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泡溫泉的桑拿

    饑荒時為什麼人們不吃河裡的魚?山上的動物?

    原因有很多

    首先,饑荒意味著莊稼欠收,和蟲災相比,乾旱是最常見的欠收原因,莊稼無水可澆,乾枯的河道更是無魚可尋。而廣泛種植莊稼的地方往往地勢平坦,少山,根本就沒那麼多野生動物。

    其次,捕捉這些東西也是很耗費能量的,讓一個基本沒捕捉野生動物經驗的農民去山上捕捉野生動物,受傷或迷路的危險且不說,辛苦忙碌一天的收穫,十有八九還不夠自己付出的能量消耗。

    最後,人並不像野生動物那樣全靠捕食就可滿足身體需要,長時間的進食魚蝦昆蟲,該餓死的還是會餓死,原因就在於這些白肉只能提供蛋白質,熱量很低,不然也不會只是輔食而不是主食。

  • 2 # 七追風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那農村還有“麥忙假”、“秋忙假”,小孩子們就撒歡了。

    (田間小水溝裡也有魚蝦)

    那時候農村還沒有什麼收割機,基本上靠人力,收莊稼就那幾天,所以老師們也要忙。孩子們放假,能幫些小忙,比如送飯、拾麥穗、推車……但是大多數時間,都是撒歡。

    於是,抓蝦摸魚逮螞蚱,深有體會。

    什麼刺蝟、蛇、麻雀、野雞、野兔,那時候都很常見。

    但是想靠這個填飽肚子?怎麼可能。

    野味再多也只是配菜,不管飽的,還是大米飯大饅頭扛餓;野味再多也不夠抓的,夏天晚上抓“知了猴”,幾乎是全村出動,那場面很誇張的,要是抓魚抓蝦也這樣,很快就抓絕了。

    冰箱還不普及的年代,野味不好儲存,就算能抓很多,吃不了幾天還是要捱餓;隨便抓一點當配菜到還無所謂,真要是想填飽肚子,那就要花時間花力氣,得不償失的……

    人類社會為什麼要從狩獵轉變為農業?很簡單,農產品更高產、更穩定、限制條件更少。

    可能受到了藝術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狩獵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實際上,沒有狩獵經驗的人,就算讓你住在滿是動物的大山腳下,你也可能活活餓死。

    比如很多人認為非洲野生動物滿地跑,那些靠狩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很輕鬆。有一部紀錄片,說了非洲南部一支布須曼族人狩獵的情況。他們的狩獵高手為了捕獵羚羊,常常要花費數小時追逐獵物,最後把羚羊“活活累死”。世世代代捕獵的部落,都這麼費勁,沒經驗的人可想而知了。

    農業文明都是充分利用土地和水源,早已經遠離野生動物較多的區域。真要是饑荒的時候,想靠捕獵填飽肚子,那就需要先找到“獵場”——不是到處都有山,也不是每座山裡野生動物都很多,更何況你還不會抓。

    至於說那些河溝水渠裡的魚蝦,真要是饑荒年代,早就被吃完了。

    最後放兩張非洲某地捕魚的場面,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 3 # 唐古看今

    我先來說說我小時候的經歷!

    本人80後家住農村,當然自家也有地,種點糧食一家人溫飽不成問題!在小時候我們經常會跟小夥伴們一起到野河裡去捕魚,並且每次都能收穫滿滿,而且在我們小時候小龍蝦並不受人“待見”,基本上沒什麼人吃,在一些廢棄的水塘裡,一抓就是一桶,像這些抓到的魚蝦,在當時都算是為家裡的餐桌上添道美味吧!還有如果不經意地走在田地邊上,經常還能看到野兔、野雞從身邊一閃而過,但是自己追不上也沒辦法!

    這就是我小時候的經歷,在當時河裡面魚蝦很多,野生動物也不少,然而當時我們沒有捱餓,這是因為自家有地種糧食,自給自足完全不成問題。如果要說到捱餓時期,時間要往前推幾十年,雖然在當時農民也種地,但糧食產量卻非常低,平時只能勉強餬口,如果碰到災荒之年,糧食欠收,那可就要捱餓了。

    那麼,捱餓的時候他們為什麼不去抓魚抓野生動物吃呢?

    其實在饑荒之年,像“觀音土”樹皮之類難以下嚥的東西都被吃完了,更何況是河裡的魚蝦呢!這些肯定也早就被饑民抓吃完了。而一些野生動物,饑民們能抓到的自然也不會放過,而抓不到的或者是不敢抓的野生動物,自然也就無可奈何了,然而這些東西也只能管一時的飢餓,真正能填飽肚子的東西還是糧食,沒有糧食自然就要捱餓!

    所以說並不是饑民們不去抓這些東西吃,而是根本沒法抓或者是抓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捱餓了!

  • 4 # 一路長淡

    早些年確實各種魚蝦多,野生動物也經常看到。就是六七十年代魚多,但去捉魚的還是少,野生動物只是有獵槍的人去打,一般人沒有去想去抓。在說打獵的人是有選擇性的打,我們小時候經常看打獵人帶著一兩條狗打獵,一般打野雞,野兔。我們一般捉魚主要是泥鰍,鯽魚,鱔魚,這些魚多,一些小魚長不大的魚根本不要,只喂貓子耍。就是抓這些魚回家大人都不弄,說家裡有堰魚,多吃三擔米。家裡有一缸肉少吃三擔米,吃魚下飯,在說做魚費油。那時一捉泥鰍鱔魚就是好幾斤,賣就賣不出去,那時得人都不好吃。野生動物像獾之內的沒人去吃,有一年在高筍田裡打死了四五隻都沒人要,都丟糞坑了。和我們一起尋豬草夥伴抓了一隻野兔,那他是拿回家吃了的。本地也沒有人去找什麼野味吃,就是我家舅舅他們那麼多山也沒人去專搞野味吃的。在說小野味不好抓,大野豬人根本都怕,就打獵的人也不敢去惹。同樣也有夾子不敢隨便放,怕傷人,都忙著種自己的田,都要掙工分吃口糧。

  • 5 # 週三爺518

    老人們總說以前江裡魚多山上動物多,可是他們為什麼還捱餓呢?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50後的老人,50年代那時候,我看動物都到家裡來偷雞吃,我看到都害怕動物,沒有人敢打動物吃。夏天下雷暴雨,大花魚都到我家門口,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魚游來游去,我用手抓不住,主要是那時候沒有魚網和魚具,我小時候經常捱餓,吃不飽穿不暖,主要是不會種田,沒有肥料和農藥,莊稼長不起來,再加上是荒草田和鹽減地,無法長糧食,我小時候就是開荒種地,長的糧食不夠吃。

  • 6 # 珍珠黑月季花1

    再多,也要捕到啊,就是捕到,也不能當飯吃啊,這不是幾個人的事,大家都沒有吃,那些魚,那些動物夠嗎?長都來不及,它們是菜,永遠不是糧食!

  • 7 # 劉承澤3

    是人為限制的結果。雞鴨只准養三隻,南瓜只准栽三蓬,搞多了是走資本主義路,拉上臺批鬥。河裡魚再多,山上野生動物再多,都是國家的,你抓一下試一試,抓你坐牢。不信,問你媽去。

  • 8 # 餘家成

    老人也是有一定了解才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魚不離水當然是生在江裡,而動物食的物只能在陸地和小中尋找,所以它生長在中最好不過,也就是一方水士養一方人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性頭皮,一天不洗就特別油,那每天洗頭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