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戀被過分打壓的人,進入親密關係會難很多
還記得去年春天,河南那個17歲的高三女孩。
課間和男同學在教室單獨相處時,因“過激動作”被監控拍到,被全校通報勒令退學。
校方公告上赫然一行大字:超出正常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影響極壞。
當天,女孩在家中自殺身亡。
早春的花開得豔麗,掩住難以言說的悲慟,送別一個 17 歲的少女。
大人們說,你看,早戀就是魔鬼。會導致一系列惡果 —— 成績下降,被看不起,性行為,甚至懷孕,自殺......
對不起。糟糕的不是早戀,是你對早戀的無知。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幸福來說,最重要的經歷之一便是“早戀”。“早戀”的經歷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戀愛觀,婚姻觀,從而決定他一生的幸福。
什麼叫不正常?
心理諮詢師曾奇峰說,“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對異性還沒有一點興趣,那才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情。”
他更憤怒的表示: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談戀愛,就表示父母沒有大的問題。反之亦然。
很多90後每每談起自己的感情生活時,會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我不知道如何進入親密關係”甚至“我不想進入親密關係”。
而當我們回溯90後的成長過程時發現,大多數人沒有一個完整的、美好的“早戀”經歷。
全世界範圍內,幾乎只有我們的社會規則裡,把18歲前的戀愛廣泛地稱為“早戀”。
“早戀是錯的,噁心的,大逆不道的,需要被懲罰的。”
這種盲目壓抑本能的教育,最終成為一個人成年後無法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元兇。
2.早戀不可怕,不懂愛才可怕
真正可怕的不是“早戀”,是沒有愛的能力。
有人曾因“早戀”一生無法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一個初三女孩談戀愛被發現,媽媽把情書撕了,爸爸冷冷一句:
“你要是不跟那個男生斷了,以後就別叫我爸。”父母跑到學校罵男孩沒家教,男孩轉學。
整個初三,她被同學孤立,再不敢和異性交往。成年後每段感情都失敗,常喜歡上錯誤的人。她討厭小孩,懼怕婚姻。
她說,“我心裡始終過不去那個坎。我想我往後的人生路也會非常孤獨吧。不過沒關係,我習慣了。”
還有人,因為缺乏戀愛經驗早早結婚,婚後卻不幸福。
一個女孩從小遵循父母教導沒談過戀愛,大學時專注學習。工作穩定後父母著急催婚,安排一波又一波相親。
沒任何戀愛經驗的她被現在老公牛皮糖式的追求打動,以為這就是愛情的樣子。婚後兩人三觀不和,生了孩子後更吵的不可開交。
她說,“以後,我不會讓我的孩子結婚前還不知道怎麼談戀愛。”
wephone 創始人蘇享茂天賦異稟,事業有成,身家千萬。
他在世紀佳緣花高價會費認識了美貌的翟欣欣,便匆忙結婚
4 個月後,離婚。6 個月後,2017 年 9 月 7 日,這個被稱為是天才程式設計師的 IT 精英從樓頂天台跳下。
在他嘔心瀝血寫成的手機 app 下載首頁上,他用程式語言將自己的死因昭告天下 —— 我被“毒妻”翟欣欣害死。
新聞爆料翟欣欣離了 4 次婚,先後在某交友網上結識 5 位男士,從四次離婚中獲利上億元。
人們不懂:翟欣欣是職業騙婚,蘇享茂好歹是一個公司 CEO,怎麼就輕易被她騙呢?
蘇享茂親哥道出真相:弟弟是個天才極客,戀愛經驗近乎為 0。
戀愛經驗少,分辨能力不足,讓他一步步進入別人設好的坑中。
蘇享茂事件,可以說是中國“相親婚戀模式”結果最慘烈的一個事件。“他的婚姻悲劇,值得所有人反思。”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春期戀愛是一種需要培養的個人技能,而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自從有了高考,一堆控制狂父母、老師、學校把所有不以學業為目標的行為歸為不務正業。
這讓很多人到了二十六七歲,仍不知道自己該愛誰,適合誰,怎麼愛。遇到有不良居心的人,極易受到欺騙和傷害。
同樣有“高考”,但日本卻鼓勵孩子從高中開始就去戀愛見習。
日綜《別被夏日狼君欺騙》裡設計了一個戀愛遊戲。遊戲裡會有一個狼君,他說的一切都是為了騙女孩信任,最後考驗動了心的女生能不能識別到誰是狼君。
如何分辨一個男孩是不是真的喜歡你,是每個日本高中女生的必修課。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這樣的戀愛見習會讓她們在現實中面對感情更加遊刃有餘,具有更強的分辨能力,避免中“圈套”,輕易上當受騙。
3.被壓抑的早戀,很可能讓一個人失去愛的能力
一個在“早戀”問題上沒有得到父母信任和支援的孩子,很可能不再相信別人能真正愛他。
聽過一個人講自己朋友的故事。淚目。
臨近中考,女孩的成績在重點線上下徘徊,老師抓得厲害,家長期望很大。
她的父母經常吵架,他們告訴女孩“一定要考上重點,絕不能談戀愛,不然就是家庭的恥辱。”
很多家庭關係存在問題的孩子,為了彌補家庭中的情感缺失,會到家庭以外的關係中尋找安全感、親密和溫暖。
於是,當一個溫柔的男孩出現,她終於可以喘息。在那片小小的天地裡,獲得真正的自由。
他們一起上課吃飯,放學路上在牆根窄巷裡親密。戀愛的甜蜜,讓她暫時逃離巨大的學習壓力,緩解家庭紛爭帶來的痛苦。
被班主任發現後,劈頭蓋臉的一頓罵。男孩媽媽打電話給女孩媽媽:管好你的女兒,不要讓她出來“賣”。她更指著女孩的鼻子罵:離我兒子遠一點,別打擾他中考。
女孩媽媽衝進辦公室,清脆的耳光和難聽的咒罵響徹整棟教學樓。她被重重地一摔,摔出辦公室狠撞在欄杆上。疼得說不出話。
四天後,她穿著自己最喜歡的高領,笑得和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來上課。但手腕上,綁著白色的紗布。
後來她中考成績不錯,進了最好的重點分校。
但多年之後聽說,她談的男朋友常常打罵她,但她還是堅持和他在一起。
很多人勸她,你這麼優秀,為什麼要和這種人在一起。
她說:我這樣的人,有人要,已經很好了。
很多非理性、有破壞性的早戀只是糟糕的家庭關係的替罪羊。
生長在正常、健康的家庭中的孩子,他們基本的情感需求能得到及時適當的迴應。即使戀愛,也能處理好學業的平衡。
很多人在青春期都受過早戀的傷,這種傷往往不是來自於“戀”,而是來自於家長、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謾罵羞辱和打擊。
如果你讓一個孩子覺得“早戀”是羞恥的,他的心裡可能會永遠把戀愛這件事跟羞恥聯絡起來。當自尊心遭受嚴重打擊,他會不再認同自己,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不敢去愛,不再相信愛。
他們在以後的戀愛和婚姻中會非常自卑,並且要一次又一次努力證明:我還值得別人愛。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這樣殘酷的,摧毀一個人一生幸福的事情?
4.與其阻止孩子早戀,不如透過早戀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愛人,分明是項重要無比的能力。可是,它卻沒能被容於中國的教育裡。
日本綜藝《校園瘋神榜》特別節目裡的一個環節,看哭了無數大齡青年。
開學那天,校長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天台表白大會。他鼓勵孩子勇敢表白:“從此展開的,一定是愛。”
在日本,“早戀”是一件光明正大的、正常的事情。十六七歲的女生平均戀愛次數是2-3次,第一次戀愛基本在初中。家長老師為孩子的告白鼓掌助威,這是中國孩子連想都不敢想的。
大人們覺得,早戀會讓人變壞,變得沒有責任感,耽誤學習。但澎拜新聞對某年高考狀元的調查顯示:40% 談過物件,這些談過物件的狀元中,認為談物件對學習沒有影響的人佔 90% 以上。華中師範大學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好學生中早戀發生的機率 17.5% 與在所謂差生間的機率 19.5% 沒有太大差距。更為重要的是,我看到影片裡的孩子:即使可能被拒絕,也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喜歡。這是很多大人沒有的堅定。
看到同學被拒絕,也認認真真地聽完不起鬨,拼命為對方鼓掌,這是很多大人沒有的同理心。
可以如此勇敢、堅定而成熟的對待愛情,我們多少成年人做不到。
所以早戀,真的讓他們變得更糟嗎?為什麼這些十幾歲的孩子面對感情,表現出如此成熟的處理方式?
心理學研究者 Scanlan 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少年的戀愛關係是成年人親密關係的訓練場所,提供了一個學習如何管理強烈情緒,協商衝突,溝通需求和迴應伴侶的最佳時機”。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 · 埃裡克森也認為,青春期的戀愛對於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認同有著重要貢獻。
在青春期的戀愛過程中和喜歡的人之間發生的矛盾、理解、傷害、幸福,都能促進一個人對 “自己是誰” 的探索。
如果父母在正確的性教育基礎上讓自由孩子探索親密關係,他就會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如何和人相處。
相反,被禁止戀愛、缺乏探索的孩子,會陷入 “自我身份混淆。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自我接納和認同,他們之後不僅很難建立和維護一段感情,更會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遭遇一系列挫折。
加上沒有正確的性教育,他可能會把性當成恥辱或刺激,容易在感情裡走極端。
希望反對早戀這件事,可以在我們這一代徹底終結。
黃磊說,“早戀”這個詞其實很混賬。
他給女兒多多的信上寫,“你們戀愛了,我很開心。耽誤了學習也沒關係。只是一切都彆著急,愛情的甜美要細細嘗。我希望你們遇到懂你的男人。”
能從青少年時代就獲得良好情感能力的人,在長大之後,也一定會更懂得如何去愛和被愛。
與其一味反對,不如教一個孩子正確對待“早戀”。這樣非常容易讓他在戀愛的歷練中成為一個有責任心、同理心,情商高,心理健康而成熟的人。
所以一個媽媽說:
一個老師說:
作為老師,我不可能對學生的感情公開支援。但我願意在尊重和珍視他們感情的基礎上,恰當地保護他們的戀愛。我反對未成年人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我會盡量教給他們真正的性教育。因為我見過很多不可逆的悲劇。
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家長和老師都這樣對待“早戀”,孩子長大後就是一個真正懂得愛的男孩或女孩。
這個世界是不是會美好太多。
希望我們這一代經歷過早戀被強烈打壓,影響到建立親密關係能力的人明白,這不是你的錯。雖然有點晚,但仍然可以一點點打破障礙,勇敢嘗試愛上他人。我們終將學會如何去愛,只是推遲了時間而已。
以後我們這代 90 後做了父母,別再讓我們的孩子羨慕日本中學生可以在散著啤酒泡沫味的海灘玩“真心話太冒險”,可以在夏天的廟會上牽手看櫻花,可以一起去遊樂場冒險.....
他們溫柔又美好的青春,不該消磨在課本和考試中。他們真摯而簡單的悸動,不該埋葬在羞辱和謾罵裡。
我們可以為他們的戀愛保駕護航、傳授經驗,但不要以愛的名義精神綁架,控制打壓。
因為,這段你覺得天理不容的戀愛經歷,或許會成為他們一生最美的記憶,更會成為他們最重要的人生課程。
真心希望,反對早戀這件事,可以在我們這一代終結。
1.早戀被過分打壓的人,進入親密關係會難很多
還記得去年春天,河南那個17歲的高三女孩。
課間和男同學在教室單獨相處時,因“過激動作”被監控拍到,被全校通報勒令退學。
校方公告上赫然一行大字:超出正常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影響極壞。
當天,女孩在家中自殺身亡。
早春的花開得豔麗,掩住難以言說的悲慟,送別一個 17 歲的少女。
大人們說,你看,早戀就是魔鬼。會導致一系列惡果 —— 成績下降,被看不起,性行為,甚至懷孕,自殺......
對不起。糟糕的不是早戀,是你對早戀的無知。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幸福來說,最重要的經歷之一便是“早戀”。“早戀”的經歷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戀愛觀,婚姻觀,從而決定他一生的幸福。
什麼叫不正常?
心理諮詢師曾奇峰說,“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對異性還沒有一點興趣,那才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情。”
他更憤怒的表示: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談戀愛,就表示父母沒有大的問題。反之亦然。
很多90後每每談起自己的感情生活時,會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我不知道如何進入親密關係”甚至“我不想進入親密關係”。
而當我們回溯90後的成長過程時發現,大多數人沒有一個完整的、美好的“早戀”經歷。
全世界範圍內,幾乎只有我們的社會規則裡,把18歲前的戀愛廣泛地稱為“早戀”。
“早戀是錯的,噁心的,大逆不道的,需要被懲罰的。”
這種盲目壓抑本能的教育,最終成為一個人成年後無法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元兇。
2.早戀不可怕,不懂愛才可怕
真正可怕的不是“早戀”,是沒有愛的能力。
有人曾因“早戀”一生無法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一個初三女孩談戀愛被發現,媽媽把情書撕了,爸爸冷冷一句:
“你要是不跟那個男生斷了,以後就別叫我爸。”父母跑到學校罵男孩沒家教,男孩轉學。
整個初三,她被同學孤立,再不敢和異性交往。成年後每段感情都失敗,常喜歡上錯誤的人。她討厭小孩,懼怕婚姻。
她說,“我心裡始終過不去那個坎。我想我往後的人生路也會非常孤獨吧。不過沒關係,我習慣了。”
還有人,因為缺乏戀愛經驗早早結婚,婚後卻不幸福。
一個女孩從小遵循父母教導沒談過戀愛,大學時專注學習。工作穩定後父母著急催婚,安排一波又一波相親。
沒任何戀愛經驗的她被現在老公牛皮糖式的追求打動,以為這就是愛情的樣子。婚後兩人三觀不和,生了孩子後更吵的不可開交。
她說,“以後,我不會讓我的孩子結婚前還不知道怎麼談戀愛。”
wephone 創始人蘇享茂天賦異稟,事業有成,身家千萬。
他在世紀佳緣花高價會費認識了美貌的翟欣欣,便匆忙結婚
4 個月後,離婚。6 個月後,2017 年 9 月 7 日,這個被稱為是天才程式設計師的 IT 精英從樓頂天台跳下。
在他嘔心瀝血寫成的手機 app 下載首頁上,他用程式語言將自己的死因昭告天下 —— 我被“毒妻”翟欣欣害死。
新聞爆料翟欣欣離了 4 次婚,先後在某交友網上結識 5 位男士,從四次離婚中獲利上億元。
人們不懂:翟欣欣是職業騙婚,蘇享茂好歹是一個公司 CEO,怎麼就輕易被她騙呢?
蘇享茂親哥道出真相:弟弟是個天才極客,戀愛經驗近乎為 0。
戀愛經驗少,分辨能力不足,讓他一步步進入別人設好的坑中。
蘇享茂事件,可以說是中國“相親婚戀模式”結果最慘烈的一個事件。“他的婚姻悲劇,值得所有人反思。”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春期戀愛是一種需要培養的個人技能,而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自從有了高考,一堆控制狂父母、老師、學校把所有不以學業為目標的行為歸為不務正業。
這讓很多人到了二十六七歲,仍不知道自己該愛誰,適合誰,怎麼愛。遇到有不良居心的人,極易受到欺騙和傷害。
同樣有“高考”,但日本卻鼓勵孩子從高中開始就去戀愛見習。
日綜《別被夏日狼君欺騙》裡設計了一個戀愛遊戲。遊戲裡會有一個狼君,他說的一切都是為了騙女孩信任,最後考驗動了心的女生能不能識別到誰是狼君。
如何分辨一個男孩是不是真的喜歡你,是每個日本高中女生的必修課。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這樣的戀愛見習會讓她們在現實中面對感情更加遊刃有餘,具有更強的分辨能力,避免中“圈套”,輕易上當受騙。
3.被壓抑的早戀,很可能讓一個人失去愛的能力
一個在“早戀”問題上沒有得到父母信任和支援的孩子,很可能不再相信別人能真正愛他。
聽過一個人講自己朋友的故事。淚目。
臨近中考,女孩的成績在重點線上下徘徊,老師抓得厲害,家長期望很大。
她的父母經常吵架,他們告訴女孩“一定要考上重點,絕不能談戀愛,不然就是家庭的恥辱。”
很多家庭關係存在問題的孩子,為了彌補家庭中的情感缺失,會到家庭以外的關係中尋找安全感、親密和溫暖。
於是,當一個溫柔的男孩出現,她終於可以喘息。在那片小小的天地裡,獲得真正的自由。
他們一起上課吃飯,放學路上在牆根窄巷裡親密。戀愛的甜蜜,讓她暫時逃離巨大的學習壓力,緩解家庭紛爭帶來的痛苦。
被班主任發現後,劈頭蓋臉的一頓罵。男孩媽媽打電話給女孩媽媽:管好你的女兒,不要讓她出來“賣”。她更指著女孩的鼻子罵:離我兒子遠一點,別打擾他中考。
女孩媽媽衝進辦公室,清脆的耳光和難聽的咒罵響徹整棟教學樓。她被重重地一摔,摔出辦公室狠撞在欄杆上。疼得說不出話。
四天後,她穿著自己最喜歡的高領,笑得和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來上課。但手腕上,綁著白色的紗布。
後來她中考成績不錯,進了最好的重點分校。
但多年之後聽說,她談的男朋友常常打罵她,但她還是堅持和他在一起。
很多人勸她,你這麼優秀,為什麼要和這種人在一起。
她說:我這樣的人,有人要,已經很好了。
很多非理性、有破壞性的早戀只是糟糕的家庭關係的替罪羊。
生長在正常、健康的家庭中的孩子,他們基本的情感需求能得到及時適當的迴應。即使戀愛,也能處理好學業的平衡。
很多人在青春期都受過早戀的傷,這種傷往往不是來自於“戀”,而是來自於家長、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謾罵羞辱和打擊。
如果你讓一個孩子覺得“早戀”是羞恥的,他的心裡可能會永遠把戀愛這件事跟羞恥聯絡起來。當自尊心遭受嚴重打擊,他會不再認同自己,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不敢去愛,不再相信愛。
他們在以後的戀愛和婚姻中會非常自卑,並且要一次又一次努力證明:我還值得別人愛。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這樣殘酷的,摧毀一個人一生幸福的事情?
4.與其阻止孩子早戀,不如透過早戀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愛人,分明是項重要無比的能力。可是,它卻沒能被容於中國的教育裡。
日本綜藝《校園瘋神榜》特別節目裡的一個環節,看哭了無數大齡青年。
開學那天,校長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天台表白大會。他鼓勵孩子勇敢表白:“從此展開的,一定是愛。”
在日本,“早戀”是一件光明正大的、正常的事情。十六七歲的女生平均戀愛次數是2-3次,第一次戀愛基本在初中。家長老師為孩子的告白鼓掌助威,這是中國孩子連想都不敢想的。
大人們覺得,早戀會讓人變壞,變得沒有責任感,耽誤學習。但澎拜新聞對某年高考狀元的調查顯示:40% 談過物件,這些談過物件的狀元中,認為談物件對學習沒有影響的人佔 90% 以上。華中師範大學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好學生中早戀發生的機率 17.5% 與在所謂差生間的機率 19.5% 沒有太大差距。更為重要的是,我看到影片裡的孩子:即使可能被拒絕,也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喜歡。這是很多大人沒有的堅定。
看到同學被拒絕,也認認真真地聽完不起鬨,拼命為對方鼓掌,這是很多大人沒有的同理心。
可以如此勇敢、堅定而成熟的對待愛情,我們多少成年人做不到。
所以早戀,真的讓他們變得更糟嗎?為什麼這些十幾歲的孩子面對感情,表現出如此成熟的處理方式?
心理學研究者 Scanlan 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少年的戀愛關係是成年人親密關係的訓練場所,提供了一個學習如何管理強烈情緒,協商衝突,溝通需求和迴應伴侶的最佳時機”。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 · 埃裡克森也認為,青春期的戀愛對於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認同有著重要貢獻。
在青春期的戀愛過程中和喜歡的人之間發生的矛盾、理解、傷害、幸福,都能促進一個人對 “自己是誰” 的探索。
如果父母在正確的性教育基礎上讓自由孩子探索親密關係,他就會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如何和人相處。
相反,被禁止戀愛、缺乏探索的孩子,會陷入 “自我身份混淆。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自我接納和認同,他們之後不僅很難建立和維護一段感情,更會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遭遇一系列挫折。
加上沒有正確的性教育,他可能會把性當成恥辱或刺激,容易在感情裡走極端。
希望反對早戀這件事,可以在我們這一代徹底終結。
黃磊說,“早戀”這個詞其實很混賬。
他給女兒多多的信上寫,“你們戀愛了,我很開心。耽誤了學習也沒關係。只是一切都彆著急,愛情的甜美要細細嘗。我希望你們遇到懂你的男人。”
能從青少年時代就獲得良好情感能力的人,在長大之後,也一定會更懂得如何去愛和被愛。
與其一味反對,不如教一個孩子正確對待“早戀”。這樣非常容易讓他在戀愛的歷練中成為一個有責任心、同理心,情商高,心理健康而成熟的人。
所以一個媽媽說:
一個老師說:
作為老師,我不可能對學生的感情公開支援。但我願意在尊重和珍視他們感情的基礎上,恰當地保護他們的戀愛。我反對未成年人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我會盡量教給他們真正的性教育。因為我見過很多不可逆的悲劇。
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家長和老師都這樣對待“早戀”,孩子長大後就是一個真正懂得愛的男孩或女孩。
這個世界是不是會美好太多。
希望我們這一代經歷過早戀被強烈打壓,影響到建立親密關係能力的人明白,這不是你的錯。雖然有點晚,但仍然可以一點點打破障礙,勇敢嘗試愛上他人。我們終將學會如何去愛,只是推遲了時間而已。
以後我們這代 90 後做了父母,別再讓我們的孩子羨慕日本中學生可以在散著啤酒泡沫味的海灘玩“真心話太冒險”,可以在夏天的廟會上牽手看櫻花,可以一起去遊樂場冒險.....
他們溫柔又美好的青春,不該消磨在課本和考試中。他們真摯而簡單的悸動,不該埋葬在羞辱和謾罵裡。
我們可以為他們的戀愛保駕護航、傳授經驗,但不要以愛的名義精神綁架,控制打壓。
因為,這段你覺得天理不容的戀愛經歷,或許會成為他們一生最美的記憶,更會成為他們最重要的人生課程。
真心希望,反對早戀這件事,可以在我們這一代終結。