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裸食Losik
-
2 # 美食楊坤
玉米飯∶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思緒突然回到了小時候,那時候家裡沒電,沒水,種的糧食也因為沒有肥料而收成不好,總是上半年就吃光了上一年的收穫的糧食,十多年前的農村,主食也就是小麥,玉米和土豆。玉米是主食,總是變著花樣儘量做得好吃,曬乾的玉米粒要用石磨磨成粒,喜歡吃細些的就磨細些。我最喜歡的是磨得粗些,蒸出來的玉米飯就像大米一樣,吃在嘴裡有顆粒感,幻想著吃得就是大米。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交通工具不斷的發展,人與人,村與村,與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年輕人不斷的背井離鄉,賺取更多財富,家裡的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慢慢的都以吃大米為主,簡單方便的煮飯方式得到大家的認可,傳統的玉米飯製作工序複雜,且耗時較長,沒有專門的簡易工具,被米飯替代也是時代發展,經濟發展的必然。
煮土豆∶
在貴州某些偏遠地區,除了玉米作為主食外,土豆也算偏主食一類的輔食了,因其收穫季節時很多人家玉米的存糧已不多,這時候的土豆,就有了替代玉米作為主食的一些作用。小時候,有鄰居因為吃不上玉米了,只能早上吃麵條,中午吃燒土豆,晚上吃煮土豆。煮的土豆因為方便乾淨,常常會多煮上一些,隨時餓了拿上一兩個,填填肚子。那會還小,學校離家遠,父母總會在書包裡裝上幾個,再配一小包辣椒麵給我們用來蘸著吃,那童年的味道,至今難忘。這些年,經濟發展了,已經沒人再吃煮的土豆了。想想那時候,也是挺值得懷念的。
-
3 # 海上小州
1、“熬油渣” 煉過豬油剩下的油渣
2、番薯蒸熟搗碎,放點米酒伴著吃
3、碗裡放個雞蛋,粥還沒爛前,撈出米飯放進碗裡,在放點醬油跟香油
4、粥還沒爛前,撈出米飯,在放點米酒伴著吃
-
4 # 人在風上走
油渣,“油渣”這種美食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漸消失了。
我想說,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油渣”了。
從我小時候記事起(30多年前),那時我們這裡還是農村,家裡條件有限,平常十天半月才能吃一次肉。
小時候的豬肉“肥肉”比較多,肥瘦相連的一部分肥肉與瘦肉一起切片後,還有與肉皮相連的肥肉比較多,於是都改刀切小塊,煉油。煉出來的“豬油”非常香,最適合“烙油饃”。而煉出來的“油渣”如果少的話都被我撒鹽吃掉了;如果多,就會用小盆子裝起來,炒蘿蔔、或包包子吃,非常香。
撒鹽吃“油渣”的習慣我保持到了2000年前後,2000年之後煉出來的“油渣”都儲存了起來,積攢比較多的時候,和發麵,包包子吃。
這10年間豬肉也沒有那麼肥了,人們從健康飲食方面來做,也不喜歡吃肥肉、煉肥油了,所以這10年間我們家基本上沒有煉過“油渣”。
想想30多年前的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後,父母們正在做飯炒菜,有時會先用肥肉煉“油渣”,煉好的“油渣”裝在一個碗裡(沒有多少),撒上一點鹽,然後就是我抱著碗,一塊一塊的把“油渣”吃掉,那真叫“香”。
所以,我想肯定的說:“油渣這種美食,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漸漸消失了”!
回覆列表
傳統的涼茶,以及陳皮梅、嘉應子這類傳統蜜餞正在逐漸消失。
還有花佔餅乾、汽水糖、跳跳糖等小時候常吃也僅有的常見零食,今天已不常見了。
從前,廣州人有喝涼茶的習慣,在家自己煮涼茶也是長輩在夏天常做的事。
今天,不僅自家幾乎不再製作涼茶,就連傳統的涼茶鋪也越來越少。
生活水平高了,下火的方法也越來越多,不再有那麼多人需要廉價、苦口又慢效的涼茶了。
回想在加多寶爆火之前,廣州滿大街都還是黃振龍,今天也日漸式微了。
雖說其轉型並不成功,但也與市場的需求變化有關係。
但從功效的角度,沒人會認為紅罐王老吉和金罐加多寶是涼茶…
對於“癍痧”而言,這完全是飲料。
┄┄┄
為了送服苦口的涼茶或中藥,那時大人還會準備一些甜口的小零食,以調和嘴巴中的苦澀,否則大人是鬧不過孩子的。
印象最深、最常吃的,非【花佔餅乾】莫屬了。
那時零食的品種不如今天這般豐富,而花佔餅乾也是最廉價的帶糖餅乾。
孩子能喝下那碗噁心吧啦的涼茶或中藥,真的就是為了餅乾上那塊甜蜜蜜的“花佔”。
大人也允許孩子只吃“糖”而把“餅乾”丟棄了。
有的人在喝中藥時,會配上陳皮梅或嘉(加)應子,但小時候更多是當零食吃的。
每次吃這兩種蜜餞時,都要拆開三層包裝紙,每開啟一層,心裡就小小地激動一下。
當小心翼翼地拆開最後那層玻璃紙時,便會馬上將果子塞入口中,甜中帶著酸,含著、吮吸著,過了一會兒,再慢慢咀嚼。
這種包裝的方式用機器比較難做到,所以更多的還是靠人手包裝。
在成本及現有市場需求變化的因素底下,這種涼果也在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還有兩種零食,不知因何種原因,也變得越來越少。
汽水糖和跳跳糖
我還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汽水糖是2毛錢一個,後來升到7毛錢一個,就在家樓下的小賣部可以買到。
後來某品牌也復刻過(上圖),但現在又越來越少了。
跳跳糖是兒時最期待的零食之一了,最近一次遇到,還是去某餐廳試其所謂“金獎”菜品時,用來擺盤的。
這真是一道垃圾,完全黑化了我的童年記憶…
當然,還有廣東最知名的某涼果品牌。
那時他們的九制陳皮、芒果乾、楊梅乾,曾經叱吒整個廣東涼果市場,是小賣部的明星產品。
在有了超市後,還有各種品牌大行其道的年代,其市佔率是逐年下跌,今天連小賣部都難見其身影了。
至今,還記得其膾炙人口的廣告詞,得用廣州話讀才最朗朗上口:“XX,XX,味道最好”~
噢~
還有一直以為是無花果,卻是以蘿蔔絲為主要食材、無花果是次要食材的——無花果乾絲。
以及100%的無花果乾,也風靡過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