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北魏皇位繼承的潛規則???子貴母死

    即使沒有看過《甄嬛傳》,幾乎每個華人也都知道,在後宮之中,從來都是母憑子貴。皇帝的女人們總是殷勤祈禱早日懷上龍種。偏偏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當時的北魏宣武帝還沒有選立皇儲,而面對著這個爭儲的大好機會,洛陽皇宮中精於算計的女人們卻一個個暗暗祈禱,千萬不要懷上龍種。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后裔,黃帝發源地為戰國時魏國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國號。以其領土位於中國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故史稱“北魏”。(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畫——《鹿王本生圖》,創作於北魏。)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離奇反常的一幕?

    因為這些女人們都知道北魏王朝一個公開的秘密:子貴母死。誰的兒子當上皇儲,母親就得死—這就是北魏立國一百年來的皇位繼承潛規則。這條規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開國之君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道武帝為什麼會制訂如此殘酷的潛規則呢?

    始作俑者的思考

    公元409年,道武帝決定立長子拓跋嗣為皇儲,下令賜死拓跋嗣的生母劉貴妃。拓跋嗣苦苦哀求父皇手下留情,道武帝卻解釋說,這是效法六百年前著名的漢武帝。當年,漢武帝沉痛總結巫蠱之禍的教訓,為了避免太后擅權和外戚干政,不僅處死了太子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而且還將其餘生有子女的妃嬪一併處死。這一做法頗為殘忍,有悖於儒家的仁愛原則,在後來的漢族政權中並未流傳下去,反倒是在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胡人政權中影響深遠。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是啼笑皆非吧。

    篤愛母親的拓跋嗣無法接受父親的解釋,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惹得道武帝大怒。拓跋嗣只好返回自己的王宮,依舊呼天號地,哀泣不止。道武帝得知此事後,準備再次傳拓跋嗣入宮,嚴加懲戒。拓跋嗣在左右侍從的勸告下,索性潛逃了。道武帝不得不準備另立次子拓跋紹為皇儲。按照子貴母死的設想,他又下令幽禁拓跋紹的生母賀夫人,準備賜死。偏巧當時已是晚上,這個計劃暫時沒有執行。不願意束手待斃的賀夫人立刻秘密派人向兒子求救。拓跋紹原本就是一個狠角色,一直與父親、大哥關係不好。這次為了救母親,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帶領幾個手下,聯絡宦官,闖入皇宮,將父皇殺死在床頭。

    賀夫人不僅是一個大美人,深受道武帝寵愛,而且她還是道武帝的姨母。像許多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一樣,北魏皇室的婚姻關係也可以用一句流行語來形容:“貴圈真亂。”當初,年輕的道武帝打算娶賀夫人,他的母親獻明皇后告誡他,自己的這個妹妹太漂亮了,肯定會帶來災禍,更何況她還是有夫之婦。道武帝一意孤行,除掉了自己的姨夫,強娶了賀夫人。如今道武帝沒有當機立斷處死賀夫人,或許正是念及舊情。當道武帝眼看著賀夫人的兒子拓跋紹舉刀砍向自己的時候,不知道是否會記起從前母親的勸告。

    孔子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道武帝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始作俑者,他還有後人,而犧牲了自己性命的代價卻也不小。

    一生坎坷終成大業的道武帝甘冒極大風險創立了子貴母死的皇位繼承規則,根本原因在於北魏皇室還沒有真正形成皇權專制的政治模式。拓跋部雖然名義上貴為皇族,但是從權力結構來看,卻更像是部落聯盟領袖。道武帝及其以前的拓跋部領袖都是從世代聯姻的其他部族中娶妻。道武帝的母親獻明皇后和賀夫人正是出自勢力強大的賀蘭部,而被道武帝賜死的劉貴妃則是出自與賀蘭部比肩而立的獨孤部。拓跋部的這些后妃們往往扮演著維繫部落聯盟的關鍵作用。由於北方遊牧民族沒有男女有別的禮教傳統,女性更容易參與到政治活動中。當拓跋部的領袖發生人事更迭,這些后妃們在本部族的強力支援下,常常成為決定領袖之位花落誰家的最重要因素。道武帝能夠帶領拓跋部建國,也離不開他的母親和舅舅賀訥的支援。當道武帝決心擺脫部落聯盟的政治模式,效仿中原漢族政權的君主專制模式,他自然就會考慮如何消除妨礙君權壯大的各種因素。他自身的成功經驗恰恰揭示了后妃及其家族無疑是最具威脅的因素,這也成為道武帝的難言之隱,於是他只好遠引漢武帝的老故事來為自己辯解。

    可是,道武帝萬萬沒有料到,在他死後,子貴母死的潛規則不僅沒有徹底消除太后擅權的威脅,反而成為了擅權的太后最得心應手的工具。歷史的弔詭之處又一次暴露無遺。

    玩轉潛規則的女人

    歷史更迭至太武帝拓跋燾時代,他的長孫拓跋濬年少聰慧,早早就被視作未來的接班人。在祖父的安排下,拓跋濬一生下來就被交給乳母常氏撫養,而其生母鬱久閭氏不僅無法親身撫養孩子,來日還難免子貴母死的可怕結局。然而,因為太武帝寵信的宦官宗愛作亂,太武帝不幸遇難,鬱久閭氏躲過了一劫。但當13歲的拓跋濬被擁立為皇帝后,鬱久閭氏卻來不及享幾天清福,便離奇死去。歷史學家懷疑,背後的黑手正是乳母常氏。當時,常氏已是保太后,除掉了鬱久閭氏,她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當上皇太后。常太后能夠順利除掉自己的政治對手,最有力的武器正是子貴母死的潛規則。從此以後,常太后擅權皇宮,威風八面。道武帝千方百計地希望防止太后擅權,不料卻被乳母佔據了後位。

    此後,常太后又以子貴母死的潛規則賜死了文成帝拓跋濬的李皇后,另立馮皇后。馮皇后正是北魏王朝最有名的女人文明太后,在文成帝死後她曾先後兩次臨朝聽政。她也繼承了常太后的政治手法,利用子貴母死的潛規則賜死儲君的母親;但是她不再為年幼的儲君另尋乳母,而是親自撫養。隨後,文成帝之子獻文帝拓跋弘禪位給了兒子孝文帝拓跋宏,年僅18歲就當上了太上皇。但是,他並不甘心拱手讓權,後來竟然被文明太后毒死。從此以後,文明太后成功地控制了年幼的孝文帝。她甚至一度擔心孝文帝過於聰明,將來親政後會剷除自己的家族勢力,決心廢掉孝文帝。在一個寒冬臘月,她將衣衫單薄的孝文帝囚禁了三天,準備另立皇帝。後來,在幾位老臣的勸諫之下,她才回心轉意,而孝文帝也僥倖沒有凍死。

    《帝后禮佛圖》拓本,展現了孝文帝與皇后供養禮佛的場面。

    文明太后廢立皇帝,易如反掌,其權力之大,可想而知。不過,文明太后也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女人一樣可以統治天下。正如歷史學家所說,文明太后臨朝聽政時期是北魏平城時代最繁榮昌盛的階段。而且也正是在文明太后的精心培養下,孝文帝才有機會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明君之一。然而孝文帝后來之所以決計將都城從山西平城(大同附近)遷到河南洛陽,或許未嘗不是試圖遠離文明太后的陰影。因為文明太后並未遵循慣例,陪葬在自己的老公文成帝身邊,而是另造陵墓,獨佔一方風景。處在權力巔峰的文明太后早已不甘心淪為文成帝的附庸。她下葬的永固陵正好位於御河上游的高地上,居高臨下地俯視著腳下的平城皇宮。對於孝文帝而言,文明太后如陰魂不散地注視著他。他一輩子的奮鬥也許就是要超越這個並無血緣關係的祖母。

    倖存者擅權的殤亡

    文明太后死後,北魏又出現了一位胡太后。回到文章之初,當宣武帝的后妃們紛紛祈禱不要生子的時候,偏偏這位胡氏卻不以為然。她大義凜然地說,皇帝怎麼能沒有兒子呢?你們這些人怎麼能因為貪圖性命而讓皇家斷後呢?後來,她終於如願以償地為宣武帝懷上了孩子。周圍的人都悄悄提醒她,別忘了子貴母死的潛規則。她竟在深夜獨自發誓,只要能生兒子,而且能是長子,我雖死不辭。後來,胡氏果然生下了一個兒子。宣武帝的長子早夭,胡氏的兒子排名第二,順利補位,被立為太子,三年後,登基稱帝,是為孝明帝。胡氏不僅沒有被賜死,還當上了皇太后。胡太后幸運地成為子貴母死潛規則下的第一個倖存者。或許她最應該感謝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些努力祈禱不為皇帝生子的好姐妹們。這些后妃們的消極反抗導致宣武帝沒有幾個兒子,而且除了孝明帝,其餘都夭折了。

    值得一說的是,當初胡太后未必是存心為國獻身捨命生子,因為胡太后也是一個權力慾很強的女人。宣武帝死後,北魏統治階層內部兩大政治集團展開激烈鬥爭,反而使得胡太后漁翁得利,一躍成為王朝的最高領袖,專制朝政。她自稱為“朕”,而且還代替皇帝主持祭祀宗廟。胡太后天資聰穎,多才多藝,箭術尤其冠絕一時,可同時她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狠角色。等到母子爭權,反目成仇,胡太后不惜下手害死她的親生兒子孝明帝元詡。為了穩定政局,她還用孝明帝的女兒冒充太子,登上皇位,做了幾天的女皇帝,為中國歷史書寫了一段傳奇。不過,最後這個女人還是被叛軍淹死於黃河之中。北魏王朝太后干政的傳統就此終結。只是此時,北魏王朝也已經行將就木了。

    雙敗局面迫使宣武帝廢除了子貴母死的潛規則。像子貴母死這樣不近人情的規則註定了終將成為野心家不顧一切追逐權力的最好工具。

    雄才大略的道武帝開創了北魏王朝,制定了子貴母死的皇位繼承潛規則,煞費苦心地防止太后干政,而此後一百年的歷史卻彷彿有意和道武帝開了一個玩笑。正是三個女人各自有意無意地利用了子貴母死的潛規則,如願以償地當上太后,專制朝廷,將北魏王朝推上了強盛的巔峰,也將北魏王朝送入了滅亡的絕境。道武帝深思熟慮的皇位繼承政策為什麼會適得其反?我們不妨細細品味一下戰國法家韓非子的一句名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任何規則或政策若要長久有效地發揮作用,必須要尊重人之常情。

  • 2 # 篆刻書光

    翻開《魏書·皇后傳》,關於“子貴母死”的記載,讓人觸目驚心:

    “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後生明元……後以舊法薨;

    明元密皇后杜氏,……生太武……泰常五年薨;

    太武敬哀皇后賀氏,……生景穆,神麚元年薨;

    景穆恭皇后鬱久閭氏,……生文成皇帝而薨;

    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獻文,……依故事……薨;

    獻文思皇后李氏,……生孝文帝,皇興三年薨;

    孝文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後依舊制薨;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後生宣武……暴薨”。

    但是為什會會有“子貴母死制”,原因和道武帝有關:

    第一道武帝制定這一制度與他受制於母親,尤其是從登國元年(386年)建國到皇始元年(396年)他母親賀氏去世的十年間,他始終生活在母親賀氏的影子裡有關。道武帝生於什翼犍建國三十四年(371年),而代國於什翼犍建國三十九年(376年)被前秦所滅。而拓跋珪建立北魏是在道武帝登國元年(386年)。從代國滅亡到北魏建國的這十年間,道武帝的年齡在6至15歲,由於年齡尚小,他始終生活在母親賀氏的監護下,一切受制於母親。第二

    制定這一制度是為了配合離散諸部政策的實施,打擊與削弱部族勢力,並使“父死子繼”制度順利實行,從而鞏固專制集權統治,維護君權。在代國時期和北魏建國初期,部族的勢力很強大,“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他們又往往與皇族拓跋氏通婚,外家部族透過皇后或皇太后攫取了很多權利,這嚴重影響了皇權的統治與穩定。

    代國時期王位繼承實行軍事部落聯盟首長推薦制度,實行“兄死弟及”制度,而道武帝建國後實行的是“父死子繼”制度,部落的存在將嚴重妨礙這一制度的實行,但遏制外家部族又必須遏制母后本人,所以“子貴母死”制可以抑制與拓跋皇室聯姻的部落貴族的勢力,使“父死子繼”制順利實行,進而鞏固專制集權統治,維護君權。

    第三

    制定這一制度是道武帝對拓跋部在代國時期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魏書序紀》中說聖武帝詰訜與天女合,生力微,諺語曰:“詰訜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當時的拓跋部仍處於母系社會時期,是重母輕父的,但在史書中卻說詰訜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這其中肯定有難言之隱,詰訜皇帝可能與其婦及力微皇帝的舅家有過沖突。

    第四

    制定這一制度也有出於對保持最高統治圈內繼承者的血緣上的純潔性的考慮。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很重視這一問題,尤其是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他們更不願在被統治族中選擇后妃,以免使最高統治權的繼承在血緣上有問題,比如滿族。因為鮮卑族人丁太少,並且皇族又不能佔有太多的統治階層的女子來滿足繁殖皇室成員,於是只能利用被統治民族的女子來繁殖皇室成員。但拓跋珪對此心存憂慮,所以以此制度來保持最高統治圈內繼承者的血緣上的純潔性。

    第五

    制定這一制度也受拓跋珪晚年的性格和精神狀態的影響。拓跋珪晚年因沉醉於武功的勝利而驕奢淫逸起來,加上他出身於原始的遊牧部落的酋長之家,自幼長期處於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之中,養成了十分暴戾和猜忌的性格。“帝服寒食散”,藥性一經發作,就“喜怒乖常”,甚至達到精神分烈的狀態,以致“追思既往成敗得失,終日竟夜獨語不止,若旁有鬼對揚者”。這使他陷入懷疑狂和殺人犯的地步。“喜怒乖常”,暴戾,猜忌的性格和精神狀態也是促使他制定這一制度的一個因素。

    第六

    道武帝制定這一制度也到了受漢武帝“將立其子先殺其母”的啟發。雖然前文中說這一原因有不妥之處,但對“子貴母死”制度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道武帝實行“子貴母死”的過程與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方法過程頗為相似,都是先譴之,然後“幽於宮”,然後殺之。

    道武帝的時代,是中國北方民族的混亂關係走向澄清,十六國曆史行將結束的時代,拓跋部社會從遊牧走向農耕已成定局,時代條件,社會條件的作用,中國固有文化的影響,這些因素造就了道武帝,使他得以從部落聯盟君主向專制中國皇帝轉變,他為維護君權,鞏固專制集權統治,制定了“子貴母死”這一制度,雖被批評為“子貴母死,矯枉之義不亦過哉!”但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道武帝的個人經歷來看,“子貴母死”雖然殘忍,但也有道武帝無可奈何而為之的一面,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此制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母后幹權,後權危害君權的現象。只要封建專制主義一日不消除,母后幹權,後權危害君權的現象就永遠無法斷絕。

  • 3 # 小方說歷史1990

    在古今中外的後宮中,無論是皇后還是妃嬪,都以生下一個兒子並讓兒子當上太子為最高目標。“母以子貴”可以說是封建社會的天下共識。秦始皇時期未能生育的宮妃不得不給死去的皇帝殉葬;後世歷朝歷代的宮嬪因生子扶搖直上、或因無子失寵甚至死無葬身之地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在鮮卑族的北魏王朝,“母以子貴”這個傳統是不存在的。“子貴母死”才是北魏的宮廷制度,即兒子繼承皇位,那麼太子的母親就必須處死以防母后干政。這個制度使得北魏後宮妃嬪不願生育兒子,只願意生女或不生育,甚至傳聞有宮嬪溺死剛出生的兒子,“子貴母死”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宮一道奇景。北魏著名的馮太后是“子貴母死”制度的受益者。儘管馮太后是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但她在宮廷鬥爭中所表現出的殘忍卻與她的漢化大業極不協調。馮太后沒有自己的兒子,所以在丈夫死後成為繼位太子獻文帝的嫡母。獻文帝寵愛的李妃生了後來的孝文帝拓跋宏,他想立這孩子做太子,又不忍心殺死李妃,因此向馮太后求情廢除“子貴母死制度”。其實這時候隨著歷史的變遷,“子貴母死”這個殘忍野蠻的制度已經失去實際作用,早應該被廢除了。馮太后支援漢化改革,她應該早就看不慣這種蠻夷規矩了。但她卻不肯廢除北魏這項野蠻的制度。面對獻文帝的苦苦哀求,馮太后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處死了未來孝文帝的生母李妃。這也掃除了孝文帝繼位後、馮太后臨朝稱制的障礙。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賽爾號冰系目前能玩的只有柯爾德嗎?還能玩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