

    在我女兒沉默的那些年裡,我會放下對她的要求,每次和小朋友見面之後,我都會主動和對方的大人小孩都打招呼,有時候帶了一些小玩具小零食,也會拿出來帶著小朋友們一起玩一起吃。女兒雖然不說,但是我看得出她的眼睛時刻在盯著我。習慣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幫孩子實現禮儀的積累是很重要的。

    二.幫孩子打圓場

    這點我認為比第一條對於孩子而言更重要。如果說第一條父母起到的是導師的作用,那麼這一條就是讓孩子感知愛的過程。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不跟自己的熟人打招呼,立刻覺得下了面子,又是訓又是用眼神剜,但這些對孩子來說,不但沒有幫助,而且會讓他們非常受傷。

    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幫孩子一把,化解雙方的尷尬。比如在外面遇到了熟人孩子不打招呼,我就會對她說上一句“這是某某,頭一次見面是陌生人下一次見面就認識了,你就可以和媽媽一起打招呼了對吧?”如果是到別人家做客她不打招呼,我就會又對她說“這個地方你沒有來過不熟悉是吧?我先帶你參觀一下,等你熟悉了就可以和叔叔阿姨玩了是嗎?”

    這些話既是說給孩子聽,告訴她我理解她的猶豫;也是說給對方聽,希望他能夠理解孩子此時內心的掙扎。

    三.及時的鼓勵

    孩子做事情其實很多時候是憑心情,如果某一天您的孩子突然一下對著您的某位朋友打了個招呼,千萬不要放棄這個機會一定要狠狠地誇上一把。

    “哇親愛的,我剛才聽到了什麼?你剛才是跟我的朋友打招呼了嗎?我覺得你今天做的非常好特別有禮貌,你讓媽媽覺得很自豪!”有時孩子的行為只是試探性的,如果你沒有反應,那麼他就會認為自己這樣做並不產生良好的效果;但如果您抓住機會放大這種行為,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嘗試成功了,下次他會更主動地來做這件事。

    不能做

    除了這些值得做的行為,還有一些行為是引導孩子的雷區,一旦觸碰很容易阻礙孩子的發展。

    一.不要強迫孩子

    在“熟人”這個概念上,家長和孩子是存在資訊不對稱的。我們認定的熟人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頭一次見到也或者說是隻停留在孩子曾經的短暫記憶中。這個時候用“熟人”的說法去指責孩子,很顯然是不合適的。

    還有一點是家長很容易忽視的,就是孩子喜歡以貌取人。在我女兒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只要我一戴上墨鏡她就會一張嚴肅臉看著我,有一段時間她會比較害怕戴帽子的人。有時你會看到孩子見到以前認識的人還是一臉怯怯,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不要強迫孩子,逼得越緊反彈越強烈。

    二.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不給面子,就會用“膽小懦弱”之類的詞來攻擊孩子,這是很不客觀的評價。這樣不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你的要求,而且還會讓孩子對於“勇敢”產生扭曲的理解。

    當我女兒不善言辭的時候,有些人會用膽小來形容她,每當這時我都會幫她反駁“她只是戒備心比較重”。我們希望孩子對熟人熱情,對陌生人戒備,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很難的一項學習任務,因此我們需要給他充足的時間去形成對於“熟人”和“陌生人”的概念。

    三.不要攀比

    有些家長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指正自己孩子的行為,也是很可怕的。孩子的關注點絕對不會在你所說的行為上,而會很輕易地放在你愛別人比愛他多一點,別人輕易就奪走了你的愛。這是在無形中強化他的仇恨心理,對於性格綿軟的孩子來說,這種仇恨會變成自卑;對於性格暴躁的孩子來說,這種仇恨會立刻轉化為敵對。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性格形成的過程,作為家長應該尊重這種獨特,並且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格。只要給予孩子愛和耐心,相信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突然變成了小小外交家。

    我是老孟,一個愛分享的全職媽媽,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理解。

  • 7 # 關注成長那些事兒

    好多小孩子都不愛打招呼,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會影響他今後的心理發展,我們家孩子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現在已經完全沒問題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反思一下這幾個問題:

    一、家長有沒有期望過高

    我們不能指望孩子能像大人一樣可以自然地跟別人打招呼,孩子小的時候見到自己熟悉的、喜歡的人才會放得開,是一種完全正常的表現。另外,孩子也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孩子比較外向、開朗、活潑,也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文靜;不同的性格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家長完全接納孩子,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也不要想著去“糾正”性格問題,不要給孩子壓力,慢慢地孩子也會學會這些。

    二、家長自己是否喜歡社交

    如果我們作為家長自己都不喜歡社交的話,我們見到別人都不會開心地寒暄、享受溝通的話,孩子不愛打招呼也就很正常了。孩子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能夠禮貌地到打招呼,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要做到,要給孩子一定的引導。比如見到熟人,自己打完招呼,然後教給孩子說“這是王阿姨,你來跟阿姨打個招呼。”下次孩子就知道怎麼做了。如果孩子還是沒打招呼,我們給別人解釋一下就行,不要逼孩子去打招呼。

    三、給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

    我們家孩子小時候不愛打招呼,我覺得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交往的機會太少,她小時候我比較忙,沒時間帶她出去玩,所以經常都是我跟她兩個人在家。後來意識到問題後,我就主動約著一些他們幼兒園的家長孩子一起出去玩,自己給她創造跟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機會,我會在邊上陪著她,找的小朋友也是能跟她玩的來的小朋友,慢慢地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 8 # 亞楠幸福父母輕鬆育兒

    打招呼是人們展開溝通的第一步,也是禮貌待人的重要一步,孩子怕打招呼,的確讓人擔憂。家長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當孩子不迴應他人招呼時,幫孩子迴應並給孩子臺階下,切忌給孩子貼上內向膽小的負面標籤。

    孩子不迴應熟人的招呼時,其實孩子也很焦慮,不知道或者害怕跟人打招呼,我們大人可以幫他迴應並打圓場:寶貝很喜歡阿姨,有點不好意思呢。或者,你過來得少,孩子還有點不熟,以後要多過來玩啊!切記不要斥責孩子,更不要說“這孩子就是內向膽小”等,避免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2.詢問孩子為什麼不打招呼。

    過了3歲的孩子能夠與家長溝通了,等單獨相處時可以問詢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打招呼。孩子說不清楚時可以讓孩子選擇:不喜歡對方 沒做好準備 有點害羞 不知道怎麼說 害怕對方等。注意不要帶有批評口氣,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很重要。

    3.與孩子一起時,家長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親身示範。

    平日裡,上下電梯時,接送孩子路上,去超市購物時,帶孩子外出就餐時,家長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注意語氣不要過於誇張,平靜有禮地向陌生人打招呼更自然,也更容易讓孩子看到打招呼讓原本陌生的人處於同一空間時更愉悅的狀態。

    4.幫助孩子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創造與陌生人的接觸機會。

    害怕打招呼的孩子,多數情況下社交圈比較小,他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做心理建設,去融入新的社交群體。家長可以在一開始帶著孩子去小區樓下活動,帶上一個足球等可以多人參與的玩具,自然會吸引到更多孩子參與進來。家長也可以邀請周邊感興趣的孩子一起玩,從孩子的玩耍中創造接觸陌生孩子的場景,讓孩子看到打招呼能帶來更多的夥伴。

    5.減少孩子看電視手機的時間,帶孩子去運動鍛鍊,運動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情緒狀態和更多社交技巧。

    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的孩子,習慣單向接收資訊,與人溝通的動力不足。帶孩子出門運動,打球,跑步都好,運動有一種神奇的作用,可以使人心情愉悅,這是因為運動後大腦和體內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內啡肽,使孩子變得興奮。運動還能鍛鍊孩子們的一些機體能力,比如提高速度、增加力量和耐力、提高靈敏協調能力等。運動過程中,也可能有別的小朋友一起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孩子學會理解、分享、合作等各種人際關係相處技巧。帶孩子到戶外和其他孩子玩耍運動,不僅鍛鍊身體還發展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一舉多得。

    6.轉變氣質偏內向的“慢熱型”孩子對打招呼作用的認識。

    以上幾種方法嘗試後,一些氣質偏內向的孩子還是無法熱情地主動打招呼,家長也不要洩氣,也不要認為孩子天生內向就放棄引導孩子打招呼。

    最早提出“內向”性格的心理學家榮格,曾經在書中提到:人的性格沒有純粹的內向或者外向。性格偏內向的人可能不喜歡說話,但是遇到自己喜歡的話題一樣能侃侃而談。慢熱型的偏內向孩子更願意將精力用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他們認為跟別人打招呼並不重要,不是不會說而是不想說。所以,認識到打招呼的重要作用,慢熱型孩子才有可能認真考慮開口打招呼。

    當孩子又一次不迴應他人招呼時,家長嘗試回到家,孩子在叫爸爸媽媽時不迴應孩子,讓孩子體會到別人不迴應自己的尷尬和難過。之後跟孩子正面溝通:媽媽不迴應你,你很難過對吧?那麼上午的時候,阿姨跟你打招呼,你不迴應,阿姨會難過嗎?還有你剛才叫媽媽時,媽媽不迴應其實媽媽自己也感覺很不好,我相信阿姨跟你打招呼,你沒回應時應該感覺也有些彆扭吧?打招呼是人們友愛相處、禮貌交往的第一步,所以,你覺得與人打招呼有沒有必要?要不要與人打招呼?至少也要禮貌迴應他人的招呼,媽媽期待你下一次的表現。

    7.對孩子偶爾的打招呼行為予以肯定。

    偶爾發現孩子迴應他人的招呼,那怕是躲在媽媽身後怯生生地迴應時,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孩子主動叫了同學的名字,也告訴孩子這就是打招呼,讚揚孩子的主動招呼行為。清代教育家顏元在《四存篇》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功也且全恩。 對孩子微小的進步,及時肯定,孩子在每一次被肯定的正確行為中收穫自信和動力,打招呼這件事也不例外。

  • 9 # 繪本講師妖媽

    孩子不愛和人打招呼,甚至畏懼和他人打招呼,這會影響孩子今後的心理發展嗎?

    一、孩子不愛打招呼是正常現象

    孩子不愛和人、尤其是熟悉的人打招呼,是正常現象。這≠不禮貌,更無需上升到將來的心理發展問題上。 對於幼兒,撫養人單一的,比撫養人多的更牴觸和陌生人打招呼,對外部環境的主動接納度很低。

    有研究表明,10歲以下的孩子,與陌生人接觸時,左腦會產生抗拒性訊號,會產潛意識“後退”動作,躲在大人身後、或者眼神閃爍。 所以,當孩子不願打招呼,家長不必指責孩子,更不必當場給娃貼標籤,說其膽小、害羞、不懂事。 這樣會讓孩子更加討厭打招呼,進而影響他將來的人際交往。

    成人會主動與他人打招呼,但也未必是出於真心,有的只是“不得不做”的禮貌行為罷了。 何況孩子性格不同,有的外向,樂意主動打招呼,有的內向,不願意和不熟的人交流。

    二、如何引導孩子打招呼

    但如果對方也帶小孩,兩個孩子很快可以玩到一起。我覺得這都是孩子的真性情,沒必要強迫改成家長希望的禮貌模式。

    1、、私下和孩子溝通,為啥不願意和打招呼

    我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但不熟悉的人,就是一張冰塊臉,要麼就遠遠站在一邊。 儘管我接受孩子不打招呼,但這種行為還是讓我覺得尷尬。

    後來,我瞅到機會,當在我家進行“小朋友聚會”時,故意板著臉不和她的小夥伴說話。

    孩子急了,把我拉到臥室“媽媽,你不能這樣對待我朋友。”

    我說“你對待我朋友就是這樣冷冰冰的,從不打招呼的。我當然也可以對你朋友這樣。”

    “那你現在對我的朋友笑嘻嘻吧,”孩子說“以後我對你朋友也笑嘻嘻。”

    這麼一對比,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樣的,然後,又帶領小朋友玩“打招呼”遊戲,想一想,當和家人出行,遇到家人的朋友,如何打招呼,不想打招呼的時候怎麼辦?透過假裝遊戲,模擬場景,孩子們很快就學會,如何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

    2、家長做好“打招呼” 當孩子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社會性參照,其行為就是孩子的榜樣。平日裡,家長帶孩子遇到熟人時,都要熱情上前大方的打招呼,平時與陌生人相遇交往時,謙讓禮貌多微笑。

    家長的行為和態度,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禮貌、有教養的家長,養育的孩子也不會差,允許孩子可以不用語言打招呼,但要學會用微笑表示友好。

    我教孩子打招呼,最先不是針對人,而是從大自然開始。

    然後再和身邊熟悉的人打招呼,比如幼兒園的師生、校車司機,親朋好友之類,熟悉的人通常會更積極的迴應孩子,讓孩子覺得,打招呼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三、家長刻意表揚孩子打招呼的作用

    有一天,我帶孩子遇到一朋友,孩子主動叫了一聲“阿姨好",讓我蠻意外。

    回家後,我就撒了善良的謊:

    “今天你打招呼的那個阿姨給我打電話了,她說,你是她見到的最禮貌的孩子,主動打招呼,她覺得心裡很溫暖,而且一整天,好運不斷,做什麼事都很順利……”

    孩子一旦發現自己能給他人帶來那麼大的影響,很自豪的,慢慢的,再遇到不熟悉的人,不會再躲閃了。

    總之,孩子不願意主動和他人打招呼,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於緊張和干預,本著尊重孩子的原則,順其自然,或主動引導,孩子就能自然的面對“不熟悉的人”了。

  • 10 # 大頭獅兒童領導力

    孩子不愛打招呼?特別是陌生人,就變得扭扭捏捏,不大方,甚至害羞地躲在家長身後。要知道孩子害羞,怕生不是天生的,而是與環境有關。指責、怒罵只會讓孩子更退縮。大人在陌生的環境,有時也會緊張,恐懼,更別說是孩子了,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也會害怕、恐懼,我們不防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才能開啟孩子害羞,怕生的情結。

    造成孩子怕打招呼的原因:

    1.生活過於單調:孩子的生活基本兩點一線,除了在學校就是在家裡!除了母親,很少和別人交流,或是在家中孩子倍受家人寵愛,整天束縛在家庭的小圈子中,與外界沒有太多接觸,因此在遇到陌生人時會產生恐懼心理,導致“怕生”。他們往往在家中有說有笑,是個“小淘氣”,可一出門就成為了安靜的“小乖乖”,一下角色轉換,不知如何是好。

    2.遇到陌生人不知如何交際: 年幼的孩子往往缺乏交際經驗,面對陌生人,不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只好保持沉默地躲藏在家人身後,或硬拉著家長離開。

    4.在朋友面前,老是批評孩子,缺乏認可:孩子也是有“面子”的,有的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和其他孩子作比較,而且在有其他大人的情況下,也喜歡批評孩子,所以孩子也就越來越自卑,連自己父母都對自己沒信心,自己對自己就更不會有信心了。

    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1.增加孩子社交、交往的機會。

    現代家庭子女少,無形中也減少了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因此平時可以帶孩子到朋友家拜訪,或是參加一些社會團體活動,為孩子拓展人際關係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機會。

    2. 先做好心理準備免除恐懼 

    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父母不妨在客人上門前先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比如告訴孩子家裡要來多少客人、都是些什麼人、孩子應有的禮節等。父母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與孩子先進行模擬演練,降低孩子恐懼、怕生的心理。 

    3.家長可傳授孩子交際方法

    4. 適當的替孩子“圓場”

    在孩子遇到陌生人害怕時,父母可以首先替孩子說一下:我們家孩子第一次見你,可能有點不熟,一會熟了就好啦,然後向孩子介紹一下對方,讓孩子先熟悉一下對方,給孩子安全感和適應時間。有些孩子會因自身的溝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而以逃避的方式對外,如果孩子不願在客人面前說話,切勿勉強,不要一口咬定“他就是這樣害羞,見到客人總是彆彆扭扭”。父母的話孩子聽了,會以為自己個性就是內向、害羞、而視怕生為理所當然。

     

    5. 適時給予孩子打氣、鼓勵 

    不論孩子的表現如何,父母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怕生、害羞的情況時,父母切勿當場給予難堪和指責,事後也要不時為孩子打氣,找出孩子怕生、害羞的潛在原因,並耐心教導他開啟心房。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現時,別忘了給予他適時的鼓勵和讚美,建立其自信心。 

    6. 透過遊戲瞭解孩子並建立自信心。

    拿孩子平時喜愛的布偶,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透過一些已經發生或還未發生的小故事玩一場布偶劇,以增加其交往經驗,而父母也可以從遊戲中瞭解孩子的心理,並建立其自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比較懂行的人士,一般的藍芽音箱可以利用手機K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