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韻軒書法
-
2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 齊白石先生是近代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有些人心中覺得可以把“之一”去掉。
齊白石先生在繪畫上有巨大的成就,白石老人書法方面,他的篆書功力非常的深。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
特別注意:齊白石有個號“蘭亭”,《蘭亭集序》的蘭亭。
在以前我們中國繪畫的人心中,書法還是很重要的。
再說齊白石先生的字前,一定要說說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2017年12月拍出了9.315億元天價,成為目前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
為什麼要特別說齊白石先生《山水十二條屏》拍出了9.315億元天價,齊白石的畫作一直比較有價值。
如此9.315億元天價,成了史上目前成交的最貴的中國藝術品,帶來各種各樣的胡亂吹捧。
2010年黃庭堅的《砥柱銘》,成交價高達4.368億元人民幣。那算時間,各種瘋狂吹捧黃庭堅字的人出現了。下圖《砥柱銘》部分截圖。
有一些人評價事物都是根據商業價值來說的,只要商業價值高那麼就覺得專業性也是很強。所以有一些人也會吹捧,齊白石先生的書法。白石老人對篆書理解很深,其他書體並不優秀。
我們現在書法約定俗成是五大書體:篆隸草行楷。白石老師對篆書的理解很深,因為他非常擅長篆刻。
白石老人活得還是實在,他一生都在賣畫。有些人說他比較像工匠,文人的附庸風雅或者說不實在的事情,白石老人做的不多。
白石老人在篆書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其他書體白石老人水平並不高。
一人有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人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需要再過度的吹捧。
齊白石肯定還會是最受人們喜歡的國畫大師之一,歷史地位已經非常的高了。
-
3 # 千年蘭亭
白石老人的書法,天真爛漫,返樸歸真,有一種教化之外的野趣。
他的行草書作品,點畫老辣不拘細謹,字勢欹側不求平正,揮運開闔之際,給人以極強的力度感。
他的篆書,亦遊離於正統之外,專心於鮮為人取法的《天》、《三》諸碑,從這樣一些奇趣古拙的作品中,老人汲取了大量的藝術靈感,逐漸形成自己奇、古、勁健,氣勢盈滿的篆書風格。
白石老人這樣的風格,曾給招致了不少非議。毀之者謂其作品失於野怪,缺少書卷氣。一方面,這牽涉到審美觀點的問題,另一方面,這樣的指責未必站得住——齊白石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溫文儒雅,充滿了書卷氣的。
大多數的藝術家,對白石老人的評價是相當高的,李可染就曾言:“筆墨....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得最好的是齊白石。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
當然,白石老人的書法也不是完美的,比如:
他的作品頗為率真勁健,橫划向右上聳,以取氣勢,但有聳右肩之嫌。
有時行筆太快,一劃而過,雖有筆力,但缺少內在的力美蘊含,稍嫌油氣,而大起大落的甩筆出鋒,筆到手未到,看似兇狠勁利,實則單薄村野氣。
他為了造勢,一味以偏鋒出鋒為能,看似雄強,卻無內涵雋永之味。
不管怎樣,總體而言,白石老人的書法作品,充滿了平民意識與樸實健康的審美情調,於粗袍亂服之中,自然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代名家,齊白石當之無愧
-
4 # 東葫西瓢
有人說:白石的字天真爛漫、返樸歸真,點畫老辣不拘細節,其篆書別有情趣。
對於這種說法,本堂主存不同的看法:從齊白石的字來講,應該說只是寫字而已,談不上書法二字。
他的字即沒有結體,又談不上個性,完全是學吳昌碩的,僅是畫完畫之後的題字而已。所謂的天真爛漫、返樸歸真,說白了就是不會寫,僅是依字形寫出而已。
書法是要講法度的,千百年來流傳的名家法帖,王羲之、趙孟頫、米芾、文徵明、唐伯虎、傅山、王鐸的字,才真正叫書法!
-
5 # 雲舒森林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中文名
齊白石
外文名
Qibaishi
別名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人物關係
胡寶珠
妻子
齊良末
兒子
齊子如
兒子
齊良遲
兒子
陳大羽
學生
李可染
學生
新鳳霞
學生
日常 齊白石家的人口帳:祖孫三代都在生
如果經濟的再生產不易,人的再生產就是必然。何況還有高死亡率和低下的醫療水平兩大因素助推。 天黑了,沒錢點燈。 你說他們能幹嘛?...
從畫賣不出去到9.3億,齊白石是如何一步步發家的?
1864年的元旦,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縣一個叫星斗塘的山溝溝裡,乳名叫做阿芝。 阿芝同學自幼體弱多病,但是因為家裡太窮沒法養閒人,幼小的阿芝只好挑起了放牛養家的重擔。 好在村裡有個池塘,裡面很多小動物小水草...
2018-01-26
生平經歷
1864年1月1日(農曆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齊白石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名純芝,字渭清,又字蘭亭。27歲改名璜,字頻生,別號白石山人,又號寄園。
1870年,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常用習字本、賬薄紙作畫。
1878年,拜周之美為師學習雕花木工。做木工之餘,以殘本《芥子園》為師,習花鳥、人物畫。
1888年,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
1889年,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文,得胡沁園幫助,脫離木工生活,專習繪畫,為人作肖像養家。
齊白石《龍山七子圖》
1894年,與王仲言等七人結“龍山詩社”,被推選為社長。後與黎松庵等結“羅山詩社”,一起吟詩、作畫、摹刻金石。
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闓運為師學習詩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譜《寄園印存》,印學丁敬、黃易,規矩精密,可以亂真。
1900年,居住於蓮花峰下梅公祠,自稱“百梅書屋”,並在院內蓋一小屋,名“借山吟館”。致力於繪畫、作詩。
1903年,從西安到北京,結識曾熙、李瑞荃等,期間夏午詒擬向慈禧太后推薦齊白石做內廷供奉,堅辭之。夏天,從北京過上海,回湖南,此為“五出五歸”的第一次遠遊。
1904年,隨王闓運赴江西,遊廬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王闓運為其作序。
1905年,赴廣西,遊桂林。與蔡鍔、黃興相識。
1906年,春節後,過梧州經廣州到欽州,郭葆生留其教畫。飽覽郭所藏徐渭、八大、金農諸名家真跡。用功作畫,其間常為郭代筆。秋,回湘潭,以教畫薪金購置舊屋並數十畝水田。
齊白石作品
1907年,春夏之交,再赴欽州,遊肇慶、端溪。冬,回湘潭。
1908年,春天即赴廣州。是年,僅回湘潭小住幾天,其餘時間皆在廣州度過。
1909年,在廣州過春節,後去欽州。初夏赴上海,以賣畫為生。夏秋之間,遊蘇州。往南京拜訪李梅庵,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結束“五出五歸”的遠遊生活。其後在家鄉葺“寄萍堂”,開始8年的山居生活,潛心吟詩作畫。對八大山人、石濤的花鳥畫多所取法,畫筆更見簡練,但草蟲寫生,多工緻,間或以寫意出之。書法學金農,得其神髓。
1917年,為避土匪之擾赴北京。正趕上“張勳復辟”,匆匆去天津避難。局勢稍定,復歸北京,在琉璃廠南紙鋪掛潤格賣畫。期間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詒、郭葆生等往來甚密。並結識陳師曾、姚茫父、陳半丁等。其中與陳師曾訂交,對晚年齊白石有極大影響。是年冬,離京返湘,鄉居一年。
1919年,與胡寶珠結婚,從此定居北京。
1923年,陳師曾在南京病逝,數次題詩痛悼好友。1925年,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晝夜。臥病榻月餘,停止作畫、刻印。梅蘭芳正式拜師學畫。(右圖——齊白石石門二十四景圖圖冊:[2][3][4])。
1926年,母親、父親相繼去世。兩度停止作畫、刻印。
齊白石石門二十四景圖圖冊
1928年,印行《白石詩草》《借山吟館詩草》(手寫本影印)
1933年,印行《白石詩草》(八卷鉛印本)
1936年,遊四川。在川結識黃賓虹。
1937年,聽信長沙舒貽上算命說,用瞞天過海法,自署77歲。是年7月,北平淪陷,心情悲憤,輕易不見客。
1940年,農曆正月,妻陳君春去世,撰《祭陳夫人》文。為反抗日寇及漢奸的騷擾索畫,貼出“畫不賣與官家”的告白,謝絕見客。
1944年1月,繼室胡寶珠病故。6月,拒絕北平藝專配給用煤。
1946年,抗戰結束,復又在琉璃廠掛潤格,恢復賣畫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辦畫展,200多張畫全部賣出,帶回一捆捆“法幣”,如同廢紙,竟買不到10袋麵粉。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參加周恩來總理招待宴會。為毛澤東刻石印兩方。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
齊白石寫意畫
1950年,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4月間,曾和毛澤東共進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歲時所作的《鷹》和篆書對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贈送毛澤東。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冬,為《人民日報》畫《和平鴿》1951年2月,畫作10餘幅參加瀋陽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
1952年,用三天時間,為北京亞太地區和平大會創作丈二巨幅《白花與和平鴿》。同年,多次創作題為《和平勝利》《和平萬歲》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藝術界200餘人參加“齊白石90歲生日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稱號。周恩來出席了晚間的慶祝宴會。擔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10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任理事會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齊白石繪畫展覽會”8月,當選為全華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屆全華人代會。
1955年6月,與陳半丁、何香凝等14位畫家為世界和平大會合作巨幅《和平頌》。
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會宣佈授予齊白石國際和平獎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授獎儀式。周恩來總理親自到場祝賀。
1957年5月15日,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5--6月間,作最後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醫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興寺舉行公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參加了公祭。
1963年,齊白石被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註明:網路證實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裡並沒有齊白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頓、達爾文、培根、阿奎那、伏爾泰、康德。)
繪畫理論
齊白石在北京定居後,內心卻是“故里山花此時開也”的思想軌跡。齊白石不可能將家鄉草木趕過黃河帶到北京,但家鄉草木卻作為一種自然資訊隨齊白石來到北京,並化作藝術資訊傳達出來,以實現齊白石心理的平衡。齊白石刻了許多寄託著懷鄉之情的閒文印,如“吾家衡嶽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齊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題。齊白石寫了許多的懷鄉詩,如:“登高時近倍思鄉,飲酒簪花更斷腸,寄語南飛天上雁,心隨君侶到星塘。”又如“飽譜塵世味,夜夜夢星塘”、“此時正是梅開際,老屋簷前花有無”,這些詩句是齊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餘”時所些的肺腑之語。變法和著變意,變意和著變法,鄉心伴著童心,童心也總念鄉心。
齊白石的作品《我最知魚》,畫著小魚圍逐釣餌,是齊白石少時作慣之事,故能“知魚”;齊白石77歲時畫《墨豬出欄》,是因為齊白石有一顆“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齊白石畫那些黑蜻蜓、紅甲蟲,是因為齊白石還記得鄉里人叫黑蜻蜓作“黑婆子”,叫小甲蟲作“紅娘子”,這正是農民眼中的草蟲,是農民的審美情趣;齊白石畫鯰魚題“年年有餘”,畫石榴象徵多子,畫桃子象徵多壽,這也是民間藝術喻意象徵的特色。
齊白石筆下的鐘馗、壽星、仙佛一類作品,也是農民們聊天時嘴邊上的物件。這類作品,是齊白石的戀鄉情結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以農器譜傳吾子孫”的願望,是一種有異於“詩書傳家遠”的農民意識的自覺的表白。當齊白石畫《白菜辣椒》時,不僅有感於紅與黑的對比,同時也為“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而憤憤不平;齊白石在有關畫白菜的題句中,所表示的“不是獨誇根有味,須知此老是農夫”,“不獨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正是《農耕圖》中的那位老農的自白。也是齊白石對本色、本質毫不掩飾的自我肯定。
齊白石從來沒有入仕願望,懶於應酬,不管閒事,與世無爭,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在藝術的體驗之中,沉浸藝術故鄉里。齊白石的鄉心、童心和農人之心的流露和藝術中的鄉土氣息,根源於齊白石的勞動生活。齊白石也曾在藝術上走投無路,那是虛假地因襲“八大山人”的情感所必然遭到的碰壁命運,實質上那是齊白石的心態與過去的文人之間不相諧和的結局。當齊白石認定自己是農夫時候,往年儲備的自然資訊便源源不絕地奔赴腕底、舌端、刀鋒,化作了新的藝術資訊,拋棄了古人表達情感的藝術手段,創造出表達齊白石特有情懷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齊白石藝術中的鄉心、童心和農民之心的真誠流露,是齊白石的真心和本質的藝術表現。齊白石以本質、自我、變法、變意以及本質的藝術表現,才是齊白石“衰年變法”的深刻底蘊。
每個造型藝術家都有自己造型上的美學尺度。當齊白石畫牽牛花,時葉皆作正面觀,花皆作側面觀,花苞皆直如紅燭,這是區域性的一致和整體氣勢的統一,是造型的特色。而牡丹花的豐豔,棕樹沖天的意趣,不倒翁的泥玩具樣式,背向的牛那渾圓的形,側向的蝦那狹長的形,貓頭鷹的類如軸承結構般的眼,這些純造型上的表現,既與物形有關,也與畫家的感受方式有關。齊白石描繪工細草蟲的本領帶有民間手藝人炫耀技能的因素,那些粗筆枝葉與工細草蟲在同一畫幅中的出現,體現出了對比的美,這種美是齊白石農民兼文人的雙重人格的複雜性所決定的。
齊白石有關造型的著名畫語——“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既是齊白石的造型觀,也是齊白石在整個藝術格調上,欲求溝通世俗和文人的審美意趣。既不流於媚俗,也不狂怪欺世的中間選擇。“似與不似之間”的造型妙趣,和齊白石的“平正見齊”的觀點一樣,是這位既能極工,又能極簡,分別地在兩個極端上有所創造,而最終又不肯拘泥於任何一個極端的藝術家所選擇的造型尺度和審美的中界點。晚年的齊白石日趨簡化的畫風,是日益強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強化了“神”的主導地位,臻於“筆愈簡而神愈全”的境界。齊白石生命最後一年的“糊塗”筆致,也是一種藝術中難得的糊塗,是突破了楷書般的筆法,進入無法而法的高妙表現,是藝術家主宰藝術形象的最高境界。
強化色彩表現力,把黑作為一種色彩和其他色彩的對照,海派藝術家已經有所突破。齊白石海派的基礎上大膽地引進了民間藝術的審美特色,使色調更加純化。齊白石保留了以墨為主的中國畫特色,並以此樹立形象的骨幹,而對花朵、果實、鳥蟲往往施以明亮的飽和的色彩,是將文人的寫意花鳥畫和民間泥玩具的彩繪構成了一個新的藝術綜合體。齊白石作品《荷塘翠鳥》中的墨葉、紅花、翠羽,《荷花鴛鴦》中的焦墨葉、深紅花,黑色、黃色、綠色合成的彩羽,《好樣》中的墨葉子、黃葫蘆、紅瓢蟲,這些都是典型的齊白石色彩構成。它屬於形式,也屬於內容,因為那是對鄉間風物本身色彩的提煉,是一種熱烈的鄉思情感的流露。齊白石畫蝦時,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鬚和長臂鉗,使純墨色的結構裡也有著豐富的意味,有著高妙的技巧。
齊白石對點、線、面的構成極其重視,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動。當齊白石臨摹八大山人的鴨子時,將冊頁變為四尺條幅,上部三尺皆為縱向題跋,已顯露了齊白石在構成上的奇思;《雛雞》一畫,僅在下方五分之一處畫三隻小雞,左上方五分之一處落窮款,三個點與一條線遙相呼應,把那大片空白化為有生命的空間;《蓮蓬蜻蜓》中,四尺長的一條縱向線與一尺長的一條斜線的交叉,就完成了秋思的意韻,已簡到不能再簡,這是齊白石的奇思妙構。在魚、蝦的畫面中運用同向線的排比造成運動的節奏同樣體現出齊白石的構成思想。作品《小魚都來》中“向心”的節律,《荷律群魚》中兩個圓(荷葉)與一組斜線(游魚)的組合,是齊白石內心生命律動的跡化。在松鷹、紫藤、牽牛花這類作品中,齊白石善於運用複雜的線型變化以造成複雜的旋律。題《松》詩句“虯枝倒影蛇行地,曲幹橫空龍上天”;畫藤題句“亂到十分休要解”,“老藤年年結如蠅”,表白的都是對特有形象的審美感受。將嫩荷、夏荷、殘荷作比較對照,清晰地發現,齊白石善於運用筆墨,也擅用線的節奏、組合方式的變化,表現不同的氣氛。這種奇妙的構成,有齊白石的技巧,而這獨特的技巧又與齊白石對內在美的獨特追求有關。構成《柴耙》作品中的一根篆書般的大線與七根短線,是柴耙的形象所提供的,是以柴耙入畫的齊白石這個“鄉巴佬”本質的體現,是“以農器譜傳吾子孫”的願望刺激下的產物。
欣賞齊白石的畫蝦、山川、草木、雞鴨魚蟲,會當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來畫的。作品《齊白石日相呼》中的兩隻小雞就是兩個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作品《自稱》中的鼠兒就是生活中喜歡稱體重的小孩!把青蛙的一隻腿用草拴住,看它怎樣地呼叫掙扎,本身就是齊白石早年的惡作劇。齊白石作畫思維方式和做詩的思維是一致的,和齊白石在詩歌中把春雨梨花視作垂淚送別人,和“梨花若是多情種,應憶相隨種樹?”的詩句,是一樣的構思方法。它不僅是擬人的,而且是傾注著情感的擬人化方式,也是齊白石的精神寄託。特別是在那些小雞、青蛙、蝌蚪、麻雀、老鼠之類的小動物身上,最見齊白石的一片童心,最見齊白石對兒童生活的懷戀,最見齊白石的天真、可愛。在這類作品裡,可看齊白石從根子裡所保持的民間藝術風味不僅是擬人化,而且充滿了藝術幽默。齊白石悟出了此中奧妙。
齊白石畫《發財圖》,選定以算盤為形象契機時,那種在“仁具”中包含的“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的禍心,較之財神爺、衣帽、刀槍之類,是含蓄的、意味更加深長的。齊白石有感於官場的腐敗,以不倒翁作為象徵性的形象,透過諧音、諧趣生髮出來的諷刺意味,比直接描繪一個贓官的形象來得有趣、深刻。齊白石以橫行的螃蟹比喻橫行無忌的侵略者;畫寒鳥,則寓有“精神尚未寒”的信念,和《不倒翁》一樣,是一種絕妙的漫畫式的思維。這是齊白石的藝術幽默,也是齊白石在那個不能直接反抗的時代環境下,像維吾爾族智星阿凡提那樣表現出來的一種機敏。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髮、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
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上,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以4.5億元起拍,在近70餘次的競爭中,最終以8.1億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餘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齊白石文稿並手跡多卷。齊白石的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
齊白石作品特點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齊白石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齊白石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齊白石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齊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畫蝦
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齊白石畫蝦透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徵。
齊白石 蝦
齊白石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40歲後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齊白石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裡養了幾隻長臂蝦,置於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也因此而變,蝦成為齊白石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
齊白石畫蝦已入化境,在簡括的筆墨中表現了遊弋水中的群蝦。粗壯、濃厚的茨菇,與群蝦的透明、輕靈纖細形成對比,體現出晚年的齊白石畫藝的成熟。
齊白石畫蝦表現出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是因為齊白石掌握了蝦的特徵,所以畫起來得心應手。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一種動感。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
齊白石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遊蕩的。也有彎腰爬行的。蝦的尾部也是寥寥幾筆,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鬚用數條淡墨線畫出。
取捨:對水中的蝦,為表現出那種透視感,齊白石的線條有虛有實,簡略得宜,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鬚也像似動非動。
主要作品
花鳥畫
白菜蘿蔔
小雞
牡丹圖
葡萄
杏花圖
芙蓉鴨子
絲瓜烏鴉圖
燭火光明
松鶴圖
折枝花卉卷
水牛圖
荷花圖
和平鴿
彩荷圖
紅梅雙喜
慶祝國慶
九秋
墨蝦
展開全部
社會評價
畢加索:齊白石真是中國了不起的一位畫家!中國畫師多神奇呀!齊白石用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游魚。
朗紹君:在吳昌碩之後,齊白石將中國傳統書畫推進一步,輸入新的生命血液。齊白石是全才,齊白石賦予作品以質樸清新的農民情感,賦予文人畫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現代性。齊白石作為一個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奮鬥中所顯示的創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餘秋雨:大地賦予了齊白石至高的藝術成就,而齊白石的性格與“天趣”密切,農民般的樸實,孩童般的天真。齊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結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齊白石與湖湘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
王仲:齊白石在藝術上的成功,告訴我們:真理是樸素的,藝術的真諦是平凡而簡樸的,後現代主義者們把問題複雜化,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另有難言之隱。只要根植於人民、根植於健康人性基礎上執著的審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斷遵循藝術規律實踐的堅強意志,這是齊白石用自身作為榜樣,留給我們21世紀中國藝術家最珍貴的啟示。
弟子傳人
齊白石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王漱石、王鑄九、許麟廬、陳大羽、李立、婁師白、張德文、蕭龍士等,三子齊子如、戲劇大師梅蘭芳、評劇名家新鳳霞也是齊白石的弟子。
後世紀念
齊白石故居
齊白石故居原名齊家老屋、星塘老屋、星斗白屋,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鄉杏花村星斗塘,故居建於清咸豐年間,屬普通的湘中傳統式農舍建築。坐西朝東,土牆茅頂,佔地200平方米。中間一排三間,南北又各三間,後北橫兩間倒塌。齊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於此,並一直在此生活,直至1900年遷居到附近的梅公祠。1986年與1993年,齊白石故居先後由湘潭縣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齊白石故居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湘潭縣文化部門將齊白石故居徵收,並按原貌修復,開闢輔助陳列室陳列。2001年12月,齊白石故居正式對外開放,齊白石故居及其周圍景點已開闢為湖南齊白石故居風景區。
齊白石故居
齊白石舊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劈才衚衕內跨車衚衕13號,東鄰南鑼鼓巷。據傳此宅為清代中晚期內務府一總管大臣的宅子,後分割出售。新中國成立後由文化部購買,作為齊白石的住所。“文革”期間,紀念館被撤消,改為北京畫院。現為北京畫院《中國畫》編輯部和北京美術家協會所在地。該宅院建於清代中晚期,13號院僅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較完整的單體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一間(不是原來的大門),倒座房兩間。院內南、北、東、西各有三間房屋,均為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間有雀替,盡間上有倒掛楣子,下有坐凳欄杆。房子之間由轉角廊相連。北房帶東西耳房各三間,南房西接順山倒座房三間。各房墀頭處均有精美的磚雕圖案,各廊間的走馬板處有書法篆刻磚雕,北房明間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聯。西耳房南側西牆上裝飾一磚刻“紫氣東來”四字。此院的磚、木雕飾具有較大價值,1986年1月21日,北京市東城區將齊白石舊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齊白石墓
齊白石墓位於現北京市海淀區魏公村路南魏公村小區1號樓前,西側是齊白石繼室胡寶珠之墓,兩墓並立。文革發生後,齊白石因遭到江青的點名咒罵,齊白石墓和胡寶珠墓的墓碑被紅衛兵搗毀,墓室因深埋且堅固才得以倖免於難。1982年重修,碑文“湘潭齊白石墓”是齊白石弟子李苦禪重書。現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海淀區政府對墓地進行修繕,建了鐵圍欄。墓穴周圍種了矮柏樹。但原墓碑已經消失,重新立了普通石料的墓碑。
如今齊白石墓的位置在魏公村小區東區的西北角。北面是魏公村路。西面是小區的內部通道。南面和東面都是5層的居民住宅樓。
-
6 # 亂世出虎臣
齊白石書法,擺脫了“二王”一脈的唯美的框架,力能扛鼎!齊白石的書法,無論是他的行書、篆書還是楷書,在用筆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萬豪齊力,因勢下筆,逆勢行筆,在紙筆相爭中盡見澀辣之勢。此種用筆是紹於古人的,漢代的蔡邕在其《九勢》中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九勢”中的“逆勢”與其他諸勢相比是最見筆力與筆勢的。故而“力”與“勢”是以蔡氏為代表的早期書法理論思想中核心的內容。
齊白石的書法用筆法在對前人繼承的同時,無疑也受到清代崇碑派書法餘風的很大影響,從它師法何紹基、吳昌碩就能看出。而“力”與“勢”在齊白石的筆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愈見猛厲,而此種猛厲又不失蘊藉。李可染就曾評價齊白石的書法說言:“筆墨....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得最好的是齊白石。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
-
7 # 御賜之陶
齊白石書法,擺脫了“二王”一脈的唯美的框架,力能扛鼎!齊白石的書法,無論是他的行書、篆書還是楷書,在用筆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萬豪齊力,因勢下筆,逆勢行筆,在紙筆相爭中盡見澀辣之勢。此種用筆是紹於古人的,漢代的蔡邕在其《九勢》中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九勢”中的“逆勢”與其他諸勢相比是最見筆力與筆勢的。故而“力”與“勢”是以蔡氏為代表的早期書法理論思想中核心的內容。
齊白石的書法用筆法在對前人繼承的同時,無疑也受到清代崇碑派書法餘風的很大影響,從它師法何紹基、吳昌碩就能看出。而“力”與“勢”在齊白石的筆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愈見猛厲,而此種猛厲又不失蘊藉。李可染就曾評價齊白石的書法說言:“筆墨....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得最好的是齊白石。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
-
8 # 起個網名太費勁
齊白石書法,擺脫了“二王”一脈的唯美的框架,力能扛鼎!齊白石的書法,無論是他的行書、篆書還是楷書,在用筆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萬豪齊力,因勢下筆,逆勢行筆,在紙筆相爭中盡見澀辣之勢。此種用筆是紹於古人的,漢代的蔡邕在其《九勢》中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九勢”中的“逆勢”與其他諸勢相比是最見筆力與筆勢的。故而“力”與“勢”是以蔡氏為代表的早期書法理論思想中核心的內容。
齊白石的書法用筆法在對前人繼承的同時,無疑也受到清代崇碑派書法餘風的很大影響,從它師法何紹基、吳昌碩就能看出。而“力”與“勢”在齊白石的筆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愈見猛厲,而此種猛厲又不失蘊藉。李可染就曾評價齊白石的書法說言:“筆墨....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得最好的是齊白石。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
齊白石書法水平怎麼樣?
齊白石的行草書結字基本擺脫了“二王”一脈的唯美的框架,在吸收了李北海的欹側,吳昌碩質樸,鄭板橋的奇逸後,又結合自己的書寫個性,結字常抑左揚右,大開大合,因勢生形,結字天成,奇崛樸拙,自成一家體式。
齊白石的篆書和工整的小篆結體有異,亦不同於經典的金文和甲骨,在結字上理和篆刻,更多的是注重空間布白,為了形式的完美甚至會一改傳統篆書的結字型式。刪繁就簡,易圓為方,在看似規整的空間內營造豐富變化,在看似生澀的體勢中演繹通脫渾融。
-
9 # 貓九映畫
書法是齊白石藝術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白石老人精心哺育的“詩、書、畫、印”藝術園地的奇葩。
他對胡佩衡說,自己的書法得益於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最多。“寫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金冬心的古拙,學《天發神讖碑》的蒼勁。同時代書畫家吳昌碩大氣磅礴的書風對齊白石也產生過影響。
齊白石起初寫字學的是館閣體,後來到韶塘胡家讀書,見到胡沁園、陳少蕃兩位老師,都是學晚清湖南書家代表人物何紹基一體,於是也跟著學習何體。後來又聽從樊樊山意見,學習清代揚州畫家金農字型。
他臨學何紹基字型十來年,學到幾可亂真的地步。中年後在書畫兩方面都力追金農,其手寫的《借山吟館詩草》結體扁平,點畫豐肥,全然是冬心一體。他對於非闇說過:“冬心(金農)的書體有他的獨創性,最好用這種字型抄寫詩集,又醒眼,又可以唱唸,更可以玩味。”
齊白石41歲到北京,結識李筠庵,李筠庵勸齊白石跟他學寫魏碑、臨《爨龍顏碑》。齊白石的墨跡中尚可見到爨龍顏、爨寶子兩碑的影響。
齊白石最後學李邕,以臨習李邕《雲麾將軍碑》下的功夫最大,不僅對臨,而且背臨,直到能將臨本與原帖套合的地步。
“衰年變法”後,齊白石的書風與畫風同步走向成熟,最後凝結為我們所熟悉的齊派書體。到80歲前後,達到高峰。
齊白石書法藝術的成就主要在行書和篆書兩個方面。行草多用於畫跋或書名、題識等,舒展大氣,與畫中形象相映成輝。而自由書寫的日記、便箋等最見性情。
李可染在《談齊白石老師和他的畫》一文中說,老師寫字和作畫一樣,從不會“信筆草草,一揮而就”。“比如有人請他隨便寫幾個字,他總是把紙疊了又疊,前後打量斟酌,有時字寫了一半,還要抽出筆筒裡的竹尺在紙上橫量豎量,使我在旁按紙的人都有點著急,甚至感到老師做事有點笨拙。可是等這些字畫懸了起來,又會使你驚歎,你會在那厚實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有時出現筆誤或漏字,他一定會在文末註明,絕不敷衍欺世。82歲時書王安石詩,誤將“川”字寫錯,特在題記中說明:“‘水’字篆成‘川’字,殊堪一笑。”
齊白石的許多畫跋、題記都與書寫的內容緊密聯絡,緣物寄情,耐看耐讀。他常借畫跋記事抒情,長文短語,洋溢著真情、天趣,使觀者拉近了與作者的心靈距離,相互感應,產生共鳴。
-
10 # 千千千里馬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齊白石先生的書法是畫家書法的成功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國繪畫歷史上,特別是元明清以來,畫家不學書法,是非常少見的,畫家不善於書法,也是非常罕見的。齊白石作為一個傳統中國畫畫家,他對書法的認識當然是很深刻的,他的書法當然就有不俗的成績,這是非常符合中國美術文化邏輯的。
所以,齊白石先生是近代偉大的畫家、篆刻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這是大家交口稱讚的。
齊白石魏碑風格的楷書書法對聯雖然他的書法創作只是繪畫的一個補充,但是,他在書法上所用的功夫之勤之深,絕不在他的繪畫之下,也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所以,才有了近代極少數畫家才能做到的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的藝術大師齊白石。
齊白石學習書法,大體經歷了比較艱苦複雜的一個過程。
他早期在同學朋友的影響下,學的是在清代很有影響的鄉賢書法家何紹基的書法,後來又學習了唐代書法家李邕的書法,再後來,他已進入中年,開始學習金農的題畫書法,最後是在篆書上狠下功夫,又成為一個篆刻、篆書雙絕的篆書書法家。
齊白石學何紹基風格的書法作品齊白石之所以在書法上取得不菲的成績。
首先,傳統的中國畫家都要學習書法的。齊白石也不例外。他正式學畫以後,開始也是學傳統的帖學,以《聖教序》為主。後來,齊白石又研究書法篆刻,對《祀三公碑》、《天發神讖碑》多有用功,在篆書上取得很大的成功。齊白石後來自述他學習書法的過程說:
我起初寫字,學的館閣體,到了韶塘胡家讀書以後,看到了沁園、少蕃兩位老師,寫的都是道光間我們湖南道州何紹基一體的字,我也跟著他們學了。
又因詩友們有幾位會寫鐘鼎、篆、隸,兼會刻印章的,我想,學刻印章必須先會寫字,因之,我在閒暇時候也常常寫些鐘鼎篆隸了。
現在我們最早能夠看到齊白石寫@的篆書,是他1920年五十八歲時所畫的竹子《吾友》二字的題款。齊白石的這幅竹子用篆書題寫了“吾友”二字,稱虛懷若谷的竹子為自己朋友。這是能夠見到齊白石最早的篆書 。
如果我們細看這兩個篆書,還真寫的不怎麼好。這是齊白石將近60歲寫的篆書。
齊白石喜歡的篆書之一《祀三公碑》早在1902年冬,齊白石遊西安時,齊白石結識了西安大收藏家樊增祥收藏的八大山人和揚州八怪的畫作,他對金農的作品十分欽佩,尤其對金農繪畫上冊頁上的書法題款特別有感。
在此之前,他已經有學金農書法繪畫的一些基礎。而自從親眼觀賞金農的書法繪畫,齊白石寫的詩稿、題畫,則專一模仿金農的抄經體楷書。
齊白石學金農的書法齊白石大約四十七八歲時,還學習過李邕的行書。今天,我們尚能見到這一時期的齊白石學習李邕書法的遺蹟,是1911年所寫《行書立軸-節臨麓山寺碑》,這一年年齊白石四十九歲。
白石老人所節臨的《麓山寺碑》為盛唐時期行書大家李邕所 書,該碑目前在湖南長沙嶽麓書 院內。書家李邕因曾任北海太 守,故人稱“李北海”,其書風正是介於二王秀雅與中唐蒼勁個性氣勢的過渡之間。
《齊白石談藝錄》提到:“我的書法得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的最多。”
齊門石的楷書體,除了打金 農那種帶打隸怠,又古樸渾厚外, 此件節錄麓山碑立軸,起筆露鋒,收筆頓挫, 迅捷而有力,不拖泥帶水,明顯有李邕書風的筆意韻味。如第二行的“器”與‘‘守”(應為 “宇”)、第三行下方“廣”與“於詩書”等。另外,整體書風健勁又不失雅緻,行氣一貫呵成。
僅僅一兩年的時間,齊白石的書法就完全拋棄了寫得很老到的何紹基行書,題畫、寫條幅書風一變。他曾自言:“我早年學何紹基,後來又學金冬心,最後我學了李北海,以寫李北海《雲麾碑》下的工夫最大”。可見齊白石對書法真的是喜歡,也非常用功。這樣學出來的書法,也不會差到哪去的。
其實,齊白石早年學書,啟蒙是“館閣體”的書法。真正喜歡書法了,書法觀念自然會受到當時崇尚金石學風氣的影響。所以,後來,他還跳出唐代書法的影響,有對魏碑多有學習。用筆上多側鋒方筆,追求碑意,但在他中年乃至晚年時期的一些手札中所透露出的清雅氣息和秀逸筆調。
從27歲時專臨鄉賢何紹基,到不惑之年寫《爨寶子》和《爨龍顏碑》,而後以金農手札為範。齊白石的,書法學習有一個比較漫長的探索過程。
齊白石的書法學習以60歲為界,在這之前,書法風格基本徘徊在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李北海和吳昌碩諸家之間。60歲後,齊白石的書法和繪畫一樣,有“先與古人合,後與古人離”的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他一生中最有成就的是行書與篆書,但行書終生未脫李北海形神,篆書至死未跳出《祀三公碑》、《天發神讖碑》等。這些書法學習,都不是孤立地單純的就書法學書法,而是與繪畫篆刻交織在一起來學習書法的。
所以,齊白石的,書法學習與我們一般人學習書法是有很大不同的。
書法學習給齊白石的繪畫世界,如虎添翼,他的繪畫作品,書法對聯的創作空間大增。
到底齊白石的書法如何?我認為,齊白石的書法,在他的藝術,世界裡排在第三位比較合理。第一是繪畫,第二是篆刻,第三是書法。
*但是,齊白石自己卻認為,他的成就詩歌第一,書法第二,篆刻第三,繪畫第四。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認同齊白石對自己也說成績的評價。
我個人覺得他的行書比較好。篆書說得過去。篆刻非常精彩。
作為一個畫家,齊白石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我認為有如下一些原因:第一,齊白石的書法天賦還是比較好是。所以,他臨帖字帖進步很快,臨摹也比較像,筆法章法墨法的感覺很好;第二,天才出於勤奮。齊白石雖然很有天才,但是,他的勤奮更驚人。齊白石一生,自從學習繪畫以來,他天天離不開筆墨研邊,辛勤耕耘才有了碩果累累的,書法成果。第三,廣交朋友,謙虛好學。齊白石無論走到哪裡,他之談學問,不談風月雪花,例如,有一段時間,他還對吳昌碩的書法和繪畫,都非常喜歡,有時還可以模仿吳昌碩的書法。
這些好習慣,是成就齊白石藝術成就的重要條件。
回覆列表
齊白石先生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書法家。世界文化名人。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1953年1月7曰,北京文化藝術界200餘人參加"齊白石90歲生曰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稱號。周恩來總理出席了晚間的慶祝宴會。
齊白石篆書取法《天發神讖碑》、《祀三公山碑》。其篆書大開大合,雄渾樸拙。整體氣象雄偉。
齊白石追憶所載:"我起初寫字,學的館閣體,到了韶塘胡家讀書以後,看到了沁園、少蕃兩位老師,寫的都是道光間我們湖南道州何紹基一體的字,我也跟著他們學了。″
齊白石先生行草書得力於何紹基、李北海、鄭板橋,妙趣橫生,質樸老辣。他的用筆特點是逆勢行筆,在與紙摩擦中顯澀辣之勢,渾厚蒼茫。
(下圖為齊白石所書的書法作品,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