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你落墨

    有一句話是,我們的每一個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就像鼻子嗅氣味,眼睛能看到東西,如果大腦完全開發,是不是意味著,有一些現在沒辦法感知的資訊也一併激發並能發揮作用,

  • 2 # 草莓冰酒03352191055

    完全開發,屬於滿負荷運轉,滿負荷運轉出現什麼情況,電腦過熱宕機,汽車滿負荷運轉,一天都維持不下來,人腦也一樣,要長期無故障執行,只能使用其中一小部分才可靠。

  • 3 # 紅塵阻歸途

    大腦就像是一個電腦的cpu,完全功率執行是要產生大量熱量,大概有300℃左右,所以完全功率執行不存在的,還沒完全執行你大腦就熟了!

  • 4 # 小魯說五穀雜糧

    最近風靡電影界的電影超體,最後大腦達到全開發100%後肉體上的完全消失,個人理解是一種極深層次的哲學上“無”的境界,大腦即宇宙,宇宙即大腦(也就是你的心)無處不在,只是有趣的是常人需要穿越時空界限的苦修才能達到的境界,電影裡面通過幾包毒品就達到了。下面進入正題。

    如果有人告訴你大腦是個小宇宙,宇宙是個超級大腦,你能理解嗎?會相信嗎?2012年11月16日,《自然》雜誌在“科學報告”專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過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

    《紐約時報》刊登的2張照片,一張是老鼠的腦細胞(左),一張是宇宙(右)。早期宇宙中星系互連關係,和大腦神經元相互連線,幾乎無法分辨兩張圖之間的不同,大腦細胞與整個宇宙擁有一樣的結構。

    無獨有偶,雜誌編輯和作家朱迪思‧霍珀(Judith Hopper)和她的先生迪克‧特瑞西(Dick Teresi)合寫的《三磅宇宙》(Three Pound Universe),把人腦比作三磅重的宇宙。在書的第33頁,有兩張圖片,一張是大腦皮層,一張是宇宙暗物質,這兩張圖片也是驚人的相似;說明大腦就像一個微縮宇宙,而宇宙則是一巨型的大腦。

    在《三磅宇宙》的第33頁,刊登著一張大腦皮層圖片。

    在《三磅宇宙》的第33頁,刊登著一張大腦皮層圖片。

    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得到的宇宙暗物質圖片,此圖也在《三磅宇宙》中的第33頁。(網路圖片)

    這些研究發現至今仍被不斷報導與關注,似乎預示著科學領域的巨大突破。如果這些發現最終被完全證實,那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宇宙、對人體、對生命以及對人和宇宙之關係的認識。

    網路不同但自然生長動力相同

    《自然》雜誌的研究報告顯示,某些未知的基本規律可能支配著多種或大或小的系統,從腦細胞之間的電訊號傳遞,到社交網路的擴充,乃至宇宙的膨脹。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的物理學家德米特里‧戈裡尤可夫(Dmitri Krioukov)說:“不同的網路,如網際網路、大腦和社交網路,其自然的生長動力是一樣的。”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擬程式,將早期宇宙分成儘可能小的單元,其中時空的份額比亞原子的粒子還小。模擬將所有的量子(或稱節點)聯絡在一個巨大的,具有因果關係的天體網路中。

    隨著模擬的進行,宇宙的歷史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時空單元,星系中物質的“網路”連線由此也不斷增長。當研究人員將宇宙歷史與社交網路,或者大腦回路增長的方式對比時,發現這些網路都以相似的方式擴充套件:它們會協調相似節點與諸多連線節點之間的關係。

    研究還發現,大腦中的連線有著極其高的組織化,大腦的結構就像是城市的佈線網格,神經元遍及各個角落。

    戈裡尤可夫說:“對於物理學家來說這是個即時訊號,意味著自然的運作中還有某種人類尚未知道的東西。”很可能在這些不同的網路之中,有一些未知的規律在支配它們執行。“研究結果提醒我們,也許是開始尋找這些規律的時候了。”

    全息照片 論證宇宙的不可分性

    17世紀,微積分的發明者、著名的哲學家兼數學家、物理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認為,“超自然”的事物預見並創造了這個物質的世界。萊布尼茨對微積分的發現促使在200年之後科學家提出全息論。曾與愛因斯坦一起工作過的倫敦大學理論物理教授大衛.波姆(David Bohm:1917-1992)是現代全息理論之父。

    什麼是全息呢?比如一張照片,裡面有一個人像;如果我們把這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半中我們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們再把它撕成許多許多的碎片,我們仍能從每塊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

    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份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份都包含整體的資訊。全息理論很好的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大衛‧波姆曾闡述說,獨立存在的事物展開來所看到的秩序之下其實存在著一種不可分的整體的有序性。這一整體與各個展開的個體同時共存。所以宇宙就如同一張巨大的全息圖,它的各個部份既包含於整體之中,而整體亦包含於個體之中。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隱含這整個宇宙。

    南韓人鄭潤在其《微塵中的無限宇宙》一書的“分形宇宙論”中寫道,萊布尼茨發表了叫做單子論(Monadology)思想。那是一種宇宙由無數個單子(monad)構成,每一個單子裡有一個完整的宇宙。即一個粒子如果在其裡面又包含著一個完整的宇宙,那麼,那個宇宙會由更小的無數個粒子構成,而在那每一個粒子裡面又會有其他更小的宇宙。

    斯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卡爾‧普里布拉姆(Karl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的,他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 1920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卡爾.拉甚利(Karl 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

    然後在1960年代,普里布拉姆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他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

    佛道學說 超前揭示宇宙之奧秘

    迪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是《時代週刊》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也是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教授,他在《赫芬頓郵報》的博文“你的大腦就是宇宙”中,也引用了《自然》雜誌的這個研究。

    喬普拉提到了古老的印度宗教的宇宙觀——“因為是最小的,所以也是最大的”(As is the smallest, so is the greatest)。喬普拉說,如果我們承認每一個系統都是由反饋迴路、動態平衡和持續的自我組織驅動的,那麼現代科學的認識就又完全迴歸到了這一古老的智慧。

    隨著越來越多的宇宙的真實被發現和證實,人們會發現道家所說的“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和佛家所講的“一粒沙裡有三千大千世界”是更高的科學。而更令人深思的是,在沒有現代科學的幾千年前,以佛道為主的修煉界是如何知道宇宙奧秘的呢?

    大腦,目前全宇宙已知最複雜的構造,我們解讀自身的奧義也將極大助於理解宇宙的深邃。

  • 5 # 沒脾氣的班納

    有句話說得好“上帝關閉一扇門會給你開啟另一扇門”如果大腦全部開發,所有的門都被打開了,你會在人類限度內無所不能!

  • 6 # 三葉障目

    提問的是完全開發不是同時執行。意思是我們的大腦就像低檔顯示卡GPU一樣有可能是由高檔顯示卡的GP遮蔽幾個核心而來。能不能開核。

  • 7 # 我叫小花哦

    如果大腦完全開發,就當代而言,會死!!!

    總所周知大腦才是人體耗能最大的器官!

    現在的開發度適合現在的身體,所以其實想要開發大腦,並不能一味的打大腦的主意。100%大腦使用率耗能對於現代的人體而言是十分恐怖的。因為能量供應根本跟不上。很簡單,現在的人體耗能一天三頓就能滿足,這才是10%。100%呢?哪怕一天吃10頓,那也要能夠消化吸收啊!而能量供應不上唯一的下場就是死。

    而身體素質跟上去說不定大腦就自然開發出來了。強勁的核心也要過硬的配件才能完全展現其威力。

    要知道生物是有自我保護的本能的,會潛在的根據外部環境與自身原因將身體調整在當前最佳狀態(不能調整的要麼快死了要麼已經死了)。所以封鎖大腦功能並不是什麼某些莫名的存在,只能是人體本身。記得遠古時候不是人類有段時間腦袋大但壽命特別低?後來自我修正了,壽命慢慢提上來了。說不定那就是人體在對進化方向上的一種本能的嘗試。很明顯失敗了!現代人腦的開發度總體是高於古人類的,但是人類的總體壽命還是在慢慢增長。因為營養跟上來了啊,身體素質自然變好了。

    其實這些就是人類進化的例項。

    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啊!

  • 8 # 無有沒oO

    開發到100會成為恆星,71可以控制身體所有細胞做到任意變化返老還童,31可以關閉五感進入冥想思維空間知過去未來

  • 9 # A蓉音

    就是你現在這樣,因為人的大腦已經完全開發了(廢話),如果把大腦比作TV,那麼你目前的想法只是一個電視臺,你無法同時觀看所有電視臺,就讓人感覺大腦只有開發百分之幾

  • 10 # 螞蟻科學

    說起人腦被使用了百分之幾的話題,不少人都會想起之前一部很火的科幻片《超體》。

    片中的主角陰差陽錯地開發了大腦的百分之百,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能力,令人乍舌。

    還有一個說法便是愛因斯坦的大腦比普通人多用了那麼百分之幾點幾,這就是他異於常人的智慧的原因。

    那麼,我們普通人的大腦的真的只開發使用了那麼小的一部分嗎?

    1920年,神經心理學之父卡爾·拉什利(Karl Lashley)進行了記憶實驗。他的實驗是先訓練小老鼠鑽迷宮找食物,之後切掉老鼠的一部分腦皮層。再對比小鼠鑽迷宮的效果。

    神奇的事情來了,他發現了一個腦區,對小鼠走迷宮的效率影響最大。並認為這個是活性的區域。

    而其它腦區,對老鼠走迷宮的效率影響不大。

    於是他對活性腦區進行細分,他發現這部分切得越多,小老鼠越傻。

    根據實驗結果發現,切掉部分大腦的老鼠依然活著,說明大腦中有大量的“非活性”區域。也就是老鼠對於腦區的利用率非常低。

    這個結論聽起來很新鮮,一傳十,十傳百,後來就成了“人腦利用率不足5%”。

    但後來隨著技術發展,人們發現他切的區域是初級視覺皮層,因為他切的部分越多,小老鼠的視覺受影響的越多,所以走出迷宮需要更多時間。但這並不代表其他區域就是“非活性”的未開發的區域,此實驗只能證明視覺區域所佔的大致比例。

    事實上,每個人都使用了大腦的100%。我們的大腦充斥著大量的腦細胞,沒有任何一位嚴肅的神經科學家敢斷言,其中某一區域是無用的。

    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顯示,當我們睡覺時,我們的整個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很活躍;對單個神經元或細胞的觀察顯示,大腦並沒有非活性區。大腦細胞代謝的代謝研究顯示也是整體活躍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全部都在使用,並沒有只開發了百分之幾一說。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還沒有完全參透大腦的奧秘,大腦仍然有許多未知等待著去探索。

  • 11 # 嘿星球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一部電影《超體》,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人腦的開發,女主被毒品侵入,大腦的開發給了她超於常人的力量,最後化成神,活生生一個“女超人”。

    不過電影終究是電影,現實生活中,人的大腦究竟被開發了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有說百分之五的,有說百分之十的。我們說的大腦開發,指的是大腦的潛能和效率的開發,主要就是體現在我們的思考能力還有反應的速度和能力上,而不是指大腦面積的開發。

    如果人類的大腦真的百分百開發了,理論上來說確實是會變成“超人”一樣的存在。當然這個“超人”指的並不是會飛的那種,而是說我們思考的能力,感知宇宙,讀心術之類的,也都有可能會實現,而人類利用這種潛能,製造出很多現在我們不敢想的東西,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那都是理論上的實現,實際上,目前人類大腦的執行,就要消耗掉差不多百分之二十的能量,如果大腦全部開發了,人類的呼吸系統、血液系統需要加倍的提升效能。而飲食也會加倍,因為營養的攝入也需要跟得上大腦的能耗,而飲食加倍了,人體代謝也會大幅度提高了,人體這樣長期下去,壽命只會越來越短。就比如你的電腦,要是每時每刻CPU運算100%,早就得完蛋了。人體也是一個道理,身體的能耗跟不上大腦的運轉,是沒有辦法承受的,遲早得“宕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曾經讀過印象最深的書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