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79816573800

    生活中我們第一次見到某某人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個對他(她)的印象。通常所說的這個印象實際上就是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在社會心理學中,由於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導致的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資訊比後來獲得的資訊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

    心理學家阿希1946年以大學生為研究物件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兩組大學生評定對一個人的總的印象。對第一組大學生,他告訴這個人的特點是“聰慧、勤奮、衝動、愛批評人、固執、妒忌”。很顯然,這六個特徵的排列順序是從肯定到否定。對第二組大學生,阿希所用的仍然是這六個特徵,但排列順序正好相反,是從否定到肯定。

    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對被評價者所形成的印象高度受到特徵呈現順序的影響。先接受了肯定資訊的第一組大學生,對被評價者的印象遠遠優於先接受了否定資訊的第二組。這意味著,最初印象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後繼資訊甚至不能使其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心理學家陸欽斯1957年運用文字描述材料所做的研究,也驗證了首因效應的存在。

    他用兩段文字材料描繪一個叫吉姆的學生。一段將吉姆描繪成一個友好、外向、樂於交往、快樂的人,說“吉姆去買文具,與兩個朋友一起邊走邊曬太陽。他走進一家文具店,店裡擠滿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員招呼,一面與一個熟人談話……”。

    另一段文字則將吉姆描述成呆板、害羞和內向的人,說吉姆“放學後,獨自一人離校,在Sunny明媚的馬路上,他走在背陰的一邊……”。

    陸欽斯的研究發現:只看外向段描述的被試,絕大多數將吉姆看成了友好、外向的人;只看內向段描述的被試,絕大多數將吉姆看成了沉默、內向的人;而當兩個段落和在一起呈現時,多數被試對於吉姆的印象只是根據先出現的第一段材料,無論將哪段材料放在前面都是如此,第二段材料所發生的影響很小。

    為什麼第一印象如此重要?這是因為最初印象對於後面獲得的資訊的解釋有明顯的定向作用。也就是說,人們總是以他們對某一個人的第一印象為背景框架,去理解他們後來獲得的有關此人的資訊。譬如,前面所提到的陸欽斯的研究,當人們先看了外向段之後再看內向段,人們會認為內向段中所描述的吉姆的表現,是因為他當天在學校里正好趕上了不順心的事,而吉姆實質上是外向的人。

    反之亦然。

    有關首因效應的研究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注意給初次見面的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但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注意不要僅僅憑藉對別人的第一印象給他(她)定性。每一次交往都能給你有關你的交往物件的新的資訊,你應該根據這些資訊隨時調整你對他(她)的印象和看法。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分別讓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資料夾的青年學者,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女郎,一位挎著菜籃子、臉色疲憊的中年婦女,一位留著怪異頭髮、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邊搭車,結果顯示,漂亮女郎、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很高,中年婦女稍微困難一些,那個男青年就很難搭到車。

    這個故事說明:不同的儀表代表了不同的人,隨之就會有不同的際遇。這不僅僅是以貌取人的問題。大家都瞭解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而研究發現,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造成的。你的外表是否清爽整齊,是讓身邊的人決定你是否可信的重要條件,也是別人決定如何對待你的首要條件。

    中國傳統上會在新年來臨前將屋子進行一次大掃除,這個時候我們也應該打掃一下自己,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不衛生的地方,所謂“細節出魔鬼”有時候就是一個小細節,就給別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說不定這就關乎你的人生大事。

    禮儀小知識

    什麼決定第一印象

    即使在遠古年代,外界已經對我們的祖先提出了要求:迅速判斷面對的是朋友還是敵人。

    古人能否生存下來,取決於他們對第一印象的準確判斷能力。

    媒體策劃專家有一句名言:要給人好印象,你只需要7秒鐘。透過大量的分析,研究者們得以成功描繪出影響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

    ●第一印象的形成有一半以上內容與外表有關。

    不僅是一張漂亮的臉蛋就夠了,還包括體態、氣質、神情和衣著的細微差異。

    ●第一印象有大約40%的內容與聲音有關。音調、語氣、語速、節奏都將影響第一印象的形成。

    ●第一印象中只有少於10%的內容與言語舉止有關。

    試驗顯示,見到一個陌生人時,你頭髮的樣式比面部特徵更能吸引對方的注意。長髮暗示著健康和性感,短髮看起來自信而成功,自然、中長、沒有特定款式的髮型,則讓人感覺智慧和真實。此外,握手也能傳遞重要資訊。研究發現,那些握手時目光和你直接接觸、手掌乾燥、堅定有力、自然擺動而不是無力、潮溼、試探性的人,不僅能讓你對他感覺良好,還將取得你的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進口小哥迪瑪希把張傑對比得更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